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张旭霞 第六章 城市环境管理
现代市政学_11 城市环境管理
![现代市政学_11 城市环境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54d374168884868762d65e.png)
现代市政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2.2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含义:城市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 城 市 环 境 污 染
式,一般特指由于城市中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大 量有害物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 环境的机能,超出了环境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 从而使城市的生态系统遭到扰乱和破坏。 (1)环境污染范围的广泛性
城市环境规划是对城市地域和空间范围内的环 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有效地实现 预期城市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两 个 层 次
城市环境宏观规划
城市环境专项规划
现代市政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 市 环 境 规 划
三 原 则
(1)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指导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11.3.4 进一步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 1.城市旧有经济结构的重新审视和调整 2.城市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现代市政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环境保护制度的问题与改进
(1)环境管理制度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 性质 (2)调整和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引进城市环境资源分配制度
11.3.2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及管理原则
环境保护部
人大监督
城市政府的环境保护局
公安、交通、水利 林业等部门协助
各区\县级市的环保机构
现代市政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管我 理国 的城 原市 则环 境
(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的原则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4)坚持环境保护责任制 (5)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
市政学笔记第十一章
![市政学笔记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30cc0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1.png)
第⼀节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城市环境的概述 1.城市环境是与⼈类在城市的⽣产和⽣活相互作⽤的⾃然环境和⼈⼯环境的复合体。
2.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是城市的⾃然环境在的⽣态平衡。
3.城市环境的基本特征: 1)⼈⼯环境的扩⼤和⾃然环境的后退——⼈格化。
2)⾃然环境的各种因素被打上⼈类活动的烙印,发⽣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异化?/DIV> 3)⾃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积极作⽤有所削弱,消极作⽤正在扩⼤——消极化。
⼆、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含义及作⽤ 1.城市环境管理包括:环保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市容管理。
2.城市环境管理是城市政府运⽤各种⼿段,组织和监督城市各单位和市民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使职能的活动。
「城市××管理的答题模式:主体+⼿段+客体」 3.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作⽤: 1)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然环境; 2)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经济效益。
3)有助于保护市民的⾝体健康,提⾼⽣活⽔平。
4)有利于维护⽣态平衡。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标、⽅针及原则 1.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的是A环境效益优先,B社会效益为主,C兼顾经济效益。
2.环境管理的32字⽅针,即:全⾯规划、布局合理;综合利⽤、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家动⼿;保护环境、造福⼈民。
3.具体原则: 1)综合利⽤,化害为利的原则,即 (1)是运⽤科学技术、充分利⽤资源和能源,从⽽减少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是资源和能源的极⼤浪费,保护资源和能源就是保护环境。
(3)党和国家强调运⽤科学技术,充分利⽤资源和能源,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
2)全⾯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博弈论。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是在7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经济学的“经济的外在性”理论。
八年级生物 第6章 城市生态 6.1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
![八年级生物 第6章 城市生态 6.1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f26a8e814791711cd791737.png)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作业
练习册25页“拓展(tuò 与思考” zhǎn)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一、PM2.5是什么 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
入肺颗粒物,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 重金属、微生物等。
二、PM2.5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很大伤害,2013年PM2.5被国际癌
•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cháiyóu)
• 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 1吨废纸 =可再造700公斤好纸
=少砍伐树龄为30年的树木20棵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 每年废弃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12/10/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12/10/2021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城市 环境保护 (chéngshì)
12/10/2021
第五页,共二十七页。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bǎohù)
12/10/2021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12/10/2021
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思考 : (sīkǎo)
1、PM2.5是什么(shén ? me) 2、如何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12/10/2021
员工正在进行灭蝇工作
垃圾填埋、堆积后,表面被覆上一层pv膜 ,洒上除臭水,以做简单的去污除臭 处理
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垃圾 的生命 (lā jī)
• 塑胶制品:永远不能分解 • 皮革:50年以上 • 塑胶袋:20-30年 • 铝罐:500年 • 尼龙织品:30-40年 • 玻璃罐:1000年 • 锡罐:50年 • 1粒纽扣(niǔkòu)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
城市管理06-1
![城市管理06-1](https://img.taocdn.com/s3/m/f6789300f242336c1eb95ec1.png)
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市区非农业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的城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10万-20万的城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2000以上10万以下的城市
15
中国城市的主要类型
按照城市的城市的地理位置
沿海城市 内地城市 边境城市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 市的聚集规模,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 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
城市规模的分布
城市的规模分布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不同城市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
11
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
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被称为首位度, 它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
中世纪城市:大致是公元476—1640年,前后约 11个世纪。
近代城市:1640年至19世纪中期 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城市已向智能型城市发展与转变:目前
6
智能城市:就是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 城市。
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 成为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 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和宜人化; 超级城市将裂解,中小城市将崛起; 城乡一体化,或乡村城市化;
参考书
2
《城市管理学》教学参考书籍
马彦琳、刘建平编.《现代城市管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05.第2版 谭善勇主编.《城市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3. 殷体扬主编.《城市管理学》.山西经济出版 社,2000.
3
第一章 城市管理导论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管理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主体 第三节 城市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2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2节](https://img.taocdn.com/s3/m/4461c50b7cd184254b35357e.png)
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而规定的 便于实施和管理的目标,实质是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 量的限度内,其余的部分作为消减目标或消减量。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1.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 指标体系要同时考虑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建设等因素,我 国的大气环境规划指标应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大气环境污 染控制指标、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及城市社会经济指标等。 2. 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方法 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分法、矩 阵相关分析法等 。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着[①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②能源 消费的增加→③大气污染物质产生量的增加→④大气污染物质排放 量的增加→⑤大气污染的恶化]这样一种连锁反应关系,所以在进 行大气环境规划时应有能流分析。其基本内容包括: 1. 能流过程分析 有:能流输入过程、能流集中转换过程、能流分配过程 ,在各个能 流过程中,重点能源种类是煤 。能流分析的基础是能流网络图 , 下面给出辅助能源能留网络图:如第五张(下一张)幻灯片 2. 能流平衡分析 3. 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主要目的在于合理优化能源分配途径,合理安排能源改造项目,以 控制大气污染。
主导风向
全年有两个盛行风向且方向 大致相反 全年风向不定,各风向风频 相差不大 全年只有一个较大污染系数 方位 全年只有二个较大污染系数 方位 全年最大污染系数方位不定, 没有一个特殊的较大污染系 数方位
最小风频
下风向
上风向
基本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主导污染系数 方位 最小污染系数 方位 基本污染系数 方位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市政学教学大纲
![市政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184f77a8e9951e79a892701.png)
《市政法》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市政法》是一门行政学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涉及市政客体、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管理内容及规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理解市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市政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理论行政学,它既注重理论上的概括和抽象,又能实际用于指导和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在行政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确立的行政管理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同时,也使得市政学成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本科、专科、电大、函大、夜大教育以及自学考试和统一司法考试等的必考课程和内容。
《市政法》课程在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过程中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
具体地说,我们主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要求:1.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较深入地了解关于市政法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经济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关于法学的整体的系统的理论结构框架。
2.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法律观和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熟悉并掌握法学思维方式。
3.通过对市政法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责,了解我国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模式和各种经济现象的法律原理。
二、主要教学方法《市政法》课题共计36个学时。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1.教师讲授是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首次讲授应当着重向学生讲解市政法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讲授各单元和章节内容时,应当首先简介各章内容及其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地位,提示重点内容;课程结束前,应当通过串讲引导学生回顾全课程内容。
市政学-张旭霞-第二章-城市规划和发展
![市政学-张旭霞-第二章-城市规划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537e19fc850ad02df804169.png)
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 空间的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是以城市建设环境为对象、以土 地利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 城市规划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基本工具之一,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代表著作: 《城市发展》 City Development(1904) 《进化中的城市》 Cities in Evolution(1915)
二、城市规划的由来
4.“卫星城”理论 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提出了建设城市新城
(卫星城)理论。
所谓卫星城市,是引用了宇宙间卫星和行星的关系,借以表明子 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
是关于城市各项建设的战略部署。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是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是城市政府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 是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有四个部分: 城市总体纲要:主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总体规划的依 据。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任务是综合评价市域城镇发展水平,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 略等。 中心城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区范围,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防灾 工程,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城 等市)总。体其规期划限的 一成 般果 为包20括年规,划同文时本可,以图对纸城及市附远件景(发说展明的,空研间究布报局告提和出基设础想资。料
市政学课件第七章新教材总结
![市政学课件第七章新教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eda7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c.png)
❖2、城市公共卫生的分类管理 ❖具体内容: ❖(1)医事管理。 ❖(2)卫生防疫管理 ❖(3)药政管理 ❖(4)妇幼卫生管理 ❖另外:还包括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技
❖ (2)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 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 术产业化集群和产业化基地。
❖ (4)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
❖ (5)大力发展科技服力中介机构。
❖第三节 城市文化和体育管理 ❖(一)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管理的含义 ❖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
❖中国城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实现“四个结合” ❖(1)有利于科技与经济想结合 ❖(2)有利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 ❖(3)有利于军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4)有利于发展科技事业与人才培养相结
合。
❖ 中国深化城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 (1)继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面提高 企业创新能力。
❖本章重点: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及其效益关系; ❖中国城市教育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城市文化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内涵、意义及基本内容 ❖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一)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1、城市公共事业:是以满足全体城市居民 的共同需要为基本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 关系全体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特定的城市公共服务。
市政学-张旭霞-第四章-城市土地管理和住房管理PPT课件
![市政学-张旭霞-第四章-城市土地管理和住房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21160849649b6649d74779.png)
.
7
地租曲线
地租 RBiblioteka R(d)A BA1
B1
.
距离d
8
一、城市土地和城市土地管理问题 虽然土地具有使用价值的区可位变决性定,效但益是,对于具体的某宗土地而
言,由于其区位特性,可以选择的、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用途相对 有限,比如中心商业区,就不可能用于建设大型工厂。
土地的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城市 经济活动来说,空间就是一切,区位就是一切。在因为如此,城 市经济学界,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流传着一句成功者的名言:区位, 区位,还是区位。
大气、矿物、森林、草地等。 狭义的土地仅指地球表面的陆地。 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利用
永续性。 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
性、土地保值增值性、土地区位性、土地权属的可转移性和土地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等。
.
4
.
6
一、城市土地和城市土地管理问题 土地的区位差异性 土地的区位差异性是指具有不同区位条件的土地,因其自然经济
地理特征的不同,投入产出效益差别很大。
比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价格、同一地区内城市与农 村的土地价格、以及同一个城市内部中心商业区与周边地区的土 地价格、甚至于中心商业区内部相邻两快土地的价格都是不同的, 这些不同都源于这些地块区位条件不同。这些可以土地租金表现 出来。
1994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认“国家 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
2001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 要求公开、公平和公正地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大力推行国家土 地使用权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 城市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包括矿产资源)、地貌(地形)、土地与土壤、
水文、气候与大气、生物(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城市的人工环境,指由人工建造的或由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人
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各种人工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厂房、生产设备、仓 储设备等)、市场设施(包括商店、酒店、广告和营业性娱乐设施等)、生 活设施(住房及相关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和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和建筑 物、道路和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气设施、垃圾收集和处理 设施、福利性娱乐设施等)。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社会环境包括城市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与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哲学、艺术的观念和机构等。 本文所说的城市环境指的是城市人工环境。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 1.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复合环境 2.城市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环境 3.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发的环境系统 4.城市环境是一个脆弱的体系
二、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原则
(一)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我国城市政府的环境保护局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
管理,是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它依照法规和行政法规,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承担
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和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实施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市经济和社会持续、 协调、健康地发展。
第六章 城市环境管理
第六章
01 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02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03 生态城市的建立
01
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二.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原则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问题是城市问题的主题和核心。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阶段,主 要是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时,发生着污 染环境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渴望 生活在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正是带着这种困惑告别20世纪,迈向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达和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各国城市,环境管理 已经或将要成为城市政府的最重要职能。
二、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原则
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其他履行城市环境管理职责的有关政府机构、社会组 织,是执行社会内部分工、综合管理环境的公共机构,如城市园林管理局、 环境卫生管理局以及“绿色之家”环保协会等等。
是城市人工环境不断扩大、自然环境不断后退的过程。 城市环境管理,是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
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经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环 境系统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 量极限的目的。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处于三种状态: 最佳状态——城市环境的优化、理想化; 中等状态——城市环境的正常化,一般化; 最劣状态——城市环境的劣化、污染化。 城市环境保护和管理就是使环境达到优化目标。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1)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复合环境 城市环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也不单纯是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
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 的基础,但人工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主体。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最强烈的地方,城市的各种自然要素都带 有明显的人工痕迹,甚至已经被人工改造得面目全非。 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城市的自然环境遵循着自然演化规律。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2)城市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环境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人不但创造了城市的人工环境,而且剧烈地改变了
城市的自然环境,因此人是城市环境的创造者。 人创造城市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人本身,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的根
本宗旨。 但是,“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不是追求人对自然的绝对主
、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与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集中之地,污染源众多,污
染物数量大,污染现象严重。 尤其是大气污染,是城市主要的环境特征之一。城市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
到城市本身,而且往往扩散到城市的周边地区。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二)城市环境管理 从环境演变角度看,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改造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4)城市环境是一个脆弱的体系 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
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 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 的脆弱性。 城市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环境问题种类繁多,而且日益严重。
宰和控制,而只是强调城市环境的“人文关怀”。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3)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地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进行着大量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交换,输入原材料、能源,输出产品和废弃物。因此,城市环境的状 况,不仅仅是自身原有基础的演化,而且深受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影响, 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本来就是一个无法分割的统一的自 然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的这种开放性,既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保证城市的社会经 济活动持续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指在主体周围并与主体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因素或条件。 城市环境是相对于城市中的主体—人而言的,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生
产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外部条件,即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 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物、构筑物等组成的人工环 境的复合体。城市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一人工复合的环境,有其特殊的 结构、功能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