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A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A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带有买办性的当权派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保持其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官僚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依靠英、美、法的援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以“自强”和“求富”为标榜,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各省机器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并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从七十年代起采取官督商办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企业。

1885 年(光绪十一年)以后,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购买军舰,成立北洋海军,并用官商合办方式开办了一批工矿企业。

因所办企业在技术和原料方面依赖外国,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

又因企业的封建性与垄断性,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洋务派掌握的陆军和海军,在中法战争中已经暴露了它的腐败无能,经中日甲午战争更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它的失败宣告了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的完全破产。

【洋务派】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

1860 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

被称为洋务派。

曾国藩于1865 年开办江南制造局,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李鸿章与英、美、德、俄勾结最紧,势力发展最快,长期任北洋大臣,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势力最大。

左宗棠与法国勾结,开办福州船政局,因调往陕甘,势力未继续扩展。

后起的张之洞勾结德、英、日,在湖北开办汉阳铁厂及纺织厂等,与李鸿章抗衡。

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张之洞将宫办的汉阳铁厂让与盛宣怀接办。

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日益没落。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

清末最早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

1861年(咸丰十一年) 12月曾国藩设于安庆。

“全用汉人,未雇洋匠刀。

规模较小,以手工制造为主。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不仅制造出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艘军舰、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而且创办了船政学堂、飞潜学校、海军练营,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人才,译著第一部西方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第一部西方学术著作《天演论》,极大推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和近代化进程。

1866年左宗棠、沈葆祯在马尾设船政局,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近代企业“马尾造船厂”,兴办清代第一所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使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

马尾船政经130多年历史沧桑,建筑群旧址保留有船坞、飞机滑道、考工所、拉铁厂、旧海军大门岗楼、钟楼、轮机车间、绘事院等。

船政局遗址建筑群巳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有马尾船政文化遗存,分布在马尾造船厂,以及马限山至罗星山东侧,头尾相距约为1公里。

目前,马尾船政文化正在进一步发掘、整修、对外开放,成为独具闽都特色的旅游品牌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简介马尾船政

简介马尾船政

马尾船政蕴马尾船政之理念、涵海纳百川之情怀船政精神:求实求是求精马尾船政145年来,经历了四次波折一次坚守,百年马尾船政的活化石仍然屹立于马尾——福建航运学校,其艺圃遗迹尚在校内。

我校现任校长陈丽全是马尾船政145年来最大船舶"船政"号首任船长。

为了马尾船政的不朽,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守在马尾这块船政文化圣地的教职员工将蕴马尾船政之理念涵海纳百川之情怀,引领万千学生扬帆远航,走向世界。

船政文化概况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马尾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

建厂之初就创办"求是堂艺局",不久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

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民国二年船政学堂分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福州海军学校、艺圃改称福州海军艺术学校,绘事院改称绘算所。

1917年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后艺术学校改为勤工学校,增设福建省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

1946年勤工、商船二校合并,改称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船政学堂毕业的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船政教育内涵1.引进西方技术为我所用的办学原则2.以企业形式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办学原则3.突破传统高位嫁接,改革创新4.厂校一体化,工学紧密结合5.结合高中等教育体制,培养各层次人才。

6.科技与人文结合,培养爱国情操7.重视人才,精益求精,毕业后都是精英8.引进外教,直接使用外文教材9.因材施教10.权操诸我,外籍教师无权干预船政文化教育的目的上看,精英教育模式教育的功能上看,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内容上看,生活准备模式教育的组织上看,弹性教育模式教育的主体上看,师本模式教育的方法上看,文本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模式船政学堂跟工厂是合一的,教师在教书的又是工程师,学生不仅在教室上课也在工厂做工。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 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 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 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 为船政学堂。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 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 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 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中国船政博物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烈 士墓地为邻。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战舰,气势 磅礴, 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 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 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 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 想,折射出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 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 、船政概览厅、 船政教育厅、 船 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
6、中国航空业的摇篮。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 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 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 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以上仅是船 政文化丰富内涵的主要体现。 至于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联系广泛。 此次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征集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少论文。还有许多 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深入探讨,传承创新,更好为现实发展服务。 船政文化名称,可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冠以马尾、福州、福建 或中国马尾,以区别于沪、津。

马尾船政局

马尾船政局

马尾船政局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船坚炮利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吁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

左宗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看到,英国资本主义以火轮兵船数十艘之众,竟然牵制中国七省之兵的“可虑”之事势,提出“设造船之厂”制造火轮炮船的设想。

[1]他认为敌之所长在火炮轮船,能制其长,即可操胜券。

在顽固守旧以妥协求苟安的一批官僚的反对下,当时作为塾师的左宗棠的这一设想只能成为泡影。

1862年,左宗棠受命图浙时,才逐渐将制造火轮船的宿愿付诸实施。

经过多次努力,1864年仿造了一条小火轮试行于西湖之上。

在高兴之余,左宗棠以该船征询当时洋枪队首领德克碑和税务司日意格。

这两位法国人说:大致不差,“惟轮机须从西洋购觅,乃臻捷便。

因出法国制船图册相示,并请代为监造,以西洋传之中土。

”[2]左宗棠知道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远不如西洋,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1864年9月,德克碑交卸了常胜军司令一职,于1865年1月奉左宗棠之命回国购买机器和雇觅洋匠。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清廷,提出大规模设厂自造轮船的主张。

7月14日,清廷批准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随即派按察史福建补用道胡雪岩主持作择地、购器、雇匠等建厂工作。

造船厂的规模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如何?左宗棠有明确的计划和见解。

他知道自造轮船困难极大:一无制作的器具,二无合格的师匠,三无识洋字、谙洋算和通晓洋书之人堪随洋技师学习,等等。

但他还是坚定地说:“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3]自造的目标要做到不依靠别人就能造成船只。

左宗棠为造船厂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一是选择福州罗星塔马尾山后为厂址。

那里是理想的港口:距海口50里,数百米宽的沿江两岸形势险要,易于设防;此地水清、土实,深达12丈,可停泊巨舰;此处设有海关,经费亦易筹措。

二是制定五年计划和与洋人签订合同。

他与日意格、德克碑签订了为期5年的规条14款的合同。

马尾船政历史故事

马尾船政历史故事

马尾船政历史故事马尾船政,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清朝末年的一项宏大工程,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海军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一、马尾船政的创立清朝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海防废弛,国力日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江总督沈葆桢提出了在马尾创办船政的设想。

他坚信只有发展海防,才能使国家摆脱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这一想法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马尾船政就此创立。

二、马尾船政的发展马尾船政在创立初期,就明确提出了“图海防、砺海军”的口号。

在沈葆桢的推动下,船政开始招募人才,引进技术,开展海防建设。

1866年,船政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龙威”号,拉开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序幕。

此后,马尾船政不断壮大,不仅在军舰建造方面有所建树,还在船舶设计、机械制造、武器研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船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海军人才,他们成为了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海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马尾船政的历史意义马尾船政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先河,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船政的发展使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船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四、结语马尾船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它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些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马尾船政不仅是中国海军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马尾船政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尾船政观后感

马尾船政观后感

马尾船政观后感在闽江入海处,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经作为中国“洋务”运动发祥地而闻名海内外的福州马尾,马尾造船厂和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的文化遗址就坐落于此。

一百多年前,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旧中国灾难深重。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有识之士,强烈感受到外来侵略者坚船利炮的严重威胁,提出以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要抵御外来侵略,必须建立一支新式的海军,要建立海军就得自己造船。

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一批官员主持下,清政府开始在临江靠海、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这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马尾船政。

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就位于马尾的闽江边上,作为马尾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主持船政的沈葆桢等人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使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一应俱全。

她为近代中国的船舶制造、海军建设、科技人才培育以及诸多工业领域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马尾造船厂对面的马尾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技术培训基地,也是中国当时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科技造船和航海学校。

从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成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高级将领和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英烈。

他们中有中法马江海战中的吕翰、许寿山、陈英,有中日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林永升等。

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说:“1866年的马尾船政学堂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

马尾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从学堂毕业的许多学生还活跃在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启蒙思想家”严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匡世良才”美誉的造船专家魏翰、设计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巴玉藻、著名外交家陈季同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从1876年开始,马尾船政学堂陆续派遣学生前往英、法等国学习驾驶及造船,开创了中国派遣留欧学生的先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百姓则无法参与政治。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多次军事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这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二十世纪建筑遗产——福州马尾船政局

二十世纪建筑遗产——福州马尾船政局

⼆⼗世纪建筑遗产——福州马尾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产基
地,李鸿章赞其为“开⼭之祖”。

后在继任船政⼤⾂沈葆祯的苦⼼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的造船⼚。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

1869年 6⽉10⽇,船局
制造的第⼀艘轮船万年清号下⽔。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

战后虽⼒图恢复,但⽣产能⼒⼤不如
前。

1894年中⽇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

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

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先后造成7
艘。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陆时,⼜拆迁⾛⼤部分机器。

中华⼈民共和国建⽴后,由⼈
民政府接管。

福州船政局制成的第⼀艘轮船“万年青”号,于1869年6⽉下⽔。

船政局在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在造船技术⽅⾯则逐渐有所提⾼。

最初只能制造150马⼒以下的⽊壳,到1887年则制成第⼀艘铁甲船,轮机也由旧式单机改为复合机,马⼒由150增⾄2400,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马尾船政

马尾船政

一是爱国自强精神。

在列强要瓜分中国的当时,船政人的爱国自强精神表现得十分突出。

它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

特别是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船政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

二是改革创新精神。

马尾船政吹响了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军的号角。

在它的一系列举措中,许多都是开风气之先的。

三是重视科教,人才为本。

马尾船政学堂“师夷长技”,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派出去考察、派出去留学,紧追世界科技前沿。

同时引进近代教育模式,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从而使马尾船政成为近代科技队伍的摇篮。

四是重视海权。

马尾船政设立本身就是重视海权的体现。

造船制炮、整顿水师、培养人才都围绕着海权做文章。

可以说“船政就是谋海权之政”,而且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1、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

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

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

3、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

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

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

福建船政与中国近代海军

福建船政与中国近代海军
6人(其中闽籍
12人):
• 黄锺英1912年1月1日 • 刘冠雄1912年12月4日 • 萨镇冰1912年12月8日
• • • •
上将 福建闽侯人 上将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上将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授 肃威将军,福州省府路旁有肃威路 李鼎新1913年8月20日中将加授上将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郑汝成1913年8月20日中将加授上将 河北静海(今天津静海) 人 林葆怿1920年11月30日 上将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沈寿埅1921年4月8日 (追授)上将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萨镇冰,福州人。1869年 考入船政后学堂驾驶第2届。历 任“澄庆”兵船大副、北洋舰 队“威远”、“康济”舰舰长。 1894年授副将衔。新中国成立 后,他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全 国侨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 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左宗棠 萨镇冰
沈葆桢 陈绍宽
沈葆桢
沈葆桢,福建福州市人, 道光进士。1866年由江西巡抚 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 船政局。后以钦差办理台湾等 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 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沈葆 桢以非凡的魄力在台湾开创了 一个全新的局面,为日后台湾 正式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中法战争马江海战的缘起 • 海军将领孤拔率领12艘军舰组成远东舰队,
开至福州“自索赔款”。 • 当局颟顸使法舰自由进出 • 军政要员临阵脱逃
战果
• 5艘法舰受伤,50多人伤亡。 • 中国海军9艘舰艇被击沉,2舰自沉,700多
人殉难 • 昭忠祠
闽籍海军
• 清末海军中的闽籍将士 • 民国海军中的闽籍将士
清末海军中的闽籍将士
• 刘步蟾(1852-1895) • 林泰曾(1851-1894) • 林永升(1853-1894) • 叶祖珪(1852-1905) • 萨镇冰(1859-1952)

马尾造船厂:历百年风雨载强国之梦

马尾造船厂:历百年风雨载强国之梦

马尾造船厂:历百年风雨载强国之梦它的前身——福建船政,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中国舰船、飞机制造的历史与它的名字有着紧密联系:1869年,这里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在这里诞生;1882年,这里制造了我国当时最大吨位的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钢甲军舰;1919年,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马尾造船厂的名号,能够一下把人带向百余年来仁人志士百转千回追寻强国之梦的悲壮历史。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到福州,不能不去马尾;到马尾,就不能不去近来因船政文化的发掘而广受关注的马尾造船厂。

高大的现代化厂房,冰冷的工业机器,紧张有序的施工场景,船台上一艘艘未完工的新造船……马尾船厂(即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似乎与一般的中型船厂无异,很难将其与被誉为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的过去联系起来。

原来,历经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老船厂的大部分建筑或被战乱炮火所摧毁,或因风侵雨蚀而坍塌,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到现在。

如今,当年的船政绘事院已成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几百幅图片资料和大量的珍贵文物,浓缩了马尾造船厂100多年来的兴衰,也折射出近代史以来,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难历程。

曾为远东最大造船基地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

为了抵御外侮,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盗以固海防,尤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1866年6月,清政府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曾为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

福建船政选址在福州罗星塔马尾山后,是因为“此地距海口约50里,数百米宽的沿江两岸形势险要,易于设防;水清上实,深达12丈,可停泊巨舰;福建省之木材,台湾基隆等处之煤,都近而易得;此处设有海关,经费亦易于筹措。

”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几乎是空白,福建船政采用了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建厂方式,高薪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到1874年建成了一座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

第五章 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

第五章 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作者: 夏东元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

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

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且也已有具体实践。

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

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

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

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

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其鲸吞蚕食之谋。

乘虚蹈瑕,无所不至。

”①“至杭属及宁、绍、台、温滨海之区,海盗时有出没,水师直同虚设,船炮全无。

”针对这种情况,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盗以固海防”,固然必须造炮船以资军用,防洋人入侵,尤“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夺彼族之所恃”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左氏申论中国夺彼所恃为已有的可能性指出:“中外之人向样是人,智慧应是一样的,仅仅因为所习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特长:“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

”彼此各是其是,可以姑置勿论。

但“谓执艺事者舍其精,讲义理者必遗其粗不可也。

谓我之长不如外国,借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略论马尾船政局

略论马尾船政局

作者: 杨东梁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讲师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140-146页
主题词: 马尾船政局;日意格;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洋匠;沈葆桢;船厂;造船;洋员;外国
摘要: <正> 马尾船政局(亦称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企业之一。

这个造船厂从1866年创设到1907年停办,经营达四十年之久(后来又曾恢复生产)。

无论从投资、规模和成效来看,它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面拟对船政局创办的目的、企业的控制权以及它的经营管理、作用、教训等作些具体分析。

马尾船政局与晚清社会

马尾船政局与晚清社会

作者: 王民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13-18页
主题词: 马尾船政 晚清社会 洋务运动 近代化 清政府 历史必然 中国近代社会 船政学堂 造船工业 西方列强
摘要: 马尾船政局,又称福建船政局、闽局,是晚清社会"同光新政"时期最早的一批军工企业之一。

它的产生和创办,是历史必然与巧合的碰撞。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亲身体验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认识到要抵御外侮,巩固国防,就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防务体系,拥有武器装备近代化的新式军队和自成供需规模的军事工业。

马尾船政知识点介绍

马尾船政知识点介绍

马尾船政知识点介绍
嘿,朋友!今天我来给你讲讲马尾船政那些有趣的事儿。

说起马尾船政,那可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啦。

记得有一次,我去马尾船政博物馆参观。

一进门,就碰到了一位热情的讲解员大叔。

他看到我一脸好奇的样子,笑着说:“小朋友,来了解咱们马尾船政的辉煌历史啦?”我连忙点头。

大叔指着一幅巨大的老照片,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他说:“这马尾船政啊,那可是咱们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摇篮!当年,好多有志向的人聚在这里,一心想要造出强大的船只,保卫咱们的国家。


我看着照片里那些古老的厂房和忙碌的身影,仿佛能听到当年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大叔接着说:“你知道吗?当年为了能造出好船,大家可是绞尽了脑汁。

那些工匠师傅们,天天琢磨着怎么改进技术,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零件,能讨论好几天呢!”
我好奇地问:“那最后成功了吗?”大叔自豪地说:“当然成功啦!咱们造出了一艘又一艘厉害的船,让外国人都刮目相看!”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艘模型船前。

大叔说:“这就是当年有名的‘扬武号’,它可威风啦!”
参观结束的时候,大叔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朋友,记住咱们马尾船政的历史,以后要为国家的强大努力啊!”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总之,马尾船政是一段充满了智慧和勇气的历史,它见证了咱们中国人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的过程。

朋友,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马尾船政,希望你也能喜欢上它!。

关于福州马尾船政的背景

关于福州马尾船政的背景

关于福州马尾船政的背景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

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

同时,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船政文化所涵盖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分别于1996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船政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自1998年,马尾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馆,修复船政遗址,开辟船政文化旅游线路。

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包括罗星塔园、马限山公园,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

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

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作者: 夏东元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

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

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且也已有具体实践。

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

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

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

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

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其鲸吞蚕食之谋。

乘虚蹈瑕,无所不至。

”①“至杭属及宁、绍、台、温滨海之区,海盗时有出没,水师直同虚设,船炮全无。

”针对这种情况,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盗以固海防”,固然必须造炮船以资军用,防洋人入侵,尤“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夺彼族之所恃”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左氏申论中国夺彼所恃为已有的可能性指出:“中外之人向样是人,智慧应是一样的,仅仅因为所习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特长:“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

”彼此各是其是,可以姑置勿论。

但“谓执艺事者舍其精,讲义理者必遗其粗不可也。

谓我之长不如外国,借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②这就是说,中国人只要像西国一样的重视“艺事”,是完全可变其长为已长的。

“夺其所恃”不仅可在军事上做到有效地御侮,而且也是在经济上与洋人竞胜,“分洋商之利”所必需。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藉特权倾销商品,洋轮伴随而至,旗昌、宝顺、怡和等洋行的轮船航行于沿海和长江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骤增,夺我厚利的情况更为严重。

以福建省为例,50年代中期,“各国船只驶闽运茶者遽呈争先恐后之状”③。

到60年代中,福州运往其他口岸的货物,已有三分之一改由洋船载运。

从1861年到1866年,福州民船由59只减到25只,厦门由4Q只减到17只。

这样,在外轮剧增的倾挤下,中国“向以民船为业者,自知挽回无术,率多弃业改图。

”①北方的情况较之南方更加严峻。

牛庄运载豆石的沙船,由2000余只减少到400—500只,向来运销豆石、豆饼去东南各地的江、浙、闽、广等地的帆船,资本亏折殆尽,以致船只休闲,无力转运,在船水手10余万人无以谋生。

左宗棠对此有明显的反应,他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甫,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定寖至歇其旧业。

滨海之区四民中商居十之六、七,坐此阛阛萧条,税厘减色,富者变为窭人,游手驱为人役。

并恐海船搁朽,目前江浙海运即有无船之虑,而漕政益难措手。

”②左宗棠从商业、民生、漕运几个方面指陈了外国侵略者的洋轮威胁、摧残了中国经济生活,从而提出了中国自己设船厂制造轮船的紧迫性:“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从经济上竞胜说也是如此。

总之一句话:“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无论从军事或是从经济方面说,“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

”由上可见,专造轮船的马尾船政局的创办,固然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左宗棠的主观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叙述马尾船政局必须稍谈一下左宗棠的个人素养。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湖南湘阴人。

道光壬辰(1832年)举人。

曾作塾师多年。

就在他中举后,考进士屡试不第而任塾师之际,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加紧鸦片输入,白银外流,员生凋敝,清王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之时。

严重的局势极大地激发了左宗棠的爱国热情。

他深忧“夷祸”之来,在与人书中表达了“论战守机宜”的抗敌方策④,同时“益屏弃词章之业,刻厉于学,……为舆地图说,于山川道里疆域沿革外,条列历代兵事”①,以为抵御强寇作必要的准备工作。

为什么要在疆域沿革之外特地“条列历代兵事”?左氏说,“盖以地无常险,险无常恃,攻守之形不可前定,非仅不欲居策士之名已也。

”②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看到英国资本主义以火轮兵船“数十艘之众,牵制吾七省之兵”的“可虑”之事势,提出“设造船之厂”制造火轮炮船的设想。

③他认为敌之所长在火炮轮船,能制其长,即可操胜券。

这与林则徐、魏源所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不谋而合。

因此,左宗棠说读林公“前后各疏,与宗棠议论多有合者”,并非自负之言。

当然,左宗棠的设想,与林、魏的方针一样,在顽固守旧以妥协求苟安的一批官僚反对下,只能成为泡影,所以左氏后来有“廿年事局如故”之叹。

20年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左宗棠没有能在鸦片战争中“制夷”以“师夷长技”,却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将“师夷长技”提到实践的日程。

左氏的“师夷长技”与曾国藩湘军一样是从使用洋枪洋炮开始的。

在他1862年受命图浙时,才逐渐将制造火轮船的宿愿付诸实施。

他回忆此事说:“思之十余年,诹之洋人,谋之海疆官绅者又已三载”④,才于1864年仿造了一条小火轮试行于西湖之上,这比之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制造的小火轮晚了3年。

左氏在高兴之余,以该船询诸洋枪队首领德克碑和税务司日意格。

这两位法国人说:大致不差,“惟轮机须从西洋购觅,乃臻捷便。

因出法国制船图册相示,并请代为监造,以西法传之中土。

”⑤左宗棠知道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远不如西洋,允之。

德克碑于1864年9月交卸了常胜军司令职,于1865年1月奉左宗棠之命回法国购买机器和雇觅洋匠。

这表明左宗棠“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一步明确和将之付于实施。

他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此时而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①乃于1866年6月25日上奏清廷,提出大规模的设厂自造轮船的主张。

他说:“如虑机器购雇之难,则先购机器一具,巨细毕备,觅雇西洋师匠与之俱来。

以机器制造机器,积微成巨,化一为百。

机器既备,成一船之轮机即成一船,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

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可以布置沿海各省,遥卫津沽。

由此更添机器,触类旁通,凡制造枪炮、炸弹、铸钱、治水有适民生日用者,均可次第为之。

”这段话体现了以下几种思想:(1)“师夷长技”造船,不仅要购买其机器设备,而且必须暂时雇用其技术人员;(2)造轮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外寇,尤其要布置沿海各省“遥卫京津”;(3)设厂除造轮船外,也要造枪枝弹药和民生日用的商品。

这一思想,与魏源早就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中讲过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等话,如出一辙。

可见,左宗棠是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继承、发展和付之于实施者。

二、在与内外阻力斗争中创业作为一项首创的事业,自己设厂制造轮船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克服重重阻力中办成功的。

首先是来自洋人的阻力。

英人威妥玛、赫德等人“扬言制造耗费,购雇省事,冀以阻挠成议。

”③英国驻福州领事在船政局正要诞生时,“明知无可阻挠,多谓事之成否尚未可知,目前浪费可惜”①,妄图把船政局扼杀于襁褓之中。

左宗棠清醒地指出:“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

不然,伊何爱于我,而肯代为打算乎!”③左宗棠从这些事例中,看出洋人提倡中国“借新法自强”的实质,是要中国购买其成品,不让中国人掌握先进技术,以便他们达到对技术垄断的目的。

左氏针锋相对地将“借新法自强”口号,作了与侵略者相反的解释和做法,那就是积极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做到中国人自己掌握造船技艺。

而这正是洋人所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左宗棠对于自造轮船的计划实行保密。

这是为什么?他表述道:“事前不得不密者,缘彼族险竟嗜利,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别国有结好于我之意,彼必忌之:或以利器不可示人之说,行其间于外国;或以工繁费巨事难必成之说,行其间于中国,使我疑信相参,颠倒于彼术之中,而彼得久据其利。

”②为了扫破外国人“久据其利”,中国人必须自己掌握造船技术。

这一点:左宗棠不仅认识明晰,意志也是坚定不移的。

在国内遇到的阻力决不小于国外。

顽固守旧目光短浅者流一个总的意见,是“雇买代造”,不必自己设局制造。

他们提出一系列困难,如:“船厂择地之难”;“外国师匠要约之难”;“筹集巨款之难”,“中国之人不习管驾,船成仍须用洋人之难”;“轮船既成,煤炭薪工,需费不资,月需支给,又时须修造之难”,等等。

还有一些好心人认为,“非常之举,谤议易兴,创议者一人,任事者一人,旁观者一人,事败垂成,公私均害之难”。

①所以还是不造船为好。

为了扫除思想障碍和阻力,左宗棠多次上奏朝廷,直陈“易购雇为制造”的意见,驳斥了顽固派的种种非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如虑船厂择地之难,则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开槽濬渠,水清土实,为粤、浙、江苏所无”;购觅机器固不困难,使用机器制造也非难事,可“觅雇西洋师匠与之俱来”;“如虑外国师匠要约之难,则先立条约,定其薪水,到厂后由局挑选各项匠作之少壮明白者,随同学习”,逐渐做到自己操作;“如虑筹集巨款之难,就闽而论,海关结款既完,则此款应可划项支应,不足则提取厘税以益之”;“如虑船成以后,中国无人堪作船主、看盘、管车,诸事均须雇请洋人,则定约之初,即先与订明,教习造船即兼教习驾驶,船成即令随同出洋”学习,“有讲习精通能为船主者,即给予武职千、把、都、守,由虚衔荐补实职,俾领水师,则材技之士争起赴之,将来讲习益精,水师人材固不可胜用矣”;“如虑煤炭薪工按月支给所费不资,及修造之费为难,则以新造轮船运漕,而以雇沙船之价给之,漕务毕则听商雇,薄取其值,以为修造之费”。

②这些言论,一方面是对阻力的批驳,另一方面也是设造船厂的纲领。

后来设厂造船的计划基本上按此纲要实施的。

对于那些善意担心者,左宗棠也作了答复,他说:“非常之举,谤议益兴,始则优其无成,继则议其多费,或更讥其失体,皆意中必有之事”③。

这比之关于国家民族安危来说,只是小事中的小事,不足介怀,听之置之可也。

左氏所想的是如何更快的赶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