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7.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展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全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北山下有个叫愚公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岁月、剩下力气连山上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阅读理解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①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移山人少且老老、小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工具简陋运土石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态度是不同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态度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支持、质疑)河曲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嘲笑、讥讽)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恐惧、害怕)天神:帝感其诚(敬佩、感动)3试结合语言具体分析智叟对待愚公移山态度持反对态度智叟话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加重是讥笑愚公无能4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面对智叟嘲笑愚公驳斥了他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修辞显得气势十足5如何理解本文神话结尾?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神来实现征服自然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量来实现愚公宏伟抱负是通过想象方式解决人和自然矛盾反映是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它跟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不同。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七八九年级课内文言文全解
七年级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文分析]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
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
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范围内,两岸山势连绵,完全没有中断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过两岸山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一千两百多里的路程,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极其险峻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瀑布如倒挂的泉水,在山石间飞速下冲,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清晨,树林山涧凄寒肃杀,常常能听到山猿在高处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有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能让人)眼泪沾湿衣裳。
”阅读理解1.课文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请赏析这句话。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古诗翻译汇总
八年级下册翻译资料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七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4.狼
狼蒲松龄原文展示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全文翻译一个屠夫天晚回家担子里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夫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了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扔了一次骨头后得到骨头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非常窘迫害怕受到两只狼前后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了屠夫正准备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过去从后面攻击屠夫狼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大腿也把狼杀死了他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狼也太狡猾了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阅读理解1第①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第①段交代了一个屠户卖完肉走在回家路上被两只狼紧追不放简单几笔勾画出屠户处境危险渲染了紧张气氛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与狼做斗争做铺垫2作者写“两狼并驱如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骨头被扔完了两狼“并驱如故”狼并没有满足暴露了狼贪婪本性屠户迁就妥协策略失败再没有可以引开狼东西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人入胜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番描写有什么作用?在紧张气氛中两只狼反常行为让人捉摸不透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说明表面上看狼很聪明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屠户使他丧失警惕等待与打洞进入柴草堆那只狼前后夹击最后却弄巧成拙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呼应上文上文悬念得以揭开5作者结尾处发出议论有什么作用?文章结尾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看法既是对狼下场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斗争精神赞扬画龙点睛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课内文言文逐字翻译
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逐字翻译】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上高山,俯瞰天地间,宏伟壮观;大江浩浩荡荡,一去不复返。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万里黄云随风飘动,颜色变幻;九道白浪翻滚,犹如雪山流淌。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我喜欢创作关于庐山的歌谣,灵感来源于庐山本身。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闲暇时观看石镜,使我心境清澈;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长满了青苔。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早年服用还丹,脱离了世俗的情感;琴心修炼到三叠,道行初有所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远远地看见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握芙蓉,朝着玉京方向前进。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先在汗漫的九垓之上等待,希望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
【逐字翻译结束】。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沛公。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曾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中央,讲大礼不必计算细小的礼仪。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疆后,又计划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语文八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语文八级上册文言文翻译人教版语文八级上册文言文翻译班次姓名《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人教版语文八级上册文言文翻译转移姓名桃花源翻译:东晋太元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森林的尽头是小溪的源头,所以有一座小山。
小山上有一个小洞,似乎灯光微弱。
于是渔夫离开船,从洞里钻了进去。
起初它很窄,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走了几十步之后,它突然变得开放而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洁,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田野里的小路是相互连接的,鸡和狗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去去农场和工作。
男人和女人的衣服完全像桃花园外的人。
老人和孩子们幸福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夫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沿着到处都有标记的老路返回。
当我到达县城时,我遇到了县长,并告诉他我的经历。
级长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留下的痕迹。
没想到他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去桃花园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七下课内文言文12.卖油翁翻译注解版
卖油翁宋代:欧阳修【原文1】陈康肃公.善射..。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1】康肃公陈尧咨(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射箭..........)擅长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射箭,有个卖油..(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园子的老翁放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着他(指陈尧咨射.....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表承接)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对他(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个情况.........。
..(指略微表示赞许)....)微微点头【原文2】康肃问曰:“汝亦..曰:..,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2】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或箭法)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气愤的样子.....)........,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说:“你.怎么.........。
”..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敢轻视于是..里,...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是手熟练罢了。
”..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陈尧咨笑着(表修饰,着...走了。
.....)打发..卖油翁。
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10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课内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峨高山的心志。
2.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你琴弹得真好呀,就像大山一样高峻。
3.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流水一样浩荡。
4.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伯牙摔毁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1.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杜处士喜好书法、绘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2.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于是)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常随身携带。
3.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牛在争斗时,力量全用在牛角上,牛的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的中间,如今(现在)这牛却摇着尾巴在争斗,错误了啊!4. 处士笑而然之。
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
5.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织布的事要问织工。
《学弈》1.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诲。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
3.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虽然他和前一个一起学习下棋,但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人家)。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历,他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争论),(于是)问他们争辩(争论)的原因。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远。
3.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近。
4.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到了正午却像盘盂,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5.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十分清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不是靠近太阳(让人感觉)热,而远离太阳(让人感觉)凉吗?6.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七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3.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展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翻译君子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阅读理解1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总结更是对他儿子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是“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教诲与无限期望2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论述又是怎样展开?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目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关系如何?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前提和基础但志向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4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理解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现在是一个浮躁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调整好自己心态就能够活得充实、轻松眼前混沌也就明晰了5画出文中提到“志”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关系是如何理解文中关于“志”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味着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九上)《岳阳楼记》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得分点:“大观”“备”各1分。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得分点:“去国”“忧谗畏讥”各1分。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则喜洋洋者矣。
翻译: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
得分点:“宠”“把”各1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得分点:“求”“或”各1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得分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各1分。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虽然如此,那么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得分点:“然则”“极”“迁客骚人”“得无”各1分。
《醉翁亭记》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得分点:“翼然”“临”各1分。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罢了。
得分点:“得之心”“寓之酒”各1分。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得分点:“霏”“开”“归”“暝”各1分。
10.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狼牙山啊。
得分点:“蔚然”“深秀”各1分。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初中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
一、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尚未完成一半,却在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益州地区疲惫不堪,这确实是我们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刻。
二、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然而,那些在朝廷内部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为国家的臣子,以及在朝廷外部奋不顾身、忘我奉献的忠臣,他们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怀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陛下。
三、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发扬先帝的遗德,激发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妄自菲薄,引用错误的比喻,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四、原文:先帝不因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曰:“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翻译:先帝并没有因为我的身份卑微,就轻视我,三次到我的茅庐中拜访我,叹息良久,说:“卧龙、凤雏,得到其中一人,就能安定天下。
”五、原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翻译: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军队装备充足,应当奖励和领导三军,北伐中原,竭尽我等平庸之才,铲除奸邪之人,恢复汉室,返回旧都。
六、原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翻译: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权衡利弊,提出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中的语句不仅言辞优美,而且寓意深刻。
诸葛亮在这篇奏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忠诚、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天下的责任。
这些语句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翻译,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千古绝唱。
初中七八九三个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汇总及全文翻译
初中七八九三个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汇总及全文翻译文言文简练、典雅,读起来抑扬顿挫,具有丰富的美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占比明显提高,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
今天,将七八九三个年级上册的课内文言文汇总,并附上全文翻译,一起复习备考吧!以下译文由名师班底注解,选自《初中语文教材古文新学习》一书。
七年级上册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全文翻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的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太傅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的样子。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全文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编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1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必修二《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秦论》)2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2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必修三《过秦论》)2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三《过秦论》)2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必修三《师说》)2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必修三《师说》)2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必修三《师说》)2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必修三《师说》)2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必修三《师说》)29.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3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2.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35.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必修四《苏武传》)36. 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必修四《苏武传》)37.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必修四《苏武传》)38.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必修四《苏武传》)39.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必修四《苏武传》)40.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必修四《张衡传》)441.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42.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必修五《归去来兮辞》)4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必修五《滕王阁序》)4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必修五《滕王阁序》)45.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必修五《逍遥游》)46.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必修五《陈情表》)47.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必修五《陈情表》)48.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必修五《陈情表》)49.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必修五《陈情表》)50.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必修五《陈情表》)5必修文言文重点翻译汇编答案1. 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 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 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 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 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10.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11. 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12.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13.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14. 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15.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16. 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6(“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17.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18.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19.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20. 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延”,请;“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21.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22. (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他。
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赢”,挑着,担着;“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3. (可是)一个人发难就毁掉了秦朝宗庙,(秦王子婴)也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啊。
(“一夫”,一个人;“隳”,毁坏;“身死人手”,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者”,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24.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25.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其”,表推测,大概)26. 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庸”,岂,哪里;“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27. 文章的句读不明,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能看出那种人(是否)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