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与监理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与监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与监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量与监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独立完成工程测量与监理任务,具备初步的工程测量与监理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以及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监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包括工程监理的、计划、控制、协调等基本工作内容。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测量工作;使学生能够根据工程监理的要求,制定监理计划,进行监理工作,能够独立完成监理报告的编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献身工程测量与监理事业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职业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和工程监理两大部分。
工程测量部分包括:测量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使用,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地形图的绘制与应用。
工程监理部分包括: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的,监理的计划,监理的控制,监理的协调,监理报告的编写。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相结合。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工程测量与监理》教材;实验设备: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多媒体资料:包括地形图、监理报告等实例资料。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第5版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和有效数字的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工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的技巧,准确计算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简单的工程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 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单位制和坐标系统等,重点讲解第5版教材中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详细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测量数据处理: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有效数字处理及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重点阐述第三章内容。
4. 测量方法及应用:讲解地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测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如控制网建立、地形测绘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全野外数字测图法
利用全站仪、GPS-RTK等测量设 备,在野外直接采集地形特征点 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传输、处 理、编辑等步骤,生成数字地形
图。
摄影测量法
利用航空或地面摄影技术,获取 地面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或数 字摄影测量处理,提取地形特征
信息,生成数字地形图。
地图数字化法
将已有的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仪 等设备转化为数字图像,再利用 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处 理,提取地形特征信息,生成数
04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
控制测量的定义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统一坐标系统 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目的和精度要求,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 控制测量主要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测量任务,并具备了一定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习态度与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方法得当,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及时完成课后 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建议继续深入学习工程测量学 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级测量技 术、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与数据处理等,以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道路中线测设实践
在校园内选择一条道路,进行中线测设实践,包括控制点的布设、中线点的测量和道路中 线的绘制等。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检查、平差计算和精度分析等,评估道路中线测设的精度 和可靠性。同时,结合道路设计参数和要求,对道路中线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调整。
精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精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够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精度和准确度等关键概念。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各类精密工程测量工具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实际测量操作,并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分析测量数据,识别和处理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精密测量实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精密工程测量科学的兴趣,认识到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准细致的工作作风。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设计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偏向应用技术类,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工程技术感兴趣。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旨在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精密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要求,结合课本第一章内容,阐述精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影响,引入课本第二章内容,学习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精密测量工具与设备:介绍常见的精密测量工具、仪器和设备,如游标卡尺、千分尺、激光测距仪等,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4. 实际测量操作:依据第四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直线测量、角度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2)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铁道工程测量是铁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铁路线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
在掌握实际测量技能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际的铁道工程测量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铁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2.认真分析、合理设计并综合运用测量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量任务设计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三、设计内容3.1 任务背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新建的高速铁路正在进行施工,无线电通信OC驱动器(轨枕应力监测设备)必须在隧道内问题区域安装。
学生需要完成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并根据OC驱动器的尺寸安排合适的位置,确保其正常使用。
3.2 设计要求1.按照测量任务要求,设计详细的测量方案;2.安排工作队伍,明确工作任务分工;3.参与测量工作,收集所有必要数据;4.按照合适比例,编写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测绘图,确定OC驱动器的安装位置;5.制定安装方案并写出安装报告。
3.3 设计过程1.研究测量任务要求,确定测量范围、目的和任务的具体要求;2.制定测量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估;3.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4.按计划安排机器设备和现场工具准备工作;5.进行实地实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6.编制测绘图和安装方案,并撰写测量报告。
四、设计要点1.明确设计目标,围绕设计目标开展测量工作;2.坚持实践导向,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3.坚持科学设计,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和标准;4.讲究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合作,全面协调工作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设计成果1.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图;2.OC驱动器的安装方案和安装报告;3.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报告。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铁道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还培养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 掌握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3. 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传播规律,学会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各类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工程测量操作;2.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完成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3. 能够运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工程测量中与他人沟通协作;2.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兴趣,认识其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测量误差、精度与准确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与使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水准测量:讲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角度测量:介绍角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距离测量:讲解距离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教授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测量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控制。
2. 测量仪器的使用: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地测量方法: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建筑测量等实地测量方法和技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绘图,熟练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利用校内或外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测量课程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
2. 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课外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地或测绘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增加实践经验。
4.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期中、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多组织讨论交流,加强学生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结合《工程测量》教材进行教学,辅以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2. 实验室设备:利用校内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3.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4. 实习基地:与测绘单位或工程公司合作,提供实地实习基地。
七、教学安排1. 每周3课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工程制图及测量课程设计
工程制图及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图规范,能运用比例、标注等技巧完成中等难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2. 学生能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准确测量,并能够将测量结果正确转换到图纸中。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工程图纸在制造业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CAD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工程图纸的绘制。
2. 学生能够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卡尺等,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制图工作,展示其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制图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从事相关领域职业的愿望。
2. 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团队协作制图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育他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
4.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工程图纸的准确性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培养其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包括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规范、比例与标注方法、投影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制图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图纸布局与线型运用-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2. 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以教材第四章为基础,深入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技巧。
- 零件图的绘制步骤与要求- 装配图的组成与绘制方法- 尺寸标注与公差表示3.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 CAD软件的界面认识与基本操作- 二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渲染4. 测量工具与实际测量: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 常用测量工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分析- 实际物体的测量操作与记录5. 综合项目实践:结合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工程项目设计和制图。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 素养
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完整性:测量数据的完整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效率性:测量的效率也是 评价的重要标准
创新性:测量方法的创新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团队合作:团队成员的合 作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报告撰写:报告的撰写质 量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方式:包 括理论考试和 实践操作两部
分
理论考试:包 括选择题、判 断题、简答题
等题型
实践操作:包 括测量仪器的 使用、测量数 据的处理、测 量结果的分析
等
考核内容:包 括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测 量仪器的使用、 测量数据的处 理、测量结果
的分析等
反思和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明 确、合理、可
操作性强
考核方式:多 样化,注重实 践操作和团队
协作
反馈机制:及 时、有效,有 助于学生改进
数据采集:按照测量计划进行现场数 据采集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结果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判 断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测量方案 进行优化和改进
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工具:测量杆、测绳、测距 仪等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经纬仪等
准备步骤:检查仪器和工具 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校准
实践经验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
建筑工程测量说课稿
2.4 教学内容——内容表现形式
(1)课程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2)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设计
2
教学方法
3
教学手段
3.1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分两条主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 “学”的过程通过“做”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使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最后通过 学生的自评,教师的总评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1.工学结合 主要2表.教现形学式做有结:合,理实一体化 业结企和合化行习室,环务“定在发用前和业文(完((教应,对体节为成测仿现,3为企文化2成3《.1))室会做学验。项主立量真问注以)建学业化修生生各中内到生职目线项方的题重真企筑生锻氛养产产种的容教全业导,目案工及项业工布炼围。性实→性技多的中天生向按部作时目锻程置总,的工任能媒学做开涯是施(环解实进炼测好结自任作务大体习、放的在工学境决训行:量工。觉务:赛等,做,重仿企生中。步测任学作这加。》学:教使中培要真业分进在骤量务生任样强采生鼓学学学养途的进组行完,→为利务做劳用自励设习,学径项行)学成使质用,可动理导己学施的工生。目测,习仿最量寒上以组实向或生进内学职也中量收,真终检、缴使织一是积行容结业是开的集由项的查暑实学纪体通极应是合能校展流资组目结→假习生律化过参知工。力企教程讯长过果评到资感,教教加内作学,深学组负程科→价施料受提学师由容,校培度的织责中学进”工清现高,、行 的 通的 养 融 , 教, ,、行六企单代 学通学业学过仪学合以学教强客测个业,企生过校、时工器生的完活师调观量步锻撰业的理与企,作技工一成动掌仪、规骤炼写管职实企业同实能作个实,控器有划,,技理业一业或时现训态重践即全的实→学下术制素体联学进学练度要任按局使际生确企总度质,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1032023适用专业:五年制市政工程技术专业(540601)课程类别:□A类(纯理论课);B)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时数:124学时总学分数:7.5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测量》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工程勘测、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思路《工程测量》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具有一定的测量仪器操作与测绘计算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时体现出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工程测量》课程知识选择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按基于工程施工过程测量工作岗位对知识、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测量职业资格标准(交通部测量工行业职业标准),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初步形成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的知识内容。
②《工程测量》课程技能培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测量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按照“学习领域型”课程的开发步骤,确定测量工作过程测量能力和素质。
在测量技能培养时采取与市政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等要求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体现《市政工程测量》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工程测量隧道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隧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隧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隧道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隧道工程测量的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掌握隧道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隧道工程测量。
(2)能够独立完成隧道工程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具备隧道工程测量成果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隧道工程测量的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测量规范,注重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工程测量基本概念:测量学基础知识、隧道工程测量概述。
2.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3.隧道工程测量方法:地面测量、地下测量、隧道贯通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
4.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平差和成果分析。
5.隧道工程测量案例:典型隧道工程测量案例解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隧道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隧道工程测量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动手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及隧道工程测量相关书籍。
2.参考书:提供测量学、隧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和动画,直观展示测量原理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先修课程:无4. 学时安排:48学时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概述1.2 测量坐标系1.3 测量误差2. 第二章水准测量2.1 水准仪及使用2.2 水准测量原理2.3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3. 第三章角度测量3.1 经纬仪及使用3.2 角度测量原理3.3 角度测量成果整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4.1 钢尺测量4.2 光电测距仪及使用4.3 距离测量成果整理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5.1 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5.2 误差理论5.3 测量平差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实践教学:安排现场实习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提高实际测量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仪器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测量仪器。
3. 教学软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习成绩:现场实习表现,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果,占总评的40%。
4.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10%。
六、第六章地形图测量与绘制6.1 地形图概述6.2 地形图测量方法6.3 地形图绘制与输出七、第七章施工放样7.1 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7.2 施工放样的方法与步骤7.3 施工放样误差分析八、第八章工程控制测量8.1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8.2 控制测量方法与仪器8.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九、第九章矿山测量9.1 矿山测量概述9.2 矿山测量方法与仪器9.3 矿山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应用10.1 卫星定位技术10.2 激光测量技术10.3 数字测量技术10.4 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形图测量与绘制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大桥施工控制网优化技术设计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班级:测绘13-2班姓名:学号:环境与测绘学院2017年1月12日目录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 (1)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 (1)2 工程概况 (1)2.1大桥概况 (1)2.2已有测绘成果 (2)3 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2)3.1相关测量规范 (2)3.2等级、精度要求 (2)4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4)4.1 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法 (5)4.2 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的特殊要求 (6)4.3桥轴线必要精度 (7)5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8)5.1首级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 (9)5.1.1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9)5.1.2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14)5.1.3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三 (18)5.1.4三种方案比较 (22)6次级控制网优化设计 (22)6.1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22)6.2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26)6.3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三 (27)6.4三种方案比较 (28)7 高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28)7.1观测与计算 (29)7.2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32)7.3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二 (35)7.4 精度对比 (37)8 桥墩放样方案 (37)8.1 桥墩中心放样方法 (37)8. 1.1桥墩中心放样方案一 (38)8.1.2桥墩中心放样方案二 (41)8.2精度对比 (44)9 课程设计总结 (44)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任务是直接为施工服务。
测量放样的前提除了要有内业计算资料外,还要满足施工放样精度要求,控制点密度适当,图形结构良好的施工控制网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精度等级更直接影响桥墩放样点位的精度,从而更构成了桥梁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与布设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桥梁施工控制网显得极为重要。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仪器;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熟悉工程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的测量;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点位坐标和图形尺寸;能够阅读和分析测量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概述、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等。
2.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角度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等。
4.距离测量:钢尺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距等。
5.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高程测量等。
6.工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等。
7.测量数据处理:误差理论、数据平差、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量学知识和实例。
5.实际工程案例:收集和整理实际工程测量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熟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进行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测量学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测量观念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和方法,测量学的数学基础,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器等,以及相关的测量辅助设备如测绳、测杆、测板等。
3.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整理,测量坐标的计算和转换,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和评价。
4.常见工程测量任务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道路测量等。
5.测量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测量学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工程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提供系统的测量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学校:河北工程大学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教师:2013 年06月24 日至 2013 年06月30 日1《1》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实习目的1.2实习任务1.3实习地点及时间1.4实习组织形式1.5 测区概况1.6位置1.7测量依据1.8已有测绘成果内容二、2.1选点2.2选点要求2. 标石类型32.4 使用仪器三、平面控制测量3.1观测准备3.2 观测3.3 GPS静态观测作业的要求3.4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3.5外业观测步骤23.6外业成果记录检查 3.7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3.83.8.1 成果验收 3.8.2上交资料四.图根控制测量选点4.1 施测4.2 内业计算4.3五、高程控制水准点布设5.1 水准路线的布设5.25.3使用仪器5.4观测过程水准测量内业计算5.5六、地形图测量精度要求6.1 6.2外业流程6.3内业处理数据七、横纵断面测量7.1绘制横断面图绘制纵断面图7.2 3八、土方量计算九、测量放样9.1测量仪器9.2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9.3施工测量9.4土方工程9.5测量核实建筑物楼体沉降监测方案《2》1、工程概况2、工程地质条件3、监测依据4、监测目的5、监测项目6、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78、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9、监测频率10、监测报警值11、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附录C4《1》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实习,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工地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1.2 实习任务全面完成对支漳河分段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并绘制1:500数字化地形图,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河道横断面图,最后将设计好的道路曲线进行GPS放样。
1.3 实习地点及时间1. 实习地点:邯郸市支漳河(拦水坝至邯大公路段)。
2. 实习时间:2013年8月29日——2013 年9月18 日。
1.4 实习组织形式1.以班为单位,每班分五个小组;2.实习小组由5人组成,设小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纪律考勤;副组长一名,负责仪器管理与手簿记录整理等。
组员要服从和全力支持组长的工作。
1.5 测区概况支漳河(拦水坝至邯大公路段)处于邯郸市区南郊,沿城市外围,沿线地势平坦,且植被较少,无不良地质条件,目前河道平均宽度55米,全长1.0km。
该河段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
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可达摄氏38度。
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
本流域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7~8月,其中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的次数占总数的37%,且大于300mm的大暴雨均发生于7月上旬~8月上旬。
1.6位置邯郸市支漳河分段整治工程(中华大街至邯大公路)该工程位于邯郸市南郊,全长1.7千米(附图2)。
1.7 测量依据5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 《1:500、1:1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8 已有测绘成果(1)测区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各两个(2)国家二等三角测量控制点各两个(3)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国家坐标系统(4)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5) 投影带的选择: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4°。
二、内容1.1选点根据设计的首级控制网(GPS D级网),在支漳河两侧,埋设12个木桩+钢钉,全局性考虑,既要便于进行导线测量,同时考虑到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进行碎测量,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的图形。
选点同时绘制各点点之记,便于以后找点。
1.2选点要求1.选择周围应易于安置仪器,视野开阔,障碍物高度角不高于15o。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3.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1. 标石类型3(木桩)1.4 使用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备注用于控制、碎步测量1 BTS6082全站仪BTS6082用于控制、碎步测量 2 棱镜------3接收机GPS华测X-90曲线放样 6三、平面控制测量3.1观测准备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b、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5㎜。
3.2 观测依据接收机的台数和点位情况,结合现场的情况,静态观测安排为,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D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两个时段的静态观测,采用边连式构成GPS控制网。
D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表2.2 D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项级D卫星截止高度角(o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总4有效观测卫星总4观测时段1.6静态≥45双频+P(Y) ≥5时段长度(min)快速静态双频全波≥10单频或双频半波≥20静态 10~30采样间隔(s)快速静态 5~15静态≥15双频+P(Y) ≥1 时段中任意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快速静态双频全波≥3 单频或双频半波≥53.3 GPS静态观测作业的要求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2.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
3.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
4.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其测量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
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记事栏。
75.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仰角限;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e、改变天线位置;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6.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同一观测单元期间:a、参考站观测不能中断;b、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
7.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3.4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根据卫星星历预报,选择卫星星数较多,高度角较大,PDOP值较小的观测时段进行观测。
3.5外业观测步骤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3.6外业成果记录检查GPS测量作业所获得的成果纪录应包括:1.测量手簿(见附图2);2.其他记录,主要有观测计划、偏心观测资料等。
3.7数据处理静态观测结束,为了获得GPS观测基线向量并对观测成果进行质量检核,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以确保是否达到预期精度。
GPS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
3.8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3.8.1 成果验收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
验收重点包括:1.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2.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3.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4.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3.8.2上交资料1.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82.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3.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4.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它纪录;5.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6.GPS网展点图;7.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四.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加密网采用一级导线网,最大闭合差1/30000,导线边长大于1.2公里,布设成三角网形式。
4.1选点由于采用的是GPS RTK模式,导线点间无需通视,但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之处,便于碎部测量的地点;障碍物高度角不高于15o;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2施测使用GPS RTK测量导线点,可以不用单独测角、量距,只需对每个导线点进行GPS测量即可。
一人画草图,一人持手簿,一人操作移动站。
4.3内业计算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记录,有无记算错现象。
然后根据已知起始方位角及坐标和导线测量的数据,计算导线点坐标。
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标注图上。
五、高程控制由于本地区地势较平坦,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等水准测量。
本测区以已知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网,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的需要。
加密时,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5.1水准点布设高程控制点采用平面控制测量的4个控制点。
5.2水准路线的布设在本地区作为首级高程控制,水准路线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三等水准的主要技术要求;等仪器视线前后视任一测站同一测站路线高差闭合允许值级类型长度距差上前后视两次读数距累积差????(其三允≤±fh12√n mmDSZ2 6.0m 75m 2.0mm 3.0m等中n为测站数)95.3使用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备注用于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 1 DSZ2 自定安平光学水准用于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双面区格式木质标------25.4观测过程三等水准测量每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奇数站采取后前前后观测,偶数站采取前后后前观测,读取基本分划的上下丝视差读数;人员组织:观测员2人,司尺员2人,记录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