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法

合集下载

经济法学第3章 宏观调控法概述

经济法学第3章  宏观调控法概述
10
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 用可以有三种:①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 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②它可以沿着相反 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 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③它可以 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 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 的一种。很明显,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政府 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 物力的大量浪费。防止政府行为从相反的方向对经 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有必要运用一定的规则来约 束和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权限 程序、措施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加以明确。 11
8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征 1.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典型代表,它充分体现 了经济法社会本位的特征。国家进行经济的宏观调 控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和社会进步,宏观调控法就是为保障这一目标的充 分实现而存在的。一方面,尽管宏观调控法的有关 规定必然涉及市场上个体的利益和政府权力的行使 ,但其调整的不是平等个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也不 是权力者与相对人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而是市 场活动中主体之间的总体性的、结构性的、公共性 的权利义务关系。 9
2.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范围 和方式 政府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唯一主体,宏观经 济调控的过程就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 因此宏观调控法就是政府宏观经济干预法。宏观调 控法对政府干预行为的作用反映在相互联系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宏观调控法确认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 行的范围和权威。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法规范政府 在干预宏观经济过程中的行为,约束政府权力的行 使
13
5.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归纳起来,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可以分为三 种不同的种类:引导、规制、监督。引导是指国家 通过经济利益或计划指导这类经济手段来影响各种 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通过经济利益的引导,就 是国家通过制定经济法规来确定价格、利率、税率 、汇率及工资标准等经济参数,对经济生活进行调 节;通过计划指导的引导,就是国家按照计划法确 立的原则和程序,通过制定和修改经济计划指标来 引导经济行为。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法是国家开展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体系,其包含以下构成要素:
1. 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法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调控目标。

通常,这些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等。

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国家能够通过宏观调控法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

2. 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实现以上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国家能够对经济运行进行引导和调控。

3. 调控机构:宏观调控法设立了相应的调控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这些机构通常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并负责其实施和监督。

4. 法律规章:宏观调控法通过法律途径确保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这些法律规章包括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法律、相关决定和规定等。

这些法律规章为调控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运作。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上述要素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以达到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它在保证了经济稳定的也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宏观调控法》课件

《宏观调控法》课件

法律手段
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手段,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 市场秩序。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 等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 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法的监督机制
立法监督
通过立法机关对宏观调 控政策进行监督,确保 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司法监督
通过司法机关对宏观调 控政策进行监督,维护 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2008年金融危机后, 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 松政策,通过购买国 债和抵押支持证券等 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长期利率,刺 激经济增长。
2015年底,美联储开 始逐步加息,提高利 率水平,以控制通货 膨胀和稳定金融市场 。
这些货币政策调整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 影响,对各国经济增 长、就业和物价等产 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案例三:产业政策调整的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科 技立国”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 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总结词:产业政策调整是指政府 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 。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 列产业政策,包括鼓励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等 。
宏观调控法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依法调控原则
科学决策原则
宏观调控法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律法规 的规定,保障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 和有效性。
宏观调控法应当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通 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案例二:财政政策调整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财政政策调整是指政府通过调 整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 动。

第四编 第十六章 宏观调控法

第四编  第十六章  宏观调控法
第十七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 一、宏观调控 • 宏观调控也称为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
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 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 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 目标,必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 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和体系
• 一、宏观调控法的地位
公法•Biblioteka 行政法 经济法 民法市场监管法
宏观调控法
合同法
• 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对比分析
• 1、理论基础
• 都以国家干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 但市场管理法所依据的是直接干预理论,而宏观调控法则 是间接干预理论。

宏观调控法通过国家对经济活动的间接干预实现其职 能,从而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选择,由此可看出, 它为市场主体所确立的是一个间接的标准,具有可选性, 如通过体现法律规范特点的一些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 财政税收政策等,明确向市场主体传达一种信息,哪些市 场交易活动因符合国家经济政策而受到鼓励,哪些不符合 国家经济政策而受限制等。
• 3、以下选项属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目的的是()。 A、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B、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C、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D、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ABCD • 4、以下对宏观调控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通过设立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规范来影响其行 为 B、建立“政府指导企业”的直接干预市场的法律机 制 C、主要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变市场交易环境,并通过 交易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选择 D、“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干预市 场方式 • CD

2023-经济法之宏观调控法

2023-经济法之宏观调控法

〔四〕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全国只有一家中央银行,并根据需
要下设如果干分支机构,实行总分行制。 2、二元制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个国家设置中央、地方两级中
央银行机构。 以美国为例:
联邦储藏委员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联邦参谋委员会
12个联邦储藏银行〔纽约、波士顿等〕
1、性质
?央行法?第2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 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 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 定。〞
第5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给 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 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 行。〞
2、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行长1人,副行长如果干人 〔2〕货币政策委员会 A、性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金 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 府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
2、几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
A、概念:吸收一般存款的金融机 构按照中央银行确定的存款准备金 率每年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准备金。
3〕再贴现:金融机构以未到期的票据向央行 融通资金,央行以票面金额扣除自贴现日到票 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剩余资金支付给金融机 构的票据转让。
实付再贴现金额=汇票票面金额-再贴现利息 再贴现利息=汇票票面金额×再贴现天数×
〔年再贴现利率÷360〕 作用: A、再贴现可以起到扩张或收缩信用的作用 B、使中央银行成为金融机构的经济后盾
海发行是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它通 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了5家信托投 资公司而设立的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 银行,其注册资本为16.77亿人民币。股 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 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 政府控股。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定义: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即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宏观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

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宏观调控法价值的认识

宏观调控法价值的认识

宏观调控法价值的认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宏观调控法是指通过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宏观调控法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工具,旨在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宏观调控法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它既是一种政策工具,也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有力控制手段。

宏观调控法的核心是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投资、消费和货币供应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它可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它可以平衡经济周期波动,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

再次,它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法还可以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然而,宏观调控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制度和机制建设亟待加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和决策执行机制。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关系,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是应强调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法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通过科学、稳健的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更加稳定、公平、持续的发展环境。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宏观调控法,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挑战,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宏观调控法的定义和背景。

通过对宏观调控法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宏观调控法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通过介绍宏观调控法的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调控法的发展历程和形成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和意义。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监管手段
为实现有效监管,宏观调控法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经济手段(如税收、利率、汇率等)、法律手段(如制定法 规、规章等)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宏观调控法实施的评价指标
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状况
就业率
反映经济总体增长情况,是评价宏观调控法实施效果的重要指 标。
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程度,是评 价宏观调控法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金融法律制度
金融法的体系
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等,构成完整的金融法律 制度。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调整国家在金融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如金融监管关系、 金融市场交易关系等。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包括金融安全原则、金融效率原则、金融公平原则等,保障金融市 场的稳定和公正。
计划法律制度
计划法的体系
定。
宏观调控法的历史与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是在20世 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法是国家 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管理和综合平衡 的重要手段。
在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法经历了 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宏观调控法 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03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定义
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 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主体
宏观调控关系主体一方为国家, 另一方为经营者。
市场监管关系
市场监管关系定义
市场监管关系是国家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 系。
市场监管具体对象

经济法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经济法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第四编宏观调控法第十四章宏观调控法概述第一节概述一、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一)宏观与调控内涵的界定1、宏观一般意义上或哲学意义上讲,宏观、微观、中观是人们不同思维意识方式的不同选择,其基本点是总体(或全局)与个体(或局部)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

宏观:总体、整体、全局微观:个体、个别、部分中观: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区域(地区)、行业、部门2、调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或自身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它应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宏观调控所指的调控是指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人们的调节与控制行为、制度的总称。

(二)宏观调控1.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运行层次,通常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Micro Economy)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

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中观经济主要是以研究部门经济、地区经济和企业集团经济为出发点,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中观经济自我调探的目标是,中观与宏观相衔接、经济结构优化与加速升级相一致、区域经济的稳定与顺畅运转相统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宏观经济分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在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宏观经济调控通常简称为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的内涵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法概念

宏观调控法概念

宏观调控法概念
宏观调控法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
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等宏
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宏观调控法通常由政府、央行等
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宏观调控法的核心是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
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常见的宏观调控法包括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
种手段。

例如,当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可以采取加大税收、减少
支出的方式来抑制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支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
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
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当
经济通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加大利率,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
控制通货膨胀。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引导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来调整经
济结构的一种手段。

产业政策可以包括优惠税收政策、补贴政策、
技术支持等,以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除了上述常见的宏观调控法,还有其他一些手段可以用于宏观
调控,如就业政策、环境政策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央行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以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宏观调控法是一种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管理手段。

它在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国家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包括:经济政策法、财政法、货币法、金融法、产业政策法、劳动关系法等。

1. 经济政策法:宏观调控的核心是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政策法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原则、程序、方法和措施等方面,包括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2. 财政法:财政法是指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使用财政手段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

财政法涉及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税收制度、财政预算等方面内容。

3. 货币法:货币法是指国家对货币和货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

货币法涉及到货币发行、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货币市场监管等方面内容。

4. 金融法:金融法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

金融法涉及到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的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营等方面内容。

5. 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法是指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

产业政策法涉及到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内容。

6. 劳动关系法:劳动关系法是指国家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
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

劳动关系法涉及到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劳动力供求调节、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内容。

《宏观调控法》课件

《宏观调控法》课件

价格制度
价格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价格政策和价格监管对 市场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法律制度 。
价格法
是指规定价格管理原则、任务、组织 、权限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垄断法
是指规定禁止垄断行为和维护市场竞 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价格法的作用
保障国家价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维 护市场价格的稳定和公平竞争,促进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方式
经济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 ,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 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 观经济目标。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等手段,直 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以实现 特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通过立法和执法等手段,规范市场主 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 竞争。
宏观调控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宏观调控法与社会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例如它们都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安全,都 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社会法为宏观调控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价值导向,宏观调控法在社会法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 ,确保其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宏观调控法和
THANKS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财政税收制度
财政税收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 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
行调节和控制的法律制度。
财政法
是指规定国家财政管理原则、 任务、组织、权限和程序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
是指规定税收管理原则、任务 、组织、权限和程序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财政税收法的作用
保障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货币、财政、产业、区域等方面的管理关系。

第四章 宏观调控法

第四章 宏观调控法
府编制和管理,同级计划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编制 工作。 编制程序:掌握计划信息 计划预测 计划
计划决策 综合平衡
计划的编制、通过与实施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批准、 监督计划执行的权力机关
全国性综合计划——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地方性综合计划——同级人大审议批准 全国、地方行业计划、专项计划——国
特征: 财政主体——国家 财政目的——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公共需要 财政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
财政法——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 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财 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财政法律体系: (1)财政收支管理关系——财政收支管理法; (2)财政活动程序关系——财政活动程序法; (3)财政管理体制关系——财政管理体制法。 现实中,财政行为会从财政收入和支出角度分析 (1)预算法,涉及财政的收与支,是财政法核心 (2)财政收入——税法与国债法 (3)财政支出——投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法
宏观调控的终极宗旨:在实现初级宗旨基础上, 协调和解决国家整体利益和经济个体利益矛盾, 实现经济和社会良性互动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宗旨:保障和规范宏观调控行为的 有序进行,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与宗旨。
(三)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对经济总量、结构等宏观方面的失 衡、失调和无序依法运用各种经济 手段调节、控制宏 观经济运行。
免征增值税项目: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
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
设备 (6)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7)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2、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提供应税 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 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文献综述一、宏观调控概念和特征(一)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宏观调控也称宏观经济调控,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术语,移植到法律——经济法中,才有“宏观调控”一说。

在我国,“宏观调控”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实行宏观调控,是针对市场经济运行而提出来的,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尊重价值规律,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使国民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然而,市场也存在缺陷,也可能出现调节失灵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因而需要“国家之手”发挥作用。

但国家调节也有缺陷,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即所谓的“政府失灵”。

因此,为了避免政府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政府行为,使之有序化、明确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把政府的宏观调控纳入法制化轨道,实施必要的制度和手段,设定必要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一系列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即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构成部分,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法一方面是对宏观调控受控主体行为的规制,使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具有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也是对宏观调控主体行为的规制。

宏观调控主体主要是政府,如果宏观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行为不受法律的制约,宏观调控就会变成行政专权,可能导致法律危机。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控制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征(1)宏观调控的调控主体只能是政府。

宏观调控的主体既包括调控主体,又包括受控主体,但调控主体只能是政府。

因为宏观调控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控,这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因为只有政府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总量运行情况,才能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运用综合的手段,来实行国家干预,使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引言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调整经济总量、结构和分配,以达到维持经济运行平稳、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就业稳定等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

它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功能。

为了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是指宏观调控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以确保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宏观调控法的原则:1. 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之一。

稳定性原则要求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稳定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具体而言,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防止经济波动过大,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出现。

稳定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在调控过程中预测和应对各种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止经济出现过度波动。

2. 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宏观调控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它要求调控政策应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经济环境有时会发生突变,需要政府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调控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灵活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并分析经济数据,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3. 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指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持续有效地实施。

宏观调控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经济运行状况会随时间不断变化,需要政府不断地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修正和完善调控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持续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政策框架,确保宏观调控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4. 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是指宏观调控政策应具有预测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政府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预防性原则的实现需要政府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避免潜在的经济风险的发生。

宏观调控法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
▪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规范多为诱导性规范;而市场规制法的制度规范多为强 制性规范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善于利用利润平均 化规律分配社会财富;善于利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 ▪ 3)适度调控原则 ▪ 3、宏观调控法的构成 ▪ 1)计划法、产业政策法 ▪ 2)财政(税收)法、金融法 ▪ 3)国有资产法 ▪ 4)对外贸易法
▪ 五、政府采购法
▪ (一)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部门为 进行政务活动或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终消费需要, 以来源于财政拨款的资金,按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以 购买者的身份从国内、国外市场购买所需货物、工程 和服务的行为。
▪ 与民间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总结,是国家宏观调控管理预算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 ▪ 决算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决算草案,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
查和批准后方可生效。 ▪ (八)法律监督和违法责任 ▪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大或
者人大常委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四、国债法
▪ (一)国债和国债法的概念
▪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举借的各种债务的总称。具体说它是指中央 政府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方法,来募集一部分 财政资金,以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当债券到期时,国家则必 须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 二、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要素
▪ 宏观调控法旨在为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宏观调控行为的适用等 设置法定的规则。
▪ (一)调控主体 ▪ 1、宏观调控权的纵向配置——中央与地方 ▪ 地方政府有没有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 缺乏相应的信息条件;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结构与导向,决定

模块三宏观调控法

模块三宏观调控法

四、 票据法
❖ (一)票据和票据法
❖ 指根据票据法旳要求,以法定形式出现,以无条件支付一定
金额为目旳旳,能够流通转让旳有价证券。 ❖ (二)票据行为
❖ 1、出票 ❖ 2、背书 ❖ 3、承兑 ❖ 4、确保 ❖ 5、付款
❖ (三)票据权利
❖ 付款祈求权 ❖ 追索权 ❖ ㈠票据权利旳取得 ❖ ㈡票据权利旳消灭 ❖ ㈢票据权利旳保护
❖ 一、宏观经济调控法旳定义和调整对象
❖ (一)定义
❖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旳经济关系旳 法律规范旳总称,简言之,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宏观经济关系之
法。
❖ (二)调整对象___宏观调控关系
❖ 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过 程中形成旳经济关系。如计划关系、财政关系、价格关系、 金融关系等。宏观调控关系不同于市场主体规制关系、市场 秩序规制关系、社会保障关系,有本身旳特殊性,可概括表 述如下:
❖ 公平—指地位、权益平等。
❖ 公正—指监管者一视同仁。
❖ (四)证券机构及证券管理机构
❖ 1、证券交易所: ❖ 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合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
实施自律管理旳法人。证券交易所旳设置和解散,由国务院 决定。新法取消了证券交易所“不以营利为目旳”旳定位。 集合竟价
❖.
❖ 2、证券企业:
三、宏观经济调控法旳基本原则
❖ 1、计划指导原则。计划不是资本主义旳专利,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更需要计划。这一理论利用于宏观经济调控中就是: 计划法,它在宏观调控法之中位阶最高,处于关键地位,之 所以如此,是因为计划决定了宏观调控旳目旳、方向及举措。
❖ 2、间接调控原则。宏观调控法是国家经过市场机制间接规 制市场主体旳经济运营。间接调控利用旳是计划、财政、金 融、价格等手段,经过市场机制,调控经济运营,经过间接 旳利益机制促导国民经济旳均衡有效发展。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某些产 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需要政府提供 或进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的政治学基础
民主政治理论
宏观调控法以民主政治理 论为基础,强调政府应当 回应民意,实现公共利益。
行政权理论
行政权理论认为政府具有 执行法律和制定政策的权 力,应当在宏观调控中发 挥主导作用。
促进功能
通过宏观调控法的实施,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
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02
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
宏观调控法的经济学基础
01
02
03
宏观经济学理论
宏观调控法以宏观经济学 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政 府干预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和增长。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 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 府进行干预。
详细描述
结构优化原则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关注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通过政 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总结词
宏观调控法应遵循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
详细描述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监管,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公平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统一 。
宏观调控法通过规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机关的职权、职责以 及行使职权、职责的方式、程序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 面,来规范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保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的实现。
宏观调控法的特征
全局性
宏观调控法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有全局性的宏观 经济关系,以保障宏观经济秩序和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体系
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需要规范,其各类手段需要法律保障,宏观调控法应运而生。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一体两翼”中的另一翼,我国《宪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概念:指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2、调整对象: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包括:(1)财税调控关系;(2)金融调控关系;(3)规划调整关系;(4)产业调控关系;(5)固定资产投资关系;(6)储备调控关系:特殊领域的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如粮食、棉花、外汇、土地、石油等(7)对外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1)是一种经济关系;(2)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间接调控为主;(3)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一方主体;(4)其实践已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1、纵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只有中央级次的国家机关才享有宏观调控权,地方是一种具体的执行权。
2、横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政府各宏观管理部门之间的配置。如中央人民政府拥有宏观调控权,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三、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宏观调控权行使主体的综合性和手段的综合性,宏观调控目的性决定了必须要设立一个综合协调制度来协调多个具体执行者的多种手段。 (一)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1、规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要相互协调。规划通常都是指导性的而没有法律的强制力,通常指明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2、设立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机制。
涉及到对综合的宏观调控权予以立法,制定宏观调控法的问题(发改委酝酿宏观调控立法。)
2、产业政策的实现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财政的转移支付都会影响到投资、产业政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也要相互配合。调节范围不同:财政在分配领域,货币在流通领域;侧重点不同:财政更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政策更强调社会需求总量;特点不同:财政决策执行程序更复杂,影响更直接,货币政策程序相对简单,但影响是间接的。
(1)主体是政府,唯有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才有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可能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
(2)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3)调控手段是综合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计(规)划手段等。
2、规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限制。
3、监督:监察和督导:监督的标准、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强制性、监督程序的法定。
二、宏观调控权
宏观调控权的界定和配置,是宏观调控法中的核心问题,所以有必要谈谈宏观调控权。
(一)宏观调控权的概念 宏观调控权是指政府依法拥有的,为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目标,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的法定职权。
(四)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1、平衡优化原则: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2、有限干预原则:一是政府干预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应当促进;二是政府干预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三是政府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
3、宏观效益原则:全局性、总合单位的利益,不直接过问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的是整体、宏观的经济效益。
3、体系:财政预算法、税法、金融法、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法、固定资产投资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经济稳定增长法和对外贸易法等。
(三)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基础
1、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发展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
3、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集中反映。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1、宏观调控是现代经济学上的重要概念
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李兴山《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2、定义:在我国,宏观调控,即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特征
4、统分结合原则: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发挥集中与分权的优势。
(五)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1、引导: (1)经济利益诱导的方法:通过法律将经济参数转换为国家参数或政府参数,如税率、汇率、利率、价格和工资标准等经济参数。 (2)采取计划指导的方法: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计划指标来引导经济行为,比经济参数的作用直接。
4、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权力监督制衡理念以及宏观调控权行使的外部性决定的。
(二)建立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法律制度
德国和美国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我国也应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1、设立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委员会,明确其议事规则及权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