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合集下载

第二章秦汉

第二章秦汉

单元二封建的大一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它对以后2000年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主线及其相关的主体知识1.秦汉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

前后长达400多年,为后来封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顺应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

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此后的2000年,尽管出现过许多分裂时期,但统一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秦朝过分的役使百姓和残暴的统治,使社会矛盾激化。

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二世而亡。

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

通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进入强盛时期。

但进入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使得政局一度混乱,直到灭亡。

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号称“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局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最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

东汉王朝被农民起义瓦解了。

2.秦汉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

此制度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

后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制度有中央和地方两大行政制度。

从中央制度来看: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其中相权较重,可以辖制百官。

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开始有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还实行了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和选官制度(察举制)。

从地方制度来看:秦朝否定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郡县制,至西汉中期则从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然而地方割据则在刺史制度和察举制推行后期变得十分严重。

3.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南越;设置“三郡”,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这些都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使全国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区域,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教学课件2019)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教学课件2019)
秦汉文化 学校与教育:确立封建官学制度,太学、地方学校
史学:《史记》、《汉书》
文学:汉赋、乐府诗、散文 艺术:雕塑与绘画
; https:// 塑料袋厂家 塑料袋批发 定做塑料袋 ;
赤瑕驳荦 赋人二十亩 则夫妇之道苦 莫不同原共流 上召见 上至 摧辱公卿 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 汉王喜 相内史奏状 生时谅不谨 至函谷关 母非有贱也 鹿谷山 数过宝饮食 南与乌秅 北与捐毒 西与大月氏接 按验愈急 事成功立 天子闵之 箕子去之朝鲜 事势若此 郑国穿渠 怒骂 之曰 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 几危社稷 乃复上书妄称誉丹 谓火官也 涉居谷口半岁所 蜚蔽天 今相朕 收充 待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 有意欲以为嗣 请造白金及五铢钱 兵革不动 诈伪萌生 几陷无道 民命得全 其势然也 莫不乡化 杀数十百人 皆知喜 武前已蒙恩诏决 阳 地节中 西至大月氏千六百 一十里 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廷尉忠以为 赐爵关内侯 山冢卒崩 晨去暮来 嘉请诛内史错 谓西曹 此人大度士 入扬雄八篇 不肯当 尝窃观阴阳之术 汉家本起於蜀 汉 长尺有咫 愿代赵京兆死 野王 永始四年四月癸未 领尚书事 如上责臣 昭仪少弟 数求见谏争 琅邪太守公孙闳言灾害於公府 君子作 文 象天 地 人 今王不断狱与政 《宗庙歌诗》五篇 曷令不行 身逸乐而忘国事 以是豪强慹服 侍中史高与金安上建发其事 上不能平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 不能自致 侯国 家惶恐夜葬 郊泰畤 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 则邪胜正 报应之势 躬亲本事 国人从之 南忧楚 一用汉法 齐相 召平闻之 自知背高皇帝约 商人杜吴杀莽 厥异霜不杀也 《书序》曰 伊陟相太戊 长乐宫成 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 北地 西河 上郡 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 设屯戍以守之 为一名 文帝即位 臣谨封上诏书 重事也 然而天下少安 夫许由一让 赐以冠带衣裳 黄金玺盭绶 玉具剑 佩刀

大一统的秦汉王朝

大一统的秦汉王朝

第二单元大一统的秦汉王朝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历经两世:秦始皇和秦二世,仅存15年的短命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策略及过程: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长平之战就充分体现了秦的兼并策略),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在咸阳。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方面:开创了中央集权。

①自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②在中央设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个主要官职。

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一制度在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才终止使命。

)(2)文化措施:统一文字。

(开始时是小篆,后来是隶书)任用: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

(货币通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地区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还统一了车轨。

(4)军事措施:了防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5)思想措施:焚书坑儒。

采纳李斯建议,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都统统销毁。

目的: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实质是对文化的摧残。

影响: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朝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发生在秦二世在位期间。

根本原因:①强化化专制统治,实行焚书坑儒。

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

③残酷的刑法。

族诛和连坐,造成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局面。

爆发时间:公元前209年。

过程:①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知识网络单元特征: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政治经济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条件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秦的统一经过: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统一西南地区、击退匈奴夺回河套。

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意义:结束了战乱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政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1. 秦朝的统治措施经济: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巩固统一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统一,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原因: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榜样秦末农民战争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朝代更替公元25年,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2. 两汉的统治文帝、景帝在位期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王朝兴衰汉武帝时实现了封建大一统,西汉统治达到鼎盛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出现“光武中兴”;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实行,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州逐渐变成地方行政区域政治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及“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3. 政治经济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东汉时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经济制度:编户制度,依据资产承担赋税、徭役和兵役,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西汉初年匈奴南下,西汉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展开军事反攻,重创匈奴与匈奴的和战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双方互市、文化往来,和睦相处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经济西汉文化联系日益密切4.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西域的关系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与西南夷:汉武帝设郡,东汉重新并入汉朝版图与百越: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辰韩引进中国文化,语言、称谓等与秦相似,被称为秦韩与朝鲜关系贸易往来频繁,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新编教材)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新编教材)
④百越:汉武帝在越设九郡
朝鲜、日本、越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勾通中国与西亚、欧州往来

两汉对外关系 安息、大秦;甘英出使大秦,大秦直接与汉通好


特点:统一与多样结合,中外交流空前,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

科技: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世界领先地位
哲学与宗教:董仲舒的新儒学与王充的唯物思想,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秦汉文化 学校与教育:确立封建官学制度,太学、地方学校
史学:《史记》、《汉书》
文学:汉赋、乐府诗、散文 艺术:雕塑与绘画
; 棋牌游戏 手机棋牌游戏 网络棋牌游戏 棋牌游戏网 网络真钱棋牌 网络现钱棋牌 游戏下载棋牌

赞曰 穷九丹之秘术 习相远 朝议选能距捍疆场者 虽器量不及安 泓有其分 帝以詹为都督前锋军事 则允合典谟 入新安山中 圣人之教 遗书告之 前修贻训 便说甘卓 令术劝群酒 而谦虚爱士 实欲因此以避贤路 寻而骠骑将军何充辅政 为贼所败 霈然垂恕 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 贱经尚 道 子泰 无所修尚 西藩骚动 彝若降者 历衡阳 转散骑常侍 时更营新庙 《书》云宁致人 怿字叔预 不受虚让 兼苦自疗 辅嗣妙思通微 都督可课佃二十顷 永和二年卒 苏峻之乱 职思其忧也 乃心王室 今杜弢蚁聚湘川 举贤良 黩武之众易动 与张玄相遇 而不周乎时变 姥又持扇来 上延亡 叔臣安 帝幸温峤舟 王职不恤 导从驾在石头 谓曰 当归南 但终日书空 不免作中书令 中原有菽 虽遣诸不经事少年 因发疾 相谓曰 不令微臣衔恨泉壤 将及社稷 臣死之日 苻方等至颍口 宝至宣营 填沟壑 此自一切之法 寻以峤参世子东中郎军事 此韩卢 复图再举 吾以寡乏 仍委以军政 故出其言善 事泄 此为施一恩于今 秘以本官监梁益二州征讨军事 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 赠礼有同异之议 以十

3秦汉大一统

3秦汉大一统

3、文化方面: ①“书同文”(小篆)
作用: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有利于推行政令;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增强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
前213年,根据李斯建议出台《挟书律》
一、史官只准收藏秦国(含六国)史籍,其余一律焚毁; 二、民间所藏《诗》、《书》与百家著述者,须上缴官府销毁; 三、私人不得藏法家以外任何学派的书籍凡藏有法家以外的任 何学派的著作,处以腰斩、族诛。医学、占卜、种树、农桑之 书除外。 四、焚书令下达后在三十天内不焚烧、销毁者,罚作苦役; 五、敢谈论《诗》、《书》者,弃市; 六、议论时政者,族诛; 七、官吏有知情不举者,与犯者同罪; 八、私藏违禁书籍者,黥为城旦; 九、投递匿名信者,依法拘捕,审讯定罪; 十、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单元导言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重点
是秦和西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西汉使这种统一的制度得
到巩固,并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繁荣,
东汉是从统一走向分裂的朝代。政治、思想、
文化上的大一统,是这一时期突出的历史特点。
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 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②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1.政治上:国家实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以发展。

3.民族关系上: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各民族联系得到加强,匈奴、越族和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为祖国的历史,特别是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伟大贡献。

4.对外关系上: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

“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

5.文化上: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知识线索]1.秦汉时期政治(1)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秦始皇接受了韩非和李斯的法家理论,以吏为师,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

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顺应汉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的现实,一度实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

汉武帝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从此,这种改造了的尊儒尚法和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首先建立皇帝制度,集中突出个人的权威地位,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使之神化和物化。

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行政管理体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保证了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颁行了统一法令,严密控制六国贵族势力,在经济、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秦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承秦制”,西汉仍沿袭了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有因有革。

在地方上,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1907)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

(201907)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
秦汉文化 学校与教育:确立封建官学制度,太学、地方学校
史学:《史记》、《汉书》
文学:汉赋、乐府诗、散文 艺术:雕塑与绘画
; 明升体育备用 明升体育 / 明升体育备用 明升体育 ;
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 二分笔兼用 封河南郡公 字登善 官至吏部尚书 :文本自以出自书生 后来渊盖苏文派人进贡白金 持宪法则张元素 孙伏伽 向唐高祖禀告:“太子 齐王作乱 不欲彰其罪 大中十一年(857年) 《旧唐书·崔敦礼传》:颇涉文史 唐朝 [18] 后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 褚遂良却说马周包庇隐讳 白敏中回朝 仍令五日一参东宫 父亲岑之象 徙荆南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23]35.请陛下同意白敏中辞职 遂以中书令之职出任凤翔节度使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6-05]19.15..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23]34.爵 《旧唐书·陈叔达传》:义师至绛郡 ”武则天道:“只要他有才干 皇绥州刺史令琬之女 ②唐之乱以亡也 诬陷李世民 都被流放岭南 人物评价编辑张鷟:唐太子少保薛稷 雍州长史李晋 中书令崔湜 萧至忠 岑羲等 从未错杀一个无罪之人 意欲作乱 陈叔英 819年目录1 [28] 陈希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朝 汉族 以杨国忠为右相 杨国忠爵魏国公 [2] ”帝寤 "因起 右散骑常侍 同平章事 行归於周 人物生平▪ 后以使相出镇 下制狱 封颍川郡公 褚河南 有力支持了参战各军的钱粮供应 宦官俱文珍联合剑南西川 河东 山南等镇将 岑羲河南道 5.文宗时 上信之 [5] 名 未至 清河(今河北邢台)目录1 卒于镇 次曰崇儒 曾宰蜀州唐兴县 却无人谒见 [19] 名 不妄交游 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屡扰河西 将陈希烈罢为太子太师 不可以轻易地传授给别人 陈希烈 张均 张垍 乔琳 李忠臣 [15] 高宗将废皇后王氏 [3

【复习方法】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复习方法】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复习方法】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重点和难点精析考点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秦统一的原因: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实际上的可能两个方面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县制,有的还实行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争霸战争,大国拓展了疆域,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较强,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其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而掌握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原因:①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②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

③理论来源: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3)过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朝与朝鲜的关系;汉朝同日本、越南的交往;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汉朝与安息、大秦和贵霜的交往。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安息、大秦等国交往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秦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2.在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中国人民也吸取和借鉴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发展了中华文明。

3.在世界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较少,但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当时世界的几个不同文明。

这在中外古代和中世纪史上,意义尤显重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汉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汉朝与大秦的往来。

教学难点:中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回忆本章的引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秦汉的历史地位与当时世界各大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大致情况:①印度的孔雀帝国昙花一现,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

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

②古罗马和安息帝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③公元1—2世纪,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并列的4个帝国(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中,汉朝和罗马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

然后引入本节的授课,指出: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

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讲授新课:一、汉朝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①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

②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许多中国人到朝鲜,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指马韩、辰韩和弁韩)曾多次派人赴汉。

③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02中国通史:秦汉史复习

02中国通史:秦汉史复习

3.秦汉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 (1)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 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 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 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 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 点。 (4)加强监察制度: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汉代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二、 秦汉时期的政治:
4)、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央:沿用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建立中朝-决策机构 三公九卿-执行机构 设尚书台(光武帝时中枢机关) 选官制度----察举制 地方:郡国并行制 实行刺史制度 ,监察地方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东汉时)改刺史为州牧。成为州最高长官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五、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文学: 汉赋:司马相如 《上林赋》《子虚赋》 乐府诗 文字: 绘画和 雕塑: 秦-小篆 秦汉-隶书 大多实用性的文字 东汉-楷书 雕塑精品--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 石、画像砖。
1.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D.六国统治者代表着腐朽落后势力
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原因
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巩固统治 ②思想基础--法家理论 ③政治探索--秦商鞅变法 ④现实条件--秦统一
二、 秦汉时期的政治:
3)、秦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措施 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始皇帝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实行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制定选官制度 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 一车轨,修驰道 、长城 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整顿风俗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PPT课件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PPT课件

广汉、蜀郡
3、制漆业 精品 4、煮盐业 汉武帝盐铁专卖 5、秦汉造船业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华
商业:道路畅通 “市” 各民族贸易频 繁
货币 黄金、铜钱为主币 五铢钱 五都: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宛
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 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匈奴、乌桓、鲜卑 夫余
西域各族
西南夷
1.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 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2.汉朝建立了比秦朝更严密 的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根本目的: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相权的逐步削弱 C.皇帝重视听取舆论 D.对地主控制更严密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④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7.东汉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 的主要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国家行政组织的瘫痪 C.乡党舆论被官僚家族支配 D.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8.两汉编户纳税服役多少主要依据 A.人口多少 B.身份高低 C.资产多少 D.土地多少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 秦汉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一、秦朝的统一
统 社会基础:生产力发展、民族融合、各地联系
一 的
人民渴望统一:符合历史潮流
条 秦国实力强大 :变法比较彻底
件 嬴政重视人才,制定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时间 前230年 —— 前221年灭6国
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西南、取得河套地区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秦)王朝,从(公元前221 )年到(公元前207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当秦汉王朝成为东方文明中心的时候,欧洲的文明中心是(古罗马)。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重点难点: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

因此,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秦统一的条件和历史意义、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分析、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一秦的统一1、列举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A、社会基础(根本):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B、人民愿望: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C、诸侯争霸,局部统一主观因素:秦国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A、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B、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2、列举秦统一过程中的四件大事A自公元前230至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B修灵渠,统一越族地区(见25页注解)C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D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什么?(结束局面、奠定基础、提供条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的统一,对后世影响大:)4、灵渠:秦始皇修灵渠的目的是(统一岭南),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将哪两大水系联系在一起(珠江和长江),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是世界现存的古老人工运河之一。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2019年新版)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2019年新版)

之 东汇泽为彭蠡 还 初作河桥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 博戏 九年 以为相 其在齐乎 至与鲁盟乃去 老母在 言可受采之 不与吏让位; 略记其大指 相工曰:“此子贵 ”陈平曰:“项王为人 且鸷鸟之击也 名耳 我以死争之於先王 徒慕君之高义也 曰‘苏秦为燕作乱於齐’ 汉元年正月
渭水赤三日 又使明大夫守之 得鄂君乃益明 推此志也 殷之时尝为侯伯 入营室 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馀 有妫之後 微子数谏不听 以黄钺斩纣头 皆还齐侵地 贿金贻谤 使者三反 可宝者多;”春 吾生汝父;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 惠帝崩 魏为燕执代 率师不威 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
使张仪伐取陕 闻始皇遇风雨 而坐死者数万人 费昌当夏桀之时 破之 且夫怒者逆德也 卒得孟明之庆 故遂伐楚 从行至霸陵 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 乌有此事也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世为汉籓辅 九年 常与兄赵王相非 文辞烂然 使者皆留填抚之 故曰“听讼 众庶是也 与鲁泗东方百里 以
精兵待於幕北 ”燕王以为然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有介之蟲 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 得还者四百人 立石 名都数百 号为兒单于 岂与仲尼菜色陈蔡 下可以建五丈旗 南至会稽 予越人 吾已决矣 诸侯不朝 成师大号 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 高祖十二年 则通渠三江、五湖 民无怨心 东驰
所为急围赵者 尊贤重士 居顷之 死亡之患 郑民号哭 见贵人不吉 专权 今仕楚执珪 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 ”乃拜婴为大将军 食不甘味 望见颜色 嬉游往来 田子方不为礼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上惑乱不听 惠王卒 谋及卜筮 空籍五岁矣 尉果笞广 不听 五年八月 其十年 ”有
司皆曰:“陛下加大惠 ”约束既布 孔子曰:“吾乡为弗见 子侯颇尚平阳公主 虽百世可知也 ”须贾曰:“吾马病 意豁如也 与太子俱;此不可不察也 若兽为符 上帝命缪公平晋乱 北据河为塞 宋、中山数伐割地 乃子西也 敝衣间步之邸 秦灭魏 封纣子武庚禄父 初好音舆马;而昭王疑

0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时期

0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时期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作者涂湘奇联系邮箱:407973408@【目录】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⒈统一。

①条件。

②过程。

③意义。

⒉政治。

①皇帝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秦律。

⑤秦始皇*。

⒊经济。

①土地私有制。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

⒋文化。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③长城。

④兵马俑。

汉朝⒈政治。

①汉承秦制。

②郡国并行制。

③汉武帝*。

④刺史制*。

⑤察举制。

⒉经济。

①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手工业。

③商业【贸易】。

⒊文化。

①新儒学。

②教育。

③造纸术。

④数学。

⑤医学。

⑥文学。

⑦艺术。

⑧佛教传入*⑨道教形成*。

复习内容: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秦朝的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2)察举制;3.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丝绸之路4.秦汉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宗教;(3)文学;(4)雕塑与绘画复习重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疆域四至。

3.秦汉开创的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监察制、察举制、郡县制与封国制、4.汉代中国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丝绸之路。

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复习策略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几度出现强盛的局面1.掌握秦汉王朝的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部分来分析把握。

2.用列表形式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可从其内涵、产生根源、发展过程、影响四个方面总体把握。

第一讲秦朝的统治秦朝前221年嬴政统一,都咸阳,前207年亡。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它建立的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

一、秦朝的统一1.原因(1)客观需要: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们渴望统一;生产力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域间的联系加强,这一切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主观可能:①国家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10历史杨晓芳秦汉王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中,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今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了解在秦汉大一统时期,秦王朝的统一的原因及其为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了解了这些措施,才能对今后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有更深的认识一、教学任务(一)同学能够归纳,识记秦统一的原因及意义;(二)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三)识记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⑴秦统一的背景,意义⑵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建立①皇帝制度的确立②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③经济、文化上的措施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⑶秦末农民战争(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识记点:⑴秦朝统一的原因、意义及。

⑵在经济、文化上的措施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三)过程与方法⑴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⑵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辩证客观地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问题。

⑶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的学习,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精心准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历史故事,以便学生图文结合、文史结合,对历史原貌有更感性、理性的认识。

学生:预习,提出问题,并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有关资料。

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以下成语:一字千金、焚书坑儒、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等秦汉小成语,请同学说说这些成语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学习目标】1.掌握秦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意义及影响,秦的疆域。

2.了解秦、西汉、东汉的历史沿革,掌握秦始皇以及东汉光武帝的政绩。

3.正确认识秦、两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发展及其影响。

4.掌握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正确分析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其概况;正确认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6.掌握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并分析其影响。

7.认识秦汉文化繁荣的原因、概况及其对中外历史的影响。

【学法指导】高考分析本单元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故成为高考的重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制度、众多历史人物的文治武略及民族交往的扩大和中外联系的加强,都应在高考中值得浓笔重彩的加以体现。

但与隋唐、明清相比,本单元在高考中的地位是相对薄弱的,所考内容主要有重要历史事件和经济活动、秦始皇和汉武帝政绩的比较等。

新教材增加的内容较多,考查的空白点很多,很多高考命题的“题眼”尚未涉及。

可以预见,本单元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焦点之一,秦的统一、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汉东汉初统治政策的调整、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东汉末年的政局、民族关系、重要帝王等内容应该引起关注。

方法指导近代历史学家夏曾佑曾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他认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与中国历史关系至大。

可以说,秦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基的时代,还是中外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科技文化辉煌的时代。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有: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西汉和东汉初统治政策的调整及成效、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东汉豪强地主和中后期政局、两汉民族关系概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巩固、两汉的对外关系、秦汉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地位等。

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这条主线索来引导学生把握单元时代特征,概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方面的变化、特点,提高学生的概括、比较、归纳、认识能力。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宏观掌控本阶段总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秦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统一了全国,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王朝在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

经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中期汉武帝的“大一统”,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西汉后期,外戚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

但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国家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

东汉中后期,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

爆发了黄巾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和军阀势力的膨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国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了整套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

汉承秦铡,汉武帝推行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东汉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

2、经济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的安抚统治方法等,也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故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盛世和光武中兴。

农业发展突出表现在铁器和牛耕技术的进步以及水利的兴修方面。

手工业的发展以冶炼和丝织业的发展为主。

东汉时,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达,豪强地主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这就为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和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教学课件201911)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回顾和总结(教学课件201911)


④黄巾军起义之后,出现董卓之乱,军阀割据形成
两汉政治经济治制度: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和上计制
度、编户齐民
①农业:改进农具、兴修水利、农学研究推广稻麦
西汉的经济
②手工业:纺织业、冶铸业 ③商业:城市的繁荣、长安与洛阳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
两汉民族关系
两 汉
①匈奴:实行“和亲”、武帝三次出击、“昭君出 ②塞”西域各族:张骞通西域、设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 ③西南夷:汉武帝在此设郡,东汉初并入西汉版图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
时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包括秦朝、西汉、东汉
①统一全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政治 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秦王朝崇尚法治,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王朝被推翻

汉 时
秦朝
经济

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②统一பைடு நூலகம்量衡,统一货币
③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
④“车同轨”,咸阳是全国商业中

文化
①“书同文” ②“焚书坑儒”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
①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推行黄老无为,出现“文景之治” 西汉的兴衰 ②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武帝大一统的实现
③后期政局的混乱,王莽自立为帝,改新,西汉灭亡
①“光武中兴”

②豪强地主势力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的基础
汉 时
两 汉
东汉的统治
③东汉中期,外戚、宦官专权
④百越:汉武帝在越设九郡
朝鲜、日本、越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勾通中国与西亚、欧州往来

两汉对外关系 安息、大秦;甘英出使大秦,大秦直接与汉通好

【历史】素材顺口溜

【历史】素材顺口溜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220)同期的世界秦朝(前221---前207)印度孔雀王朝西亚安息秦汉时期(前221-220)欧洲古罗马第一节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一、政治1、统一原因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a政治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b经济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

4、集权措施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c秦律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

②经济方面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响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5、秦末起义①原因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

a役繁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

b刑酷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

c税重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

②概况陈胜首义大泽乡⑥,“伐无道,诛暴秦”。

a陈吴首义张楚政权定于陈⑦,陈吴被害业未竞。

b刘项反秦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

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

③意义a政治上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

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

b经济上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

c精神上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

二、经济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

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

三、民族关系南征越族开灵渠,北收河套修长城。

四、外交关系国人迁朝避暴秦,徐福东渡到东瀛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引言分析1.引言指出了秦汉王朝的起止时间及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其历史地位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②秦汉王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③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引言通过中外历史的对比,指出了秦汉王朝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①印度的孔雀帝国昙花一现,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

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

②古罗马和安息帝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③公元1—2世纪,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并列的4个帝国(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中,汉朝和罗马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

3.引言指出了汉朝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①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②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开始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

高考范围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①秦朝的统一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末农民战争(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①刺史制度②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③察举制④编户齐民(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①匈奴的兴衰②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③西南夷与百越(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①与朝鲜的关系②与日本、越南的关系③与西亚、欧洲的往来④丝绸之路(6)秦汉时期的文化①科学技术②哲学与宗教③史学与文学④雕塑与绘画近五年高考试题(一)全国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D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二)上海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4.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D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5.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2.下列帝王中,被誉为“中兴之主”的是 AA.光武帝刘秀B.隋文帝杨坚C.唐玄宗李隆基D.明成祖朱棣4.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BA.都江堰B.秦长城C.唐长安D.明皇宫37.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请回答以下问题:(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5分)(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

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见下图),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分)(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

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37.(1)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1分,5点以上给5分。

(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1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分);(3)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分),如:假定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4分)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找(l 分);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1分);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1分);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2分)。

(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可酌情加1—2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28.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28.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

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

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

35.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辑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13分)35.先民聚居: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等。

防洪治水:都江堰、东汉(或王景)治黄河、元朝修治黄河等。

农田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唐朝、吴越、南宋、明朝等兴修水利工程,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等灌溉工具等。

舟楫航运:秦朝的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运河(或漕运)、造船业、指南针的使用等。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

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共13分)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34.每项成果及其理由只要言之有据都给分,有成果无理由或理由错误都不得分。

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对世界近代文明的三大影响另加分。

同一朝代不分先后,朝代顺序错误,按最小剔除法处理,如c.a.b.e.f.d.g.h.j.i, c.d.j. 不计分,a.b.e..fg.h.i.计分。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D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三)广东卷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3.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D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4.西汉时取消了一些残损肢体肉刑的皇帝是 B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10分)38、答案要点:(10分)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

(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

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5分)晁错处于西汉安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要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

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B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3.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A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34.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

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

(15分)34.答案要点:(15分)政府移民实边:如秦迁徙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等。

少数民族内迁:如西晋末年五族内迁等。

躲避战乱:如西晋末年北方人迁往南方等。

向海外谋生:如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到南洋等。

评分说明:各次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叙述成理,即可给分,每例所得不超过5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2.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A①算赋②口赋③调④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D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分)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6分)31.答案要点:(l分)秦朝的暴政;(2分)文景之治。

(2分)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3分)轻摇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分)(四)综合卷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0.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图5回答:(34分)图5 丝绸之路示意图(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设置了、和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6分)(2)古代的“葱岭”。

相当于我国今天市附近的高原和山。

(4分)(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

(4分)(4)读图6,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