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唱词以情景交融的笔法,营造了一 个冷清、虚幻、飘渺的画面和意境。,渲染了主 人公杨贵妃的失望,空虚、寂寞的愁怀。
又如《梧桐雨》普乐天唱词:
“恨无穷,愁无恨,争奈仓猝之迹,避不得 誊岭登山。鸾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水西飞燕. 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 长安。”
这段唱词以简洁的诗化语言,情景交融 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是人非”的故 国景象,营造了一个凄凉、落寞意境。抒发了 唐玄宗仓皇西逃的愁苦心境和满目凄凉的 亡国之痛。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隗芾、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C】,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王国维。来元戏曲史【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8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卜台肥:安徽文艺出版 社.1999 【5】廖奔《中国戏曲史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f6]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M】,中国戏剧出版 社,1986版 【7]孙谦,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J】龙岩 师专学报,2002(2)
中国戏曲美学的审美原则和诗歌的审 美原则是相通的.中国戏曲语言也讲究用赋、 比、兴的手法来烘托和渲染具有写意性形式 美的意境~一诗的意境。在中国戏曲语言中. 韵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论是唱词、上下场 对、定场诗、数板等都是富于节奏感的韵文, 充盈着写意性的诗意美感。
中国戏曲首先是唱出来的,唱词是中国 戏曲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唱词本身都是 诗歌,因而语言精炼,节奏鲜明,充盈着诗意的 美感,同时中国戏曲还以简洁隐喻式的语言, 营造诗的浪漫意境,它不追求再现生活的真 实场景,强调营造虚拟、写意的生活意境。如 《贵妃醉酒》的四平调唱词:
【关键词】 中国戏曲语言虚拟诗意审美向度
中国戏曲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 意戏剧体系。其创作方法是借生活物象以表 达主观情思和意态,这种“虚拟”是主观对客 观抽象认识的结果。它超出喜怒哀乐的具体 感情而是表现客观物象的内涵精神。因此它 就要对客观的生活形态进行变形、虚拟、夸 张、美化、装饰,摆脱其真实性、固定性的束缚 与限制。经过一番提炼、升华之后,它就绝不 再拘泥于客观真实性的度量标准,更多的是 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的审美向度。
I上接1 10页)
母,暗赠珍珠塔。临考,翠娥问表弟何日再来, 方卿昂然回答:“有官入朝襄阳来.碧桃花开 再登门。”这里他所指的碧桃花已经桔死了, 言外之意是再也不会回来了。这里用“碧桃 花开再登门”的比喻来暗示决心,这种暗喻含 蓄而有意味,不仅回味无穷,还为下文的故事 发展埋下了铺垫.为以后方卿做了官,碧桃花 树又枯木逢春留下了伏笔,为观众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情感审视的维度。当方卿做 了七省巡按,按临襄阳时,他乔装道倌到姑母 家中去试探姑母,这时园中的碧桃花突然死 而复活,重新开了花,丫鬟喜气洋洋地向翠娥 报喜信,当观众们看到此情此景时,先前所有 替他们命运的忧虑都受到了抚慰.期待花好 月圆的情感得到满足,现实生活的情感缺憾 也得到了补偿。此时语言的指向性是有限的, 而它的精神审美向度是无限的,看似含蓄的,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 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 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化.L嫦 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玉
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 水面朝。啊,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 呀,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 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中国戏曲的念白多数也是写意的,诗化 的。中国戏曲的念白虽然有一部分是口语化 的道白,如小丑的念白,但多数还是韵律化的 道白.它们比起口语化道白来,是一种远离生 活原型,经过变形、夸张和美化,提炼成的一
种摆脱真实性,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审美向 度的写意性诗化语言。如;《霸王别姬》中虞 姬的独自: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 景。唉!夜色虽好,只见四野俱是哀愁之声. 令人可怜!只因秦王无道,兵戈四起.涂炭生 灵,让那些无罪的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别子, 怎么的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 得沙场战鼓寒。”
如锡居0《珍珠塔》中,方卿拜见姑母受辱. 不幸负气而去,表姐陈翠娥闻讯,赶到花园相 会,再三挽留不住,便借口拿一点儿点心给舅
万方数据
阿词wenku.baidu.com
l生兰I堡士l
I下转1 12页)
则将是“愚蠢”的。因此,中国在进行文化外交 时,要避免锋芒毕露,尤其要树立科学的文化 外交观,适应国际社会“和谐世界”的发展要 求。
却是最直白和最丰富的。它从描写生活实际 入手,着意刻画孕于形象中的内在生命,把一 种最本质的性格特征介绍给观众,用它调动 观众的想象,让观众和作者、演员一起进行艺
术创作,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戏曲语言诗意性所营造的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总之,中国的戏曲语言是用虚拟创造的 方法将生活语言经过提炼,使之虚化、泛化与 客观生活保持距离而达到一定的抽象度.形 成一种具有非写实精神态度的诗意性的形 式美。它通过唱词营造写意的生活意境而超 越生活的真实场景又通过念白表现一种富 于节奏和精神审美向度的写意性诗化语言 在含蓄中完成和观众的互动,追求的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回昧无穷的意 蕴。
…I。。蓦挈
论中国戏曲语言的 诗意审美特征
【摘要】 中国戏曲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意戏剧体系。中国的戏曲语言是用虚 拟创造的方法而形成的具有非写实精神态度的一种物化方式,是一种具有诗意性的 形式美。唱词是中国戏曲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追求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强调 营造诗意的生活意境。念白多数也是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审美向度的写意性诗化语 言。中国戏曲语言还讲究含蓄。这种含蓄是在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追求的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二)我国文化产品稀缺,必须寻找更多 的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还称不 上强势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文化外交现 状处于“入超”阶段。而对外来文化产品的大 举“进攻”,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稀缺,没 有像美国大片,日本漫画,韩国连续剧一样的 “必杀”文化产品。鉴于此景,中国必须寻找更 多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海外,否则,未 来只会在文化大融合甚或文化角逐的历程 中扮演配角,“文化大繁荣”的愿望终将成为 泡影。因而,不可对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盲目 乐观.要保持清醒头脑。毕竟.今日世界,除中 国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才只有区区几千万。 而与之相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并能熟练运 用的人已达4.5亿,全球3/4的邮件用英语书 写,80%的电子信息用英语记录。长此下去, 可以预测,汉语将有可能在信息社会失去“话 语权”。
酒》《秋江》《三堂会审辨,可以说这些戏都
是诗人眼里的故事,写出了诗人特有的浪漫 情怀和感受,而它们的浪漫情怀也只有诗化 的语言形式才能宣泄的淋漓尽致。
中国戏曲语言除了讲求诗情、诗意,还 讲究含蓄。这种含蓄是指语言的含而不露,不 直白,又回味无穷的意蕴。这种含蓄通常是在 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它追求的是一种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如《珍珠塔·九松亭:卜场戏,翠娥与父
亲陈琏谈到侄儿受辱离去,心中不快,于是偕 陈先飞马追至九松亭,挽留方卿回转陈家,方 卿执意不肯,这使陈琏为难已极,不觉跌坐在 亭畔石凳上,身体摇晃不稳,管家急忙扶住说: “老爷小心身后无靠。”这一句语意双关,触 动了陈琏的心事。想到自己膝下无子.百年之 后,无人传宗接代,养老送终,于是悲从中来。 转念一想不如将独养女儿许配给侄儿,将来 也可有个半子之靠。一句“老爷小心身后无 靠”的双关语,引起了老爷的心事之忧,这即 符合御史老爷的身份,又符合老管家的身份。 假如老管家无端的直白说出老爷无子,应该 把小姐许配方卿等话语的话.一方面不合体 统.另一方面反而会引起老爷的反感。这句双 关语不着痕迹地促动御史老爷自己想到膝 下无子,将来老而无靠.于是想到要将独养女 儿许配给侄儿,将来也可有个半子之靠。假如 没有这句“老爷小心身后无靠”的双关语,而 由御史老爷自己自思自唱这个问题的话.就 会费很多的口舌,而且显得突兀无据,也无法 达到意在句外的艺术效果,就无法调动观众 思绪,达到互动和参与的效果。戏曲的观众不 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戏曲 的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因此中国戏曲语 言诗意性的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恰如 其分的引导观众在某种范畴内的想象,在联 想中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四、结语 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使中国立即获 得国际声誉,还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 建立学院交流点,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从长 远来说.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更 是非常有益。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 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 过程,这种文化的自我成长是通过自身的发 展和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在这不
中国的戏曲语言和中国戏曲的整体表 现形式一样也是用虚拟创造的方法将生活 语言经过提炼.使之虚化、泛化与客观生活保 持距离而达到一定的抽象度,形成一种具有 非写实精神态度的物化方式,一种具有诗意 性的形式美。中国戏曲语言的虚拟性、写意 性表现在戏曲语言虽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 生活中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加工、美化、升华 为有一定意境的艺术语言,富于审美意境的 诗化语言。
这种念白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以 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有情则长,无情则短, 语言精炼优美,特别是节奏鲜明近于诗。可见 这些诗化的戏曲语言它既抽象而又可感知. 既寓于生活形态之中同时也远远超越生活 形态之外。
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向度,不仅表
现在句法、韵律、平仄和节奏规律上.更重要 的是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写意性特征,浪漫 的诗的意境,这些浪漫的诗的意境突破了生 活自然形态的束缚.以变形的途径美化伸缩 了物象,双向的点缀了主、客观世界,从而形 成一种高于生活,雄浑壮美、和悦怡神的创 作风貌及审美心理定势。中国的传统戏曲剧 目很多都是富有诗的意境的,象《牛郎织女》、 《花木兰》、《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等,这 些剧目有些原本就是根据古代著名诗篇改 编的.所以它们具有从母体中遗传的诗意特 征。在如《西厢记》中的惊艳、听琴、问病、拷 红、饯彳亍;《柳荫记:》中的书馆、相送、思兄、访 友、求亲、逼婚、哭坟、化蝶;《白蛇传》里的断 桥、会钵;《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贵妃醉
(三)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 中,要认真对待大国崛起的形象问题。我们必
须搞清楚,中国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是大国, 所谓崛起,只是因为中国一度被压制下去.变 得沉默了,而现在又要恢复常态,力争上游。
但是,要保证让世界以不受到威胁的眼光来 看待中国的这种崛起,这要求我们发挥大国 风范,就是不计前嫌。以报复心理和行为,去 警告那些侵略者或攻击者,是弱小者的生存 之道。中国泱泱大国根本不需旧怨重提,待客 之道是“以德抱怨”。只有“以德抱怨”.才能 使人“心悦诚服”。大国立威的关键是公平宽 容。正如汉堡孔子学院院长康易清所希望的 那样,孔子学院能成为中德文化之间的桥梁, 不仅传授中国文化,而且促进中德对话。他 说:“文化传播不应是单行线.而是双行线。” 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韩彼得也说: “中国人有权宣传自己的文化,如果人们只是 一味地介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介绍中国 的文化,那么中国的形象就会是扭曲的。”
断碰撞的过程中,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方式 传播自己的文化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 这种双向的文化传播中,产生社会的和谐:同
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 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利于中国在推行政 策时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最 终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荷)冯·皮尔森,文化战略f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2 f3】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 大学出版社,2008 f4】秦维宪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J】.理论 参考.2006.(1 1) 【5】孔子学院为世界讲述中国[N]环球时报. 2008-01—18 作者简介 李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传播学硕士 研究力向文化产业。
又如《梧桐雨》普乐天唱词:
“恨无穷,愁无恨,争奈仓猝之迹,避不得 誊岭登山。鸾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水西飞燕. 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 长安。”
这段唱词以简洁的诗化语言,情景交融 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是人非”的故 国景象,营造了一个凄凉、落寞意境。抒发了 唐玄宗仓皇西逃的愁苦心境和满目凄凉的 亡国之痛。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隗芾、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C】,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王国维。来元戏曲史【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8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卜台肥:安徽文艺出版 社.1999 【5】廖奔《中国戏曲史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f6]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M】,中国戏剧出版 社,1986版 【7]孙谦,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J】龙岩 师专学报,2002(2)
中国戏曲美学的审美原则和诗歌的审 美原则是相通的.中国戏曲语言也讲究用赋、 比、兴的手法来烘托和渲染具有写意性形式 美的意境~一诗的意境。在中国戏曲语言中. 韵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论是唱词、上下场 对、定场诗、数板等都是富于节奏感的韵文, 充盈着写意性的诗意美感。
中国戏曲首先是唱出来的,唱词是中国 戏曲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唱词本身都是 诗歌,因而语言精炼,节奏鲜明,充盈着诗意的 美感,同时中国戏曲还以简洁隐喻式的语言, 营造诗的浪漫意境,它不追求再现生活的真 实场景,强调营造虚拟、写意的生活意境。如 《贵妃醉酒》的四平调唱词:
【关键词】 中国戏曲语言虚拟诗意审美向度
中国戏曲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 意戏剧体系。其创作方法是借生活物象以表 达主观情思和意态,这种“虚拟”是主观对客 观抽象认识的结果。它超出喜怒哀乐的具体 感情而是表现客观物象的内涵精神。因此它 就要对客观的生活形态进行变形、虚拟、夸 张、美化、装饰,摆脱其真实性、固定性的束缚 与限制。经过一番提炼、升华之后,它就绝不 再拘泥于客观真实性的度量标准,更多的是 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的审美向度。
I上接1 10页)
母,暗赠珍珠塔。临考,翠娥问表弟何日再来, 方卿昂然回答:“有官入朝襄阳来.碧桃花开 再登门。”这里他所指的碧桃花已经桔死了, 言外之意是再也不会回来了。这里用“碧桃 花开再登门”的比喻来暗示决心,这种暗喻含 蓄而有意味,不仅回味无穷,还为下文的故事 发展埋下了铺垫.为以后方卿做了官,碧桃花 树又枯木逢春留下了伏笔,为观众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情感审视的维度。当方卿做 了七省巡按,按临襄阳时,他乔装道倌到姑母 家中去试探姑母,这时园中的碧桃花突然死 而复活,重新开了花,丫鬟喜气洋洋地向翠娥 报喜信,当观众们看到此情此景时,先前所有 替他们命运的忧虑都受到了抚慰.期待花好 月圆的情感得到满足,现实生活的情感缺憾 也得到了补偿。此时语言的指向性是有限的, 而它的精神审美向度是无限的,看似含蓄的,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 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 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化.L嫦 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玉
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 水面朝。啊,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 呀,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 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中国戏曲的念白多数也是写意的,诗化 的。中国戏曲的念白虽然有一部分是口语化 的道白,如小丑的念白,但多数还是韵律化的 道白.它们比起口语化道白来,是一种远离生 活原型,经过变形、夸张和美化,提炼成的一
种摆脱真实性,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审美向 度的写意性诗化语言。如;《霸王别姬》中虞 姬的独自: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 景。唉!夜色虽好,只见四野俱是哀愁之声. 令人可怜!只因秦王无道,兵戈四起.涂炭生 灵,让那些无罪的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别子, 怎么的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 得沙场战鼓寒。”
如锡居0《珍珠塔》中,方卿拜见姑母受辱. 不幸负气而去,表姐陈翠娥闻讯,赶到花园相 会,再三挽留不住,便借口拿一点儿点心给舅
万方数据
阿词wenku.baidu.com
l生兰I堡士l
I下转1 12页)
则将是“愚蠢”的。因此,中国在进行文化外交 时,要避免锋芒毕露,尤其要树立科学的文化 外交观,适应国际社会“和谐世界”的发展要 求。
却是最直白和最丰富的。它从描写生活实际 入手,着意刻画孕于形象中的内在生命,把一 种最本质的性格特征介绍给观众,用它调动 观众的想象,让观众和作者、演员一起进行艺
术创作,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戏曲语言诗意性所营造的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总之,中国的戏曲语言是用虚拟创造的 方法将生活语言经过提炼,使之虚化、泛化与 客观生活保持距离而达到一定的抽象度.形 成一种具有非写实精神态度的诗意性的形 式美。它通过唱词营造写意的生活意境而超 越生活的真实场景又通过念白表现一种富 于节奏和精神审美向度的写意性诗化语言 在含蓄中完成和观众的互动,追求的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回昧无穷的意 蕴。
…I。。蓦挈
论中国戏曲语言的 诗意审美特征
【摘要】 中国戏曲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意戏剧体系。中国的戏曲语言是用虚 拟创造的方法而形成的具有非写实精神态度的一种物化方式,是一种具有诗意性的 形式美。唱词是中国戏曲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追求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强调 营造诗意的生活意境。念白多数也是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审美向度的写意性诗化语 言。中国戏曲语言还讲究含蓄。这种含蓄是在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追求的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二)我国文化产品稀缺,必须寻找更多 的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还称不 上强势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文化外交现 状处于“入超”阶段。而对外来文化产品的大 举“进攻”,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稀缺,没 有像美国大片,日本漫画,韩国连续剧一样的 “必杀”文化产品。鉴于此景,中国必须寻找更 多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海外,否则,未 来只会在文化大融合甚或文化角逐的历程 中扮演配角,“文化大繁荣”的愿望终将成为 泡影。因而,不可对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盲目 乐观.要保持清醒头脑。毕竟.今日世界,除中 国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才只有区区几千万。 而与之相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并能熟练运 用的人已达4.5亿,全球3/4的邮件用英语书 写,80%的电子信息用英语记录。长此下去, 可以预测,汉语将有可能在信息社会失去“话 语权”。
酒》《秋江》《三堂会审辨,可以说这些戏都
是诗人眼里的故事,写出了诗人特有的浪漫 情怀和感受,而它们的浪漫情怀也只有诗化 的语言形式才能宣泄的淋漓尽致。
中国戏曲语言除了讲求诗情、诗意,还 讲究含蓄。这种含蓄是指语言的含而不露,不 直白,又回味无穷的意蕴。这种含蓄通常是在 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它追求的是一种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如《珍珠塔·九松亭:卜场戏,翠娥与父
亲陈琏谈到侄儿受辱离去,心中不快,于是偕 陈先飞马追至九松亭,挽留方卿回转陈家,方 卿执意不肯,这使陈琏为难已极,不觉跌坐在 亭畔石凳上,身体摇晃不稳,管家急忙扶住说: “老爷小心身后无靠。”这一句语意双关,触 动了陈琏的心事。想到自己膝下无子.百年之 后,无人传宗接代,养老送终,于是悲从中来。 转念一想不如将独养女儿许配给侄儿,将来 也可有个半子之靠。一句“老爷小心身后无 靠”的双关语,引起了老爷的心事之忧,这即 符合御史老爷的身份,又符合老管家的身份。 假如老管家无端的直白说出老爷无子,应该 把小姐许配方卿等话语的话.一方面不合体 统.另一方面反而会引起老爷的反感。这句双 关语不着痕迹地促动御史老爷自己想到膝 下无子,将来老而无靠.于是想到要将独养女 儿许配给侄儿,将来也可有个半子之靠。假如 没有这句“老爷小心身后无靠”的双关语,而 由御史老爷自己自思自唱这个问题的话.就 会费很多的口舌,而且显得突兀无据,也无法 达到意在句外的艺术效果,就无法调动观众 思绪,达到互动和参与的效果。戏曲的观众不 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戏曲 的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因此中国戏曲语 言诗意性的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恰如 其分的引导观众在某种范畴内的想象,在联 想中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四、结语 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使中国立即获 得国际声誉,还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 建立学院交流点,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从长 远来说.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更 是非常有益。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 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 过程,这种文化的自我成长是通过自身的发 展和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在这不
中国的戏曲语言和中国戏曲的整体表 现形式一样也是用虚拟创造的方法将生活 语言经过提炼.使之虚化、泛化与客观生活保 持距离而达到一定的抽象度,形成一种具有 非写实精神态度的物化方式,一种具有诗意 性的形式美。中国戏曲语言的虚拟性、写意 性表现在戏曲语言虽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 生活中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加工、美化、升华 为有一定意境的艺术语言,富于审美意境的 诗化语言。
这种念白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以 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有情则长,无情则短, 语言精炼优美,特别是节奏鲜明近于诗。可见 这些诗化的戏曲语言它既抽象而又可感知. 既寓于生活形态之中同时也远远超越生活 形态之外。
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向度,不仅表
现在句法、韵律、平仄和节奏规律上.更重要 的是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写意性特征,浪漫 的诗的意境,这些浪漫的诗的意境突破了生 活自然形态的束缚.以变形的途径美化伸缩 了物象,双向的点缀了主、客观世界,从而形 成一种高于生活,雄浑壮美、和悦怡神的创 作风貌及审美心理定势。中国的传统戏曲剧 目很多都是富有诗的意境的,象《牛郎织女》、 《花木兰》、《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等,这 些剧目有些原本就是根据古代著名诗篇改 编的.所以它们具有从母体中遗传的诗意特 征。在如《西厢记》中的惊艳、听琴、问病、拷 红、饯彳亍;《柳荫记:》中的书馆、相送、思兄、访 友、求亲、逼婚、哭坟、化蝶;《白蛇传》里的断 桥、会钵;《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贵妃醉
(三)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 中,要认真对待大国崛起的形象问题。我们必
须搞清楚,中国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是大国, 所谓崛起,只是因为中国一度被压制下去.变 得沉默了,而现在又要恢复常态,力争上游。
但是,要保证让世界以不受到威胁的眼光来 看待中国的这种崛起,这要求我们发挥大国 风范,就是不计前嫌。以报复心理和行为,去 警告那些侵略者或攻击者,是弱小者的生存 之道。中国泱泱大国根本不需旧怨重提,待客 之道是“以德抱怨”。只有“以德抱怨”.才能 使人“心悦诚服”。大国立威的关键是公平宽 容。正如汉堡孔子学院院长康易清所希望的 那样,孔子学院能成为中德文化之间的桥梁, 不仅传授中国文化,而且促进中德对话。他 说:“文化传播不应是单行线.而是双行线。” 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韩彼得也说: “中国人有权宣传自己的文化,如果人们只是 一味地介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介绍中国 的文化,那么中国的形象就会是扭曲的。”
断碰撞的过程中,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方式 传播自己的文化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 这种双向的文化传播中,产生社会的和谐:同
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 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利于中国在推行政 策时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最 终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荷)冯·皮尔森,文化战略f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2 f3】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 大学出版社,2008 f4】秦维宪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J】.理论 参考.2006.(1 1) 【5】孔子学院为世界讲述中国[N]环球时报. 2008-01—18 作者简介 李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传播学硕士 研究力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