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一、引言:打开哲学的大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哲学之旅,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知道,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和深奥,但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大家轻松走进哲学的殿堂。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但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探究它的本质。
二、知识点梳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概念与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物质。
简单来说,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
它具有客观性、实在性、可感知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物质,比如看到的花草树木、听到的声音、摸到的物体等。
那么,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
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都是物质的体现。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了解了物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但是,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物质就像是一面镜子,而意识则是镜子中的影像。
镜子中的影像(意识)是镜子(物质)的反映,但影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镜子(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二)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概念与特点接下来,我们要探究的是世界的另一个本质特征——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中的许多运动现象,比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生物进化等。
同时,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比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哲学与文化: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哲学与文化: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一、开场引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一个既深奥又有趣的政治专题——《哲学与文化:探究世界的本质》。
我知道,一提到“哲学”和“文化”,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头疼,觉得它们高深莫测,难以捉摸。
但其实,哲学和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们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探究世界的本质吧!二、知识点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其实很简单。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辩论赛,一方是“思维”(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另一方是“存在”(也就是客观世界、物质世界)。
这两方一直在争论:到底谁决定谁?是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在哲学史上,这个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有的哲学家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有的哲学家认为存在决定思维,这就是唯物主义。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哲学家们,他们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用科学仪器去研究世界,但他们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得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深刻见解。
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这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就是这些微观粒子的集合。
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却忽略了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所以被称为“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后,我们来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进一步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文化。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知识)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核心知识复习讲与练(新教材新高考)
第二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①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1.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提纲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A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的物A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质性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失误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人得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认识A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A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时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时物质的运动,把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按客观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是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如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意识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不管是找哪个缺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质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要点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要点一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备考指导 1.引述事例,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阐释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 意识 3.领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意义
误区辨析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比较 区别 联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 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 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 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 质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为情境,通过剖析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主题和设计理念,调动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
答案:A
[真题实战]
1.(2023·山东卷)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圆弧形洞门,因 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 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 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总结课件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 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 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 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 还包括除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 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 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 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的精神、意识现象。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 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典例 (2011浙江高考)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 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 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 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 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2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
根本属性
过程 载体
本质的
普遍的
目的性
反映 实践
前提条件
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 结合起来
易错纠偏 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提示:×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提示:×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 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提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
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答案:D
解析:①错误,“人定胜天”夸大了人类的作用;③错误,联系是客观的, 只能被利用,不能被创造。
命题点2 意识的本质 2.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 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 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6.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造,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提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 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随 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万古不变的。
7.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1 ) 物 质 的唯 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 观实 在≠ 客 观存在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
质上都是物质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个性)≠物质(共性)
(2022 ·广东高考真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 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 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 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物质性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本课重要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 包括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理性认识形 式 。
主观形式 上看 这两种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 从意识的 的主 主观差别 观性 上看
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 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从意识的 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 主观特征 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探究世界的本质1.(2023·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
由此可知()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图漫画《学蝉之驴》的哲学寓意是( )A.要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敢于有梦B.要敢于突破客观实际,大胆创新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追梦3.(2023·河北·模拟预测)习近平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新的征程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必须认真梳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材料启示我们()①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②从正确的经验出发,是传承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③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动力④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发展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3·山东烟台·统考模拟预测)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个对话AI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写诗、写论文、写周报、写代码……无所不能。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使用后的感受是“好到吓人”,甚至断言,“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比尔·盖茨认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AI都将彰显其价值,但是,它可能会失控或走向错误的方向,这将引来大量争议。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 性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 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
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 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物质要素。(构成要素)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 持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 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针对性限时训练
1.(2023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 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针 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 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 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界限)
3.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
注意: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与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