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鉴赏

一、观察与描述:

1、提出问题:艺术家是谁,年代,作品的标题,规格,种类。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开国大典》长310厘米,宽176厘米,创作于1953年,属于布上油画。2、描述人物,动物,景物的数量,形态,表情,动作等。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主席台上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场面恢宏,喜庆热烈。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人民豪情激昂,迎接辉煌灿烂的未来。

3、描述作品给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悲伤、欢乐、压抑、激情…)

整幅画给人呈现出喜庆热烈的气氛。

二、形式分析:

1、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

之所以这幅画会产生如此喜庆热烈的气氛是因为首先画面所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这一振奋人心的场景,其次画面上作者为了把握建国庆典庄严喜庆的气氛。以现实主义手法为基调,大胆地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构图法则,人物安排做到主次分明,以强烈的色彩美和巧妙构图,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将建国初期蕴藏在人们心中特有的蓬勃朝气和对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2、构图要素分析

(1)作品的形状(长卷形,方形,竖幅,圆形构图等)

作品为纵式构图。

(2)近景,中景,远景的分析(强调,减弱,夸张,变形,寓意,平衡,对称,放射,平稳,动荡,锐利,圆滑,柔弱,刚强)

《开国大典》构图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有着明确的宾主之别,构图的中心不是指画面的中央,而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

画面中心:城楼上毛主席立于众之前,居主要位置,身着深色衣服,手拿演讲稿,面带微笑,笔直的站立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在高调的天空衬托下将其伟岸的形象显得更加突出。虽然国家领导人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位于画面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

此外,画家还大胆的打破常规删减了影响主体形象的柱子和宫灯,扩大了画画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画家在构图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3)形式线的运用(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曲线、波浪线、锯齿线、对角线…)

毛主席的中心位置有五个因素都有利突出他的焦点:一、最前面的灯笼,其灯穗很自然的随风摆动偏向毛主席头部。二、众人头顶的(左上至右下)连线及众人脚下的(左下至右上)的连线延长的交点指向毛泽东。三、栏杆及地毯的边线以及几个花盆的摆放也都形成有一定角度的斜面线穿过中心人物。四、地平线在毛主席的胸部以下,突出了中心人物的胸部和头部的位置。五、天上的白云皆以毛主席的头部内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起到了对主体人物的良好的烘托作用。

3、色彩与技法分析

(1)总体色调(暖调、冷调、黑白灰…)

画面整体呈现暖红色基调。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2)局部色调如何对比(邻近色、类似色、补色…)(色相、明度、纯度)

单纯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

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3)作品中哪些方面制造了笔触肌理的变化(平涂,渲染、厚涂…)

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三、背景解释:

1、提出问题:艺术家为什么采取以上形式进行创作?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1、解释艺术家的民族、国家和文化特点以及作品诞生年代的历史背景,解释艺术家属于何种流派及其特点。

董希文: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室主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组长。

2、艺术家想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给我们怎样的讯息?作品的象征意义何在?小结艺术家创作的动机。

这幅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毛泽东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党的主要领导人也处于人物的前排,这无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也是对中国政体结构的形象解释。在革命历史画中《开国大典》算是最有生命力的,它的出现正如靳尚谊所言;与当时的政治需要、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是和谐统一的。

《开国大典》曾历经数次劫难: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按照指示在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删去了林伯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另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四、价值判断:

1、提出问题:作品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

《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