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生鸦片战争的教案模板

初中生鸦片战争的教案模板

初中生鸦片战争的教案模板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一起看看初中生鸦片战争的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的教案1一、课程标准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国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图片、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应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战争给中国造成影响的分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四、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初中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初中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初中鸦片战争教案设计篇一:初中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理解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原因和清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巩固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归纳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3. 通过问答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问题,例如:“鸦片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2. 作业:布置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论文,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参考书籍:《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通史》等。

2. 网络资源:中国历史网、中学历史教学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结论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爱国精神。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道德问题。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道德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新人教版。

2. 参考资料: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45分钟。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道德问题,如鸦片贸易、战争侵略等。

4. 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道德问题,如鸦片贸易、战争侵略等。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有需要,可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七、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八、教学难点:1.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 争教案 人教版

鸦片战 争教案 人教版

鸦片战争教案人教版《鸦片战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吗?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国际背景: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国内背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841 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脉络中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一环,中国近代史的闸门正式由于鸦片战争才得以打开。鸦片战争一课,重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室带领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原因,再运用鸦片战争形势图,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分析过程,形成了直观的时空观念。最后在运用史料,分析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再用歌曲《黄种人》,将学生带入高潮,激发爱国情。
五、出示虎门销烟图,虎门销烟纪念图//
六、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
/
七、出示《南京条约》内容
八、出示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九、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十、播放歌曲《黄种人》
一、学生观察罂粟图片,并让他们思考美丽的罂粟背后蕴含着毒品的危机
二、学生观察图表,找出中英贸易的情况,并找出这种贸易情况发生转折的时间
三、观察1839年前,应该输入中国鸦片的数量趋势
但由于时间有限,史料也不全面,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
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地图、战争形势图了解一片战争过程与结果;2、结合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通过本次战争影响,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时间、过程、结果,《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交流讨论能力,归纳能力
八、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九、锻炼合作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十、用歌曲将情感推向高潮,激发爱国情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脉络中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一环,中国近代史的闸门正式由于鸦片战争才得以打开,从此,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本课,我运用大量图片,史料,,虎门销烟的史实,再运用鸦片战争形势图,直观、形象的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最后在运用史料,分析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再用歌曲《黄种人》,将学生带入高潮,激发爱国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的看法。

3. 史料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讲解《南京条约》:(1)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不同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

引导学生对战争发生、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及识图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态度与情感
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过程与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等。

学法: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

分析学生: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分析理解---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课堂练习---提出研究性课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 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本课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三、教学过程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部分(16分钟):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重点,突破方法------由老师提出问题:中英两国远隔重洋,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引起学生发散思维,老师从课文中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详细比较,老师要做好两国强、弱两个方面的总结,并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对外
侵略政策的必然性。

后指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

)第二部分(10分钟):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指出英国在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

第一块是商品。

先引导学生看材料中英正当贸易状况,指出正常的贸易状况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

改用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

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关于鸦片的危害:引导学生看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历史视频及中国人吸食鸦片几幅图片,后指出鸦片是一种毒品。

老师在讲内容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即要说明鸦片输入对清朝统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又要结合现实情况(目前国际贩毒组织活动猖獗,毒品种类繁多:海洛因、大麻、古柯碱、鸦片、吗啡、冰毒、摇头丸等等,其中海洛因、冰毒等毒性也远远超过鸦片。

),把毒品危害深刻地加以揭露。

告诫同学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最后指出: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

① 应着重指出:这种行为是维护民族的利益,意义重大。

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② 应肯定他是民族英雄,但毕竟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

对于禁毒的功绩,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话给予高度概括。

第三部分(5分钟):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 打开中国大门。

教师给合战争示意图,以时间为序讲清三个阶段。

应指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播放英军进攻路线,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

(突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抵抗派及其受压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琦善、奕山、牛鉴等投降派占上风;道光帝的闭目塞听、左右摇摆;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

)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部分(6分钟):
讨论分析
讲完战争经过后,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中国为什么会战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教材的难点,突破方法:先让学生讨论,关于战败原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战前背景以及中国外交(闭关自守-即“不知彼”、“也不知已”,而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入手,先学生讨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根本原因,后由教师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中让学生得到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三)总结(3分钟)
(四)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3分钟)
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教学方法和原则,分析重点、讲清难点。

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

讲授后播放歌曲《我是一个兵》(敌人胆敢侵犯,坚决把它消灭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陶冶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从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英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1839.6.3 )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
蓄谋已久
1840.6---1841.1-----1842.8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战败签约
战败原因
战争性质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