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介绍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民间面塑课程应用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民间面塑课程应用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民间面塑课程应用的思考一、民间面塑的介绍面塑,是一种使用糯米粉或小麦粉、稻皮等材料制作的民间艺术。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常常作为宗教祭祀、春节庆典、婚嫁聘礼等礼仪用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面塑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进而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塑是一种手工制作的技巧性艺术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帮助学生实现多元素的融合。

面塑制作所需的原料、工具等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如面粉、糖、水、模具、剪刀等。

能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实现多元素的融合,加强不同元素之间的共同作用。

4、引导学生去经历艺术的乐趣。

学生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深入感知秉承传统的美学美德,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面塑的教学应用实例1、常见动物的制作。

小学生对于动物比较感兴趣,面塑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制作,如青蛙、小狗、小鸟等。

2、卡通形象的制作。

面塑教学可尝试制作一些小孩子熟悉的卡通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等,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让同学们相互欣赏、交流。

3、花卉鲜果的制作。

将面塑与食品进行结合,制作花卉鲜果,例如草莓、菠萝等,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食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体验创造与实际操作的乐趣。

四、结语通过小学美术教育中对民间面塑课程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加强对于民间面塑的推广和应用。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崔连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我国的面塑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面塑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创造的艺术杰作,作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面塑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学习面塑不仅仅要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小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并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意识。

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寓教于乐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创造和设计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1、首先我设计了“尝试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环节”。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和乐于动手实践的特点,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面,分发给学生们。

请同学们随意玩捏,并试着捏出简单的几何形体或形象。

在学生充分实践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1)、在玩捏过程中你发现了面的哪些特性?(2)、在捏制你想要的形象时你掌握了哪些技法?学生利用刚才实践的经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
霍州造型简单,生动的羊羔儿馍
绛州面塑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 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 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 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 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绛州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花馍,而且普 遍都会捏制多种普通的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 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妇女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由于这种家 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每当城乡嫁丧婚娶,捏花馍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且,这些花馍会在大庭 广众面前展示,从而得到品评,这种不推选冠军的自发的群众性品评,无疑成了 推动捏制花馍的一种动力,成为促进面塑水平不断提高的民间评议。所以,绛州 至今捏花馍的名手辈出,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名声在外。
朔州面塑 在朔州,面塑带有着雁北地区豪放,不拘小节的特色。朔州的面塑不拘泥 于装饰,主要通过朴实的线条和简练的造型来表现。主要辅助工具有梳子、剪刀、 筷子,简单且易操作。至今,人们仍有在春节之时蒸花馍的习惯,花馍成为整个 正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朔州一带,婚嫁和丧失都是极其隆重的,必不可少 的仍是各种寓意的面塑。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 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以鱼和兔的造型为主,取名“华鱼吉兔”。 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 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 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 用。丧事的面塑较为朴素,整体造型为寿桃,上面缀着细小的花、叶等。丧事上 的面塑一般在葬礼期间供在灵桌前,等葬礼结束后,面塑给儿女们分食,象征长 辈最后的恩赐。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面塑作品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面塑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面塑示范视频、面塑作品展示2. 学具:面团、工具刀、颜料、画笔、纸张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面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通过示范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0课民间面塑2. 板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方法、技巧和评价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面团和工具,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塑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的作文,内容包括面塑的制作过程、自己的感受和对面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间面塑的视频,展示面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面塑名词解释

面塑名词解释

面塑名词解释一、介绍面塑面塑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的方法塑造出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面塑技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唐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面塑艺术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二、面塑的主要用途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不同的用途。

下面是面塑主要的用途:1. 庆典活动面塑在庆典活动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用面塑制作各种形状的动植物、神仙、福神等作品来装饰家居,寓意吉祥如意、欢乐祥和。

这些面塑作品既可以摆放在室内,也可以摆放在庭院或街头巷尾,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2. 传统舞台表演面塑在传统舞台表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声、戏曲、豫剧等文艺形式中,演员经常使用面塑面具。

面塑面具制作精巧,能够根据角色的特点来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增强角色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3. 丧葬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塑也被应用于丧葬仪式中。

人们相信面塑能够护送亡者灵魂到达黄泉世界,消除冥界的困难和灾难,使亡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因此,面塑在丧葬仪式中常被用于制作神像和往生图,以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祈愿。

三、面塑的技艺和工具面塑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有其独特的技艺和工具。

以下是面塑的相关内容:1. 面塑技艺面塑技艺主要包括面团制作、塑造和装饰这三个方面。

面团制作是面塑的基础,需要掌握适量的水分和面粉,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塑造是将面团进行薄片、细丝、圆饼等形态的手工塑造,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形状的制作方法。

装饰则是在面塑作品上进行细节的处理,如用色彩、表情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面塑工具面塑所需的工具简单易得,主要包括面粉、水、模具和刻刀。

面粉和水是制作面团的主要原料,模具可以帮助塑造出更复杂的形状,而刻刀则用于给面塑作品进行细节的刻画。

四、面塑的发展与创新面塑作为传统的手工艺技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山西面塑

山西面塑

霍州面塑

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多修饰着色,往往仅用品红点彩, 有的也用红豆装饰。
绛州面塑

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 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作品欣赏
忠义关公
寿星嬉童
天女

题材 :面塑题材大多源自于生活,取之于自然。比如按照 当地习俗捏制的十二生肖,以及猫、狗、鱼等动物造型, 也有小巧玲珑、素颜雅趣的小面人,还有生、旦、净、末、 丑等戏剧人物等。这些题材的选择或体现个人崇拜与民族 信仰,或体现淳朴天真与民俗风情,表达了面塑艺人的心 灵崇拜和心愿寄托,尽显自然和谐之美。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山 西民间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 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是人类 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 春节是人们对物候历法认识上 的一个关键节日,所以对春节 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精 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 应运而生,并成为节日的一种 重要表现形式。
特点
1、颜色丰富;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艺术特色

材料:面塑材料主要是自然朴实的面粉, 再依据各地民间不同的造型需求,搭 配红枣、豆类等果实点缀制作而成。 在蒸制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材料的自然 之美,使其在色泽、纹样、肌理等形 制上,展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技艺:面塑艺人充分运用捏、剪、割、搓、拼、 挤、夹、压、盘、叠等手法,从原来单一的活面 制作发展为活面与死面结合、生面与熟面并重、 原色与染色多法处理,在技艺手法上进行反复的 探索,从制作面食的点滴中积累制作面塑的经验 和造型方法,在不断的实践和创作中,形成了独 有的制作工艺。不论过去还是当下,山西面塑始 终以自然、淳朴、精湛的手法展现其独特的艺术 价值。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山西民间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
这 正 是 因 为 它 所 注 入 的 世 代 文化 的积 淀和 创 作 者 绝 无 功 利 思 想
要蒸“ 花糕 ” , 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 斤面粉捏一个“ 花糕 ” 。寿诞之 期, 也常蒸制 “ 喜 馍” , 多 以桃 形为主体 , 加上 各种 寓意 吉祥长 寿 的小装饰物点染色彩 , 当做“ 寿馍” 赠送 亲友之用 。忻州民间还有 着塑造 生、 旦、 净、 末、 丑等 戏剧人物 的人物面塑 , 甚 至拿到庙会 的市场上出售。这种面塑 , 制作也 颇为精巧 。
里 的家家户户都 要用上等 的小麦磨成面粉 ,捏制 出千 姿百态 的 面塑欢度节 日。由于 这里 的面 塑注重彩 色点染 , 花 色绚丽 , 所 以
当地 人 称 之 为 “ 花馍 ” 。绛州“ 花馍 ” , 造 型 比较 夸 张 , 塑 造 造 型 别
霍州 面塑 , 当地人称 之为 “ 羊 羔儿馍” , 古 时的“ 羊” 有着 “ 吉
多福 。 外。
总之 ,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 强的造型艺术 , 生长和 扎
根于 民众 生活 , 成 为 民俗风 情 的一种 表现方 式 , 无时不在 , 无 时 不有。 它作 为一种艺术形态也好 , 一种食 品文化也好 , 都 有其独
特 的体 系程 式 。其 中 的造 型 意 识 和 方 法 , 原 始 宗教 意识 和 衍 变 ,
祥” 的寓意。
致, 尤其以“ 走兽花馍” 最 为出色。这种 家家户户都要进行 的民间
春节来临前 , 农 家妇女用家庭 自磨 的精粉捏 制各 种动物 、 果 活 动 , 造 就 了 大批 捏 制 “ 花馍 ” 的能工I j 匠, 而且世代相传。
品的面 塑 , 象征万事 如意 、 发家致 富 、 和睦友 爱。农历七 月十五 每 当城 乡嫁丧婚娶 , 捏“ 花馍” 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 日, 霍县境 内面塑种类最 多。有猪头、 羊头 、 麦秸集 、 针线箩筐、 顶 且 , 这些 “ 花 馍” 会 在大庭广 众面前展示 。 从 而得到 品评 , 这种不 针、 剪子、 针线 、 狮、 虎等造型。农历七月七 日是“ 乞巧 ” 节, 传说这 推 选冠军 的自发的群众 性 品评 , 无疑 成了推动捏 制“ 花馍 ” 的 一

面塑起源及山东面塑概况

面塑起源及山东面塑概况

第一章面塑的起源及面塑的概况第一节面塑的起源及区域分布(一)面塑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学说有“劳动说、游戏说、模仿说、巫术……”等。

邓福星在其著作《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中表明,艺术是起源于劳动的。

从面塑艺术与地域饮食行为来看,面塑的起源应是劳动说。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有两面性的。

故,在探究某项艺术品类的起源问题时,应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它的起源。

“上帝只花了六天工夫,就把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第二天,上帝创造出了空气;第三天,上帝把天下分成大海和陆地,又让地上生长出各种植物,第四天,上帝创造了两个光体:天阳和月亮;第五天,上帝造出了水中的游鱼和空中的飞鸟;第六天,上帝又造出了地上活动的各种牲畜、野兽和昆虫,还仿照自己的形体,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人,给他吹了一口气,他就活了……。

”这是《创世纪》中的神话。

(《社会发展史》大镛主编人民1982年10月第1版P4)“天神女娲造人”是我国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

这位女娲,是“人头蛇身”的天神,她神通广大,一天当中变化七十次,孕育了天地万物。

她来到广阔的上,看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仍然感觉寂寞,便把黄土掺上水,捏成了一个个灵敏的小孩,跟自己一模一样,她吹了口气,小孩都活了,自称是“人”,都尊呼女娲为妈妈。

女娲捏了很久很久,已疲惫不堪,觉得这样太慢了。

于是,她从山崖壁上拉下一条藤子,伸进泥浆中搅和,然后抽出来一甩,那些溅落的泥浆洒在地上,居然变成了人群。

据说,女娲还是“婚姻之神”,她让男人和女人配合成亲,传中接代,这样上的人类就渐渐繁衍起来了。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中,也有说人是泥土捏成的:黄土捏成男人,白土捏成女人。

这类由神创造人的神话,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流传。

埃及神话说: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土塑造了泥人,温柔的女神哈托把生命注进泥人的身体,就变成了人。

希腊神话说:取火神普罗米修斯,曾将具有生命力的小片粘土做成虫、鱼、禽、兽,最后才仿照神的形状捏成了人。

山西民间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是流传于这个地域内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品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当地的工艺品之一。

忻州一带地域内,春节期内要敬神蒸供。

春节前,把发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

通称之为“花馍”。

忻州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

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

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

“枣山”蒸出后,可以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间艺术品。

清明节,捏制一种当地人叫做“寒食供贤”的面人头。

这种面人头,内里包油、盐、小米和芝麻的素馅,捏成男女小孩人头,用红莲豆作嘴,黑莲豆作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蒸熟后加以点染,甚是天真可爱。

有的还捏制一种“寒燕儿”,捏好蒸熟的寒燕儿,插在酸枣枝上,很像是停在树枝上的群燕。

这些供奉的民间面塑,相传与“寒食节”有关,“寒食禁火,冷食一日”,燕子是象征春天的到来。

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着蒸“面人”的习俗。

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至今,民间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

然而,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

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

十五过后,几乎家家墙上都挂着一串串面塑。

忻州一带,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

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

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

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忻州一带的寿诞之期,也常蒸制“喜馍”。

“喜馍”多以桃形为主体,上面加上各种寓意吉祥长寿的小装饰物,点染色彩,做为“寿馍”赠送亲友之用。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及现状2.掌握主要面塑手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3.学会运用面塑技法制作民间面塑形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及范例展示认识面塑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点2.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揉面、切面、捏面等3.运用面塑技法塑造简单的面塑形象2.教学难点1.学生对面塑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2.面塑的具体操作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过程1.引入1.1 观察与思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民间面塑作品,带领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形状、颜色、元素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面塑的兴趣和好奇。

1.2 导入话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自由发言谈谈对民间面塑的认识和想法。

2.讲解及示范2.1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和地域背景,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2.2面塑的基本技法逐一介绍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向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技法。

3.实践操作3.1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运用面塑技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面塑技法的理解。

3.2教师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辅助和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4.作品展示4.1作品评析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及评析。

在评价和交流中,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4.2作品鉴赏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面塑作品,并向学生予以解析和鉴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方法,实践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中国民间美术》——面塑课件PPT

《中国民间美术》——面塑课件PPT
一、陶泥概述 陶泥即陶土,是指因含有铁质而带有黄褐色、灰白色、红 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黏土。 目前,学校、幼儿园进行手工教学时所用的陶泥主要是软 陶泥(见图4-2至图4-3),软陶泥最早产生于德国,并逐渐传 布整个欧洲,后经日本传至中国。软陶材料具有无毒、无味、 无刺激的特点,因而也是一种安全的、无害的环保材料。由于 软陶泥可塑性强,色彩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可以最 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创意和制作要求。从外形上看,这种黏土 的小包装极其类似于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 泥有很多相似之处。
元宵节又是灯节,北方及淮河流域的不少地 方有捏面灯的习俗。
第三节 面塑的制作工艺
一、面塑配方 配料:面粉250克,糯米粉100克,盐30克,防
腐剂30克,开水适量,蜂蜜25克,(香油)甘油25 克。
制作:将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放在盆中和匀, 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
婚庆面塑鸳鸯
山东面塑
山东面塑
山西面塑
临汾面塑
陕西面塑
洛川面塑
陕西面塑
河南面塑
二、面人
面人是用于收藏观赏的面塑。
分布:山东、北京、上海 ——山东的面人 李(李俊兴)、北京的面人汤(汤志博)、 上海的面人赵(赵阔明),三派各具特色。
潍坊赵日文
三、面灯 面灯是民间面塑艺术的一种。农历正月十五
五、幼儿园面塑活动的开展
2.中班: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半立体造型意 识,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事 物的简单情节、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 系.可结合幼儿喜欢饲养的小动物进行描述、交流。 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一学大象走、小猫伸懒腰,说 一说自己家的小狗喜欢干什么等,从而使幼儿感 悟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及性格特征。再鼓励幼儿 运用塑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启发幼 儿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塑造。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2. 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面塑作品的创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步骤,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难点:面塑作品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面塑作品实物、教材、示范视频等。

2. 学具:面粉、颜料、刀具、擀面杖、模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3. 示范讲解:播放示范视频,教师现场示范并讲解面塑的制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面塑作品的制作。

5. 纠正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间面塑2. 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收集关于面塑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手法不够熟练,作品造型和色彩搭配有待提高。

《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

《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面塑的基本概念。面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揉、搓、捏、压等技法,将面粉塑造成各种形象。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民间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一幅精美的民间面塑作品,分析其制作技巧和寓意,了解面塑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塑的基本技巧和民间文化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面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传统面塑与现代元素结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面塑制作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通过讲述面塑艺术的故事、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结合实际操作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对面塑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尊重态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民间面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亲手制作过面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间面塑的奥秘。
《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民间面塑》-人美版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间艺术》中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了解面塑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学习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并掌握其表现方法。
3.观察、分析民间面塑作品的特点,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面塑课件PPT

《中国民间美术》——面塑课件PPT
元宵节又是灯节,北方及淮河流域的不少地 方有捏面灯的习俗。
第三节 面塑的制作工艺
一、面塑配方 配料:面粉250克,糯米粉100克,盐30克,防
腐剂30克,开水适量,蜂蜜25克,(香油)甘油25 克。
制作:将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放在盆中和匀, 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
四、幼儿园面塑活动的特点
2.中班阶段(4-5岁)。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 上,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中班初期,他们 主要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表现事物,成为浮雕式 作品。在中班后期的幼儿面塑活动中,由于幼儿对 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 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同时 还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 们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花馍、老 虎、船点、花篮)
四、幼儿园面塑活动的特点
3.大班幼儿(5-6岁)。大班幼儿塑造、表现主题的 技能,都逐步发展起来,运用面塑表现情感的 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 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能熟练 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因此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喜欢用面塑表达 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大班后期,经过教师 的引导,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 部分,比如棒上面塑。作品整体性,故事性,场 景化(《西游记》人物、《小蝌蚪找妈妈》故 事)
五、幼儿园面塑活动的开展
2.中班: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半立体造型意 识,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事 物的简单情节、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 系.可结合幼儿喜欢饲养的小动物进行描述、交流。 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一学大象走、小猫伸懒腰,说 一说自己家的小狗喜欢干什么等,从而使幼儿感 悟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及性格特征。再鼓励幼儿 运用塑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启发1.小班阶段(3-4岁)。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 原始性体验、感知阶段。由于这个年龄幼儿的手部 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在 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面,在 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自己塑造的形 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进行命名。在小 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转为有意义的 尝试。他们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要做个什么,然后 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 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 的物体形象。(水果、蔬菜、卡通动物)

民间面塑介绍

民间面塑介绍

民间面塑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汉族民俗艺术之一,民间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过去它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故从历史上讲既无作品记载也无珍品传世,实在是一大憾事。

面塑在汉族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文化。

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也正是借助于世代少有的“重视”,且落身于广大的汉族民间,才使得它有了条件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乡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汉族民间艺术之林。

起源汉族民俗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

春节是人们对物候历法认识上的一个关键节日,所以对春节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并成为节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功能春节汉族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

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

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

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

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

选择晋北人家供神所用枣山是颇为讲究的,这是因为它是作为一种祭物而出现的。

人们认为它有着某种超于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与神的交流桥梁。

制作时把发好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铺一层红枣,再将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连理、元宝、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类,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颖憨实,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彩的粮、豆形成色彩上整体的对比效果。

花馍制作方法

花馍制作方法

花馍制作方法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 。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花馍的制作方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花馍制作方法花馍制作方法(一)材料主料:面粉500克,豆沙馅200克,配料:鲜酵母8克,清水240克,鲜蛋黄1个做法:1、鲜酵母用240克清水浸泡5分钟搅拌均匀成酵母水。

2、把酵母水逐渐倒入面粉中,边倒边搅拌,直到呈雪花状盆中无干面粉,再用手揉搓成均匀的面团,盖湿布饧发至面团原体积2倍大,面团内部呈蜂窝状。

3、发酵好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揉搓至面团内基本无气泡,分割成2个约270克和2个约100克的面团,豆沙馅也分成两份粘少许干面粉搓圆。

4、取一个大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圆片,包入豆沙馅把口收严后搓圆,再用手掌按扁。

5、小的面团取1/2搓成长条形,用餐刀刀背间隔1厘米压出痕迹,再把长条翻转90度,用刀背再压一次成串珠状。

6、把做好装饰串珠抹少许清水沿扁圆形面坯的底部粘好。

7、小面团剩下的部分分成2份,分别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样子,粗的部分用剪刀剪出麦穗的形状。

8、剪好的麦穗整理一下,底部用搓细的面扎起来,再做一个小蝴蝶结粘在打结处。

9、最后把麦穗束抹少许清水粘在扁圆形面坯上面,再用剪子沿扁圆形的面皮上面剪出一圈花纹成花馍生坯,另花馍坯子一个也同样做好,盖湿布饧发20分钟。

10、饧好的花馍生坯入蒸锅大火烧开转中小火蒸20分钟关火,3分钟以后再开盖取出。

11、蛋黄打散,用刷子把蛋黄液刷在麦穗和底部的装饰串珠上,放入烤箱200度上下火烤10分钟取出。

花馍制作方法(二)用料:面粉2-3斤,南瓜一斤,紫薯2个,约半斤多,牛奶200毫升,酵母粉1袋,糖2小勺做法:1.紫薯2个蒸熟研成泥。

并加入面粉,牛奶,发酵粉。

2.发酵至2倍大小即可。

南瓜蒸熟研成泥。

3.加入面粉,牛奶,发酵粉。

发酵至2-3倍大小即可。

4.用发酵后南瓜面包上紫薯泥即可。

其他的自己参照图样做就是了花馍制作方法(三)主料:面粉500g枣(鲜)适量南瓜适量做法:1.发好的面团一块,充分排气、揉匀,揉至光滑无气泡2.红枣提前浸泡,洗净3.分成五个小剂子,一个要比一个大4.除最小的剂子以外,其他四个擀成圆饼状5.第一层的圆饼周围用裱花嘴刻出花纹,挨个排上红枣6.中间用剩馒头片填起来7.第二层用新梳子压出花纹8.放在第一层上,9.排上红枣,中间放剩馒头片10.第三层用刀沿圆饼周围切数刀,捏出花瓣状11.放在第二层上,排上红枣、馒头片12.第四层用刀和裱花嘴刻出花纹13.放在第三层上,排上红枣、馒头片14.再来做最后一层,最小的剂子搓成长条15.卷起来16.用筷子一夹17.用刀切成花瓣18.放在第四层上,最上面插上一个红枣,美丽的花嬷嬷就做好了。

民间面塑课件ppt

民间面塑课件ppt
详细描述
揉面时需要将面团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手掌根部向前推压面团,将面团逐渐揉成长条形。在揉面的过程中,需 要不断用手掌根部将面团折叠、按压、推揉,直到面团表面光滑、细腻,且手感柔软有弹性。这一步的目的是让 面团更加均匀,同时排出其中的空气,防止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气泡或裂痕。
捏塑
总结词
捏塑是根据设计图纸或创意构思,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状的过程。
,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旅游文化品质
03
民间面塑作为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能够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体验品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06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面塑面临的挑战
市场冲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玩具和娱乐形式 层出不穷,对面塑艺术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
技艺传承困难
面塑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而现代 年轻人往往缺乏耐心和时间去学习和传承。
爱。
维系民族情感纽带
民间面塑作为地域性文化符号, 能够唤起人们对乡土的记忆和情 感共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
力。
民间面塑的艺术价值
造型独特
民间面塑的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能够给人 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色彩丰富
民间面塑的色彩运用大胆、鲜艳,富有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能够 传达出浓厚的民间气息和情感。
详细描述
晾干时需要将制作好的面塑放在通风干燥的 环境中自然风干,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在晾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面塑的状 态,如果发现有裂痕或变形等情况需要及时 处理。晾干后的面塑应该具有较好的硬度和 稳定性,能够长期保存和运输。
04
民间面塑的代表作品与流派
北方地区的代表作品与流派
总结词
北方地区的面塑作品以粗犷、豪放为 特点,注重表现作品的立体感和动感 。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资料收集整理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中文1004班柳婷 1090010413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俗话说,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

山西已经将面食工艺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先从面的种类说,有荞面、豆面、莜面、黄米面、玉米面等,再到每种面千变万化的制作工艺,像莜面栲栳栳、莜面洞洞、莜面饸饹、莜面鱼鱼、莜面猫耳朵、莜面饺子、莜面块垒;擀豆面、炒豆面、豆面麻糖;荞面碗托儿、玉米面拿糕等地方小吃.而在山西民间还有另一个别具特色的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

面塑又称“花馍”、“面羊”、“羊羔馍”、“面人”等。

各地叫法不一,所呈现的风格特点由北至南也各不相同。

北方靠近古代的边塞,生活饮食习惯偏向于豪放、简洁的风格;晋中、晋南地区则靠近中原,靠近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生活饮食习惯较为考究,以华丽繁复的风格为主.从晋中地区的“八碗八碟”就能体现出中原文化中“礼"文化的传承。

山西的面塑艺术,传承到了每个家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馒头、花卷等吃食逐渐有专门从事食品加工的规模化的企业出现,蒸花馍等习俗逐渐出现简化的趋势。

在这之前,面塑主要由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来完成制作。

也正是由于家庭制作的减弱,在山西省内一些地区兴起了大规模的民间面塑工艺协会和生产者。

山西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各地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

就山西北部而言,主要代表的有朔州、忻州、定襄等地的面塑,这些地区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的本色相间。

在山西南部的新绛县、襄汾县蒸制面塑讲究染色,面塑制品华丽别致。

霍州一带,面塑不讲究修饰着彩,有着朴素雅致的特点。

就全省而言,山西面塑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一般面塑,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