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版:第3课 宋明理学(步步高)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38张)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三教合一
2.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4.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
代以王阳明为代表 B.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 C.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 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论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三、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界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心”即“理” 观 认 识 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致良知
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015·江苏单科·21)(12 分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 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 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 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 事开太平”;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 位遭受挑战。 (5)唐宋以来,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如韩愈、 周敦颐、张载等。
概念解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天理” 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化、思辨化新 儒学体系。 理学家的“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封 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33张)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比较项 实质 范畴
相同 点 思想主 张
影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 制人的自然欲求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同属于儒学范 畴
都承认“理”的存在;都重视主观意志,强调自 我修养,积极服务社会,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都主张克服“私欲”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参考答案】 (1)相同之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 “理”的存 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 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 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 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 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 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都是我国古代哲 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会 教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
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
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 ,甚至形成“朱子学”学 派。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思考探究2】程朱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答案】(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 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 (2)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 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必修三.doc
第3课宋明理学[板书设计]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儒学困境及其原因:儒家权威性下降,佛教、道教盛行,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魏晋南北朝儒佛道相互影响和融合3.隋唐儒佛道三教合一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形成:融合佛道思想2.基本主张:天理是宇宙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4.[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在汉朝的时候确立了正统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儒学遇到了什么危机,它又是如何应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同学们翻开课本,宋明理学,理学它是经过魏晋南北朝,在宋代产生,明代有所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儒家的学派。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导言部分,思考: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遇到了什么危机?[板书]第3课宋明理学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连皇帝都多次遁入佛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而且在这个时候,不仅是佛教兴起,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面对这样的情况,儒学怎么办呢?是将自己的正统地位拱手相让还是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对自身进行创新发展呢?同学们看第一个子目,思考: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除了面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外,还有没有其他挑战?2.面对挑战,儒家学派提出怎样的主张?一、三教合一1.儒学困境及其原因:儒家权威性下降,佛教、道教盛行,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师:儒学出现危机,除了佛教、道教盛行个,其实还有它自身的原因。
儒学最主要的就是教人们一些伦理道德,在西汉成为最权威的学说以后,就只知道一招,哪一招,就只知道打着老天爷的旗号吓唬人,东汉末年,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
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很多东西它解释不了,你比如你要问儒家我死了之后灵魂哪去,孔子跟你急了,不知生,安知死,所以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你世道太乱,心灵无寄托呀。
这个时候佛教、道教开始盛行。
道教,它是本土宗教,是由道家的学说跟中国传统的神仙方术、原始的巫术帝些东西相结合在东汉末年就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教。
第3课 宋明理学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
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武当山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 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 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 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六祖慧能
白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 建于东汉永平 十一年(公元 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 第一座由官府 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和 “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 刹”之称。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 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 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冬至吟》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 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小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 能知。
《杯盘吟》林下杯盘大寂寥,寂寥长愿似今朝。君看击 鼓撞钟者,势去宾朋不易招。
《欢喜吟》扬善不扬恶,记恩不记仇。人人自欢喜,何 患少交游。 善人吟良如金玉,重如丘山。仪如鸾凤,气如 芝兰。
第3课 宋明理学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 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 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 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 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 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
22版:第38讲 宋明理学(步步高)
第38讲宋明理学一、历史背景1.客观上:佛道思想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家学者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主观上:儒家学者的努力(1)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误区警示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
“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地位及著作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北宋)(1)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后物(2)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1)地位:①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影响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2)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南宋)(1)哲学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伦理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陆九渊(1)哲学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地位:①明朝中后期以王心学(南宋) 提出“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3)认识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来,也成为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王阳明(明朝)(1)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3)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影响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成理学。
21-22版:第3课 宋明理学(步步高)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 心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反省内心 就可得到天理。
123456
3.(2020·广 东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 有 学 者 论 述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一 位 思 想 家 说 :
“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
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
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C.朱熹
【归纳总结】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质
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主张 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相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 同 目的
的行为 点
地位 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
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
材料三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 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应用3 王阳明主张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知行合一、 致良知 。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 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 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 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 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应用 根据材料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提示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 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步步高】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主· 学习区
[自学帮助] 1.图片《三教图》解读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 子三人于一图之中, 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明代“三 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主· 学习区
[自学帮助] 2.“儒门淡薄,收拾不住”释义 其大意为:儒门不行了,拢不住人才,人才都皈依我 佛当和尚去了。
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由著名国画大 师范曾先生设计。邮票主图为站在松柏之下、 头戴儒巾、身穿儒服、眼神和悦的朱熹和童 子游学传道,背景是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 舍以及武夷山风光。朱熹是孔子、孟子以来 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新儒学思想, 《游学传道图》 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 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形成儒 学思想的成熟理论状态。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主· 学习区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 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求理方法:提出“ 发明本心 ”以求理。 2.王守仁 (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互动· 探究区
探究思考 结合图文信息,概括朱熹新儒学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答案 (1)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之源。
(2)特点: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 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 性格。
互动· 探究区
[概念辨析] “ 格物致知 ” 和我们通常所说的 “ 实践出真知 ” 意思不 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 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 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即“真知”并 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透视(1)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思维建模发展历程及表现,构建“时空观念”,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
(2)搜集相关史料,着眼“史料实证”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立足“唯物史观”,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涵养“家国情怀”。
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特别提醒(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二程朱熹哲学观(核心)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易错警示“理学”和“理”(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3.影响(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素养解读家国情怀——理学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
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
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
学习情境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出现的原因。
提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推动城市坊市界限的打破,瓦子、酒楼等服务场所出现。
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学习情境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思考材料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在哪一方面产生矛盾,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提示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错警示理学的影响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
归纳总结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的行为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理先物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识论“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应用1“二程”认为,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应用2陆九渊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材料三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应用3王阳明主张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应用根据材料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提示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朱熹的家国情怀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针对练下图是某道观中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的拜祭雕像。
把朱熹与孔子置于同等地位一同祭祀主要是由于朱熹()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主张答案 B解析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处于同等地位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
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王阳明的主张。
1.(2020·陕西西安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老子》”,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
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A.士族制度逐渐衰落B.社会舆论环境较为严酷C.三教融合趋势加强D.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答案 C解析根据“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老子》”“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可知,贾姓士人先后对儒学、道学和佛学都进行了钻研和学习,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的社会背景,故选C项。
2.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
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
”由此可知()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C.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答案 B解析题干中唐高祖的论述只是表明他认识到儒学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故选B项。
3.(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这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阳明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可知,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朱熹,因此C项正确。
4.“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
这位思想家是()A.韩愈B.程颢C.陆九渊D.朱熹答案 C解析材料信息“心是万物的本原”说明该思想是心学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为陆九渊,故答案为C。
5.“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句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答案 C解析这句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分析各选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即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故选C项。
6.下图是《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项史实联系最为紧密()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专制皇权的加强答案 C解析宋代以后,节妇烈女人数增加较快,主要是受到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和扼杀人们自然欲求的理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