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P119※题目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题目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道德建设的新思路。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1)“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已经建立。

公民道德修养知识

公民道德修养知识

公民道德修养知识第一部分一、道德的本质和功能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相同: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都是用来调整人们行为的。

区分:法律是外在于人的他律,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人们必须执行。

道德是内在于人自律。

①依靠信念、良心、舆论与教育的力量发挥作用。

②法律管辖的范围小于道德。

4.道德的功能①认识功能②调节功能③教育功能5、在道德问题上,要防止良种错误倾向:一是“道德万能论”二是“道德无用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讲究道德)3.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4.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继承(继承+创新)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1.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3.战胜腐朽道德的思想武器4.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部分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思想1.强调整体精神和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礼”、义(反利)以为上“以公灭私,民其吮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提倡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人际和谐厚德载物:大地的德性博大宽厚,它养育着万物,胸怀若容。

3.提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坚忍不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然有规律的刚健运行)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正义:公平公正,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它包括三要素:人、社会和物。

“舍生取义/大义灭亲/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以为上/见义勇为2.仁爱:尊重他人、同情人、帮助人、关心人(人道主义:妇女、儿童、残疾人、老人、军属)3.孝慈:①养育子女,(子女教育问题)“孟轲母择邻断机杼/郑板桥教子守礼恤贫”②正确处理父母同子女的关系“父子为纲(三纲:君子为纲、父子为纲、夫为妻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诚信: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实不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思修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思修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入们崇德向善。

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二)道德的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白我完善、推动人的全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千古不变的。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道德的本质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是人类自主意识的产物,通过道德准则,人们能够判断事物的好坏、正误,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评判。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石,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道德的一大特点是客观性。

道德并不是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不依赖于个体的意志,而是通过社会共识逐渐形成。

例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杀人、偷窃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不因各人的意志而异。

这种客观性使得道德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即使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道德的核心价值依然可以保持一致。

除了客观性外,道德还具有自愿性。

道德准则不是强制性的,每个人都有选择是否遵守道德规范的自由。

因为道德是人类自主意识的产物,它依赖于人们对善恶、正邪的判断,需要人们自愿地将其作为行为的准则。

在自愿的基础上,道德又对个人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引导,促使人们以一种和谐、合理的方式行为。

道德的最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这就是道德的功能之一,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协作,遵循规则,保持秩序。

道德规范了人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道德还具有激励作用。

道德准则在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激励,使得人们更加愿意遵守道德规范。

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和和谐的过程中,道德的激励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诚实守信的个体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支持,而不道德的行为则容易导致他人的抵制和排斥。

此外,道德还具有激励作用。

道德准则在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激励,使得人们更加愿意遵守道德规范。

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和和谐的过程中,道德的激励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 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2.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同 时,它也反映着人类的普遍性。 4. 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二)个体道德行为
个体道德行为倾向是个体对道德义务和道德实践的选 择偏好,往往决定个体道德行为的品格。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自我道德修养倾向,如自我道德心理涵育倾向、自 我道德行为整饬倾向等;
(2)自我道德选择倾向,如道德动机选择倾向、道德行 为方式选择倾向、道德目的或效果选择倾向等;
(3)自我道德评价倾向,如道德动机评价倾向、道德行 为方式的评价倾向、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评价倾向、道德行为整 体评价倾向等。
个体道德意识过程
个体道德意识过程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关系和社 会道德活动的动态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可将其 视为保证个体道德活动的能力系统。它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道德认知过程,如道德直观、道德体 验、道德思维和道德想象等过程;
(2)个体道德情感过程,如道德情绪和道德情 操的发生、发展、确立等过程;
---道德具体规范是社会生活各具体领域中的规范,从更 具体的意义上对善恶进行评价和反映。
道德活动
道德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道德意识指导下形 成的,反映一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 为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道德水 平提升而进行的各种具有善恶意义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道德决策活动、社会道德评价活动、 社会道德教育活动等。
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 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社会意识。一方面,道 德意识包括各种社会情绪、舆论、风尚、习俗、 惯例等社会道德心理现象,这些同人们的日常 生活、道德经验相联系,通常是感性的、不系 统的,同时又往往在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固 定下来并代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 面,道德意识还包括各种道德思想、观点和理 论体系,这些并不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道 德经验相联系,通常是理性的、系统的,不同 性质的道德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往往反映着 不同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

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

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n一、道德的本质n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n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n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受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的制约。

因此研究公民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

一、道德的本质n一道德的含义n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n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n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

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

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n一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n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

n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n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

二道德的结构n 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n一道德的特点n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n 其次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二道德的作用n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n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n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n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二道德的作用n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n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n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n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一、科学地认识世界n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

一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n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n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思想体系n四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地认识世界二、积极地对待人生n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第一章第二节道德的结构、功能及作用

第一章第二节道德的结构、功能及作用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阶段理论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关系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自然道德信念道德习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自身一道德意识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第一章 道德概述
第二节 道德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例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争论

“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完全否认道德 的社会作用)
代表人物: “仁义爱惠不足用” ——韩非 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意志就是自我奋斗, 就是不断地相互吞食,道德只是一种巧妙的自私自利和 好看的罪恶。——叔本华、尼采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道德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归根到底是由物 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对社会经济基础、对社 会发展起能动作用。
(三)道德关系

⒈人与人的关系

⒉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德的结构之二
道德意识现象是指在道德 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 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 理论体系。 道德规范现象指一定社会 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的道德的 准则,是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道德活动指全人类生活中 围绕一定善恶观念来进行的、可 以用善恶观念评价的群体活动和 个体行为。 道德现象的各部分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⒉道德选择


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 活动的一定形式。 当某一个人在特定场合面 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 案时,依据某种道德标准 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 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 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 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 道德选择。
道德两难选择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 亲杀了人,那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逮起来就是了。” 桃应问:“难道舜不阻止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够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职责 办事。”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舜 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抛弃破鞋子一样。他偷偷地 背负父亲逃走,沿着海滨住下来,终身逍遥,快乐 得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德的起源,掌握道德的本质,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道德的本质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二节道德的社会作用所谓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对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

如果说,道德结构表征着道德内部诸要素的有机整和及其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脉络、过程和发展趋势。

那么,道德功能则表征着道德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表现出来的功效、能量和力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的结构蕴藏着道德的功能,而道德的功能则反映和确证着道德的结构。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规范性行为准则,它是指人们所追求
的价值观、义务和责任。

道德是由社会、文化、宗教、传统和个人的因素
来塑造的,其本质是包含了让人们相互尊重、公正、诚实、宽容、负责、
自律等方面的规范和信仰。

它是由人类自身创造和实践出来的,是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产物,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原则性:道德准则是从伦理价值观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原则。

2.社会性:道德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它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
演进。

3.自律性:道德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培养个人品德健全的社会
义务。

4.个性化:道德的基础是个人个性的独特性,不同人由于其成长环境、与他人交往等的不同,其道德观的偏好也不同。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个体意识和自我控制力。

道德准则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纪律,
并催促人们对自我和他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2.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道德准则对人们交往和协作起到了调节
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进步。

3.培养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准则对人们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勇气、责任感、创新等起到了培养和塑造作用。

4.强化家庭、社区和国家等群体的凝聚力。

道德准则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家庭、社区和国家等团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道德是人类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个人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第三章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 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 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 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裹 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 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 “三寸金莲”而受到广泛赞 美,乃至男子为这颤倒,女 子为之痴迷 。
辨别:哪些是优良道德?哪些是恶劣道德?
见利忘义-见利思义 战俘应当自杀 节制 放纵 中庸 智慧 正直 诚信 老实
三、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
道德规范的主观性是道德有优劣之分的 前提。
道德价值的客观性是道德分为优良道德 与恶劣道德的根据。
与道德价值相符合的道德规范便是优良 的(正确的、科学的)道德规范。
与道德价值不符的道德规范便是恶劣的 (错误的、不科学的)道德规范。
三寸金莲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六一村, 这个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 小脚女人部落”的村落,小 脚女人如今还有近20位。
万科于5月产20日以 公告的形式表示,将 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 灾后重建。
第一,调节(整)社会关系。
这是道德的最主要功能。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
范,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起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或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道德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社会调节, 即以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为尺度来评价 人们的道德行为,协调人们的道德关系。二是 自我调节。以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为尺 度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升个人的 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特殊道德与普遍道德
所谓特殊道德,就是只适用于一定时代、 社会、民族的道德规范。
初民社会:应该吃老人。 现代社会:应该养老送终。
美国人:失败不应该自杀 日本人:失败后应该自杀
所谓普遍道德,是适用于一切社会、一 切时代、一切阶级的道德规范。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功能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功能

二、道徳的一般本质
1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
• 的性质。
• 2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 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
• 3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关系中 的不同地位与不同利益 ,也决定着各种道德 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 盾斗争。
• 4 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 第二,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由精神或理性决定的。
• 宗教认为,道德是上帝的意志的反映。 • 道德是“主观意识的法”,是客观精神争取自由
的一种表现,是意志自由活动的结果,归根到底 是被“绝对精神”决定的东西。 • 道德的基础是人先天所固有的“善良意志”;
“善良意志” 是道德行为的本源和评价依据。
评价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 和功能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 一 关于道德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 第一,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 • 生产力水平越高,创造的 会物质越丰富,道德的积极作用
就会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而生产力水平低下、连基本的 生活条件都不能保证,就使道德丧失了物质基础。
• 18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
•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势必要转化为明确的目的和在此指 导下的行为,并且根据主客观情况及时地调节预期目的, 更好地指导行为。
三、道德的特殊本质
• 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内部着眼,将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道德还有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 特殊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人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和联 系都逐渐形成一定的秩序和节奏;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尤其 是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也会相应地产生 一定的要求。这些秩序和要求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们自觉意识到以后进行创造的产物。这些秩序、要 求相对于个人来说是公理性、普遍性的东西,是把人们的 个别的、偶然的、特殊的活动与一般的、普遍的、必然的 东西联系起来的枢纽,是对人们“应该”怎样生活的图景 的一种展示。

5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5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第五讲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本质、道德的结构和要素、道德的社会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1、把握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2、认识道德结构的构成要素,形成道德的结构概念。

3.认识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双向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经济基础的现状和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三)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四)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用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调节道德行为。

(二)现存的社会道德规范没有也不必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靠自觉,靠教育,靠提高道德境界。

古代“德化政治”则以政治、法律为统治阶级的道德推行强制开道。

注意区分道德危害和犯罪为害的程度不同,是能否应用强制手段的关键。

道德为害严重,成为犯罪,强制执法。

犯罪行为轻微,是道德问题,批评教育。

(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自我意识解决道德行为调控。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一)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价值目标(观念的)——价值追求(实践的)——价值实现(精神满足的)。

(二)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目的实现要行动,因而是实践的,又是精神的。

第二节道德的结构一、道德结构的内容(一)道德结构划分道德结构是道德体系内部的各个道德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及其表现。

道德要素分析的层面不同,道德要素是不同的。

不同的要素划分,道德结构也是有差别的。

第四讲 道德的概念、本质、结构、功能

第四讲 道德的概念、本质、结构、功能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体现为 “不太情愿的自愿”、“被动的主 动”。每个人的道德中都有他律的 成分,道德水平的不同只是他律性 和自律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 他律性或自律性的消失。 “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三)道德是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与 全民性是交融互渗、相互统一的: 阶级性中包含着全民性的因素,全 民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全民性带有 阶级性的烙印,阶级性渗透在全民 性之中,实质上是道德的特殊性和 普遍性的关系。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道德根源于现实,受现实关系的制 约并适应着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同人 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道德要 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立足现 实生活、面向社会生活实际,考虑到大 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程度和觉悟程度。 道德虽然源于现实,但更指向理想, 由“是什么”指向“应当是什么”。
二、道德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 现象的特殊性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三)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的外在的社会道德,只 有内化和体现为个人道德才能实 现其功能,主观性的个人道德只 有外化和提升为社会的道德才能 获得现实的生命。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
(六)道德的激励功能 道德能够激励人们通过对“应 有”的追求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促使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道德榜样 自我激励(座右铭)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参考书目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2、甘葆露主编;《伦理学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周中之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德的起源,掌握道德的本质,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道德的本质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二节道德的社会作用所谓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对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

如果说,道德结构表征着道德内部诸要素的有机整和及其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脉络、过程和发展趋势。

那么,道德功能则表征着道德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表现出来的功效、能量和力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的结构蕴藏着道德的功能,而道德的功能则反映和确证着道德的结构。

第二章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第二章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功能教学时间安排:8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道德的起源,掌握道德的构成,理解道德的本质,正确认识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道德本质、道德功能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学教程: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

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

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

二、道德的起源(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要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一、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本章要点道德包括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职业道德建设受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的制约。

因此 研究公民道德修养 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

一、道德的本质一 道德的含义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

二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

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一 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

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

二 道德的结构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一 道德的特点首先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 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二 道德的作用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本章习题1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2 道德的内容有哪些 简要说明道德的结构。

3 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二者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
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抽象、模糊。 (3)二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尽相同。 (4)道德与法律所依靠的力量不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一、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 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正如恩格斯 所说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 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 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 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
一、道德的本质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
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 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 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由于社会经济 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 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的本质
(一)非马克思义的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 2、物质生活水平决定道德 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
道德观念,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考 察道德现象,认为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 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 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 实践精神。
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
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 ,因而它也反映着人类的普遍性。 第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 性。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批判以往错误的观点出发, 揭示出道德的一般本质,认为道德既不是人主 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道德的本质蕴藏 于社会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一、道德的本质
(3)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 的共同道德观念。
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的群体都离不开公共 生活,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 共有的。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 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 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因而各个阶级又存 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 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比如 “勿偷盗”、不能打人、不破坏他人财物、不 能抢劫,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遵 守秩序等等,这些是不同阶级所共有的社会公 共道德。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我们把道德放在整个社会中进行考察,会发现 道德是一种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 上层建筑,从而恰当地揭示出道德的一般社会 本质。但是当我们再深入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内 部,比较诸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同时,又会发现 道德还有着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
全面的社会关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物质关 系即经济关系,它是决定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 基础;另一类是思想关系,如法律关系、政治 关系、道德关系等,它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 成的,受着物质关系的制约。
一、道德的本质
具体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 的性质。
方式不同。 (5)二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一定阶级的道德反映一定阶级的政治并为其服务。 (2)从作用上看,政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道德服务
于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关系,而道德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 要求政治不断地向文明的方向发展。 (3)从对利益的维护看,由于政治所处的核心位置,道德既处 于政治准则的制约之下,同时也游离于不同的政治之外,从而, 对更广泛的利益起维护作用。当新的道德标准在经济和政治的一 体作用下确立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取向就不能与道德的 总体要求相背离。
一、道德的本质
(2)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 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 为利益表现出来。” 由于一切类型的道德始终 受着经济关系的制约,因而,任何道德原则和 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 和整体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在阶级社会里, 由于各个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 主要规范也就不同。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 的特殊的规范性。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
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二者所体现的关系不同。 (2)二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 (3)其行为原则的构筑不同。 (4)二者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程度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 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 识形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以往道 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 物。” 在人类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 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 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体 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 么样的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