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粒粒 …… 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
白花 的明珠
粒的明珠相似
(荷花) 碧天里 ……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的星星
碧天的星星相似
清香
渺茫的 …… 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
歌声
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2、叠词的使用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重重 阴阴 隐隐约约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 有立体 感,用语言平实自然。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 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 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 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 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3、作者对景物的描写 炼字与修辞
月光下的荷塘 (素淡 宁静)
荷塘上的月色 (朦胧 柔和)
清华园中的荷塘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月下荷塘
荷
朱塘
自 清
月 色
Biblioteka Baidu 采莲图
用10分钟读完课文并完成:
• 划记新词准备检测 • 概括每一自然段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课堂练习
1、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弥望(mí 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C、蓊郁(wĕng茂盛)噩梦(è可怕的) 恩泽(zè恩惠) D、袅娜(niăo nuó柔美的样子) 风致(zhì美的姿态)
拓展延伸 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
鲜作风。”
——李广田
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以
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
丽……
——郁达夫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 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朱文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
第七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 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 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由想象的动态作结)
第八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而行至 家门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 荷花 ) 零星点缀
下
(拟人、比喻)
解析:B.捭bǎi C.譬pì;扑,仆; D.溯sù;陌mò
整体把握
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 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第二大段落
色 (静→受干扰)
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第二段: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 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 而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
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 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 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 吵闹作一转折
第三大段落
倏地(shù极快的)
解析: B 温馨 xīn ;宛然 wǎn ;C 恩泽 zé; D 倏 shū
2.下列蓝色的字注音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煤屑(xiè )路 倏(极快地)地 薄(迫近)阴 摇曳 (摆动) B.脉(mài)脉 无恙(差错) 倩(qiàn)影 弥(充满)望 C.参(cēn)差 掬(两手捧取)水 袅娜(nuó) 风致(情趣) D.蓊(wēng)蓊郁郁 妖童媛(yuàn)女 敛裾(衣襟) 惦 (挂念)着
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
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
——余光中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 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 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 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 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 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 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 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 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 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的 荷 塘
( 荷香 )
缕缕 (通感)
( 荷波 )
颤动
(比喻、拟人)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静 幽 雅 宁 静
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再读文章,划记表达作者情绪的句 子
• 心里颇不宁静 •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文章结构表
第一大段落 (不宁静→静)
荷
塘 月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本体 喻体 原句
相似点
荷叶
舞女的裙 ……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
如流水 静静地泻
实
( 月光 )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荷
乳中洗过一样,又 虚
塘
像笼着轻纱的梦
上
的 月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色
灌木的黑影
朦 胧 优 雅
杨柳的倩影
实
( 月影 )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虚
艺术表现手法
1、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 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学习《荷塘月色》我们的目标
• 把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 品味、鉴赏,了解炼字与比喻在描写风景 的作用。
•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感情,探讨作品的写作 意图与价值取向。
• 在此前提下,配乐朗诵, 随文入境,营造美的 氛
围,体验作品的淡雅朦胧优美的风格。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48年6月18日, 朱自清在拒绝“美援” 和“美援面粉”的声 明上签名。
6月19日平津各大 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 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 严正声明。
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逝世。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 地的时候。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 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 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 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 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
解析:A.薄,不浓;B.脉mò;恙,病;D.蓊wěng
3.下列蓝色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明眸善睐(lài) 挹(yì) 倏(shū) 采撷(xié) B.糟粕(pò) 肤浅(fū) 杳无音信(yǎo) 纵横捭阖(pǐ) C.著粉(zhuó) 譬如(bǐ) 不屈不挠(náo) 前扑后继(pū) D.梦寐(mèi) 回溯(shuò) 陌生(mài) 沮丧(jǔ)
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月光 泻 浮 洗 笼 月影 画 光与影 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杨柳
荷
塘
的
树梢
四
面
树缝
树上
水里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
体
远山
的
风
灯光
光
蝉声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