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中龙纹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
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一)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如果说,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那么作为造型艺术的龙纹玉器,堪称是龙文化的载体。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和断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依据。以下对历代龙纹玉器的基本特征作一简单的综合论述。
一.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根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迄今所知的龙纹玉器以公元前3500年左右红山文化所出者为最早。红山文化玉龙根据基本造型可分两种,即C形龙(图1)和玦形龙(图2)。其中最出名者是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一件C形玉龙,高26、鬃长21、颈部孔径0.3—0.95厘米,墨绿色,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伸,嘴紧闭,鼻端截面呈椭圆形,有对称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菱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鬃,尾端呈圆尖状。器体中部略偏上有钻孔。为目前所知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一件,堪称“中华第一玉龙”。玦形龙,一般蜷曲呈环状,头部硕大,猪首蛇身,吻部前撅,口微张,双目圆睁,面部多道皱纹,三角形耳部竖起,切口有切断的,也有内未切断的,大小孔都为两面钻,大孔内可见明显中脊,小孔壁则显旋纹,以顺畅的阴刻线条表现目、口、齿以及皱褶,其间配以打洼而成的瓦沟纹,玉玦形龙的面部形象,由于酷似猪首,故又被称作为“玉猪龙”。
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300到5500年,时代与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大致相当。凌家滩遗址经过1987到2001年的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其中一件玉龙(图3)引人瞩目。玉龙扁环状,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皆以阴刻线表示,身体一圈皆以阴刻线饰以纹饰,应是龙鳞的最早表现形式,用以佩戴的小孔是打在整体造型下方近尾端。这件玉龙的发现意义重大,可谓中国古代玉器传统题材“咬尾龙”的开山鼻祖。
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较红山文化稍晚,主要分布于湖北荆州地区。此期亦有玉龙出土,但数量和工艺略逊与红山文化时期,代表者如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肖家屋脊出土的一件玉龙(图4),最大外径3.8、厚0.8厘米,玉呈黄玉色,表面有灰白沁斑,龙体蜷曲呈玦状,嘴部微张,上颌凸出,下颌较短,尾部呈钝尖形。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空前发达,器型种类也非常之多,唯龙纹玉器较少,仅见龙首玉环(图6)和龙首玉镯(图5),且表现的不够具象,所以很少有学者把它纳入龙纹探讨的范围。
综上所述,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所出玉龙,虽形制及细部略有所别,但亦有鲜明的共同特征:
1.龙体皆蜷曲呈环或玦状。
2.皆圆雕而为皆面为椭圆形且单独成器。
3.龙首之形象皆以现实动物之头部抽象表现,如猪首、熊兽、马首等。
4.整器圆钝,不见棱角,器表大多光素无纹,少数饰以网格纹,细部特征皆以阴刻线表示,造型原始质朴,雕工简约豪放。
5.器表多有钻孔,为佩戴穿挂之用。
二、商代
商代冶金技术发展,青铜工具开始运用于制玉行业,从而促进了制玉工艺的发展。商代的玉龙无论是数量、质量、图案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都较史前玉龙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简单趋向繁复,由质朴变为华美,且造型风格从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龙,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合奴隶社会礼制造型的龙。但是商代玉龙在造型上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前玉龙之影响,即皆为蜷体玉龙,其基本形态与商代甲骨文之“龙”字极其接近。
此期玉龙虽数量较多,但造型、纹饰相对趋于程式化,共性特征不难察之:整器多作扁片状,基本造型可分三类:玦形(图1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环形
(图2河南安阳花园庄54号墓出土)和扁平形(图3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其中以蜷曲成玦形者居多;还有圆雕的龙,一种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图4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一种近似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图5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从雕工纹饰上看,龙体较短近似蛇身,玉龙头部长有蘑菇形兕角,眼睛多为“臣”字眼,还有圆形眼和菱形眼,且多雕成张口露齿状,以表示凶猛,大多仅雕一足,尾部细而勾卷,有的龙脊上开始出现扉棱形的脊齿纹,玉龙之器表多以双勾线即两条平行的细阴线琢出菱形纹、三角形纹、云雷纹等表现动物凶狠的纹饰,纹饰的浮雕感较强。
三、西周
西周玉龙基本沿续了商代玉龙的造型,主要有稍薄的片状龙和稍厚的板状龙两种,圆雕龙的造型极为少见。此时的玉龙在构图和线条处理上比前期显得更加舒展,龙身上的刻划线条基本为浅显的柔长弯弧的风格,同时在工艺上改变了商代常用的双勾线技法,大多采用阴线与阳线相互配合使用,特别是直锋细线与斜刀的艺术表现方式,双线勾勒时有的能见一线尖细,一线呈斜刀的宽阔状,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形成刚柔并济、形制规范的独特美。
西周玉龙在形制上大体可分为三种:玦形龙,复合形龙和龙纹玉器。
1.玦形龙(图6)造型直接延续了商代的特征,具体较前朝有以下几点变化:龙身较商代更为细长,龙的背部出现的脊齿纹比商代时期的细密,臣字眼的眼角线拉长,此外椭圆形眼、菱形眼亦很多,上吻翻卷,口微张不露齿,脑后的蘑菇形兕角已不多见,更多以鬣形角和钝尖角代之,龙足似有似无,不特别雕琢。
2.复合形龙多以羽人、凤与龙复合成一器。这类玉器多以镂雕技法制作,龙的眼部皆呈椭圆形,其余各部位与玦形龙相似。如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一件(图7),高2.9、长4.5厘米,为羽人和龙合体,羽人位于龙之前端,身体自上而下与龙相接,龙作回首状,椭圆形眼,卷唇,细尾上卷。
3.龙纹玉器这类玉器以抽象的、呈图案化的龙纹作主要装饰,多为玉璧、玉璜、玉觿等。此期龙纹多用娴熟的双勾技法和斜刀技法加阴线和阳线刻画,因器饰纹,根据器形特点组织图案布局,形成一种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高超的构图能力。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一件龙纹玉璧属此类型(图8)。直径15.6、孔径6.8厘米,褐色沁分布自然,器表纹饰章法井然,饰有两条蟠蜷的龙纹,龙首近环的外缘,体躯呈圆弧形,尾尖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龙鼻上卷,张口,“臣”字目,有利爪,间隙饰以卷云纹。图案刻划准确,婉转顺畅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