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实用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
爱和恨 打扫
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
事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
自身 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课外拓展
王国维的《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课文分析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 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 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 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 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 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6、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 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欣赏构思
【任务】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 见大”的精妙构思。
【讨论】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 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 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 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 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的看法。
第1层( 7-8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 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 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 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 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分析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课文分析
2、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 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 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人心灵活动的空 间的思考。


使














7. 我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是 维 系 中 国 社 会 人 际 关 系 的 重 要 感 情 纽 带 。 在 节 日 里 , 人 们 尽 享 天 伦 之 乐 , 亲 朋 好 友 、 邻 里 乡 亲 互 赠 节 礼 , 使 节 日 洋 溢 着 浓 浓 的 人 情 味 。 8 . 如 今 , 我国的 传统节 日已基 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精神的三间小屋
R·九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 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 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 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 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 醒幸福》《保持惊奇》等。
小结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 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 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 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 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 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 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 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 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 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 《精神的三间小屋》。
欣赏构思
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 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 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 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 民族的精神大厦!
质疑探究
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 屋有什么关联?
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 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 空间的思考。
过这一 看法 只适 用于 欧洲 ,不适 用于 中国 古建 筑。 致 某 些西 方 学 者 以 为 现 在 根 本 没 有 这 种 建 筑 的 实 物 。
4 . 多 样 性 意 味 着 差 异 , 我 国 的 民 族多 样 性 决 定 了 以 民 族 为 载 体的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 这 种 文化 的 多 样 性 也 意 味 着 各 民 族 文化 的 差 异 。 5 .从 自然生 态的角 度来 看,生 态平衡 的维 护就是 要维护 其生 物物种 的多样 性, 所以维护 社会和 谐的 基础也 就是文 化的 多样性 。 6 . 作 为 最 深层次 的认同 ,文化 的认同 在维护 民族团 结和和 睦之中 具有最 根本的 作用, 因此就 要建设 好各民 族共同 的精神 家园, 培养中 华民族 的共同 体意识 。
作者贡献
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 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 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 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 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 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 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本文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
李代桃僵: 形销骨立:
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业 因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 废。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整体感知源自文库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 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 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 “三间小屋”。
字词积累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广袤(mào) 赘余(zhuì) 窗棂(líng)
要诀(jué)
困厄(è)
襟怀(jīn)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俯拾即是(jí)
驰骋(chěng)
麾下(huī) 坍塌(tān) 灼晃(zhuó)
字词积累 解释词语的意思。
鸠占鹊巢:
课后作业
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结合自己的阅读感 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文章。
1. 法 国 作 家 雨 果 曾 经 认 为 , 保 留 至 今 的 古 代 建 筑 物 就 好 像 是 由 石 头 堆 积 出 来 的 历 史 书 。 不 2. 木 材 的 耐 久 性 远 逊 于 石 材 , 因 而 以 土 和 木 为 主 要 材 料 的 中 国 古 建 筑 留 存 至 今 的 并 不 多 , 以 3 . 中 国 古代 的石建 筑并不 像欧洲 那样发 达,一 直到明 清时代 ,在技 术条件 完备且 有需求 的 情 况下, 石建筑 在中国 依然很 少出现 。
9.人们借助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汉代画像石可以对汉代社会,甚至对先秦文化也有所了解,可以直观感受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和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 1 0 . 作 为中 国绘画 重要画 科的山 水画, 东晋已 经产生 ,在南 朝和隋 唐得到 较快发 展,五 代和宋 代则迎 来了其 发展的 黄金期 ,其后 山水画 又进一 步得到 发展。
课文分析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 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 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课文分析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 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11. 今 天 我 们 提 倡 的 创 新 , 并 不 是 要 抛 开 先 哲 时 贤 的 成 果 另 起 炉 灶 , 而 是 要 站 在 前 辈 的 肩 膀 上 一 步 一 个 脚 印 地 前 进 , 并 努 力 超 越 前 人 。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