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

一、概说

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

二、沿革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后世医家认为不寐的病因与肾阴衰及阳虚有关,以上论点对本病的认识颇值得注意。

三、讨论范围

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当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四、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所以,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至不寐病证。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导致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从而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素问·逆调论》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外,饮用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造成不寐的因素。

2.情志失常

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发生不寐病证。1).由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2).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3).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4).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5).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而不寐。

3.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4.病后体虚

1)久病血虚,产后失血或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

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

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2) 可因年迈

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若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

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

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

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二)、病机实证属痰热、痰湿、火旺、扰乱心神,心神不宁而失眠。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少数顽固病例采取药物治疗、生活调理等综合措施方能治愈。亦有极个别患者,长期严重失眠,以致逐渐精神神态失常者。

五、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三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寐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它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三)、相关检查

不寐主要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寤而不寐,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1).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2).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小时);3).

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六、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本病辨证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

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2.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

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

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

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三)、证治分类

1. 肝火扰心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性情急噪,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本病多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多梦,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便秘之证。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钱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干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梅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本证多因宿食停滞,积湿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和中,适用于痰热扰心,见虚烦不宁,不寐多梦等症状者。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加减: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3.心脾两虚证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木香醒气疏脾。

加减: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惊安神;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

4. 心肾不交证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而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前方以滋补肾阴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以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熟黄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加减: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研末,0.6克,另吞),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