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化课堂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冯新平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从活化教学主体、活化教材、活化教学过程、活化课堂教学结果等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活化;主体;教材;过程;结果;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和贯彻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为基础的“活动教学观”,努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富活性的化学教学课堂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从活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入手。

一、活化主体

活化主体,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实践活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教学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联系,从而生成新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没有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所谓的学习就变得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的活化呢?首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必须定好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同事,与他们一起探讨和交流,携手遨游在思想的海洋之中;要用“蹲下来”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体见解;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需要,从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怎样获得学习的方法等角度考虑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担当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由原来的“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如果采用以知识为中心,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或听教师讲授,记住教材中有关该化学反应的实验描述、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只是听或看,获得信息的途径单一,对反应的事实和结论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中如果变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如下的学习策略:学生首先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反应的可能产物做出猜测,即提出假说;然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学生思维的参与得深刻、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的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获得的知识既鲜活又深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去思考、探究,寻找问题的真谛,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活化教材

对于教材的处理,现在提倡“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教材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堆积着前人的知识,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但无论如何教材都不应该是学习的主宰。活化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改造,实现教材的情境化,让学生的认识在特定情境中互流、碰撞,促使其认知、思维和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裁剪、拓展和重组整合,创造再生的过程。教材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从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用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如在《苯》的教学中,可打破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设计教学如下流程:[提供材料]展示苯的发现过程→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明确探究方向,确定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计算苯的分子式(巩固烃燃烧计算技能)→[生猜测结构]C6H6分子高度不饱和,可能含有不饱和键(碳碳双键或叁键)→[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C6H6和溴水、高锰酸钾反应不退色,否定存在“典型的不饱和碳碳键”→[创设情景]展示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的键长、键能数据(学生猜想苯分子结构特点,具有单键、双键的性质);讲解1 mol苯最多能和3 molH2加成生成环己烷(学生猜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中含有碳环);演示实验证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学生猜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6个氢为等效氢);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学生猜想苯分子结构特点,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师生交流]分析凯库勒式,呈现现代苯分子共振理论→[学生归纳]总结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完成知识建构,这样处理,可以使固定的教材内容活跃起来,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究性,

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活化过程

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也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寻、体验如何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自主地体味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实现过程的活化。

新课程强调化学课堂教学是探究性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能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概念,获得方法,从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水的电离》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活化教学过程为目标进行了尝试,以下是有关的片断: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生l:提出问题→建立猜测与假设→制订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交流。

师:如何才能证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如何才能证明电离为何是生成H+和OH-?

生2:假设水是电解质,那么水能导电。

生3:假设水电离生成H+和O2-,那么水呈酸性

师:用什么实验可证明水导电?用什么实验可证明水的酸碱性?

生4:用导电实验中灯泡发亮证明水导电。

生5:用石蕊试液显红色,证明酸性。

生6:用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证明水导电。

生7:用PH试纸测出PH<7,证明酸性。

师:根据上述4位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汇报结果。

生8:灯泡不亮,但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生9:石蕊试液不变色,测出PH为7。

师: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