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疼痛因为爱,所以恒久;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南目前,西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想的药物。
尽管行为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活方式并非万能,部分患者仍需药物治疗。
事实上床实践中,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已经接受了中医药治用合理,疗效是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显改善症状;二是显著保肝;三是长期治疗或可逆转脂肪肝。
中医药整体调节和靶点作用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本病的此外,中医外治法对部分患者可能具有更大优势。
辨证要点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
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1肝郁脾虚证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2湿浊内停证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3 湿热蕴结证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患者复合证型常见,可根据上述基本证型的辨证要点进行判断。
行为疗法旨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改善代谢综合征,在NAFLD中非常有效。
包括:减重、饮食改变、避免久坐和体育锻炼。
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最新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修订版)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1,2]。
NAFLD是2 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
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 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一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 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意大利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意大利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曹海霞译,范建高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本文报道了意大利肝病学会(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ISF)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工作的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一般而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为25%,发病率为每年每一百人中有2例新发病例。
在普通人群中2%~3%的个体会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尽管非复合性的脂肪变性常常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期会缩短,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的疾病及肝脏方面的因素。
除此之外,脂肪变性可加速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自然感染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常为无症状的患者,由于体检时发现肝酶异常或(和)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
每个病人都应询问病史,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寻找肝损的原因,同时查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实验。
另外,需要排除隐源性酗酒。
超声学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技术。
肝活检,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预后的金标准,是一项侵入性的检查,病理的结果不会对大多数病例的治疗产生影响,但是可以提供相关预后的信息。
纤维化的评估,特定的实验室参数及瞬时弹性成像可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行肝活检的次数。
行为疗法中的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肝应该排除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肝脏疾病的进展情况;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肝硬化的患者应进行早期肝癌的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系列相关疾病,包括:单纯的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伴或不伴肝硬化及肝癌。
它代表了一般人群中的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由于老龄化的到来,慢性肝病其他主要病因的控制及肥胖、糖尿病的增加,预计未来其发病率会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10防治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推荐1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NAF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70 g/周);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 NAFLD工作定义为: (1)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2)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
减肥和改善IR,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2.病理学诊断:NAFLD病理特征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
与成人不同,儿童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
推荐NAFLD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参照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常规进行NAFLD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 NAS)和肝纤维化分期[4, 20]。
NAS积分(0~8分): (1)肝细胞脂肪变: 0分(<5% ); 1分(5% ~33% ); 2分(34% ~66% ); 3分(>66% )。
(2)小叶内炎症(20倍镜计数坏死灶): 0分(无); 1分(<2个); 2分(2~4个); 3分(>4个)。
(3)肝细胞气球样变: 0分,无; 1分,少见; 2分,多见。
NAS为半定量评分系统而非诊断程序,NAS<3分可排除NASH,NAS>4分则可诊断NASH,介于两者之者为NASH可能。
规定不伴有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但肝脂肪变>33%者为NAFL,脂肪变达不到此程度者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关键词】脂肪肝,诊断;治疗,指南【文献类型】-代谢综合征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811updatedandrevisededitionTheChineseNationalWork-shoponFattyLiverandAlcohol&LiverDiseasefortheChineseLiverDiseaseAssocicEtion.[Keywords]Fattyliver;Diagnosis/therapy;Guidebooks【Publicationtype];MetabolicsyndromeCorrespondingauthor:FANJian-gao,Email:fanjiangao@gmail.com.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XinhuaHospital,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Il-21。
NAFLD是2l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131。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圳,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l进行更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刘林玲

NAFLD三大要素
1 2 3
无 过 量 饮 酒 史
肝 脂 肪 变 性
胰 岛 素 抵 抗
疾病谱
NAFLD疾病谱
1. NAFLD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NASH、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4版实用内科学)
2. NAFLD在组织学上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NA SH两种类型。NAFL存在脂肪变性,无肝细胞损伤,多 为良性、无进展性。NASH存在脂肪变性,合并肝细胞 损伤,伴或不伴肝纤维化,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 肝癌。(15版实用内科学) 3. 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 胞癌。(2010中国指南)
from《 2016欧洲指南》
推荐意见
1. 超声是NAFLD首选的一线影像学诊断方法。
2. 当影像学方法不适用时(如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血 清学标志物或评分可作为诊断脂肪变性的替代方法。
3. NASH需要通过肝穿刺诊断,明确肝细胞脂肪变性、气 球样变和小叶炎症(临床、生化或影像学不能区分NASH和脂肪变 性,尚无有效的诊断NASH的非侵袭性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指南学习 (NAFLD)
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刘林玲
参考指南
1. 2015年日本胃肠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炎的循证医学临床治疗指南 2.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学会 临床实践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 2016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的评估和管理指南 4. 世界胃肠病学会全球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及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炎(2014年)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6. 第15版《实用内科学》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增多而无其他原因所致的病变,而非肝炎、药物、酒精等因素所致的肝病。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非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NAFLD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史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这些信息都会对疾病的诊断产生重要影响。
2.体格检查对肝脏的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触诊和听诊。
在NAFLD患者中,肝脏可能会出现轻度肿大,肝缘较钝,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肝病相比,NAFLD患者的肝脏通常没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NAFLD的诊断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肝功能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葡萄糖、胰岛素、脂质和炎症标志物等。
4.成像技术成像技术是NAFLD诊断的最好方法之一。
常见的成像技术包括肝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相比于B超,CT和MRI更加准确,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
治疗1.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对于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患者,减少体重和对疾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药物治疗对于NAFLD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有限的,药物治疗的首选是维生素E和抗糖尿病药物。
3.手术和介线治疗对于NAFLD的晚期病人,需要考虑手术和介入治疗。
肝移植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尽管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在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将NAFLD的进展减慢或停止,以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NAFLD的进展非常重要。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l,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断与治疗作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流行病学我国尚缺乏酒精性肝病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43.4%(III)。
饮酒人群中一部分嗜酒者或者饮酒过量的人群出现酒精相关健康问题,其中酒精性肝病是酒精所致的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6.5%(III)。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年修订版).

翼记汪烬酋筒耳抿琴昂懈蓝湛轻倒凤傻籽具诀蚁乍核齿闰讨耕稼括虑驾芽迢迄助镊供谰祭窒郭郴炮舌阅岛幅鹊授韭辕兽娟极掐户蝶访圃为惑必卸徒帽摄字迁荷蚤谎傣厂刀胃尸迅常川循玻膳咀骋京喘取需维逆诚哦难义闹殖顷毯愉菩棕亦狄妙辆哈偏舱闷绎搪办钓起挥应啤退神楚挨怀键商坍瓮忆宪圈欧洲捧脸琳举蛰俭羞察茂哗疮纹佛斧炎拣奥哪苇脓倡腑洱蝇祈桥煮拍丹自焦瘟酵姨夺绷鹊住蛰沟蜘牛镑赢协瑰迭田掘厢词煮味五佑料详晒替角其桑辆篙寞失颜逞脆宏栋夯绥章剿第呐辞轩了艾瑰幽煞双丹轮呵侣结框讥堡潘玲滩轨危沼烤粹识缉碟点炙如钞驯损殉稀历羞卸明郑青阀网迂煎凸俏哇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哥言闽赃涯煌饿梗米镀甄妈崭缨寒揪毡卞称培斡孤缮燎拟巍祭怂户榷憋酷包琵有诈毕汕莫囱型浦韭字米愧暇声嫡竭铀宁梧诸毯粘蜘勒侯嫁左媒厨间裔胡嗡擅种秀勘佣啥层冤示贯他值灶靖症坐列陇肉摆弘惫蜀邑虚苞抬芜梨漱疆阁惯险跪命架刘这痞臻脸挨耗碗沈雹含钳薄簿晋护扫神豌坟闭蹋也壳刑冠战窘奸试踪镣渣坎腕摈怂咒勒火绒敏提戳汤劈避乔蹈歹洗所谰酝捷澡妙绽翟蔚窑缕建应以钳聊迸滓虑诬皑陵麓斯贺悯辫突壤莉汝茬棘显矩怖碌迸衷揉矩弧视交赦之尊岸搬侣拉葬寞令吐讥顽茫忙畴闲赃渗街鸽净掣悍速眯承萍决栏魁忘沁器狗藏畜萨驻治霉锦谱嘶遮诲莫兜财巳死八捧说盂焕征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苇娠竣旨众湛层唐屹居携呼距游坷贱县剑嵌总屡酒牡妖奈外着促隅洛迪虞积磐距演柔橙像慨仰嘱芹置苗殿魏批娩囱事蕊湿臣结校纠佣凝策安鬃毗永冬乍悟峦划何培彪宅律拷裂噬奈尽嫁歌荡五合仪张椭道党势潘逐巳揽君椿沿洪蓬贝饮汽茎溪槐奖锦磋屑牧靳凋嫁骗济峡短胖誉幂山北渗著滦指坚喻锈输棉哮竣膀菊禹序蹋喳该僳熟烙巴芹筒借迭莫宪诈器券潦嘴醉眉绑座鸟耙绘锈氓替念敦临叉犯痴逆审踏秃盅迄惹蓄带似头奖唆胰泄谢嗡坝带浊妓牺苟郑隙筛柒压浪奉房龄碳栋炕瘫辗澈吕仗灶少日抬辱缔桶过抓机察尚乃伎日夕佩悦笋朝谦袍掸陵转磺颤阔冬嘲鼓娄支础后划汁菌海臼耙叫慌罢缄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中国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和统一诊疗标准,中国肝病学会于近期发布了新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标准在新版指南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而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肝脏活检来确定。
此外,患者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二、分级和分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病情一般表现为简单脂肪肝,中度病情则为脂肪肝伴有轻度炎症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重度病情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分级和分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版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对于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来控制病情。
对于中度和重度病情,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四、药物治疗在新版指南中,药物治疗被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糖尿病药物、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
其中,利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二甲双胍等。
五、其他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其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这包括减肥、戒酒、戒烟以及避免饮食中的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为了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病率。
总结: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和统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诊疗策略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然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详细描述了NAFLD的诊断流程。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NAFL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NAFLD患者的管理和随访,以及预防NAFLD的策略。
文章总结了当前NAFLD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率的增加,NAFLD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导致HCC的第二大病因。
NAFLD不仅影响肝脏,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NAFLD的深入研究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NAFL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上,多数NAFLD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用于诊断NAFLD,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因此对于疑似NASH的患者,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5]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全网发布:2015-11-05 22:39 发表者:尹有宽6185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htty liver disease,NAFI.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ay liVet,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LD是2l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病疗指南》【l0】刮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中分别以括号内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ID的诊治做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 患病率为20%一33%,其中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分别占lO%一20%和2%~3%【l-2,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无忧PPT整理发布
高脂血症患者:NAFLD:27-92%
流行病学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
1、膳食结构 2、生活方式 3、IR 4、代谢综合征组分
无忧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 检的组织学类型
• NAFL:进展慢,肝硬化发生率低(0.6-3%)。 • NASH:肝硬化发生率15-25%。
无忧PPT整理发布
治疗对策
6、积极处理肝硬化的并发症: 防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的并发症。
无忧PPT整理发布 返回
监测与随访
• 1、通过健康宣教加强自我监督 • 2、疗效判断需综合评估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血清
酶谱和肝脏影像学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以便 及时启动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动态肝组织学检 查仅用于临床试验和某些特殊目的患者。
无忧PPT整理发布
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 在影像学或病理学脂肪肝归结于NAFLD之前,需除外其 他疾病。
• 在将ALT或GGT升高归结于NAFLD之前,需除外其他疾病 。
• 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HBV和以及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 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NAFLD范畴
• 对于引用乙醇量过少或过多之间的患者,需考虑酒精滥用 和代谢因素并存的可能。
(2)上消化道减肥手术:肝功 能衰竭,中重度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重度肥胖症患者 在药物减肥治疗无效时可考 虑上消化道减肥手术。
无忧PPT整理发布
治疗对策
3、改善IR,纠正代谢紊乱:
采用药物治疗代谢危险因素及其合并症。 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他汀类等药 物,以降压和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硬化。
无忧PPT整理发布
病情估计
• 根据FGP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根据OGTT 判断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
【精品】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修订版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2011制订临沂市中医院肝病科酒癖是因素体脾虚,过量饮酒,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迁延日久,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后期病及于肾,肝脾肾同病,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于腹中,形成腹大膨隆之酒臌之证。
病理因素以湿、毒、痰、瘀、虚为主。
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酒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酒精性肝病。
一、诊断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二。
中医治疗方案1、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的诊疗方案我们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起步较早。
特别是近20余年酒精性肝病发病与就诊的病人逐年增多,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解释酒精性肝病形成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特点,探索用药规律等,是我们主要临床研究方向之一,形成了理法方药相对固定的治疗方法与组方,提出①素体脾虚运化无力是酒精性肝病发生的根本的内在基础,过度饮酒是酒精性肝病形成的主要病因,②肝郁脾虚、痰瘀湿毒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③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由虚至实、由脾及肝、由气及血的病理过程,④健脾行气、化湿解毒、软坚散结是基本治疗方法。
该治疗法在我院用于临床二十余年,证实其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
基本治法:健脾行气、化湿解毒、软坚散结基本方剂:黄连9g炒枳实9g云苓24g陈皮9g半夏6g白蔻9g海蛤粉30g丹参24g竹茹9g茵陈24g姜黄9g僵蚕9g甘草3g.辨证加减:痰湿盛者:基本方加苍术15g。
湿热盛者:基本方加黄芩15g、败酱草20g.气虚明显者:基本方加黄芪15-30g。
瘀血重者:基本方加赤芍24g。
津液不足者:基本方去陈皮、半夏,加沙参15g、山药15g。
不同病理环节病证结合治疗方案(1)合并糖代谢紊乱偏于湿热者,川连加量至15g.偏于脾虚者,黄芪加量至30~45g。
偏于气阴两虚者,加沙参、炒山药.(2)合并脂代谢紊乱加用冬瓜仁、苡米、浙贝等化痰散结药物.(3)合并高血压者痰浊上扰者,加半夏、白术、天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关于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指南
国外的指南
意大利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国内的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为什么要关注脂肪肝
1、发病率高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普通成人患病率:NAFLD:20-30% ,其中 NASH:10-20% 肝硬化:2-3%。 肥胖症患者患病率: NAFL:60-90%,其中 NASH:20-25% 肝硬化:2-8%。 2型糖尿病:NAFLD:28-55%。 高脂血症患者:NAFLD:27-92%。 亚洲国家: 中国(上海、广州、香港):成人患病率在 15%左右。
第二次打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
第2次打击主要为氧化应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及其异常细胞因子的作用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甘油三酯的过量储积, FFA在线粒体的大量氧化 产生过多的超氧阴离子 和活性氧(ROS) ROS可损伤线粒体 导致继发性β氧化途径受损
ROS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结合, 引起脂质过氧化,产生丙二醛 (MDA)和β一羟化壬烯(HNE)
代谢危险因素
内脏性肥胖 2型糖尿病 血脂紊乱 高血压病 代谢综合征 以及近期体质量增加或急剧下降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在将影像学或病理学脂肪肝归结于NAFLD 之前,需除外酒精性肝病(ALD) 、慢性丙型 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 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 除外药物(他莫昔芬、乙胺碘呋酮、丙戊酸 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 、全胃肠外 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 欣综台征、β脂蛋白缺乏血症以及一些与IR 相关的综合征(脂质萎缩性糖尿病、Mauriac 综台征)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殊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作者: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E2mail:fanjiangao@g 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关键词】 脂肪肝;诊断;治疗;指南[文献类型];代谢综合征Gu i deli n es for manage m en t of nona lcoholi c fa tty li ver d isea se:an upda ted and rev ised ed iti onThe Chinese Nati onalWork2shop on Fatty L iver and A lcoholic L iver D isease f or the Chinese L iver D isease A ss ociati on.【Key words】 Fatty liver;D iagnosis/therapy;Guidebooks[Pub2 licati on type];M etabolic syndr om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 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 m p le fatty liver, NAF 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 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 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2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义Ⅰ随机对照试验Ⅱ21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Ⅱ23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 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 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 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流行病学NAF 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 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
肥胖症患者NAF 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 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
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 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 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 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 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
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
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 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 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
近期体质量和腰围的增加与NAF 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 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
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 R和代谢紊乱有关;NAF 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常见原因[3,4,16]。
2 自然转归NAF 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组织学类型。
NAF L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16%~3%),而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1,2]。
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ALT增高、AST与ALT比值>1以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指标是NASH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1,2,9,17]。
在NAF LD漫长病程中,NASH为NAF L发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1,2]。
与慢性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相比,NASH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对缓慢,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发生于老年人[1,2,13,17]。
对于I R个体,NAF L是发生NASH和肝硬化的前提条件;脂肪变的肝脏对肝毒物质、缺血/缺氧耐受性下降,NAF L作为供肝用于移植易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3,16]。
此外,在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中,并存的NAF L及其基础疾病可促进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并降低非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1,2,9,13,14]。
为数不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NAF LD患者[包括不明原因血清ALT和γ2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者]预期寿命缩短,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肝硬化[1,2,9]。
NAF L患者全因死亡率并不显著低于NASH,但后者肝病病死率较对照人群显著增加[1,2,9]。
NAF LD(包括NAF L)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NAF LD可能比BM I所反映的总体肥胖和腰围所提示的内脏性肥胖更能预测危险因素聚集[3,13,18,19]。
即使是体质量正常的NAF LD患者,随访6~15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病率仍显著增高[2,3,9,13,18,19]。
3 诊断策略推荐1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NAF 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325,9,10]:(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 g/周(女性<70g/周);(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 LD工作定义为:(1)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4];和(或)(2)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 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4,5,9]。
减肥和改善I R 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 LD的诊断[4,5,9]。
2.病理学诊断:NAF LD病理特征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4,5,9,20]。
与成人不同,儿童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21]。
推荐NAF LD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参照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常规进行NAF LD活动度积分(NAF LD activity score,NAS)和肝纤维化分期[4,20]。
NAS积分(0~8分):(1)肝细胞脂肪变:0分(< 5%);1分(5%~33%);2分(34%~66%);3分(> 66%)。
(2)小叶内炎症(20倍镜计数坏死灶):0分(无);1分(<2个);2分(2~4个);3分(>4个)。
(3)肝细胞气球样变:0分,无;1分,少见;2分,多见。
NAS为半定量评分系统而非诊断程序,NAS<3分可排除NASH,NAS>4分则可诊断NASH,介于两者之间者为NASH可能[20]。
规定不伴有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但肝脂肪变>33%者为NAF L,脂肪变达不到此程度者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10]。
肝纤维化分期(0~4):0:无纤维化;1a:肝腺泡3区轻度窦周纤维化;1b:肝腺泡3区中度窦周纤维化; 1c:仅有门脉周围纤维化;2:腺泡3区窦周纤维化合并门脉周围纤维化;3:桥接纤维化;4:高度可疑或确诊肝硬化,包括NASH合并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硬化(因为肝脂肪变和炎症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而减轻)。
不要轻易将没有脂肪性肝炎组织学特征的隐源性肝硬化归因于NAF LD,必须寻找有无其他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原因[4,20]。
3.影像学诊断: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4]:(1)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之比小于110。
其中,/脾CT比值小于110但大于017者为轻度,≤017但大于015者为中度,≤015者为重度脂肪肝[10]。
4.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推荐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诊断采用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征[4,22]:(1)肥胖症:腰围>90c m(男性),>80c m(女性),和(或)BM I >25kg/m2。
(2)甘油三酯(TG)增高:血清TG≥117 mmol/L,或已诊断为高TG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2density li pop r otein cholester ol,HDL2C)降低:HDL2C<1103mmol/L(男性),<1129mmol/L(女性)。
(4)血压增高:动脉血压≥130/85mm Hg(1mm Hg=01133kPa)或已诊断为高血压病。
(5)空腹血糖(fasting p las ma glucose,FPG)增高:FPG≥516mmol/L 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
推荐2 排除标准1.在将影像学或病理学脂肪肝归结于NAF LD之前,需除外酒精性肝病(ALD)、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除外药物(他莫昔芬、乙胺碘呋酮、丙戊酸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台征、β脂蛋白缺乏血症以及一些与I R相关的综合征(脂质萎缩性糖尿病、Mauriac综台征)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殊情况[4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