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
汉川市第二高级中学李丽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内容上重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盐类的水解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立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及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宏观现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要认识盐类水解的现象理解其规律,核心在于把握其实质。故而确立: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认识不同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学生基本素质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本班中等水平的学生占主体,也有少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和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随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问题讨论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精心的设置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此外还结合多媒体辅助法、总结归纳法和情感教学法等。
2、学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分析讨论得出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指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①设问激疑,实验引入
开门见山,直接设问“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这个设问与学生已有知识发生冲突,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可以顺势激发学生讨论,由
学生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而解决心中的疑问。设问结合实验的引入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激起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②因势利导,探究真知
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可恰如其分的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是盐溶液其酸碱性不同呢?”这个问题是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的关键。该问题对于学生有较大难度,此时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3)哪些离子能相互结合?溶液中c(H+)、c(OH-)如何变化?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CH3COONa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并汇报结果,教师对结果给以肯定和补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有的离子间能结合,有的离子却不能结合,鼓励学生发现离子间结合的本质——能形成弱电解质。
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水解的过程,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初步认识到盐类水解的实质。
③动画演示,形象直观
讲解过程中结合动画视频动态演示CH3COONa和NH4Cl的水解过程,使学生对水解过程的记忆更加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认识盐类的水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④概念剖析,透彻理解
化学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知识,并且盐类的水解研究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间的结合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寻找关键字词,透彻理解盐类的水解概念的本质,发现其特点并掌握简单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④大胆预测,实验验证
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自信心大受鼓舞,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对Na2CO3、Al2(SO4)3、KNO3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出大胆的预测,要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是否正确,恰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从实验中得到理论,再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化。
⑤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再次设置问题:“那么其溶液酸碱性相同的盐有何共同点呢?”,引导学生从盐的组成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盐的组成与其能否水解以及溶液酸碱性的一般规律。教师与学生共同将此规律提炼成五字四句的口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⑦巩固运用,反馈验收
通过典型的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实质和规律的理解。习题的设置从三个层次出发,分别验收差生、中等生、优生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力求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是也有其弊端。鉴于幻灯片强大的展示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略板书。但幻灯片的容量过大,学生难以做笔记。因此我将本节课的主要标题和知识脉络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逐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从对宏观实验现象的感性认
识出发,经过思考讨论,抽象概括,逐步形成了对微观本质的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把握其实质和规律,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高,讨论热烈,主动探究意识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用眼看,用脑思,并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究分析得出新结论,充分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我认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做化学”、“学化学”,而不是被动地“听化学”“读化学”,因此必须从根本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改变传统的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把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教学方式充分引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程序的设计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学生最初对开门见山的设问感到困惑,接着因实验结果而感到好奇,再因自主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质而兴奋,最后又因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任何时候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3、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比较成功。如果按照教材编排,一开始便提出了盐的组成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由于先入为主的认知特点,学生对于盐类的水解很容易重规律而轻实质,不利于难点的把握及后续的学习。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再运用实质去发现规律,由特殊到一般,更符合知识的生成特点,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由于学生自主实验及讨论交流的环节较多,因此教学节奏稍显散乱。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准备,对课堂可能情况做充分的设想,设计好解决办法,以便灵活处理教学节奏,保证教学顺利完整。
2、本班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难以做到真正的同步教学,因材施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分层次提问、个别指导、以优带差等措施逐步改善这一现状。
3、课前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预期过高,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固体试剂的溶解操作并不熟悉,对此我及时将此操作做了演示,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今后教学中我将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由于我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评委及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