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多层课程概念理论讨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摘要:古德拉德认为有着五种不同层次的课程概念: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这五个层次的课程概念在人们日常对课程概念的讨论中出现频繁且具有一定层级性,并且可以视为是课程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体现形式。而在各个阶段,这些不同层级的课程的又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探讨以期望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有更多的理解与反思。
关键词:古德拉德;课程层次;课程制定与实施
一.古德拉德及其课程层及理论
古德拉德(John I. Goodlad,1920-)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其对课程理论做了大量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为课程层次建立了概念框架。在对课程概念框架的研究过程中古德拉德发现人们对课程的探讨实际上涉及了多个层次的不同内涵的课程概念。在此基础上古德拉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一)理想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除了一些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理想的课程的设计建立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原理基础之上,从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论证课程的必要性。其体现了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期望,而为了能够具有实践价值并发挥作用,在制定的时候须有一定的活动与过程的指导的相关内容。
(二)正式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与理想的课程相比,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正式的课程只是理想的课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认可与授权的部分。
(三)领悟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由于不同教师对于正式的课
程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的方式,所以他们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会影响课程所预期的结果的获得。
(四)运作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教师领会的课程与所实施的课程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此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理论认识理解深度、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课堂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影响。
(五)经验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基础而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特定的理解,不同学生听同一堂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是学习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才是该课程最终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决定了课程对学生的作用以及效果。
这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概念涵盖着不同的课程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一定层级性,并且可以视为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体现形式,由此可以粗略的把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过程视为理想课程的设计、正式课程的制定、教师对正式课程的领悟、教师的课程实施以及学生的经验课程的建构五个阶段。而在各个阶段,这些不同层级的课程的实施又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课程的对学生的效果与价值。
二.各课程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理想的课程的设计
此过程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对于理想的课程的设想与认识。该种课程的有效性一般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证明还需要从实践上进行效果的验证。
此课程的设计不仅应当注意其推广过程中的可接受与理解性以及在理论论证上的合理性,还应当注重在现实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与价值性。课程的设计不应该是由上而下的,不应该是静态不变的,不可以只为了设计而设计;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指向,能够解决一些实际教学问题发生实际功效。为了达到此目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元化与多角度化:
理想的课程的设计者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他们基于一定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与理解来设计此课程。但是课程最终却实际上是由教师在课堂环境条件下协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设计者、教师与学生三者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不可忽略其中任何一者的
作用。
在理想的课程设计的环节中,课程设计者必须能够获得足够的教学一线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理解所设计的课程是为了应用于何种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之下,理解课程是为了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如何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这样,仅凭设计者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在数量上不足,而且很难有深入的体会以及经验的及时的动态的变化。在理想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须及时与一线教师沟通,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以促进课程设计;同时教师也需有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的意识与热情,以协助课程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设计环节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此处做的的确有很大的不足。学生是课程设计的针对对象,也是最终的课程的主动学习者,所以课程的设计必须针对他们的诉求,合乎他们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更多的注意在课程的内容组织上、组织结构上以及活动安排方面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与意见以促进所设计的课程的实施的有效性。
多元化与多角度化不仅包括参与者应该是多元的,而且应该注意到课程设计在多个角度都是多元的。如在课程设计中应该不仅只注意到课程目标、内容与呈现方法的多元化,还应但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等。
多元化与多角度化目的乃是使课程的设计更加全面,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而更加可行,以期望发挥预期功效。
2.动态化与非线性设计:
课程的设计必须在设计以及实验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动态发展与矫正,以达到设计能够有效作用的目的。课程的设计、实验与实践推广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注意到各环节之间的影响。以之前的环节作为后来者之基础,以之后环节信息对先前环节进行调整优化才能达到期望效果。
3.开放性与情境性:
课程的设计应该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使可以据实际环境与条件进行调整,使课程更具有生命力而可得以广泛实行;同时应当注意课程的设计也应注意说针对的具体情境,使课程能够与社会相结合真正落实好STS教育理念。中国地域辽阔,各不同区域情况各不相同,在课程设计上就更要注意课程的广泛适用性以及灵活性。
4.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课程是针对一定目的设计的,最终必须通过实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课程的设计必须注意其能够在现实条件与环境中有效得以落实,达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目的。课程设计之中应该加强过程的指导与实施的建议并设计相应的课程标准与效果检验评价方法与标准,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