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析实验讲义
(本科)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的操作。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反应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
4.巩固分析天平操作,熟悉滴定操作方法,学习移液管与容量瓶等量器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1.食用白醋中的主要成份为醋酸,醋酸的Ka=1.8×10-5,可用标准NaOH 溶液直接滴定,滴定终点产物是醋酸钠,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pHsp≈ 8.7,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从而测得其中醋酸的含量。
HAc+NaOH=NaAc+H 2O
2. NaOH 标准溶液采用标定法,这是因为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与水蒸汽,故只能选用标定法来配制。
常用来标定碱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
本实验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滴定产物为邻苯二甲酸钠钾,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pHsp≈9,用酚酞作指示剂。
反应式如下:
三、仪器
台秤、半(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称量瓶、量筒(10mL)、烧杯、
试剂瓶、碱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5 mL )、容量瓶(250 mL )、电炉。
四、试剂
NaOH(s)(A.R.)、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食用白醋(市售)。
CO CO
+ N a CO + H 2 O CO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物质(烘干温度100-1250C)。
五、实验步骤
1.0.1mol/L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4.0g NaOH固体于1000mL烧杯中,加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试剂瓶(聚乙烯)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溶液名称,姓名,配制日期),备用。
2.0.1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0.4~0.8g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约40mL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微红色且30s内不褪,停止滴定。
记录终点消耗的NaOH体积。
根据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平行实验三次。
计算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3.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移取25.00mL食用白醋于2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25.00mL已稀释的白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0-30mL去离子水,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出现淡红色,并在30s内不褪,即为终点。
根据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原市售白醋中醋酸的含量(g/100mL)。
平行实验三次。
计算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表格
表一
表二
思考题:
1.称取NaOH及KHP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2.已标定的NaOH在保存时,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用它测定HCl
溶液的浓度,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对测定结果产生何种影响?改
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结果如何?
3.测定食用白醋的醋酸含量,为什么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能否用甲
基橙或甲基红为指示剂?
4.为什么终点时,酚酞变红需半分钟不褪为终点,若半分钟后褪色
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验二工业纯碱总碱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掌握用一种标准溶液标定另一种标准溶液的方法
3.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4.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5.巩固分析天平操作及移液管、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工业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CO3,可能含有某些钠盐(如NaOH或NaHCO3及NaCl)。
欲测定其总碱度,常用HCl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滴定反应最终计量点的产物为饱与二氧化碳溶液,pH=3.8,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结果以Na2O的质量分数表示总碱度。
HCl+Na2CO3= H2CO3+ NaCl
2.盐酸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
常用于标定酸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与硼砂。
其浓度还可通过及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比较进行标定。
可用实验一中所配已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盐酸,以确定盐酸的准确浓度。
化学计量点时pH=7.00,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三、仪器
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移液管(20 mL、25mL)、吸耳球、锥形瓶(250mL)、量筒(10mL)、烧杯、试剂瓶、
四、试剂
浓盐酸(A.R.)、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甲基橙指示剂
(0.2%)、工业纯碱样品。
五、实验步骤
1.0.1mol/L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量筒量取4.5mL浓盐酸(约12 mol/L),倒入烧杯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后,转移至试剂瓶中,充分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2.0.1mol/L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移取25.00mL已标定的NaOH标准溶液于锥形瓶,加入
20-30mL水,加甲基橙指示剂2滴,摇匀,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恰由黄色变为橙色时为终点,记下读数。
平行三次。
计算HCl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与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3.总碱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纯碱样品0.8-0.9g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其溶解。
将溶液定量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摇匀。
平行移取试液20.00 mL3份分别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加水约25 mL,加入2滴甲基橙,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记录HCl体积。
平行测定三次。
计算试样的总碱度(以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表示)与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表格表一
表二
思考题:
1.标准溶液的浓度应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2. 在以HCl溶液滴定混合碱时,怎样使用甲基橙及酚酞两种指示剂来判断试样是由NaOH+ NaCO3或NaCO3+NaHCO3组成的?
3.若工业纯碱样品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75%,其他成分为惰性杂质,请问采用50mL滴定管时,应称取的试样的质量范围是多少?
4.配制500mL盐酸溶液时,使用哪些玻璃量器,写出名称与规格。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实验原理
化肥中氮的含量是化肥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无机肥料氯化铵与硫酸铵等强酸弱碱盐,其氮含量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但由于其质子酸NH4+的酸性太弱(Ka=5.6×10-10),不能直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可通过加甲醛使其生成较强酸的方法进行间接滴定,从而测定此类铵盐中的氮含量。
反应式:
4NH4++ 6HCHO = (CH2)6N4H++3H++6H2O
(CH2)6N4H++3H++4OH-=(CH2)6N4+4H2O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酸,计量点产物为弱碱,pH sp≈ 9,选择酚酞做指示剂。
铵盐中常含游离酸,预先加NaOH中与(甲基红作指示剂)除去,甲醛易被空气中的O2生成甲酸,预先加NaOH中与
除去(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
分析天平、称量瓶、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吸耳球、锥形瓶(250mL)、量筒(25 mL)、烧杯
四、试剂
(NH4)2SO4、甲醛(40%)、甲基红(0.2%)、酚酞(0.2%)、NaOH(0.1mol·L-1)
五、实验步骤
1.(NH4)2SO4试样的配制
准确称取1.5-1.6g (NH4)2SO4(若试样为试样NH4Cl应称多少?)于小烧杯中,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甲醛溶液的处理:
取原装甲醛(40%)溶液12mL于小烧杯中,用水稀释一倍,加入2滴0.2%酚酞,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中与至甲醛溶液呈淡红色。
(*不记读数)(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移取试液25.0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若为红色则小心地滴加0.1mol·L-1NaOH溶液使溶液刚变成亮黄色(*不记读数)。
加入8mL已中与过的1∶1甲醛溶液与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静置1min后,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亮黄色→微橙红色,持续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
下读数。
平行测定三次。
计算试样中的含氮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与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表格
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NH4)2SO4?
2.为什么中与甲醛中的游离酸使用酚酞指示剂,而中与(NH4)2SO4试样中的游离酸却使用甲基红指示剂?
3.测定铵盐中的氮含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4.碳酸氢铵中的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三、方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2.学习实验方案设计。
3.综合运用酸碱滴定知识,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题目
某含有HCl与NH4Cl的混合溶液,其HCl与NH4Cl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试设计一分析方案,分别测定它们的准确浓度。
三、设计方案要求:
1.写出设计方法的原理(准确滴定的判别、分步滴定的判别、滴定剂的选择、计算计量点pH、选择指示剂、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
)
2.所需仪器与试剂(用量、浓度、配制方法)
3.实验步骤(含标定、测定)
4.实验报告表格设计。
5.讨论.(注意事项、误差分析、体会)(实验后完成)
6.参考资料(作者,书(刊)名,出版社,年份:页码)
四、过程安排
提前一周拟订实验方案,交教师审阅后实施实验。
实验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 理解置换滴定法提高终点变色敏锐性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EDTA溶液的配制
EDTA酸难溶于水,通常使用其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
市售EDTA 二钠盐常含有0.3-0.5%的水分,且含有EDTA酸晶体。
一级试剂需经过复杂的提纯过程才能得到。
因此通常采用间接方法配制标准溶液。
根据不同的测定对象,选择不同的基准试剂进行标定。
2.EDTA溶液的标定
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纯金属如锌、铅、铜、铁、镍等;金属氧化物或盐类如氧化锌、氧化铅、碳酸钙、硫酸镁、硫酸锌、硝酸铅等。
标定EDTA溶液时,通常选用其中及被测物金属离子相同的物质作基准物。
采用CaCO3作基准物标定EDTA,用钙指示剂确定终点。
也可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
但需在被测液中入少量的EDTA镁盐或在未标定的EDTA溶液中加入少量饱与氯化镁,利用置换滴定法的原理来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
滴定是在pH=10氨缓冲溶液进行的。
滴定前:MgY +EBT(纯蓝色)= Y +Mg-EBT(紫红色)滴定中:Y +Ca=CaY
滴定终点:Mg-EBT(紫红色)+Y=MgY+ EBT(纯蓝色)
采用金属Zn或ZnO标定EDTA时,在pH=5-6的缓冲溶液中,用二甲酚橙(XO)作指示剂。
终点由紫红色变为黄色。
三、仪器及试剂
台秤、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25 mL)、容量瓶(250 mL)、烧杯、聚乙烯试剂瓶、量筒、表面皿。
四、NaH2Y·2H2O(EDTA)(s)、CaCO3(s)、HCl(1∶1)、三乙醇
胺(1∶1)、NH3—NH4Cl缓冲溶液(pH=10)、铬黑T指示剂(0. 5 g·L-1)。
五、实验步骤
1.0.02mol·L-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台秤上称取4.0gEDTA于烧杯中,用200mL温水溶解,加3滴饱与MgCl2,稀释至500mL,转入聚乙烯试剂瓶中,摇匀,贴上标签。
2.0.02mol·L-1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50~0.60g CaCO3,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先润湿,盖上表面皿,慢慢滴加1∶1HCl CaCO3使固体全部溶解,过量至5mL,待其溶解后(加水50mL,微沸几分钟以除CO2),冷却后用少量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小心按规定方法转入至容量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烧杯内壁,洗涤液一同转入250mL容量瓶中,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25.00mL Ca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氨性缓冲溶液,2~3滴EBT指示剂。
用0.02mol·L-1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次,计算EDTA溶液的准确浓度与相对平均偏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表格
123称量瓶+CaCO3质量
称量瓶+剩余-)
CaCO3质量m(g)
Ca2+定容体积V容
Ca2+移取体积V移
思考题:
1.配位滴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本次实验是在什么缓冲溶液中进行的,为什么?
2.用Ca2+标准溶液标定EDTA,用铬黑T作指示剂时,为什么先在EDTA 中加入镁盐?这样是否影响以后分析?为什么?
实验五、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的总硬度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2.了解水的硬度的概念。
知道镁硬、钙硬与总硬度。
3.掌握络合滴定法中的直接滴定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硬度的测定分为水的总硬度、镁硬、钙硬。
水的总硬度是测定钙镁总量,镁硬表示水中镁的含量,钙硬是测定钙的含量。
水的总硬度包括暂时硬度与永久硬度。
在水中以碳酸氢盐形式存在的钙盐与镁盐,加热能被分解,吸出沉淀而除去,这类盐形成的硬度为暂时硬度;而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在加热时不能沉淀出,故为永久
硬度。
测定水的总硬度就是测定水中钙镁的总含量。
运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是在pH=10氨缓冲溶液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的。
采用铬黑T作指示剂,水样中常含Fe3+、Al3+干扰滴定,测Ca2+、Mg2+总含量,需加三乙醇胺掩蔽(pH<4)。
硬度表示方法有多种,我国目前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将所测得的钙、镁折算成CaO或CaCO3的质量,即每升水中含有CaO( CaCO3) 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mg·L-1;另一种以度( °) 计(称作德国度):1硬度单位表示10 万份水中含1份CaO( 即每升水中含10mgCaO) ,1°=10ppm CaO 。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85)规定以CaCO3 计的硬度不得超过450mg·L-1。
本实验以每升水含CaCO3的质量来表示总硬度。
三、仪器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
四、试剂
EDTA、三乙醇胺(1+1)、NH3—NH4Cl缓冲溶液(pH=10)、HCl溶液(1+1)、铬黑T(EBT)指示剂(0.05%)
五、实验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水样10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1+1HCl溶液,煮沸数分钟除CO2。
冷却后,加入5mL1∶1三乙醇胺,5mL氨性缓冲溶液,3滴铬黑T(EBT)指示剂,立即用0.02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表格
思考题:
1.用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主要存在哪些离子干扰?如何消除?
2.测定时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是什么?可否在加入缓冲溶液以后再加
入三乙醇胺?为什么?
3.为什么测定前要加入少量盐酸并加热煮沸,如省略此步骤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实验六、铅、铋混合液中Pb2+、Bi3+连续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TA滴定中的酸效应原理,更好地理解金属离子的滴定的
最低pH值的概念。
2.掌握用EDTA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Bi3+,Pb2+均能及EDTA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lgK分别为27.94
与18.04。
由于两者的lgK相差很大,故可利用酸效应原理,通过控制酸度,进行连续滴定。
在pH≈1时滴定Bi3+,在pH≈5~6时滴定Pb2+。
首先调节溶液的pH≈1,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Bi3+及指示剂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用EDTA标液滴定Bi3+,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滴定Bi3+的终点。
然后,在滴定Bi3+后的溶液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调节溶液pH=5~6,溶液呈现紫红色,用EDTA标液继续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转变为黄色时,即为滴定Pb2+的终点。
三、仪器
酸式滴定管(50 mL)、移液管(25mL)、吸耳球、锥形瓶(250mL)、量筒(10mL)、烧杯。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容量瓶。
四、试剂
EDTA标准溶液(0.02mol·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200 g·L-1)、二甲酚橙(2 g·L-1)、HCl(1+1)。
Bi3+,Pb2+混合液(约0.015 mol·L)。
五、实验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25.00 mLBi3+-Pb2+溶液3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Bi3+的终点。
根据消耗的EDTA体积V1,计算混合液中Bi3+的含量(以g·L-1表示)。
在滴定Bi3+后的溶液中,继续加10m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溶液呈稳定的紫红色,此时溶液的pH约5-6。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终点V2。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混合液中Pb2+的含量(以g·L-1表示)。
平行测定三次。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思考题:
1.描述连续滴定Bi3+,Pb2+过程中,锥形瓶中颜色变化的情形,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2.为什么不用NaOH,NaAc或NH3·H2O,而要用六亚甲基四胺调
节pH到5~6?
3.计算EDTA分别及Bi3+,Pb2+反应的最高酸度。
解释为什么实验在pH≈1、pH≈5~6的酸度下滴定?
实验七、铁盐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方法
2.掌握K2Cr2O7法测铁的原理与操作。
3.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有汞法:试样加入浓盐酸加热,趁热用SnCl2溶液将Fe3+全部还原为Fe2+。
过量的SnCl2用HgCl2除去,此时溶液中析出Hg2Cl2白色丝状沉淀,主要反应式如下:
2FeCl4-+SnCl42-+2Cl-=2FeCl42-+SnCl62-
SnCl42-+ 2HgCl2= SnCl62-+ Hg2Cl2↓
2.无汞法:试样加入浓盐酸加热,趁热用SnCl2溶液将Fe3+大部分还原为Fe2+。
然后以钨酸钠作指示剂用三氯化钛还原至溶液呈蓝色,生成的钨蓝用重铬酸钾除去。
预处理反应式如下:
2FeCl4-+SnCl42-+2Cl-=2FeCl42-+SnCl62-
FeCl4- + TiCl3+Cl-=FeCl42-+ TiCl4(钨蓝出现)
为了增大滴定突跃范围,在预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H2SO4-H3PO4混合酸,用水稀释,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浅绿色(Cr3+的颜色)变为紫红色,即为终点。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7H2O
H3PO4及Fe3+生成无色的Fe(HPO4)-2,使得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降低,滴定突跃增大,指示剂可在突跃范围内变色。
同时由于Fe(HPO4)-2的生成,可掩蔽滴定过程中生成的Fe3+(呈黄色,影响终点的观察,),从而减少滴定误差。
三、仪器
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 mL)、容量瓶(250mL)、移液
管(25mL)、吸耳球、锥形瓶(250mL)、量筒(25 mL)、烧杯。
四、试剂
SnCl2(5%)(5g SnCl2·2H2O溶于50mL浓热HCl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mL,并放入锡粒);TiCl3(1.5%)(10mL TiCl3试剂加入20mL1+1HCl与70mL水);浓HCl,钨酸钠(25%);二苯胺磺酸钠(0.2%),K2Cr2O7(A.R);硫磷混酸(将150mL浓硫酸缓缓加入700mL水中,冷却后加入150mL H3PO4,摇匀)
五、实验步骤
1.0.02mol·L-1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1.4~1.5g K2Cr2O7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K2Cr2O7的浓度。
2.铁含量的测定
(1)无汞法移取样品溶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热至近沸,边摇动锥形瓶边慢慢滴加SnCl2溶液,还原至浅黄色,加水约50mL(冷却约50℃)。
然后加钨酸钠指示剂6滴,用三氯化钛溶液还原至溶液呈稳定蓝色,再滴加特稀重铬酸钾溶液(滴定剂用水稀释1:9)至蓝色刚好消失。
流水冷却至室温, 加硫磷混酸15mL,以水稀释至溶液体积150mL左右。
加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4滴,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2)有汞法(不做)移取样品溶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热至近沸,边摇动锥形瓶边慢慢滴加SnCl2溶液,直至溶液由深黄色变为近无色,过量1滴SnCl2,迅速用流水冷却,加蒸馏水20mL,立即加入HgCl210 mL,(此时应有白色丝状的沉淀生成,如果没有沉淀或沉淀黑色均需要重做)硫磷混酸15mL,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50 mL,加二苯胺磺酸钠4滴,立即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
定至出现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一
表二
思考题
1. 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时,滴前为什么要加入硫磷混酸? 加入酸后为何要立即滴定?
2. 用SnCl2还原Fe3+时,为何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还原后为何要迅速冷却?
实验八、铜盐中铜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方法与操作。
2.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了解Na2S2O3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间接碘量法测定铜
在弱酸性溶液中,2Cu2+ + 4I- == 2CuI + I2
析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间接测得铜的含量。
I2 + 2S2O32- == 2I- + S4O62-
由于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2使滴定终点不明显,加入少量KSCN,使CuI沉淀转变成溶解度比CuI小得多的CuSCN,释放出被CuI沉淀表面吸附的I2,
CuI + SCN- == CuSCN + I-
2.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
用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Na2S2O3。
反应式:
Cr2O72-+6I-+14H+==2 Cr3++3I2+7H2O
I2 + 2S2O32- == 2I- + S4O62-
三、仪器
天平、碱式滴定管(50mL)、碘量瓶(250mL)、移液管(25mL)、烧杯、容量瓶。
四、试剂
K2Cr2O7(s)(A.R),KI(100g/L),Na2S2O3·5H2O(s),KSCN (100g/L),H2SO4,CuSO4·5H2O,Na2CO3(s),HCl(1+1)
HCl
五、实验步骤
1.Na2S2O3溶液的配制
称取13.0g Na2S2O3·5H2O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于煮沸后冷却的500mL纯水中,加0.10g Na2CO3,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摇匀,贴上标签,放置一周后,标定。
2.Na2S2O3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K2Cr2O7溶液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5mL 6mol/L HCl,10mL 100g/L KI,摇匀后放置暗处5分钟。
待反应完全后,用约100mL水稀释。
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绿色。
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自蓝色变为灰绿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
计算Na2S2O3准确浓度与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3.铜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25.00mL试液,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加10mL100g/L KI,立即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10mL100g/LKSCN溶液,此时蓝色加深,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刚消失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计算铜的质量分数与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一
表二
思考题
1.硫代硫酸钠能否做基准物质?如何配制Na2S2O3溶液?能否先将硫代硫酸钠溶于水再煮沸之?为什么?
2.用K2Cr2O7标定Na2S2O3时为什么加入过量碘化钾?为什么在暗处放5分钟?滴定时为何要稀释?
3.间接碘量法测定铜为什么要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
4.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在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 溶液,为什么?
实验九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选择波长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
2.掌握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分光光度计与吸量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Fe 2+在pH=2~9时及邻二氮菲(phen )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显色反应为:
Fe 2++3phen
=
[Fe(phen)3]2+(λmax =510nm ,
εmax =1.1×104)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
配制一系列标准色阶,在选定的l max 下,测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A 对浓度c 作图,可作出标准曲线。
再测未知试样的吸光
度,然后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可得未知样的总铁含量。
测总铁时可先用盐酸羟胺将Fe 3+还原为Fe 2+,先加显色剂邻二氮菲,用NaAc 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H≈5,进行显色。
三、仪器及试剂
722E 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玻璃比色皿(1cm )、容量瓶(50mL)、吸量管(2、5mL )吸耳球、烧杯。
A
c(*10-4
mol/L)
A
c
标准
四、试剂
Fe(NH4)2(SO4)2·6H2O、HCl (1+1)、盐酸羟胺(10%)、NaAc(1mol·L-1)、邻二氮菲(0.15%),丙酮。
五、实验步骤
1. 100mg·L-1铁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Fe(NH4)2(SO4)2·6H2O 0.7020g于100mL烧杯中,加80mL 6molL-1 HCl溶液,溶解后定容至1L,摇匀,100mg·L-1铁标准溶液配制(可由实验室提供)。
2. 系列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7个50mL容量瓶,用吸量管分别移取0.00,0.50,0.80,1.20,1.60,2.00,mL铁标准溶液加入到1-6号容量瓶中,各加入1mL盐酸羟胺,摇匀。
然后再依次加入2.0mL邻二氮菲,5mL醋酸钠溶液(加入试剂需初步混匀)。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吸收曲线的制作与测量波长的选择
用吸量管移取铁储备液0.0mL与1.6mL,分别注入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1mL盐酸羟胺,2mL邻二氮菲,5mL醋酸钠,用纯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放置10min后,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液,在480-550nm之间,每隔10nm测一次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
在吸收曲线上选择最佳测定波长。
4.标准曲线制作
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系列溶液
的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A-C曲线。
5.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适量未知铁样放入7号容量瓶中,按2中方法显色(此步及操作2同步),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其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7号容量瓶中铁的浓度,最后计算出原试液中铁的含量(用mg·L表示)。
也可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得出回归方程与线性相关系数。
把未知液的A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结果。
表一
表二
思考题:
1.在实验中,显色反应需加入哪些试剂?加入这些试剂的目的是什么?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2.用工作曲线法如何测定未知液浓度?
3.怎样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全铁与亚铁的含量?试拟出一简
单步骤。
附:722-E型分光光度计简介
分光光度计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现象对物质进
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判断物质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的仪器。
722-E型分光光度计是单光束、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范围在325-1000nm,吸光度显示范围0-2.500,是可见光区进行吸光光度分析的常用仪器,具有较高灵敏度与准确度,操作简便快速。
722-E可见分光光度计外形如下图所示。
一、构造
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
1.仪器预热。
取下防尘罩,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打开,预热仪器20min,使仪器读数稳定。
2.调波长。
根据实验要求,转动波长旋钮,使指针指示所需要的单色光波长。
3.调节仪器“0”点。
按显示模式(mode),使显示模式为T,将黑
色挡光体放入比色皿架,推入光路,按“0%T”键,显示屏为“0.0”。
取出挡光体,盖好样品室盖。
4.调节T=100%。
将盛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或纯溶剂)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架中的第一格内,待测溶液放在其它格内,把比色皿暗箱盖子轻轻盖上,按“100% T /0A”键,使透光度T=100%(A=0)。
5.测定。
按显示模式(mode),使显示模式为A,轻轻拉动比色皿架拉杆,使有色溶液进入光路,显示屏的读数为该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记录数据。
6.关机。
实验完毕,关闭仪器开关,切断电源,将比色皿取出洗净,并用丙酮润洗后自然晾干。
同时将比色皿架及暗箱用软纸擦净。
三、注意事项
(1)开机前,应确认仪器样品室内无东西挡住光路。
(2)仪器每次开机后,需调节仪器0%T,当波长改变时,需重新调节0A。
(3)测定过程中,不要将参比溶液取出,以便观测仪器0A变化情况。
(4)注意手持比色皿的毛玻璃面,禁止握比色皿的透光面,以免破坏透光面的质量。
使用仪器配套的比色皿。
盛装溶液时,一定要用有色溶液润洗比色皿内壁2-3次,以免改变有色溶液的浓度,所盛溶液不宜过满,防止撒入吸收池,腐蚀仪器。
一般在2/3左右。
清洗比色皿时,一般先用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净。
如比色皿被有机物沾污,可用盐酸-乙醇混合洗涤液(1∶2)浸泡片刻,再用水冲洗。
不能用碱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