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方药理法方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深古奥的中医理论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任何微小的变动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扼杀了任何有效的改革试图,多年来,众多的中医理论著作都只能遵循哲学基础、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法各自独立,基础理论与方剂、药物各成专门的一般方式。在此难以触动的理论框架结构方面,《解读中医》这本小书具有难能可贵的原创性。

原创性之一:创立“辨证层次”观,分层次解读辨证理论体系,大胆摒弃八纲的传统认识,以阴阳盛衰导致的虚实寒热四大类型作为辨证论治总纲,以气血津液证治为第二层次,而脏腑和六淫的证候治疗,包涵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具体辨证方法,成为体系的中心环节。循序渐进所构成的完整辨证论治体系,结构严谨,主题主线突出,并富于实践应用价值。

原创性之二:基础理论和药物方剂有机结合,以“证”为中心,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所有的理论论述,无论是哲学基础、气血津液,还是脏腑生理、病因病机,都直接落实到“证”上,并由此引出相关的治法、方剂、药物,形成独创的全新的理论框架,成为解读理论体系的关键。理论紧密联系临床,都有相应的治法方药,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符合临床思维径路,易于接受、理解和运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实用性。

时觉按:本书无前言后记,仅一篇导读说明其原创性所在,其实都是《中医学教程》的创新点,本书不过用尽量通俗的笔法表达,以适应并非中医专业人士的需要而已。其特点是:(1)通俗性、普及性:深入浅出,语言通俗,阐述中医理论,让从未读过中医的普通读者能够读懂,且不感艰涩难读。(2)理论性、先进性:本人在《中医学教程》中提出辨证层次和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编排体系,这是独创的。基本体例参照《中医学教程》的上编《基础理论》部分,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3)实用性、实践性:以辨证论治为主线,一应的理论论述,都直接落实到“证”上,并由此引出治法方药,理法方药,以理为主,兼及方、法、药,非常实用,又符合临床思维的基本路径,易于接受、理解和运用。

本书未曾申报各类奖项,但由于其新颖的思路观点和深入浅出的通俗平易写法,两次重印,行销全国,颇受欢迎。

听说刘时觉教授第十部著作《解读中医》出版,我便满怀兴趣地去采访了。走进刘教授的门诊室,可以看到一个高高的书柜,这可是他的宝贝,里面存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包括他所写的中医书。从1999年到现在,短短的8年时间,他就出版了10本医书,第11本也刚刚寄交出版社。写书,可以说是刘教授在看病之外最乐意做的事情了。

谈话从《解读中医》开始。刘教授说,这本书以中医最重要的概念“证”为中心,把所有的理论论述和治法、方剂、药物,都直接落实到“证”上,形成独创的全新的理论框架。尽量深入浅出,使幽深古奥的中医理论变得明白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有兴趣者也可以读读。刘教授继续介绍他的著作:这本是西医运用中医的临床思路和方法,这本是温州医学的结晶,这本是中国医学古籍和四库全书的医学古籍研究,这本是教学改革的成果……

1999年,当刘教授写的第一本书《中医学教程》出版后,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医院、学校的首肯,还获得省高教成果二等奖。于是这一写就不可收,从此成果累累。光去年就出了4本书,成为硕果最丰的一年。

我奇怪,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怎么能写出数百万字的书来。刘教段概括了四个字:夜以继日。为了写书,他每天晚上几乎杜绝了所有的休闲,双休也成了双忙,只是坐在电脑前码字。

“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写书其实不是难事。”刘时觉笑着说,他从1982年开始当医生,如今巳20多年了,可谓经验丰富,积累自然也多了。他平时喜欢看书、收集资料,有很多医学古籍书就是他花时间一点一滴收集过来的,甚至从日本、台湾等地收集,比如那本《永嘉医派研究》就足足花了他18年的时间收集、写作。他说,其实在写一本书时,经常发现有几个问题可以延伸,这几个问题延伸出去还可以再写一本书,就这样有了一本本的医书出版。“灵感正是从研究、临床和写作中来。”这不,上个星期才刚刚完成一本书,又有新的灵感了。每当写书时他都有种兴奋感,促使他不断地写作,而当出版时又有种成就感,更让他觉得写书是对医学、人生的积淀。“中医有很多古方十分有效,我在收集、写书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平时的看病中,这对我医术的提升很有帮助。”他总结道。

“哪本书是你最满意的作品?”“都满意,又都有不足。”想了想,刘教授又说,他最看重的成果是一手创办了温州医学院中医专业,是中医系的创始人和首任系主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自是人生至乐之事,教学相长,也从中得到许多许多。现在中医系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犹如丰收在望的果园。

时觉按:《解读中医》是本人第十部著作,出版之后,《温州都市报》的记者便闻讯前来采访,于是有此专栏文章《看病、教学和写书中解读中医》。此文对著书写作与当时的临床、教学相长相成,颇多阐述。事实上,写作促进学术思想的总结、梳理,也促进临床经验整理提高,而临床、教学的实践活动,更是著书立说的源头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