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教(学)案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小学语文句型总结

小学语文句型总结语文是学习的基础课程,而句子则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掌握好句子句型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小学语文句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句子,进而提高语文水平。
一、基本句型1. 主谓句:主语和谓语动词构成的句子,是最基本的句型。
例如:“小明跑步。
”、“鸟儿飞翔。
”等。
2. 主谓宾句: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构成的句子,宾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小明吃苹果。
”、“我看见了一只小猫。
”等。
3. 主谓补句:主谓动词和补语构成的句子,补语通常是对主语或宾语的描述或补充说明。
例如:“我觉得很疲倦。
”、“小狗变得很乖巧。
”等。
二、陈述句的变化句型1. 反义疑问句:在肯定或否定句后面加上相反意义的疑问句,用来询问对方是否同意或不同意。
例如:“你喜欢吃苹果,对吗?”、“他不喜欢跳舞,是吗?”等。
2. 否定句:在句子前面加上“不”、“没”等词,表示否定的意思。
例如:“我不去学校了。
”、“她没吃饭。
”等。
3. 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等,常用动词原形开头。
例如:“请帮我倒杯水。
”、“关上窗户。
”等。
三、特殊疑问句型1. 什么句型:用来询问事物、情况、性质等。
例如:“你在做什么?”、“这是什么动物?”等。
2. 哪里句型:用来询问地点、位置。
例如:“他在哪里?”、“这本书在哪里买的?”等。
3. 谁句型:用来询问人、动物、物体的名称。
例如:“谁是你的好朋友?”、“谁拿走了我的书?”等。
四、感叹句型1. 多么……的句型:用来强调程度或感叹事物。
例如:“多么美丽的花啊!”、“多么棒的表演!”等。
2. 多么……的一句话句型:用来强调简短语句的含义或情感。
例如:“多么勇敢的一句话啊!”、“多么动人的一场演出!”等。
五、比较句型1. 像……一样句型:用来比较事物的相似之处。
例如:“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这个橙子像太阳一样明亮。
”等。
2. 和……一样句型:用来比较事物的相等之处。
例如:“她的成绩和我一样好。
小学语文句式类型归纳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1、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例如:1今天下雨了..2我还没有吃饭..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2、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你今天要上学..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3、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4、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例:1他是个老师..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今天下雨了吗3我还没有吃饭..——我还没有吃饭吗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是不会做作业..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8、把子句: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9、被子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10、感叹句: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例如:1今天下雨了啊2你真聪明啊11、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例如:1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2村庄惊醒了..12、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4、把句子整理通顺五转述句——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2、×××对×××说:“我 ;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3、×××对×××说:“我 ;你 ;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4、×××对×××说:“你的 ;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六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9、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三、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例①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三修改病句的方法1、首先要读懂句子;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四、扩句和缩句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例①老班长钓鱼..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②我看着这一幕..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扩句的注意事项: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缩句的基本步骤: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缩句的注意事项: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2、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蒙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五、关联词语运用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1、并列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4、转折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5、因果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还只有才例①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还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②我遇到过许多学者;虽然他们庄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及那位小学老师..③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意思不变..如例句①是递进关系;应填不但还;例句②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 ..例句③是假设关系;应填即使也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例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关系②我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我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我虽然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但是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转折关系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加的时候把第一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后面一句话的人称代去掉;结尾打句号;改后句子的意思不变..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例:你爱学生;他们也爱你.. 你如果爱学生;他们就爱你..假设关系因为你爱学生;所以他们也爱你..因果关系只要你爱学生;他们就会爱你..条件关系分析:先读懂句子意思;然后在句中加上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改后语句要通顺;意思基本不变..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六、连词成句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连词成句的方法: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例①闪过时间叹息影子的里在时间在叹息的影子里闪过..连词成句②直笑我看着小妹姐姐和我看着小妹和姐姐直笑..连词成句小妹和姐姐看着我直笑.. 连词成句我和小妹看着姐姐直笑..连词成句姐姐看着我和小妹直笑..连词成句③我家在市图书馆附近..市图书馆在我家附近..改变词序连词成句注意事项: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②..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如例句③..1.陈述句:主+谓+宾例:小明打碎了玻璃..2.反问句:“难道”+主+否定+宾+疑问助词例:难道小明没有打碎玻璃吗3.双重否定句:主+否定+否定+谓+宾例:小明不可能没有打碎玻璃..4.祈使句:主谓宾的结构不能改成祈使句..主谓结构才可以.. 例:门开了——>去把门打开5.疑问句:主+谓+宾+疑问助词例:小明打碎玻璃了吗6.感叹句:主+表示语气的副词+谓+宾+叹号例:小明居然打碎了玻璃。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法教案注意事项:本文为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法教案,按照教案的格式进行编写。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正确使用常见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等。
3.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来构建简单句和复合句。
4. 培养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性辨析:名词、动词、形容词。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
3. 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
4. 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5. 句子复合结构:并列句、选择句、原因状语从句。
三、教学过程1. 词性辨析1.1 名词:表示人、地点、物品等具体或抽象事物。
1.2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1.3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2. 句子成分2.1 主语:句子中说明主体是谁或者是什么的成分。
2.2 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状态的成分。
3. 句子结构3.1 主谓结构:句子中只有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简单句。
3.2 主谓宾结构:句子中有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简单句。
3.3 主谓表结构:句子中有主语、谓语和表语构成的简单句。
4. 句子类型4.1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情况或观点。
4.2 疑问句:用于提问或询问事实、情况或观点。
4.3 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5. 句子复合结构5.1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并列连接而成。
5.2 选择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表示两种或多种选择关系。
5.3 原因状语从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表示句子中的原因或理由。
四、教学反馈通过例句分析、语法练习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辅导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语法角度理解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小学语文常有的句式种类一、常有句式。
1、陈说句:陈说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1)今日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诫下,小朋友们不得不走开花园。
2、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说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
(1)他是个老师。
(陈说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日下雨了。
——今日下雨了吗?(3)在巨人的训诫下,小朋友们不得不走开花园。
——在巨人的训诫下,小朋友们不得不走开花园吗?3、祈使句:向他人提出央求或命令的句子,一般用句号。
当语气比较激烈时,用惋惜号。
(1)请你把窗户打开一下。
(2)油库重地,请勿吸烟!4、惋惜句:只要要在陈说句末端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
( 1)今日下雨了啊!( 2)你真聪慧啊!5、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独一并是一定的。
(1)难道你今日不用上学 ?———你今日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日要回家?——同学们今日不回家。
(3)难道你不感觉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6、设问句:为了惹起他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妈妈,今日清早吃什么呢?哦,本来是吃饺子。
(3)“终归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7、一定句:对事物作出一定判断的句子叫一定句。
(1)你是一个好孩子。
(2)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二、认一认(1)判断:陈说句与祈使句、疑问句① 我要借你的词典用一下。
② 请把你的词典借给我用一下。
③ 你能把你的词典借给我用一下吗?2、陈说句和反问句互改(1)将一定句中的一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可以、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可以、不会等)改为一定词(是、能、会等)。
(3)在一定词或否定词前方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比方:(1)xx 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 xx 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吗?(2)我们不可以浪费时间。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一、常见句式。
1、陈述句:陈述句就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2、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就是啦。
(1)她就是个老师。
(陈述句)——她就是个老师不?(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
——今天下雨了不?(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不?3、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一般用句号。
当语气比较强烈时,用感叹号。
(1)请您把窗户打开一下。
(2)油库重地,请勿吸烟!4、感叹句: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与“!”,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
(1)今天下雨了啊!(2)您真聪明啊!5、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就是肯定的。
(1)难道您今天不用上学? ———您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您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不?——这样做事就是不对的!6、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1)数学难不?其实不难。
(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就是吃饺子。
(3)“究竟谁就是最晚到的呢?答案就是小强”7、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1) 您就是一个好孩子。
(2) 您不就是不会做作业。
二、认一认(1)判断: 陈述句与祈使句、疑问句①我要借您的词典用一下。
②请把您的词典借给我用一下。
③您能把您的词典借给我用一下不?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1)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就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就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就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就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不”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1)雷锋叔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语文各种类型教案

小学语文各种类型教案【篇一: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教案】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1、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
(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例如:(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2、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 ———你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3、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4、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例:(1)他是个老师。
(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
——今天下雨了吗?(3)我还没有吃饭。
——我还没有吃饭吗?(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8、把子句: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小学语文课教案:掌握写作中的基本句式;

小学语文课教案:掌握写作中的基本句式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要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基本的句式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对基本句式的掌握。
下面就来讲一讲如何教授小学生基本句式。
一、基本句式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主语+谓语”,而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成分来丰富句子的表达能力,形成各类句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本句式。
1.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同等重要的分句组成,中间用逗号、分号或连词等分隔。
例如:“天空中有白云,草地上有小花。
”2.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无其他成分。
例如:“小猫抓老鼠。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至少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小明说他今天去爬山了。
”4.并列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主句和至少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小明看见了老师,便跑过去和老师打招呼。
”5.强调句:通过特殊的语气或词序来强调某一成分。
例如:“我就是要去!”以上是几种常见句式,但实际上,句式还有很多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掌握。
二、如何教授基本句式?1.通过梳理句式,理清各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句式的名称、概念和规律,从而理解各种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
例如:“这是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复合句,其中从句用来修饰主句中的某个成分,使句子更加丰富。
”2.通过例句,让学生熟悉各种句式的用法和特点。
在学习各种句式时,教师需要准备丰富的例句,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感觉到各种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例如:“我爱阅读,它让我快乐;我喜欢画画,它让我放松。
”3.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句式的应用。
掌握基本句式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提高。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各种句式。
例如:“写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要求使用至少一个并列句、一个简单句和一个复合句。
”4.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基本句式在写作中的作用。
教师还需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基本句式在写作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1、述句: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有的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有的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
(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例如:(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2、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 ———你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3、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4、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例:(1)他是个老师。
(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
——今天下雨了吗?(3)我还没有吃饭。
——我还没有吃饭吗?(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8、把子句: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9、被子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10、感叹句:只需要在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
例如:(1)今天下雨了啊!(2)你真聪明啊!11、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
例如:(1)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2)村庄惊醒了。
12、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
各种句型的转换1、述句转换成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2、被字句和把字句的相互转换(1)被字句改成把字句:例如:我把桌子擦干净了。
——桌子被我擦干净了。
(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例如:我把迷路的小猫送回家了。
——迷路的小猫倍我送回家了。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句式变换(一)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
(三)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四)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五)转述句——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
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
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对×××说:“我……,你……。
”如: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成: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对×××说:“我……,你……,他……。
”如: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春,叫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