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
![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7fc0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教案标题: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盐类水解》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以盐类水解为主题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观察盐类水解产生的现象与变化。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 学习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② 理解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物变化;③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判别方法和实际应用。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盐类水解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和产物变化,以及判别盐类水解反应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和与其他化学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
学法上,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盐类水解的实验现象和变化,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溴化铵、氨水、饱和氯化钙溶液、试管、试管夹等。
2、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包括盐类水解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引入新课利用一则生活实例引入盐类水解的概念,比如海水蒸发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食盐。
通过让学生思考海水中的盐是如何分离出来的,导入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环节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好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盐类水解的现象和变化。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盐类水解的产物、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的科学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环节三、知识讲解和拓展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进行盐类水解的知识讲解和拓展,包括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产物变化和判别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盐类水解的示意图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盐类水解与其他化学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0110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3.png)
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1一、说教学观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
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
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二、说教材分析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
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e081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9.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第一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分两课时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第一部份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份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 -结合成弱酸或者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不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是学生在高一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高二选修4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平衡体系,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步学习水解平衡的挪移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量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高一必修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等知识,所以教学应该能顺利推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索的科学方法,探索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量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示,体味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人教版选修4说课稿:盐类的水解
![人教版选修4说课稿:盐类的水解](https://img.taocdn.com/s3/m/d227936e0b1c59eef8c7b41d.png)
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的地位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及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 多知识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从现象到本质到总结出一般 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力。
确立依据: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这是学生的较 为薄弱的地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 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 目标确定为:
四、说教学过程
【提问】在室温下,纯水中的
c(H + )、(OH-)
分别是多少? 分别取三杯纯水,第一杯滴加HCl溶液,第二 杯滴加NaOH溶液,分析溶液中的c(H+)、 c(OH-)与纯水相比有什么变化? 往第三个烧杯中加盐溶液,溶液显酸性、碱性、 中性?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 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较全面的知识网 络,并通过质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②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
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 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 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zxxkw
(2)教学大纲的要求:
普通中学化学科教学大纲把本节内容(盐 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定 为B级要求,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
2. 教学重难点
【练习】大家用同样的分析方法练习一下, NH4Cl为什么显酸性? 结合学生的分析,利用动画模拟NH4Cl的水解 过程。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模仿体验过程,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思维
能力。
由以上分析知道,在CH3COONa、NH4Cl 溶液中,盐电离出的CH3COO-、NH4+分别 与水电离出的H+、OH-结合成CH3COOH、 NH3· H2O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这就是 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06426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9.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盐类的水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又一种重要的平衡体系,它不仅是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明矾净水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能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问题。
但是,盐类水解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能够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盐类水解的规律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盐类水解的实质。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盐类的水解》李治
![《盐类的水解》李治](https://img.taocdn.com/s3/m/a2cf307f7e21af45b307a89a.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课标分析】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十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盐类的水解。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方面讲述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构思。
【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包括.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水解反应的利用四个内容。
要理解盐类水解影响程度的因素,首先要清楚盐类水解的原理同时又要考虑到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有助于学生对水解原理的把握。
因此我将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极其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和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知识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呈现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原理也是这些原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电化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人体的体液就是一个巨大的水平衡体系,盐类的水解本质上也就是研究人水和盐构成平衡体系因此我们掌握好盐类水解的原理个本质对生物学课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的密切联系,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性趣和学习动力。
【学情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知识设定易宽综合性强,使学生已有关于溶液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初中学生学习了溶液和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知道了例如溶质,溶剂综合反应等概念在必修中学生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知识,知道了酸碱有强弱之分,盐的组成可以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这四类。
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及溶液的pH就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能力归纳总结和自主探究能力就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本节课便充分利用学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能力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结合实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答案。
【教学目标】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排及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为通过引导学生对氯化铵显酸性的原因进行分组探究,学生可以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通过对灭火器工作原理学习之后,学生们自制简易的灭火装置。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2b85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9.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盐的水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就是在学生已经自学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犯罪行为,包含强电解质的离解均衡和水的离解均衡两个均衡体系;学生也晓得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心智发展。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反应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职高学科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科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规律(2)能恰当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回去认知盐溶液呈现出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采用搬迁的科学方法,探究相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阐明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思索分析过程中聆听他人意见,相互鼓舞,体会合作交流的关键与欢乐。
(2)学会借由现象看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文言,我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实行了理论研究与概括总结两条自学主线:概括总结其目的是唤起自学化学的兴趣,加强科学探究的意识,推动自学方式的转型,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的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职高学科理念,例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切合学生、切合实际;②使用归纳法阐明几类盐水解的规律;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并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
既达至理论完备,又培育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ⅰ引课[投影并展现]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的h+的浓度与oh-的浓度;酸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能电离出来h+而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oh-的浓度;碱液呈碱性,是因为碱能够电离出oh-而使溶液中的oh-的浓度h+的浓度。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b88f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1.png)
教学反思
(1)本节知识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背后的统一性,对思维要求高。
(2)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
2.能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问题探究,探讨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总结: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板书)
思考、讨论、作答
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
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同学们我们发现:不同的盐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有差别,也就是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一样,这与物质本身有关,具体地说,是与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有关,电离程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反之,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像NaCl这种盐,他们对应的酸和碱都是强电解质,所以不水解。
PPT展示正确思路“看和老师分析的一致吗?”
CH3COONa==CH3COO-+ Na+
+
H2OH++OH-
CH3COOH
CH3COO-+ H2OCH3COOH +OH-
边听边思考
听、思考
类比分析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盐的水解的实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规范学生对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类比联系让学生对盐类的水解能更熟练的分析其实质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b59101bb68a98271fefa50.png)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霍市三中郑化玲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来探究盐类的水解,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进行具体应用。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根据学生已学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2. 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联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分析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等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主观上: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成就欲望,渴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心中的“为什么”;客观上:新课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现代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
四、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猜想:纯碱不是碱,水溶液呈碱性,推测其它盐溶液的酸碱性?(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1.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的盐溶液显中性,也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盐类水解说课稿
![盐类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98f6e40975f46527d3e113.png)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说课程序说教材说教学过程说教法说板书设计说学法说教学反思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盐类的水解既是前面所学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为下一节学习中和滴定打好基础,在本章知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改精神、新课程理念、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客观现象。
(2)能在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过程中感受到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
(2)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前提是掌握原理和规律,因此我将“盐类水解的本质”确定为本节重点。
四、教学难点:与高一时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时要考虑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根据教材的地位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定为本节的难点。
五、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
因此,尊重他们的学习愿望,尊重他们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和好奇心,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去构建知识框架。
六、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推导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印象,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易突破重点和难点。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e148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一)首先让我们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2)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盐的特点;初步学会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②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能在思考分析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和快乐.②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重难点分析(1)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2)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第二部分说学情我们了解一下学生情况知识方面:已掌握了醋酸、水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但还没有涉及盐溶液的酸碱性。
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但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1)教法指导这节课,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指导(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盐类水解的学习。
(2)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归类求同,对比求异的学习方法。
(4)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实验:明矾净水实验现象:浑浊的水加入明矾后立即变澄清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学了盐类的水解后就能解决该问题【板书】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二)提出问题: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什么性呢?(三)实验探究:用PH试纸检验NaCl、NaHCO3、NH4Cl、CH3COONa、AlCl3 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水解说课稿最新
![盐类水解说课稿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794a0c92cc58bd63086bd0f.png)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继学习了平衡理论,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本质后,讨论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体现了学科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巩固之前内容,对于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能够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②过程与方法: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归纳总结,能将信息有效的分类和提炼得出盐类水解规律,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表象与内在的联系,体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喜悦感。
教学中的重难点重点: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只有掌握盐类水解实质,才能分析理解盐类水解规律,进一步书写离子方程式。
因此我它把确立为重点。
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本节难盐类水解点较多,我把盐类水解规律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有分散难点的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不盐类的PH,归类分析得出盐类水解规律,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但是知识储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分类和归纳的基础。
心理层面: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中实验与理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心态。
三、教学设计分发学案,回顾旧知课前分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旧知回顾部分,为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进行回顾。
⑴生活问题设疑,引入新课(展示幻灯片)1.2013陕西十大新闻评出,胡蜂伤人事件上榜,胡蜂伤人后拔出尾刺后,可以抹肥皂水减轻痛苦,你知道为什么吗?2.南江有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经常把碳酸氢铵等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这符合科学道理吗?3.在自来水生产时,为什么可以用明矾净水?4.初中已经学过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但它是盐,你知道为什么吗?5.我们知道氢氧化钠不能使用磨口玻璃塞,你知道保存碳酸钠水溶液时,可用怎样的瓶塞呢?⑵实验探究盐溶液酸碱性分组组织学生实验测定盐溶液的PH(包括Na2CO3. NaHCO3 .Na2SO4. NH4Cl NaCl CH3COONa(NH4)2SO4),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每组请一名学生来汇报自己本组内的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案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7f6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9.png)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2.讲解盐类水解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总结方法—拓宽加深”几个步骤,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讨论、归纳、讲解、总结等。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类的水解,了解到不同的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它的组成所决定的。
盐类水解的实质就是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
我们还学习了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今天我们就上节课的内容深入探讨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板书]三、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
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思考]为什么纯碱的热溶液的去污效果比冷的好?[引导,得出结论]外因:1.温度:由于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溶液浓度减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最好用勒夏特列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3.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因此,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4.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9bd6a1dd3383c4ba4cd20d.png)
邱江宏湖北师范学院《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19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盐类的水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盐类水解,那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五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二教学目标,以及最后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那么盐类的水解,是在学习了强弱电介质的电离以及溶液呈酸碱性本质之后呢,对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变化的又一探究,是我们前面知识的综合和延续。
这就体现了我们化学知识网中各个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那么我们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不仅对我们之前的知识有了个巩固,而且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反应问题等等问题,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深刻地了解,根据本节课重要性,我就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本节课的重难点围绕着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的重点,,而以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它们水解的一个规律为难点来展开的。
【学情分析】那么第二就是学情分析,盐类水解这节课呢我们可以从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这两个层面来理解它,首先是知识层面,我们都知道盐类的水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反应。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理解上就会有困难。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看不见的反应呢,就是从无形把它变成实体化,可以突破我们理解上的难点,而能力上呢,高中生他们在个性和认识方面都已经有了一个发展,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啊,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那么我们通过一个简单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认知矛盾,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小组的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松地通过自主探究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策略】那么现在呢,根据学生的一个需求和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性我就制订了以下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课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懂,那我们主要采取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教师辅导为主的这样一个双主线的教学方法,那么它们就具体表现在,首先开篇呢我们就以童年趣事开篇提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贯穿探究法的过程中来思考和探究我们这样一个问题然后老师带领着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来对学生进行一个解答疑问,并且引出我们的课题提出疑问在疑问中贯穿探究法和合作法让学生进行一个分组的实验验证,在实验解决以上疑问的同时,老师就在旁启发式地提出我们本节课两条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的情况下进行自由交流。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10ca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8.png)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活动[回顾]盐类水解属于离子反应,其实质是: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水解平衡就是一种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的程度大小与物质的本性相关。
因此,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越小,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水解也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科学探究]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1、从反应物性质考虑,FeCl3是否容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写出实验步骤序号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1 盐的浓度2 溶液的酸碱性33、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投影小结]1、因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生成的F e(O H)3是一种弱碱,并且难溶,所以FeCl3易水解。
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 e(O H)3 +3H+2、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有:(1) 加入少量FeCl3晶体,增大C(Fe3+);(2)加水稀释;(3) 加入少量盐酸,增大C(H+);(4) 加入少量NaF 晶体,降低C(Fe3+);(5) 加入少量NaHCO3,降低C(H+);(6) 升高温度判断上述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依据有多种,一是平衡原理,二是可以通过溶液颜色深浅变化作判断(如加热时,溶液颜色明显变深,表明平衡是向水解方向移动);三是通过溶液酸度变化(如加入少量FeCl3晶体前后,测溶液PH的变化);四是观察有无红褐色沉淀析出(如加入少量NaHCO3后,使Fe3+的水解程度趋向完全)3、通过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Fe3+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2)水解平衡也是一个动态平衡(3)Fe3+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4)改变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动2、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按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8aff5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0.png)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一、课题简介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涉及的学问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学问的综合利用。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学问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学问的学习。
2、新课标要求把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是高考必考内容3、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同学已有的学问水平和认知力量,以及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①引导同学熟悉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②增加同学试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调查,同学学会筛选信息进行沟通②结合试验探究,微观解释盐类水解的概念及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调查“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措施”,激发同学的爱国、爱家乡热忱,立志于将来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自主进展。
②对同学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同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情分析同学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学问,这几部分学问对同学来说均有肯定的难度,而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学问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同学能否乐观主动猎取学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备】授课前三天我将同学分为两组,并安排各组的调查任务:1、(第一组)新闻链接:被蜂蛰伤莫大意—采草药的老伯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市区的李伯与邻居到四周的山上采草药时,不慎被蜜蜂蛰伤,当时他并未在意。
回家后李阿伯感到伤处痛苦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家人赶忙拨打急救电话,经医生对症处理,李伯已脱离危急。
请问这次险情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当黄蜂或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准时处理?请第一组的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以便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共享你们的成果。
2、(其次组)你知道四周的盐碱地是怎样形成的吗?有哪些防治措施?请你查阅有关资料,随时预备把你的发觉公之于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4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4套](https://img.taocdn.com/s3/m/0977d27ce53a580217fcfe6d.png)
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 )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②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④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
盐类水解说课稿
![盐类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bc84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4.png)
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 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二>、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离子 或弱碱根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 平衡发生移动 <三>、盐类水解的方程式
感谢您的观看!
说学法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是由 “学会”变为“会学”。俗话说“授人一鱼, 不如授人以渔”,为此,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 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说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
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对NaCl、NH4Cl、 CH3COONa的PH值的测定,使他们发现 不同盐的酸碱度不同,引起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实验 研究在化学学 习中的重要性, 体会表象与内 在联系,体会 将所学运用到 实际中的喜悦 感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能力方面 心理方面
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知 识,但 是知识 储备动 手能力 等存在 差异, 因此有 进行合 作探究 的必要
学生具备一 定的合作探 究能力,实
验动手能力, 有分类归纳
能力
学生对合作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 中实验 与理论 、理论 与生活 联系, 能让学 生有积 极参与 的心态
说教法
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 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 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喝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 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7f9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c.png)
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能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 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3. 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
4.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水解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训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讨论、归纳法教具仪器:酚酞、pH试纸、比色卡、玻璃棒、表面皿药品:CH3COONa、Na2CO3、NH4Cl、(NH4)2SO4、NaCl、Na2SO4、NaHCO3(均为溶液)。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问]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呢?提起盐,大家都能想到生活中的食盐,还有苏打和小苏打,其中苏打Na2CO3明明是盐,为何又称为“碱”呢?[演示实验] 检验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向碳酸钠溶液中加酚酞)。
[引入] 碳酸钠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屏幕展示]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设问]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其它盐的水溶液是否也显碱性呢?[学生实验] 现在请大家测试CH3COONa Na2CO3 NH4Cl (NH4)2SO4 NaCl NaHCO3 NaSO4六种溶液的酸碱性。
[屏幕展示][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屏幕展示] 实验结果:[提问] 不同的盐显示不同的酸碱性,有什么规律吗?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盐都可以看成酸碱的中和产物。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分析] 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呈中性[结论] 强酸强碱盐显中性;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练习]完成课本54页表2并分析下列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KNO3 Al2(SO4)3 NaClO FeCl3 Na2SO3[过渡] 不同类型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探究] 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1)该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有什么?(2)写出水电离的方程式?氯化铵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3)氯化铵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4)氯化铵对应的碱是弱碱,其电离方程式如何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屏幕展示]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NH4Cl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NH4Cl的水解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
汉川市第二高级中学李丽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内容上重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盐类的水解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立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及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宏观现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要认识盐类水解的现象理解其规律,核心在于把握其实质。
故而确立: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认识不同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学生基本素质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班中等水平的学生占主体,也有少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和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随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问题讨论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精心的设置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
此外还结合多媒体辅助法、总结归纳法和情感教学法等。
2、学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分析讨论得出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指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①设问激疑,实验引入
开门见山,直接设问“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这个设问与学生已有知识发生冲突,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可以顺势激发学生讨论,由
学生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而解决心中的疑问。
设问结合实验的引入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激起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②因势利导,探究真知
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可恰如其分的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是盐溶液其酸碱性不同呢?”这个问题是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的关键。
该问题对于学生有较大难度,此时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3)哪些离子能相互结合?溶液中c(H+)、c(OH-)如何变化?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CH3COONa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并汇报结果,教师对结果给以肯定和补充。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有的离子间能结合,有的离子却不能结合,鼓励学生发现离子间结合的本质——能形成弱电解质。
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水解的过程,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初步认识到盐类水解的实质。
③动画演示,形象直观
讲解过程中结合动画视频动态演示CH3COONa和NH4Cl的水解过程,使学生对水解过程的记忆更加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认识盐类的水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④概念剖析,透彻理解
化学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知识,并且盐类的水解研究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间的结合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寻找关键字词,透彻理解盐类的水解概念的本质,发现其特点并掌握简单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④大胆预测,实验验证
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自信心大受鼓舞,跃跃欲试。
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对Na2CO3、Al2(SO4)3、KNO3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出大胆的预测,要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是否正确,恰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这种从实验中得到理论,再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化。
⑤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再次设置问题:“那么其溶液酸碱性相同的盐有何共同点呢?”,引导学生从盐的组成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盐的组成与其能否水解以及溶液酸碱性的一般规律。
教师与学生共同将此规律提炼成五字四句的口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⑦巩固运用,反馈验收
通过典型的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实质和规律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从三个层次出发,分别验收差生、中等生、优生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力求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是也有其弊端。
鉴于幻灯片强大的展示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略板书。
但幻灯片的容量过大,学生难以做笔记。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主要标题和知识脉络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逐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从对宏观实验现象的感性认
识出发,经过思考讨论,抽象概括,逐步形成了对微观本质的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把握其实质和规律,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高,讨论热烈,主动探究意识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用眼看,用脑思,并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究分析得出新结论,充分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我认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做化学”、“学化学”,而不是被动地“听化学”“读化学”,因此必须从根本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改变传统的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把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教学方式充分引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程序的设计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学生最初对开门见山的设问感到困惑,接着因实验结果而感到好奇,再因自主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质而兴奋,最后又因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任何时候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3、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比较成功。
如果按照教材编排,一开始便提出了盐的组成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由于先入为主的认知特点,学生对于盐类的水解很容易重规律而轻实质,不利于难点的把握及后续的学习。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再运用实质去发现规律,由特殊到一般,更符合知识的生成特点,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由于学生自主实验及讨论交流的环节较多,因此教学节奏稍显散乱。
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准备,对课堂可能情况做充分的设想,设计好解决办法,以便灵活处理教学节奏,保证教学顺利完整。
2、本班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难以做到真正的同步教学,因材施教。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分层次提问、个别指导、以优带差等措施逐步改善这一现状。
3、课前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预期过高,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固体试剂的溶解操作并不熟悉,对此我及时将此操作做了演示,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今后教学中我将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由于我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评委及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