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陶渊明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五年级语文试卷积累·应用1. 认真拼读,准确书写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bǎo chí( )píng wěn( )运动现象,还看到了让人nán yǐ zhì xìn( )的“液桥”实验。

这种令人chēng zàn( )的科普方式,引领我们走进科学的diàn táng( ),让我们dǒng dé( )了科学的魅力。

2. 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呕( )沥血( )计多( )悲( )交加( )( )忘形足( )多谋兴高( )( )完好无( )( )心积( )(1)请把上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我发现上面第三个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词语中,形容一个人为工作等费尽心血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千方百计地盘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都有“费尽心思”的意思,但有一个是褒义词,有一个是贬义词,我知道上面还有___________对这样的词语。

(4)冀中人民______________,想出许多妙计让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

3. 古诗词积累(1)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蝉》______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2)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岳飞的“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

(3)陆游的“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告诉我们要有爱国之情,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__”激励我们要有强国之梦。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陶渊明《杂诗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杂诗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杂诗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东晋]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纵情沉酒”理解有误,诗句中的“肆”意为“陈列,摆设”。

另外,“沉酒”的感情色彩也不对。

)16、示例一:①后四句表达了作者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态度。

②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

③“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每点2分)示例二:①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

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他们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

②人生短暂,身随名灭,不必为虚名所困用“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每点3分)(对题目两问分开作答或合并作答均可,分析时要体现“对比”“比喻”“反问”等手法。

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023届高考语文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守拙”二字是诗人对自己归于田园生活的状态自述。

何为“守拙”?“此‘拙’乃是相对于世俗之‘机巧’而言,‘守拙’意谓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自世俗看来为愚拙),不同流合污。

”(袁行霈)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投身于仕途的机巧之中。

除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提及“守拙”,诗人在其他诗词中也常以“拙”自居。

如《与子俨等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

”《杂诗·其八》:“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咏贫士·其六》:“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可见,诗人对“拙”情有独钟。

“守拙”是远离官场黑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是人生迷途处的智慧反思。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借用“比兴”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入仕的状态。

“羁鸟”指笼子里的鸟,“池鱼”指失去自由的鱼。

借失去自由的“羁鸟”“池鱼”暗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

“旧林”“故渊”是“羁鸟”“池鱼”的归宿,暗喻田园才是自己率真本性的归宿。

“鸟”“鱼”的意象在诗人其他诗作中也多常见。

在《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A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A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杂诗其二(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杂诗其二(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杂诗其二
魏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3],挥杯劝孤影[4]。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5]。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译文
风头突变,刚刚向北忽地又向南,风顺船快,转眼便由黄田过谢潭。

依稀之间,船外似见朦胧一山影,掀帘急看,紫色险峰已扑到眼前。

注释
黄田、谢潭:当是赣江上游的两处地名。

褰帏:撩起帘幕。

巉岩:指突兀险峻的山峦。

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默写与应用答案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默写与应用答案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默写与应用答案班级姓名一、补全下列常见的古诗文名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朝代)杨万里(作者)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唐(朝代)贺知章(作者)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唐(朝代)李白(作者)4、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宋(朝代)李清照(作者)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朝代)辛弃疾(作者)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元(朝代)白朴(作者)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唐(朝代)张志和(作者)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朝代)纳兰性德(作者)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诗经·小雅·采薇》(出处)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宿新市徐公店》宋(朝代)杨万里(作者)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唐(朝代)白居易(作者)12、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唐(朝代)王维(作者)13、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朝代)杜甫(作者)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唐朝(朝代)张籍(作者)二、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三、根据描述写诗句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中语文选修1.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1.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含解析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鉴.别(jiàn)哀号.(háo)徘徊.(huí) 夜不能寐.(mèi)B.沉沦.(lún) 驰骋.(chěng)唱和.(hé) 孤注一掷.(zhì)C.鹧.鸪(zhè) 春殿.(diàn)玉簟.(tán) 悄.然无声(qiǎo)D.绸缪.(móu) 倏.然(shū)留滞(zhì) 杳.无音讯(yǎo)项,“徊”应读“huái”;B项,“和”应读“hè”;C项,“簟”应读“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帷幕商榷文过饰非飞皇腾达B.缘分倦殆不经之谈老羞成怒C.坐落差池浮想联翩甘之如饴踌躇披星带月弥天大谎项,“皇”应为“黄”;B项,“殆”应为“怠”;D项,“带”应为“戴”。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7)A.薄帷鉴.明月鉴:审察。

孤鸿号.外野号:哀号。

B.荡荡空中景.景:景色。

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C.义士还家尽.锦衣尽:完毕。

红藕香残玉簟秋.秋:秋凉、凉意。

D.不眠知夕永.永:长久。

望影倏不见倏:疾速,忽然。

项,“鉴”意为“照”;B项,“景”通“影”,意为“月光”;C项,“尽”意为“全,都”。

4.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忧思独伤心B.只今惟有鹧鸪飞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念此怀悲凄项,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5.名句默写。

(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越王勾践破吴归,。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2)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3)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诗歌部分v 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月考测试(有答案)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月考测试(有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一、看拼音,写词语。

yǐn bì yǔn nuò dǎn qiè qīn lüè píng héng ( ) ( ) ( ) ( ) ( )二、辩字组词。

嫌( )框( )浸( )隔( )协( )歉( )眶( )侵( )融( )胁(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抵御(xiè) 上卿(qīng) 浩瀚(hàn) 强逼(qiǎng)B.间隔(jiàn) 懒惰(duò) 谴责(qiǎn) 击缶(fǒu)C.削弱(xiāo) 岔道(chà) 绰绰(zhuó) 游隼(sǔn)D.树冠(guàn) 战袍(páo) 推辞(cí) 蔺相如(lìng)2.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下面同学的阅读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B.眼睛要看得快,读任何书都要尽量做到一目十行。

C.边读边想,带着问题或抓住关键词读,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D.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影响阅读的可以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四、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填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

(1)这么难的一道奥数题,小亮( )没用三分钟就做出来啦。

(2)(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但是我( )喜欢它。

(3)电灯( )灭了,屋子里变得黑漆漆的。

(4)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身临其境一看( )名不虚传。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 )负( )名( )天( )地( )头( )节守( )相( )香( )十( ) 日( )而( )六、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改为反问句)2.赵州桥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

(缩句)3.桂花纷纷落下来。

(改为比喻句)七、根据语境默写诗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 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最后,直抒胸臆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凄。
问题探讨:
阅读前四句,概括诗歌中的意象及 环境特点。
意象与意境
意象:白日 西河 素月 东岭
环境特点:空旷(荡荡)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 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 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 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 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日落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多 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 的条件,在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 代,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 《六经》和文、史等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 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 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悲 愤凄凉,彻夜难眠!
问题探讨: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穿了官场的尔 虞我诈,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
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 恬淡,但是,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 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意象对比」陶渊明《杂诗(其十一)》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揭阳质检)

「意象对比」陶渊明《杂诗(其十一)》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揭阳质检)

(广东省揭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级教学质量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

(9分)
杂诗(其十一)
陶渊明
我行①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鹃②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注】①行:行役。

元兴三年春,陶渊明东下任镇军参军。

②鹍(kūn):一种像鹤的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叙事起笔,“惨风”一语双关,既写气候变化,也叹人生多艰。

B.“春燕”往往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但在本诗中却带有一丝悲凉的意味。

C.迁徙途中的大雁居无定所,却一代代不辞辛劳回归北方,有自况之意。

D.本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行役在外的无限愁苦。

16.“鸟”是陶渊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中的“离鹍”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这两个意象的特征及蕴含情感的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5.C(“一代代不辞辛劳”说法错误,“代谢”的意思是时节变换。


16.①特征:“离鹍”指离散(或离乡)之鸟,特征是离散(或离乡);“羁鸟”即笼中之鸟,特征是被束缚。

②情感:本诗中诗人借历经夏暑与秋霜,在清池边鸣叫的离群(或离乡)鹍鸟,表达终日奔忙却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愁苦;《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借笼中之鸟留恋山林,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古代诗歌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风来入房户”是对自然的客观叙写;“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

C.七、八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引人到下文的抒怀。

D.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与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16.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亦出自此文中“____________”一语。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衰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 (“两诗风格一致”错。

陶诗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

)16.参考答案:(1)感叹人生孤独。

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其交谈。

只有借酒“劝孤影”,欲解寂寞。

(2)慨叹时光飞逝。

“气变悟时易”“日月掷人去”,时节变换,时间飞逝,令人伤感。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人生在世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漂泊无根,身世如尘。

犹如陌上的尘土,随风四散,难以自主。

如今的我,已非昔日的我,生命的形态已然改变。

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既然世间众人皆可视为兄弟,又何必执着于血缘之亲?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应尽情享受欢乐,与邻人共饮美酒。

青春时光一去不返,如同清晨的阳光,难以再次重现。

及时努力,珍惜时光,莫让岁月虚度,空留遗憾。

太阳西沉,如同落入西河之中;洁白的月亮,从东岭升起。

万里光芒,照耀天地;空明景象,荡漾于空中。

夜风袭来,凉意透入房舍,枕席生寒。

季节变化,让人感悟时光的易逝,长夜漫漫,难以入眠。

想倾诉却无人倾听,唯有举杯劝影共饮,以慰藉孤独的心灵。

时光匆匆,日月更迭,如白驹过隙。

我虽有壮志,却无法施展,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每当想起这些,心中便充满了凄凉,整夜难以平静。

荣华富贵难以长久,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昔日的芙蕖,如今已成为秋莲的房,严霜凝结于野草之上,虽未立即枯萎,但生命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日月交替,周而复始,而我却如同西沉的太阳,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回忆往昔,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已成为心头的伤痛。

大丈夫志在四海,我渴望建功立业,却不知岁月的流逝。

与亲戚共度时光,子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这是我所期望的生活。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冰与炭往往同时存在,怀抱希望,却又常常被冰冷的现实所打击。

人生如梦,富贵如烟云,百年之后,一切皆归尘土,空留虚名。

回忆年少时光,我也曾充满欢乐,心怀壮志,渴望遨游四海。

然而,岁月的蹉跎,使我的壮志逐渐消磨,如今的我,已不再有年轻时的激情与欢乐,反而常常忧虑忡忡。

体力逐渐衰退,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仿佛壑谷中的小舟,被岁月的洪流所推动,无法自主。

前途未卜,何处是归宿,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

古人珍惜光阴,这让我感到恐惧和不安。

曾经,我对长者的教诲不以为然,如今却已亲身经历。

时光匆匆,五十年转瞬即逝,我已不再年轻。

曾经的欢乐和追求,如今已化为乌有,我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第二学案(孟凡振)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第二学案(孟凡振)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导学学案【编者简介】孟凡振,平邑一中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平邑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临沂市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长、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中新课标大语文探究导学”课题组长,山东省骨干教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

多次获县、市级优秀教学成绩奖,县、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县、市、省级研讨会典型发言,县、市、省、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参编中学语文教辅图书36部,主编28部。

联系电话:3189216杂诗十二首(其二)(第二方案)第一板块预习学案一、晨读背诵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题解】《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注释】①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见:jian。

⑦悠然:自得的样子。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 “夜中枕席冷”中一“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C. 七、八两句在全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很自然地引入到下文的抒怀。

D. 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与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16.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请简要分析。

湖南省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太和公主和蕃杨巨源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①度碛看。

熏风②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注释】①花门,山名,唐初在该处设立堡垒,以抵御北方外族,安史之乱后被回纥占领。

②熏风,和暖的南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蕃即和亲,指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政治联姻,王昭君、文成公主是其代表人物。

B. “云鬓”“月眉”本是展现女性之美的词汇,诗人将其分开,写出了旅途的艰苦。

C. 颈联是互文句:芦井和花门要寻沙度碛方可达到,以此写出公主此行路途遥远。

D. “年光独认寒”极力展现北地苦寒;“熏风一万里”则表现北地土地广袤的特点。

16. 这首诗既寄寓了对太和公主的同情,更表达了对太和公主的称赞。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晋]陶渊明《杂诗(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1。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2。

觞弦肆朝日3,樽中酒不燥4。

缓带5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6。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7?注释: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古《笺》:“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保:安也。

《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赵岐注:“保,安也。

”3觞弦肆朝日:意谓每日设列弦歌宴席。

肆:陈列。

逯注:“朝日当作朝夕。

”4樽中酒不燥:陶注:“燥,干也。

与孔文举‘樽中酒不空’意同。

”案:《后汉书·孔融传》:“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5缓带:放宽衣带。

古《笺》:“曹子建《箜篌引》:‘缓带倾庶羞。

’”王叔岷《笺证稿》:“《穀梁》文十八年传:‘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

’”6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意谓何能如当世之士,义利交战于胸中,而不得安宁耶?古《笺》:“《淮南·齐俗训》:‘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丁《笺注》:“彼此不能相合者,恒以冰炭为喻。

”7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意谓人死之后归于坟墓,安用此空名以称道哉?何注:“谢灵运《吊庐陵王》诗:‘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丘垄:冢,坟墓。

道:黄文焕《陶诗析义》曰:“丘垄中复能用否乎?复能道否乎?”王叔岷《笺证稿》曰:“古氏据《古诗》训道为宝,非也。

丁氏训道为引,义亦难通。

道犹称也,《论语·卫灵公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陶公反其意,谓百年归丘垄,安用此空名称哉?何注引谢诗‘安用空名扬’,扬亦称也,最得其旨。

”赏析:以“丈夫”与“我”对举,“丈夫志四海”,则“冰炭满怀抱”,而所得不过“空名道”而已,我愿与“亲戚共一处”,以安享天年耳。

陶渊明古诗《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赏析

陶渊明古诗《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快乐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那么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杂诗王维问来使陶渊明阅读答案鉴赏

杂诗王维问来使陶渊明阅读答案鉴赏

杂诗王维问来使陶渊明阅读答案鉴赏杂诗王维问来使陶渊明阅读答案鉴赏
[甲]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乙]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14.陶渊明是朝诗人。

高中课文中学过他的作品《》。

(2分)
15.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歌跌宕有致;
B.两首诗歌分别问梅、问菊,都彰显出诗人高洁的品格;
C.两首诗歌体裁都是古体诗,语言自然、质朴而无雕饰;
D.两首诗歌主题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6.有人在比较这两首蕴含了作者深厚感情的诗时,认为“渊明之作,下文缀坠语稍多,趣意便觉不浓;右丞只为短句,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对于这样的比较分
析,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3分)
杂诗王维问来使陶渊明阅读答案
14.(2分)晋归去来兮辞(饮酒)
15.(3分)A
16.(3分)甲问了无答,答在问中。

言有尽而意无穷(1点)。

乙有问有答,言尽意尽。

(1点)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1点)。

问来使陶渊明鉴赏
《西清诗话》云:“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

其集屡经诸儒手校,然有《问来使》一篇,世盖未见。

独南唐与晁文元家二本有之。

李太白《浔阳感秋诗》云:‘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其取诸此也。

”《浔阳感秋诗》,见后太白诗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诗陶渊明答案【篇一:陶渊明的杂诗】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赏析对于人类来说,珍惜生命价值、珍惜寸阴之精神乃是长青的。

读陶渊明的这《杂诗》第五首(“忆我少壮时”),常受到一种极亲切的感动,寻思其原因,实在于此。

全幅诗篇,呈为一种苍凉深沉之风格。

诗中,包蕴了少壮时之欣悦,中晚年之忧虑,及珍惜寸阴之警惧。

诗情之波澜,亦由飞扬而沉抑,终至于向上提升。

全诗体现着陶诗文体省净而包蕴深远的基本特色。

这种特色,实为中国诗歌艺术造诣之一极致。

【篇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壬》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

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

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

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

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

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

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

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涵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

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诗歌鉴赏】杂诗八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 让作者“悲凄”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前六句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阅读答案答案及简析1. a “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有误。

第二段开头说:陶渊明所说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

3. b “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有误。

文中说的“艺术”不是文学上的“艺术”,而是人生的“艺术”,这种“艺术”以“超俗的眼光”才能看到。

b项偷换了概念。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阅读答案【诗歌鉴赏】1. ①身边没有知己,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心中的感慨无人诉说。

②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自己的远大志向无法实现。

(4分,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2. 前六句写太阳沦落西山,清冷的月亮升到空中,寒风吹入房内,枕席分外冰冷,渲染出一派凄凉、悲愁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有志难酬、孤独愁闷的情怀作了充分的铺垫。

(4分。

分号前后各2分,只答出“渲染凄凉的氛围”和“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即可得满分)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1.首联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2.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

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方法:分析典故运用型1 设问方法: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典故7有什么表达作用?2 设问变式: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3 解答提示:运用典故型即评析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

它在题型设计上多以考查作用为主。

考生在做此类题时须博闻强记,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诗人运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题。

4 答题模式:(1)点明典故出处。

(2)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

(3)点明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5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答案: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林的意味。

滕王阁诗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