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合集下载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易感人群与高危因素
易感人群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是RSV感染的高 发人群。
高危因素
包括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 病、慢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家 庭成员中有吸烟者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Fra bibliotek床诊断标准01
02
03
04
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喘息、鼻塞、流涕 等。
发热
通常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 病例可无发热。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咳嗽 或打喷嚏后。
戴口罩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戴口罩。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尽量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家庭、幼儿园等场所消毒方法
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
物品消毒
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 手、桌面、玩具等,用含氯消毒
鉴别诊断与排除其他病因
01
与其他病毒性肺炎鉴别
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可通过病原学检测和临床特点进行
鉴别。
02
与细菌性肺炎鉴别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肺炎,可通过病原学检测和抗生
素治疗反应进行鉴别。
03
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支气管哮喘多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
提供舒适环境
为孩子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如柔软的床垫、舒适的枕头等
,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疗过程中难点问题探讨
早期诊断困难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容易造成 误诊。
治疗选择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完整版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完整版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完整版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据统计,每50例5岁以下全因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RSV所致[1]。

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s)发病约350万例,占全球10%以上[1];住院62万~95万,占全球的17%~24%,位居全球第2[2]。

婴儿感染RSV后续出现反复喘息、气道高反应,甚至哮喘的风险增高[3]。

目前国内多项评估RSV感染住院患儿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数据公布[4-7]。

2023年3月国内首个《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团体标准获得批准[8]。

2022 年底,Science公布了2022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RSV 疫苗取得突破进展成功入选,标志着RSV 预防进入了新篇章[9]。

基于当前RSV疾病监测、疾病负担、诊断标准、防治手段等领域的临床证据,制订“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RSV临床诊疗决策,促进多学科合作,提升我国儿童RSV防控水平。

本指南遵循临床实践指南构建方法学,符合美国医学科学院(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临床实践指南概念[10],参考2014 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制订流程以及相关方法学标准[11],及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evaluation,AGREE Ⅱ)[12]制订指南计划书和正式指南文件。

指南报告参考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13]。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一般治疗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给予氧疗。

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9 g/L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5~7 d。

利巴韦林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2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 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推动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充分展示了专家们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同时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 究和学术交流。通过共识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 研究和诊疗技术的发展。
指导医生和患者正确应对
本共识提供了详细的临床诊治建议,包括预防、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有助于指导医 生和患者正确应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同时,共识还强调了患者教育和家属参与的 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概述 • 临床诊治现状及挑战 • 专家共识解读 • 临床实践指南 • 未景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近年来,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变化,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 引起了广泛关注。
02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认知
和防范意识。
推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
03
THANKS。
诊断方法
RS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 离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治疗和预防
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RSV感染。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解热镇痛、止咳平喘等。同时,保 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预防RSV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疫苗接种是预防RSV感染的有效手段,可显 著降低儿童RSV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个人防护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 等。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推广健康教育等。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梳理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梳理PPT课件

明确了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以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
疫调节剂的原则。
提出了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认知度和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目前仍存在对儿童呼吸道合胞 病毒感染认识不足、诊断不及

医疗资源调配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 保高发期患者能够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
重点人群保护
针对儿童、老年人等易 感人群采取特殊保护措
施,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宣传教育
加强季节性高发期的健 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完善方向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
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 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处理流程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并按医生建 议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抗病毒、抗炎、支持治疗等。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安排
要点一
康复期管理
要点二
随访工作安排
在并发症治愈后,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期管理,包括 饮食调整、适当锻炼等。
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问题。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
点梳理
汇报人:xxx
2024-02-03
目录
Contents
•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 临床诊断方法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策略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建议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一般治疗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给予氧疗。

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9 g/L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5~7 d。

利巴韦林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2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 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预防识别与治疗(1)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预防识别与治疗(1)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向医生详细告知孩 子的健康状况,遵循医生的接种建 议,并注意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
高危人群的防护
定义高危人群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高 危人群包括婴幼儿、免疫力低 下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等。
加强监测
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感染。
防护措施
高危人群应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 口罩、勤洗手等。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提高小儿 免疫力。
呼吸道防护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 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
手卫生
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眼等部位。
并发症的处理
• 呼吸急促处理: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如 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 喘息处理: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缓解 喘息症状。
增强免疫力
针对高危人群,可遵医嘱适当 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抵抗力
,预防呼吸道感染。
识别
03
症状和体征
咳嗽
初期为干咳,随着病情加重, 咳嗽可能变得更为频繁,并可 能咳出痰液。
喘息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 呼吸道狭窄,引发喘息。
发热
通常表现为中度至高度发热, 可持续数天。
气急
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尤其 在活动或躺下时。
• 缺氧处理: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在预防和处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及其并发症 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 合理治疗,同时加强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如孩子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 疗。
预后及随访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氧 气吸入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呼吸功能。
非药物治疗
01
物理治疗
可以采用温热的蒸汽来舒 缓喉咙和鼻子,以减轻鼻 塞和咳嗽。
02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 上放置一盆水,以保持室 内空气湿度,减少病毒的 传播。
03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以防止并发症。
04
儿童呼吸道合胞 病毒感染的预防
疫苗接种
接种必要性
对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 方式,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年龄与频次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并按照规定年龄 段进行补种和加强接种。
疫苗保护效果
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验证,儿童呼吸道合胞病 毒疫苗对预防该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预防接种
02 接种流感疫苗,有效降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风险。
健康宣教
03 加强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认识,降低传播风险。
儿童呼吸道合胞 05 病毒感染的预后
与随访
预后影响因素
疾病严重程度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 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01
年龄和健康状况
年龄和健康状况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03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综 合分析病情,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通过采集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进 行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研究
深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 性,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降低疾 病严重程度。
临床诊疗方案优化
根据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完善 和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结合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原理,制 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降低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
01
与其他病毒性肺炎鉴别
如流感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等,需结合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表现进行鉴
别。
02
与细菌性肺炎鉴别
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需根据病原学检测、临床表现及抗
生素治疗反应等进行鉴别。
03
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支气管哮喘患儿可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但发作时可闻及明显哮鸣音
,且发作多与过敏原或冷空气刺激有关,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鉴
别。
04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药物介绍
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抑制RSV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奥司他韦
针对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RSV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他抗病毒药物
如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具有一定抗病毒效果,但尚需进一步 临床研究验证。
免疫调节剂应用时机及注意事项
免疫调节剂种类
病毒生物学特性
病毒形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于副粘病 毒科,具有包膜,形态上为圆形或椭 圆形。
基因结构
病毒分型
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组差异,RSV可分 为A型和B型两个亚型。
RS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包含10 个基因,编码11种蛋白质。
传播途径与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2020版: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肺炎链球菌感染至今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我国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诊治水平及实验室检测水平在不同地区、医院、科室间差异较大,且临床医师对疫苗免疫关注不够。

为了进一步规范PDs的防治,我们组织国内呼吸、感染、免疫和急救领域里在PDs和肺炎链球菌临床与科研方面有经验的儿科专家,制定出一个能代表临床医师观点的共识,以提高我国儿童PDs诊治及防控水平,保障儿童健康。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通常又称为肺炎球菌,是3月龄以上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也是儿童血流感染、肺炎、脓胸、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的常见病原菌,偶尔也会引起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腹膜炎等,至今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感染病原[1]。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统称为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s,PDs)。

PDs类型多样,患者就诊于不同专科,从临床表现无法确定感染由肺炎链球菌所致,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测。

PDs诊治水平及实验室检测水平在不同地区、医院及科室间差异较大。

目前诊断明确的肺炎链球菌感染远远少于实际的病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PDs和肺炎链球菌监测、疾病负担研究,尤其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及疫苗接种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需要积极推广相关知识。

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首先发表了《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专家共识》[2];201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发布了《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2009年版)》[3];2012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了《肺炎链球菌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4]; 2012年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刊发了《肺炎链球菌临床检验规程的共识》[5];20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及其疫苗与免疫分会发布了《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年版)》[6]。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ppt课件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治疗手 段,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基因进行干预,达到 治疗目的。
重视预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防控 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防护意识。
疫苗接种
推广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接种 ,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和并发 症风险。
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合胞病毒的重要性
疾病负担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 疾病,合胞病毒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 一,给儿童健康带来重要负担。
影响方面
呼吸道感染可能影响儿童的呼吸、睡 眠和日常活动,严重感染还可导致并 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报告目的和主要内容概述
报告目的
提高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诊断、治疗和预防
汇报人:xxx 2023-1-22
目录
• 引言 • 诊断 • 治疗 • 预防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介
特性描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 吸道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主 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感染范围
该病毒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婴 幼儿,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 病原体之一。
03 治疗
一般治疗原则
休息
确保儿童有足够的休息,有助于 身体恢复。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喝水,避免吃辛辣 、刺激性食物。
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病毒滞留 。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如病毒唑等,可以抑制病 毒复制,缩短病程。
对症治疗
如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 发热、头痛等症状。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提高医生诊疗水平
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疗经验和能 力。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定期评估诊疗效果
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反馈、医生评价等数据,定期评估诊疗流程优 化方案的效果。
持续改进诊疗流程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诊疗流程,提高 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
肺炎型
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离培养
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 离培养出呼吸道合胞病毒 。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基因。
辅助检查手段
X线检查
肺炎,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RSV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心肌炎等。 并且,RSV感染后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指南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儿童呼 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方面的指
导建议。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医生可 以更好地了解RSV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
感谢您的观看
可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片状 或斑片状阴影等。
CT检查
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有助于 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肺功能状况,了解病情严 重程度及预后。
03 治疗策略
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
利巴韦林
适用于RSV感染引起的重度下呼 吸道感染,可缩短病程,减轻症
状。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 用于RSV感染的辅助治疗。
呼吸道卫生
02
教导儿童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降低感染风险
培养儿童个人防护意识,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有效降低呼吸道 合胞病毒感染风险。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儿童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降低病毒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
支持性治疗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氧疗与呼吸支持
01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给予适当氧疗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

液体管理与营养支持
02
加强液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
营养状况。
并发症预防
03
加强护理,预防继发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
儿童个人防护意识培养重要性阐述
定期清洁消毒
对家居物品、玩具等定期清洁消毒,减少病毒滋 生和传播。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家庭成员中出现感染者时,做好隔离措施,降低 交叉感染风险。
社区防控策略部署和执行情况介绍
宣传教育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认知和防护意 识。
疫苗接种
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季节
RS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 但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感染人群
RSV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 段人群,但婴幼儿、老年 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 易感。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 可伴有发热。
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出现喘 息、气促、发绀等症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通过制定本指南,期望能推动 RSV感染相关研究的进展,为 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02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与分型
01
02
03
轻度感染
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流涕、低热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干湿 性啰音。
中度感染
呼吸道症状较重,可出现 喘息、气促等症状,肺部 听诊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 音。
雾化治疗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喘息 症状明显的儿童,可给予雾化
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重症患儿可酌情使用静脉用免疫 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他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可根据 病情选择使用。
04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建议
适时接种
根据儿童年龄和疫苗接种规定,及时接种呼吸道 合胞病毒疫苗。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 及预防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26
目录
• 引言 • 诊断方法 • 治疗策略 • 预防措施 • 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 • 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策略
01 引言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是引起婴幼 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儿童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心理疏导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游戏疗法
运用游戏疗法,帮助患儿在游戏中释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家庭环境调整
建议家属调整家庭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患儿康复 。
社会资源利用和合作机制建立
1 2
医疗机构合作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 诊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全文)和流行概况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尤其对五岁以下的儿童造成严重威胁。

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病情也更加严重。

然而,目前还没有RSV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该病毒感染。

唯一可用于预防RSV感染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2儿童RSV感染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致病机制2.1病理生理特点RSV感染主要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

这些病理生理特点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严重疾病。

2.2致病机制RSV感染的致病机制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和免疫反应。

RSV感染会激活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此外,RSV感染还可以干扰宿主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3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标准3.1临床表现儿童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

3.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儿童RSV感染,包括鼻咽拭子或喉拭子的RSV抗原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等。

4儿童RSV感染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儿童RSV感染。

临床上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方法,包括保持水分平衡、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5儿童RSV感染的预防措施5.1个体预防个体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5.2集体预防集体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儿童疫苗接种、加强儿童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等。

帕利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RSV感染的方法,但目前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

RSV是最常见的婴幼儿ALRTI病原,其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抗RSVIgG抗体阳性率从1到6个月龄为71%,随后逐渐上升,在6到12个月龄、1到3岁、3到6岁和6岁以上分别为84%、89%、96%和98%,20岁以上则达到100%。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约有3,380万RSV感染所致的儿童ALRTI病例,占所有儿童ALRTI的22%,其中55,600到199,000例儿童死亡,占所有死亡病例的3%到9%。

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约有3,310万例5岁以下儿童RSV感染ALRTI新发病例,其中320万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占所有ALRTI的28%,59,600例住院患儿死亡,占ALRTI死亡病例的13%到22%。

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中,住院140万例,其中27,300例患儿死亡,所有死亡病例中,99%的患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RSV感染发病率最高的5个国家依次为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RSV-ALRTI的疾病负担。

据估计,我国由于RSV感染引起的ALRTI的发病率约为31.0(18.7到50.8)/1,000,占儿童ALRTI的18.7%。

Ning等人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进行荟萃分析,发现RSV占17.3%。

在上海地区2013年至2015年18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中,RSV占13.9%,在病毒病原中的检出率居第1位。

在北京和山东等华北地区2012年至2015年2岁以下住院儿童中,RSV的检出率高达33.3%,在病毒病原中占第1位。

新生儿RSV感染发病率也不低。

基于3个社区的研究显示,每年每1000名新生儿发生RSV感染40次,新生儿期RSV-ALRTI的住院率为15.9(95%CI:8.8到28.9)/1,000.RSV感染后,有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其发展为ALRTI,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男性、有兄弟姐妹、母亲吸烟、特应性皮炎史、非母乳喂养和居住环境拥挤等。

同时,高危人群包括年龄<12周、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免疫缺陷和神经肌肉疾病等。

随着年龄增长,RSV感染住院率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RSV-ALRTI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不同收入国家的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SV感染引起的ALRTI病情更重,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更大。

不同国家RSV感染的病死率差异较大,低及低中收入国家的hCFR均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

以6~11月龄婴儿为例,低收入、低中收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hCFR分别为9.3 (3.0~28.7)/1 000、2.8 (1.8~4.4)/1 000、2.4(1.1~5.4)0.9/1000和(0.2~4.0)/1000.RSV全球在线病死率数据库(RSV Global Online Mortality Database,RSV GOLD)对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期间死于社区获得性RSV感染的~59月龄儿童的个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同收入国家的RSV相关死亡年龄也有差异。

但与历史上的RSV病死率相比,所有年龄组和各地区的RSV相关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

RS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其流行受到地理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北半球国家和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和早春季节[17,18]。

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RSV的感染率在潮湿的雨季出现明显增高[18]。

在我国北方地区,基于分子检测RSV的方法,以阳性检出率10%及以上为阈值,RSV流行季节开始于第41周(10月份中旬),结束于次年第20周(5月份中旬),持续33周[16]。

在南方的温州地区,RSV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与温度密切相关[19]。

2RSV简介及感染致病机制2.1RSV简介RSV最初是从黑猩猩呼吸道中分离出来的,由于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根据病毒种类的不同,RSV 分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和鼠呼吸道合胞病毒(mur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MRSV)。

RSV原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但在201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XXX Viruses,ICTV)将RSV重新划分至肺炎病毒科(Pneumoviridae)正肺病毒属(Orthopneumovirus),并在2016年将HRSV重新命名为人正肺病毒(XXX)[20]。

RSV的基因组结构为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A,基因组全长约15.2kb,编码11个蛋白质,分别为非结构蛋白NS1、NS2、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小疏水蛋白SH、黏附蛋白G、融合蛋白F、M2-1、M2-2和多聚酶亚单位蛋白L(如图1、图2所示)[21]。

G和F蛋白是RSV膜表面的两个重要的糖蛋白,它们是病毒的重要抗原蛋白,也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病毒抗原。

其中,G蛋白主要负责与宿主细胞黏附,而F蛋白则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

在RSV全基因组各编码蛋白序列中,G蛋白编码基因变异较大,分为第一高变区和第二高变区。

目前,国际上根据第二高变区3′末端的核苷酸序列进行RSV的基因型别鉴定。

与G蛋白相比,F蛋白无论在亚型间还是亚型内均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是目前抗体、疫苗及其他治疗性药物研发的热点蛋白。

RSV只有一个血清型,分为A、B两个亚型。

研究表明,RSV的A、B两个亚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单一亚型流行为主或A、B亚型共流行的特征。

其中一个亚型流行一段时间后会被另一个亚型取代而继续流行。

我国北方地区RSV A、B亚型呈交替流行。

与B亚型比较,当A亚型高流行时,RSV季节开始时间会提前3~5周,持续时间也会延长约6周。

依据RSV G蛋白第二高变区的基因特征,目前将RSV A亚型分为15个基因型,RSVB亚型分为30个基因型。

近年来,插入重复序列的病毒RSV A-ON1和RSV B-BA9成为全球广泛流行的基因型。

2012年,XXX地区报道发现RSVA亚型在G蛋白第二高变区出现72个碱基的插入,命名为新基因型ON1.自此,ON1基因型在全球出现流行。

我国RSV的分子流行特征研究显示,2008年以前,我国RSVA亚型以GA基因型流行为主,2010年至2013年以NA1基因型流行为主,2013年以后,新基因型ON1增多,逐步取代NA1基因型成为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2003年,在HVR2区出现60个核苷酸重复序列的RSV B亚型BA基因型毒株,此后BA基因型不断进化并产生新的基因型,到2018年为止,BA已划分为15个基因型,但BA9基因型仍是国际上RSVB亚型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BA9基因型于200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自2008年以来在我国15个省市均有流行,成为RSVB亚型优势流行基因型。

RSV感染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病原因素、气道上皮细胞相关因子、免疫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

RSV感染最易累及呼吸系统,其主要机制为气道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随后的气道高反应性。

RSV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也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

感染后,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力增加,气道的狭窄程度加剧,导致呼吸困难。

此外,RSV感染还可能导致气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黏液的过度分泌,加剧气道阻塞和高反应性。

研究表明,RSV感染后IL-13、IL-4、IL-5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也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炎性因子可以促进T 细胞的分化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力,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此外,RSV感染还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RSV感染后的气道高反应性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感染RSV后,下呼吸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炎等并发症。

婴幼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心、肺等系统基础疾病患儿、家庭环境不良及既往呼吸道感染史的患儿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39]。

3.3RSV感染的预后大部分RSV感染的患儿预后较好,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自行恢复。

但婴幼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心、肺等系统基础疾病患儿及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预后较差,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肺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此外,RSV感染后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了儿童后期发展为哮喘的风险[40]。

因此,预防RSV感染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