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微生物-5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305沙门氏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5-微测试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微测试一、单选题1、在做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试验时,挑取新鲜培养的适量单菌落接至适量无菌水中,与试剂盒中的标准比浊管进行比对,制成浓度为()菌悬液。
A、0.5麦氏B、0.6麦氏C、0.4麦氏D、0.8麦氏参考答案:A难度:低2、在做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试验时,最好从()平板上挑取纯化的可疑菌落进行试验。
A.营养琼脂B.BSC.XLDD.HE参考答案:A难度:低3、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试验时,接种菌悬液分别至试剂盒的9个圆孔中,每孔接种量为();A、0.3mLB、0.2mLC、0.5mLD、0.8mL参考答案:B难度:中二、多选题1、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一般包括哪几项生化试验试剂?()A、三糖铁B、靛基质C、尿素D、赖氨酸脱羧酶及其对照参考答案:ABCD难度:中三、判断题1、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管黄色,试验管紫色为阴性。
参考答案:F难度:中2、沙门氏菌甘露醇黄色为阳性;山梨醇黄色为阴性。
参考答案:F难度:低四、填空题1、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一般包括、、、、、、、和生化试验试剂。
参考答案:赖氨酸脱羧酶及其对照、氰化钾及其对照、靛基质、尿素、甘露醇、山梨醇、ONPG、三糖铁难度:高2、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检验时,在、、和实验孔中滴加2滴矿物油覆盖培养基表面,盖上盒盖;参考答案:氨基酸对照、赖氨酸脱羧酶、氰化钾对照、氰化钾难度:中五、问答题1、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参考答案:接种:第一步:从铝箔袋中取出试剂盒,打开盒盖;第二步:用接种针从平板上挑取新鲜培养的适量单菌落接至适量无菌水中,与试剂盒中的标准比浊管进行比对,制成0.5麦氏菌悬液,注意菌悬液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第三步:接种菌悬液分别至试剂盒的9个圆孔中,每孔接种量0.2mL;第四步:在氨基酸对照、赖氨酸脱羧酶、氰化钾对照、氰化钾实验孔中滴加2滴矿物油覆盖培养基表面,盖上盒盖;第五步:与三糖铁生化管一同置于36 ℃±1 ℃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24 h,其中ONPG 实验培养1~3h观察结果,如为阴性继续培养至24h观察结果;氰化钾实验若24h仍为阴性,可延长培养至48h观察结果;第六步:培养结束后,在靛基质实验孔中滴加2滴靛基质试剂,即刻观察结果。
食品微生物 第5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第二节
携带供体部分遗传物质(DNA片段)的噬菌体称为 转导噬菌体。
普遍性转导
细菌转导的二种类型:
特异性转导
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 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普遍 性转导。 (1) 意外的发现
保藏期 3-6 月
1-2 年 1-10 年 5-15 年
菌种保藏机构
ATCC采用的菌种保藏法:
(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冷冻干燥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CCCCM采用的菌种保藏法:
( China Committee for Culture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
转化(transformation)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DNA片段, 并与其染色 体同源片段进行遗传物质交换,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 状的现象。
转化因子
吸附吸收
受体细胞 高1000倍 感受态
整合
转化子
(2) 转化过程
供体(strR)
ds DNA
感受态受体(strS) 酶解与吸收单链
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种内、间、属间)融合 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
五、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工业菌种改良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基因克隆、DNA重组。将含 目的基因DNA片段经体外操作与载体连接,转入一个受 体细胞并使之扩增、表达的过程。
•目的基因 •载体选择 •体外重组 •导入细胞 •筛选 •鉴定
分离、合成、逆转为cDNA、PCR扩增等 质粒、噬菌体、病毒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6202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5-微测试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微测试一、单选题1、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
此液为()稀释液。
A. 1:5B. 1:10C.1:15D. 1:20参考答案:B难度:中2、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参考()国家标准。
A.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B. 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C. 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D. 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参考答案:A难度:低3、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时,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cm2 的面积。
A. 10B. 15C. 20D. 25参考答案: D难度:中二、多选题1、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除了菌落总数检验,还有其他()致病菌指标可以检测。
A. 大肠菌群B. 绿脓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溶血性链球菌E. 真菌参考答案:ABCDE难度:中三、判断题1、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时,不需要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可以直接将棉签放入含10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参考答案:F难度:中2、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
参考答案:T难度:中四、填空题1、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倾注培养时,将已采集的样品在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平皿,置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参考答案:6h、两块、35℃±2℃难度:中2、按照GB15979-2002要求,生产环境卫生指标: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 。
参考答案:<20 cfu/cm2难度:中五、简答题1、加工台面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如何计数?参考答案:菌落总数计数Y=A/S×10y——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S——采样面积,cm2;。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5试卷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5(总分:5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1型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免疫标记技术不包括( )。
(分数:1.00)A.放射免疫技术B.免疫酶技术C.免疫荧光技术D.免疫电镜技术√E.免疫胶体金技术解析:2.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的是( )。
(分数:1.00)A.特异性B.先天性√C.记忆性D.自限性E.识别异己解析:3.属于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是( )。
(分数:1.00)A.抗原制备B.抗体纯化C.淋巴细胞计数与分类√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PCR解析:4.检测可溶性抗原不能用( )。
(分数:1.00)A.ELISAB.单向琼脂扩散C.直接凝集反应√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E.协同凝集试验解析:5.可以引起Ⅲ型过敏反应的物质是( )。
(分数:1.00)A.IgE类免疫球蛋白B.中等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C.小分子药物半抗原D.异种血清E.结核菌素解析:6.对流免疫电泳中抗原和抗体带的电荷分别是( )。
(分数:1.00)A.+,-B.+,+C.-,+D.-,- √E.不带电荷解析:7.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包括( )。
(分数:1.00)A.反应的微量化和自动化B.试剂的标准化和商品化C.方法的快速简易和家庭化D.技术的敏感、特异和精密化E.以上都是√解析:8.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 )。
(分数:1.00)A.4~4.5B.4.5~5C.5~6D.6~8 √E.8~9解析:9.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分数:1.00)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与生具有,动物皆有之C.对某种细菌感染的作用针对性强√D.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E.对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解析:10.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三大弱毒疫苗的科学家巴斯德是( )。
(分数:1.00)A.法国人√B.德国人C.美国人D.英国人E.西班牙人解析:11.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生物制品有( )。
食品微生物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生长曲线以少量纯培养细菌接种有限的液体培养基,并在培养过程中定时取样测数,可以发现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若以时间为横坐标,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绘出一条类似于S形的曲线,这就是细菌的生长曲线。
由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群体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延迟期这个时期内的细菌细胞通常表现为个体变长,体积增大和代谢活跃,细胞内的RNA含量增加使细胞质的嗜碱性增强,并由于代谢活性的提高而使贮藏物消失;细胞对外界理化因子(如NaCl、热、紫外线、x—射线等)的抵抗能力减弱。
细菌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的遗传特性、菌龄及接种前后培养条件的差异等。
将处于对数期的培养物接种到相同的培养环境中可以缩短乃至消除延滞期。
对数期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增强,分裂速度加快,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其生长曲线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
稳定期在对数末期,由于营养物质(包括限制性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生理毒性的代谢产物在培养基中的积累及培养环境条件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等对细菌生长不利的变化,使细菌的生长速度降低,增殖率下降而死亡率上升,当两者趋于平衡时,就转入稳定期。
可以通过补料,调节pH、温度或通气量等措施来延长稳定期衰亡期细菌在经过稳定期后,由于营养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死亡率迅速增加,以致明显超过增殖率,这时尽管群体的总菌数仍然较高,但活菌数急剧下降,其对数与时间呈反比,表现为按几何级数下降,生长曲线直线下垂,有人又称其为对数死亡期。
这个时期的细胞常表现为多形态,产生许多大小或形态上变异的畸形或退化型,其革兰氏染色亦不稳定,许多G+细菌的衰老细胞可能表现为G-。
恒浊法和恒化法培养核心内容是什么?大概过程是指什么?1.恒浊连续培养不断调节流速而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叫恒浊连续培养。
在恒浊连续培养中装有浊度计,借光电池检测培养室中的浊度(即菌液浓度),并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食品检验工-5_真题-无答案
食品检验工-5(总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判断题1. 乳粉包装前的水要求为1.5-3%。
A. 正确B. 错误2. 低酸性食品包括谷类、豆类、海产品、肉乳和瓜类。
A. 正确B. 错误3. GB7099-1998标准规定糕点中重金属元素铅的含量不得超过1.0mg/kg。
A. 正确B. 错误4. 变压器原、副绕组的电压之比等与它们匝数之比。
A. 正确B. 错误5. 酸度计使用时指针不稳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搅拌速度太快。
A. 正确B. 错误6. 食品变质的原因有物理、化学、微生物三个因素。
A. 正确B. 错误7. 动物病毒大多数呈球状,植物病毒大多数呈现杆状。
A. 正确B. 错误8. 玻璃电极内部缓冲液的作用是使玻璃膜内侧氢氧根活度保持不变。
A. 正确B. 错误9.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为8个电子,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
A. 正确B. 错误10. 间接碘量法的标准溶液是KI。
A. 正确B. 错误11. 豆腐乳、豆鼓,腊八豆等发酵制品一般都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利用总状毛霉进行自然培养的。
A. 正确B. 错误12. 放线菌大多数是寄生菌,少数是腐生菌。
A. 正确B. 错误13. 调节培养基的PH值可用0.1NHD1或0.1NaOH。
A. 正确B. 错误14. 国家标准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一定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分析方法。
A. 正确B. 错误15. 甲醇有毒,而且是积累性中毒,食饮少量(约1mL)甲醇可使双目失明,量多可致死。
A. 正确B. 错误16. 霉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是霉变粮食所引起,只要煮熟煮透,即可预防。
A. 正确B. 错误选择题17. .使用中性乙酸铅作为糖类测定的澄清剂时,不能除去()对实验的干扰。
A. 蛋白质B. 有机酸C. 果胶D. 多量淀粉18. PH值为11.30,为( )有效数字。
A. 一位B. 二位C. 三位D. 四位19. 菌落计数时,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 )有效数字。
微生物工程--5--代谢调节和工程
微生物工程--5--代谢调节和工程∙代谢类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代谢调节(regulation ofmetablism)是指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的一种作用,即自我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是指运用人为的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进行遗传改造和条件的控制,以期按照人们的愿望,生产有用的微生物制品。
∙代谢调节的方式∙ 1.细胞透性的调节:细胞质膜的透性直接影响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从而影响到细胞内代谢的变化。
⌝细胞质膜的透性的调节是微生物代谢调节的重要方式,由它控制着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产物分泌。
∙ 2.代谢途径区域化: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虽然简单,但也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对于某一代谢途径有关的酶系则集中某一区域,以保证这一代谢途径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避免了其他途径的干扰。
∙ 3.代谢流向的调控: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各代谢途径中某个酶促反应的速率来控制代谢物的流向,从而保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它包括两种形式ϖ由一个关键酶控制的可逆反应由两种酶控制的逆单向反应∙ 4.代谢速度的调控:在不可逆反应中,微生物通过调节酶的活性和酶量来控制代谢物的流量。
⌝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能按照需要,通过激活或抑制原有酶的活性或通过诱导或阻遏酶的合成来自我调节其代谢速度,使之高度经济有效地利用能量和原料进行生长繁殖。
∙酶合成的调节:概念:⌝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影响因素: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环境因子(如压力、p H、离子强度和辅助因子等) 调节方式:激活已有酶的活性,抑制已有酶的活性∙(一)激活:在激活剂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的现象。
⌝代谢调节的激活作用:主要是指代谢物对酶的激活。
ϖ前(体)馈激活,指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ϖ代谢中间产物的反馈激活,指代谢中间产物对该代谢途径的前面的酶起激活作用∙(二)抑制:由于某些物质的存在,降低酶活性的现象。
5 微生物工程 第五章 发酵工业种子制备
种子培养基特点:
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糖分少,需充
足氮源和生பைடு நூலகம்因子,无机氮源比例大;
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 供孢子用的种子培养基,可添加易被吸收
利用的碳源和氮源;
应考虑与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相近。
pH
选择最适种子培养pH的原则是获得最
大比生长速率和适当的菌量。
培养最后一级种子的培养基的pH应接
长迟滞期
为什么细菌发酵最好是在对数生长期接种?
种子浓度够 代谢活力强
重点
举 例:
梭状芽孢杆菌发酵丁醇-丙酮 时种子扩大培养的程序
酵母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酿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最初采用纯种进行酵母发酵并设计出酵
母繁殖流程,他将每一步的接种量规定 为10%,并控制繁殖条件与酿造时一致
现代的流程中,接种量为1%或更低,控
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
生长活力强,延迟期短; 生理状态稳定; 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 适应性强,生产能力稳定
重点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扩大的级数: 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
培养的次数
级数愈少,愈利于简化工艺及控制,并
可减少种子罐污染杂菌的机会,减少消 毒及值班工作量,减少因种子罐生长异 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扩大级数,完成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种子转种至发酵罐
工业发酵种子制备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琼脂斜面至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
子瓶斜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种子罐扩大培养
实验室种子制备
无菌方式接保藏的菌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成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307沙门氏菌检验-结果与报告-5-微测试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微测试
一、单选题
1、沙门氏菌检验平板分离时,为了最大可能的检出沙门氏菌,原则上必须使用()种以上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B
难度:低
2、若采用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的菌落为()。
A.紫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绿色
参考答案:B
难度:低
3、三糖铁观察结果时,底层及斜面:产酸变黄记为()
A、K
B、A
C、+
D、-
参考答案:B
难度:中
二、多选题
1沙门氏菌初步鉴定试验有()。
A、三糖铁
B、赖氨酸脱羧酶
C、ONPG
D、氰化钾
参考答案:ABD
难度:中
三、判断题
1、在做沙门氏菌三糖铁试验时,一定是底层及斜面产酸变黄
参考答案:F
难度:中
2、沙门氏菌在XLD琼脂平板上菌落一定为粉红色。
参考答案:F
难度:低
四、填空题
1、若采用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为(),大肠杆菌为(),变形杆菌为()。
参考答案:紫红色,蓝色,无色
难度:高
2、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多数为(),仅甲型副伤寒为()
参考答案:阳性,阴性
难度:中
五、问答题
1、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果有哪些?
参考答案:
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果:多价菌体(O)抗血清凝集成块为阳性,多价鞭毛(H)抗原絮状或绒毛状凝集为阳性,沙门氏菌O抗和H抗均为阳性。
难度: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自考题-5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自考题-5(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调节C.免疫监视D.免疫自稳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监视的概念。
[要点透析] 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可引发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2.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脾脏B.胸腺C.骨髓D.淋巴结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中枢免疫器官。
[要点透析] 人和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也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下列关于半抗原,描述正确的是( )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C.只有免疫原性D.只有抗原性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半抗原的概念。
[要点透析] 本身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物质(如某些多糖、脂类和药物)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4.构象决定基又称为( )A.非线性决定基B.线性决定基C.T细胞表位D.不连续决定基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问题分值: 1答案:A5.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 )A.抗原决定基B.半抗原C.共同抗原D.异嗜抗原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问题分值: 1答案: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抗原决定基。
[要点透析] 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抗原决定基是T细胞、B细胞和抗体特异性识别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生工09微生物遗传-5-转座因子
IR
IR
IS:插入序列 TnA:复杂转座 子 Tn:复合转座子
IS
IS
6.2.4 细菌转座因子的插入机制
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的部位的通常步骤是: 在靶DNA上制造一个交错的切口,然后转座 子与突出的单链末端相连接,并填充切口。
交错末端的产生和填充解释了在插入部位 产生靶DNA正向重复的原因。链的切口之间 的交错决定了正向重复的长度。
转座引起的DNA缺失
转座引起的DNA倒位
确定微生物基因组功能
应用转座子及其相关技术, 全面确定了微 生物基因组功能特征, 特别是分支菌属基 因组功能. 例如, 结核分支杆菌模式菌株的必需基因 组及其相关功能均用此类方法得到确认
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
转座子通常限制性地分布于特定的真菌菌 株或群体中, 可以作为特定菌株的诊断工 具. 已用于丝状真菌群体多样性分析.
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 elsdenii)是奶牛 瘤胃内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乳酸发酵菌,它能 发酵很多种不同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丙烯 酸途径将乳酸分解为丙酸,或者经乙酰辅酶A途径 在乙酸激酶(AK)和磷酸转乙酰酶(PTA)的作用 下生成乙酸[1]。 奶牛在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及疾病状态下,瘤胃 内发酵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使丙酸生成减 少,而乙酸生成增加[2]。 恢复和重建瘤胃微生物区系,不仅可增强围产期 奶牛的消化功能,增加采食量,还可提高生糖先 质丙酸的生成量,纠正或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 平衡。
6、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主要内容
6.1 转座子概述
6.2 细菌转座子的类型和结构
6.3 细菌转座子的遗传效应和应用
6.1 转座子概述
6.1.1 概念
农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同一土体由于微环境的通气、水分、营养等状况都存在着差
异,致使不同微生物呈立体分布。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 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1)细菌 数量:70~90%;种类:主要为腐生,少数自养 分布:表层最多,随土层加深减少,厌氧菌反之。 (2)放线菌 数量:5~30%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ol Ecology)
第一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 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 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 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 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XN-5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试验研究
c ul t u r e a nd d i l ut i on pl a t e t o s c r e e n a s t r a i n XN一 5 wi t h s t a bl e a nd hi gh f l o c c ul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f r o m a c t i va t e d s l ud ge a s mi c r o bi a l f l o c c ul a t i ng s t r a i n. The pa p e r e x pe r i me nt a l l y s t u di e s t he f l oc c u l a t i o n r a t e a nd f l oc c u l a — t i ng a c t i vi t y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a i n un de r di f f e r e n t k i nd s o f c u l t ur e t i me, i ni t i a l PH 。 c u l t ur e me di u m c a —
p a c i t y a n d t h e a mo u n t o f i n p u t s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f l o c c u l a n t p r o d u c e d b y t h e f l o c c u l a t i n g s t r a i n i s
絮 凝 剂 的 絮凝 率 达 到 了 9 3 . 1 。
关 键 词 :微 生 物 絮凝 剂 ; X N一 5菌 株 ; 絮凝活性 ; 胞 外 产 物
5粮食的低温储存
粮食的低温储存粮堆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体系,在此体系中既有生物成分也有非生物成分。
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则取决于这些生物、非生物成分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温度和水分是影响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强弱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特别是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
低温储藏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储粮生态因子,使粮食处于一定范围的低温状态,抑制虫、酶生长,繁育,延缓储粮品质的变化速度,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低温储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的陈化,特别是能使面粉、大米、油脂、食品等安全度夏,保鲜效果显著。
同时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避免或减少了污染,保持储粮卫生的特点。
另外,低温储藏还可作为处理高水分粮的一种应急措施。
缺点是低温储藏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如果仓房围护结构中防潮层不完善或气流组织不合理,很易造成粮食水分转移,甚至结露。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低温储藏的推广使用。
由于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在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将粮食置于一定范围的低温状态(粮食处于15℃以下为低温状态、粮食处于20℃以下为准低温状态),能够有效抑制虫霉生长、繁育,限制储粮品质的变化速度,同时又能维持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进行低温储粮,首先要了解粮食以及虫、螨、霉等生物体的生物学特性,低温储粮的原理正是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的品质劣变,从而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一)低温与储粮害虫储粮害虫是变温动物,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或此机能不完善,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
温度对变温动物发生直接作用,变温动物的体温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动物的新陈代谢强度、生长速度方面。
温度是储粮害虫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无机环境因素,它对害虫发育速度影响比较明显。
储粮害虫由于长期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室内,多数虫种又起源于热带,耐低温能力较弱。
大多数重要的储粮害虫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极限低温为17℃,若将温度控制在17℃,尤其在15℃以下,虫体开始呈现冷昏迷,这时即使不能使其快速致死,也可使昆虫不能活动并且阻止它们取食,结果会由于饥饿衰竭而间接地使害虫死亡。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PPT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四、微生物得控制措施
(一)生产用水得安全控制 1、水源:加工用水采用自供水,水源充足,水井深度大于30米, 水源上游无任何污染源,水井口高于地平面并进行了封闭。,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 公司内部备有完整得供水网络图与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 加工车间水龙头有统一编号, 热水、管道挂牌加以区分,以便 对生产供水系统得管理与维护。 2、1车间内使用得软水管不能落地放置,使用过程中使用专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得地方,容易遭到微生物侵 害。 6、离墙近得设备、制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微生 物。 7、温度相对较低得车间速冻库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 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得门没有关闭得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 来得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得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得时 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微生物。 8、车间得空调系统、净化管道系统等,其自身容易产生微生 物。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① 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得影响。低温对微生物生长极为不 利,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得适应性,在5℃左右或更低得温 度(甚至-20℃以下)下仍有少数微生物能生长繁殖,使食品发 生腐败变质,我们称这类微生物为低温微生物。低温微生物 就是引起冷藏、冷冻食品变质得主要微生物。食品在低温 下生长得微生物主要有:假单孢杆菌属、黄色杆菌属、无色 杆菌属等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小球菌属、乳杆菌属、小 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与梭状芽孢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 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圆酵母属、丝孢酵母属等酵母 菌;青霉属、芽枝霉属、葡萄孢属与毛霉属等霉菌。食品中 不同微生物生长得最低温度见表1。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二)与食品接触表面得卫生 1、首先要保持生产车间得内部工具得清洁与卫生,注意对一 些卫生死角进行严格得卫生清理与保持(每半月实施一次深 度清洁):如操作案面得背面,天花板、墙壁、制冷风机得卫生 清理,清理卫生后所有得墙壁、天棚、设备、器具、案面表 面要用酒精擦两遍以上,尤其注意清理制冷风机得散热片与 冷气得出风口以及内部电机叶片,这就是一个很容易忽视得 角落。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5章生长和环境条
繁殖代数n的计算:
lg N - lg N 0 = n log2
03
lg N = lg N 0 + n log2
02
N = N 0 · 2 n
01
*
03
(lg N - lg N 0 )/ 0.301
02
= (lg N - lg N 0)/ lg2
01
G = t / n
R=n/ ( t 2 —t 1)
特点: ( 1)生长速率负增长; ( 2)细胞形态多样,出现畸形,形成衰退型; ( 3)蛋白水解酶活跃,出现细胞自溶现象; ( 4)芽孢细菌芽孢大量释放。
*
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01
稀释平板分离法
02
原理同稀释平板计数
平皿划线分离法 以沾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固体平板上不断划线以稀释接种环上微生物数量,最终可在划线处使微生物以单细胞表达式分开。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
比浊法
用分光光度计或浊度计测定菌液的吸光度,菌体的数量与其吸光度成正比。适用于较高浓度的液体样品的测定。
(1) 平板菌落计数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其原理为单个细胞涂布在固体平板上经培养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单菌落。依此推算原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适用于30个/ml菌以上的液体样品。如为固体样品要求菌数更高。方法的测定周期较长。
一些嗜碱菌能在pH11.0生长。
放线菌的适宜pH范围7.5-8.0。
多数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的适宜pH范围为6.5-7.5。
微生物细胞内部pH一般保持在中性。
氧化硫杆菌能在的环境中生长。
微生物生长的pH范围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3203 菌落总数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5-微测试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微测试一、单选题1、根据《GB 4789.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中的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在()中进行。
A.洁净实验室B.理化实验室C.BSL-2实验室D.BSL-3实验室参考答案:A难度:低2、一般样品的菌落总数检验,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放置于()℃,培养()h。
A.36,24B.36,48C.30,24D.30,48参考答案:B难度:中3、检验操作开始之前,应先开启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
A.10 minB.15 minC.20 minD.30 min参考答案:D难度:低二、多选题1、无菌室的消毒和准备包括()。
A.将样品和增菌液放入传递窗中,打开传递窗紫外灯进行表面杀菌B.无菌室的紫外辐照灭菌C.超净工作台的紫外辐照灭菌D.75%酒精棉擦拭工作台面参考答案: A;B;C;D难度:中三、判断题1、在进行连续稀释时,应使吸管内的液体沿管壁流入稀释液中,可将吸管尖端伸入稀释液内,以使混合均匀。
参考答案:F难度:中2、皿内培养基凝固后,应在数分钟内将平皿翻转予以培养,这样可避免菌落蔓延生长。
参考答案:T难度:中四、填空题1、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与稀释倍数成比,即稀释倍数越高,菌落数越。
参考答案:反;少难度:中2、用作样品稀释的稀释液,每批都应有。
参考答案:空白对照难度:中五、简答题1、如果在空白对照平皿上出现多个菌落时,应如何操作?参考答案:应追加对照平皿,以判定是空白稀释液,用于倾注平皿的培养基,还是平皿、吸管或空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难度:中。
农产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502-5-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国标解读-微测试
《农产品/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微测试一、单选题1、典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氧化酶试验结果为()色为()性。
A.不变;阴B.变蓝;阴C.不变;阳D.变蓝;阳参考答案:D难度:低2、下列试验属于副溶血性弧菌确定鉴定的是()。
A.革兰氏染色试验B.嗜盐性试验C.赖氨酸脱羧酶试验D.三糖铁(TSI)试验参考答案:C难度:低3、下列生化鉴定中,属于可疑副溶血性弧菌的是()。
A.氧化酶试验阳性,革兰氏试验阴性,三糖铁(TSI)试验,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B.氧化酶试验阴性,革兰氏试验阴性,三糖铁(TSI)试验,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C.氧化酶试验阳性,革兰氏试验阴性,三糖铁(TSI)试验,底层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D.氧化酶试验阳性,革兰氏试验阳性,三糖铁(TSI)试验,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参考答案:A难度:中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典型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的有()。
A.氧化酶试验,阳性B.革兰氏试验,阴性C.三糖铁(TSI)试验,底层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D.动力试验,有动力参考答案:A;B;D难度:中2、下列选项中属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所需的培养基有( )。
A.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B.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C.缓冲蛋白胨水D.三糖铁(TSI)琼脂参考答案:A;B;D难度:中三、判断题1、副溶血性弧菌3%氯化钠的甘露醇试验结果呈黄色,为阴性。
( )参考答案:F难度:低2、副溶血性弧菌革兰氏染色试验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有芽胞,有鞭毛。
( )参考答案:F难度:高四、填空题1、副溶血性弧菌初步鉴定包括、、、、5个试验。
参考答案: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三糖铁(TSI)试验、动力试验、嗜盐性试验难度:中2、副溶血性弧菌确定鉴定包括、、、4个试验。
参考答案:3%氯化钠的甘露醇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MR-VP试验;ONPG 试验难度:中五、简答题1、简述副溶血性弧菌增菌中样品制备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能力-5_真题-无答案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能力-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环状反应的本质是A. 直接凝集反应B. 沉淀反应C. 补体结合反应D. 中和反应E. 间接凝集反应2. 环状试验的稀释物是A. 抗原B. 抗体C. 介质D. 生理盐水E. PBS3. 空斑试验用于测定病毒的A. 抗原B. 感染力C. 大小D. 穿透力E. 黏附力4. 补体结合试验不产生溶血,结果判定为A. 阳性B. 阴性C. 不能判定结果D. 假阳性E. 假阴性5. 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第二份血清最适合的采集时间是A. 潜伏期B. 隐性期C. 急性期D. 恢复期E. 发作期6. 用于检查活细菌、螺旋体及其动力的显微镜是A. 普通光学显微镜B. 暗视野显微镜C. 相差显微镜D. 倒置显微镜E. 偏光显微镜7. 实验室中,紫外线透射仪用于观看A. 蛋白测序结果B. 氨基酸测序结果C. DNA测序结果D. 核苷酸测序结果E. DNA条带结果8. 安德森采样器采集标本用于检测A. 空气中细菌总数B.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C. 饮用水中细菌总数D. 饮用水中粪大肠菌群E. 饮用水中大肠菌群9.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最主要的优点是A. 较放射免疫法更特异B. 标记物非常稳定C. 较ELISA法更敏感D. 适用于半定量分析E. 适用于定性分析10. 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是A. 特异性受体结合病毒B. 病毒的融合性C. 病毒的黏附力D. 病毒的感染性E. 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现象11. 食品卫生检验中,大肠菌群的检验步骤为A. 检样稀释、分离培养、乳糖发酵试验、证实试验和报告B. 检样稀释、证实试验、分离培养、乳糖发酵试验和报告C. 检样稀释、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证实试验和报告D. 检样稀释、分离培养、证实试验、乳糖发酵试验和报告E. 检样称重、蔗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证实试验和报告12.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菌落总教测定计数时,应选用的平板菌落数范围在A. 10~100B. 100~200C. 30~300D. 20~200E. 50~30013. 用滤膜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过滤完水样后,滤膜A. 截留细菌面向上,移放在培养基上B. 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培养基上C. 截留细菌面向上,移放在平皿内D. 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载玻片上E. 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平皿内14. 用滤膜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培养时间是A. 18~24hB. 16~18hC. 22~24hD. 24~48hE. 6~8h15. 检测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时,用灭菌吸管吸取到平皿中的水样量A. 1mlB. 2mlC. 3mlD. 4mlE. 5ml16. 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用玻片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时,取清洁干燥玻片,一端滴加1滴血浆,另一端滴加1滴A. 凝固酶B. 蒸馏水C. 生理盐水D. 自来水E. 菌液17. 用于保存非强碱性试剂和有机试剂的是A. 三角烧瓶B. 非磨口试剂瓶C. 磨口试剂瓶D. 棕色试剂瓶E. 滴瓶18. 接到化妆品样品后如不能及时检验微生物指标,应将样品A. 4℃保存B. -20℃保存C. 室温保存D. 加抑制剂保存E. 加防腐剂保存19. 对茶具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采样点为A. 茶具内缘B. 茶具外缘C. 茶具内壁和底部D. 茶具底部E. 茶具内、外缘口唇接触处20. 纸片法测定茶具大肠菌群时所用的纸片大小为A. 10cm×10cmB. 2.5cm×2.5cmC. 3.5cm×3.5cmD. 4cm×4cmE. 5cm×5cm21. 测定游泳池水菌落总数时,一般情况下125ml采样瓶中需加10%硫代硫酸钠溶液A. 0.1mlB. 0.2mlC. 0.3mlD. 0.4mlE. 0.5ml22. 检测理发用具的大肠菌群时,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到生理盐水中振荡均匀,取出部分待测液,放入到A. GN增菌液中B. 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C. 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D. 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E. 营养肉汤中23. 用灭菌棉拭子涂抹完采样点后,棉拭子的手接触部位应A. 用75%乙醇棉球消毒B. 用剪刀剪去C. 用火焰灼烤D. 用灭菌剪刀剪去E. 用手折断弃去24. 检测理发用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待测液体的增菌培养基是A. 7.5%的氯化钠肉汤B. GN增菌液C. 缓冲蛋白胨水D. 营养肉汤E. 葡萄糖肉汤25. 进行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时,应分别从2个包装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称取A. 8gB. 10gC. 12gD. 16gE. 20g26. 为了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与菌落,可在每100ml营养琼脂中加入1ml、0.5%的A. TTC溶液B. EDTAC. 氢氧化钾D. 枸橼酸钠E. 磷酸氢钾27. 测定化妆品的细菌总数时,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皿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克或每毫升A. 0CFUB. <1CFUC. 1CFUD. <10CFUE. 10CFU28. 用滤膜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水样滤完后,再抽气约A. 5sB. 10sC. 15sD. 20sE. 30s29. 食品大肠菌群乳糖初发酵试验,待检样品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A. 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B. 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C. 单料乳糖蛋白胨发酵管D. 双料乳糖蛋白胨发酵管E. 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0. 食品大肠菌群检验的检样,按10倍递增稀释后,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A. 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5管B. 5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C. 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D. 2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E. 4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31. 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使用的方法是A. 外斐试验B. Coombs试验C. 中和试验D. Ascosi试验E. 锡克试验32. 已判定为志贺菌属的培养物,应进一步做甘露醇、棉子糖和甘油的发酵和靛基质试验及A. 7%乳糖发酵试验B. 1%乳糖发酵试验C. 5%乳糖发酵试验D. 7.5%乳糖发酵试验E. 2%乳糖发酵试验33. 志贺菌的结果报告,判定菌型应综合A. 培养特性B. 生化试验结果C. 培养特性和血清学试验结果D. 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E. 培养特性、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34. 葡萄球菌A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其简称为A. HRPB. ASOC. MRSAD. SPAE. AP35.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用的是A. 1:4新鲜兔血浆0.1mlB. 1:3新鲜兔血浆0.5mlC. 1:10新鲜兔血浆0.2mlD. 1:4新鲜兔血浆0.5mlE. 1:5新鲜兔血浆1.0ml36.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呈A. 金黄色,扁平、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B. 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无溶血圈C. 金黄色,也有时为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D. 金黄色,扁平、圆形、不透明、表面粗糙,周围有溶血圈E. 金黄色或白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粗糙,周围有溶血圈37. 溶血性链球菌杆菌肽敏感试验的培养要求是A. (28±1)℃,6~12hB. (36±1)℃,18~24hC. (36±1)℃,16~18hD. (37±1)℃,16~18hE. (42±1)℃,18~24h38. 溶血性链球菌在固体培养基中呈A. 长链,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B. 短链,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C. 短链,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D. 短链,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E. 长链,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39. 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群MPN计数时,根据对样品污染度的估计,选择0.1、0.01、0.0013个稀释度,结果均未产酸产气,则结果报告为A. 9B. 6C. <3D. 1E. 040. 在做证实试验时,挑取蜡样芽胞杆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的数目为A. 5个B. 2个C. 3个D. 4个E. 8个41. 蜡样芽胞杆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A. 甘露醇B. 鼠李糖C. 甘露糖D. 葡萄糖E. 木糖42. 固体食品的检样用均质器研磨的速度为A. 9000~10000r/minB. 6000~10000r/minC. 8000~15000r/minD. 10000~20000r/minE. 8000~10000r/min43. 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氰化钾(KCN)和尿素琼脂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的反应为A. 斜面(+/-)、底层(+)、H2S(-)、KCN(-)、尿素酶(-)B. 斜面(-)、底层(+)、H2S(+)、KCN(+)、尿素酶(+)C. 斜面(+)、底层(+)、H2S(+)、KCN(-)、尿素酶(+)D. 斜面(+/-)、底层(+)、H2S(-)、KCN(+)、尿素酶(+)E. 斜面(+/-)、底层(+)、H2S(-)、KCN(+)、尿素酶(-)44.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取后,应根据样品种类将不需冷冻的样品保持在A. 0~4℃环境中B. 1~5℃环境中C. 0~8℃环境中D. 4~8℃环境中E. 4~10℃环境中45. 培养肠道致病菌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是A. 碱性琼脂培养基B. SS培养基C. 血琼脂培养基D. 高渗培养基E. 罗氏培养基46. 志贺菌属根据抗原结构可分为A. 6个群B. 7个群C. 5个群D. 4个群E. 2个群47. 用于霍乱弧菌的强选择性的培养基是A. 庆大霉素琼脂B. SS琼脂C. 8%氯化钠琼脂D. 伊红亚甲蓝琼脂E. 罗氏琼脂48. 鼠伤寒沙门菌的IMViC试验的结果是A. ++--B. -+-+C. -+++D. +-++E. +---49. HBV的抗原成分中病毒核心的主要抗原成分是A. HBaAgB. HBsAgC. HBcAgD. HBeAgE. HBbAg50. 埃博拉病毒属于A. 布尼亚病毒科B. 丝状病毒科C. 小RNA病毒科D. 星状病毒科E. 黄病毒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五章 粮食微生物的作用与防治
第一节 粮食微生物与粮食霉变 第二节 粮食微生物与粮食发热 第三节 粮食微生物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第四节 粮食防霉
2
第一节 粮食微生物与粮食霉变
粮食霉变的过程就是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粮食有机 物质的生化过程。 一、粮食霉变过程和微生物作用
粮食霉变是一个连续的统一过程,也有着一定的发展阶段, 发展的快慢主要由环境条件、温度、水分的适宜程度而定。 粮食霉变一般分三个阶段: ✓ 初期变质阶段 ✓ 生霉阶段 ✓ 霉烂阶段
21
(二)粮食变味
1.微生物引起粮食变味的原因 有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味,能被粮食吸附,使粮食带有异
味。霉菌-霉味,腥黑穗病菌-腥臭味 微生物分解粮食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中,生成各种具有异常气味的
产物,积存在粮食中,使粮食变味 2.微生物导致粮食变味的类型 (1)霉味 许多青霉、曲霉、毛霉和根霉等产生强烈的霉味。 霉味较重的粮食吸附的霉味,很难清除。 粮食霉味较轻时,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曝晒、加温、通风或将活
生霉现象:霉菌菌落多为毛状或绒状,粮食“生毛”、“点 翠”—肉眼可见生霉现象
明显发热-湿热逐步积累,粮温2-3℃/天或更快的速度上升。 霉味,霉斑,变色,营养品质劣变,霉菌毒素污染,物质损失和
经济损失严重 霉腐微生物数量骤增
粮食生霉程度—霉粮检出率(霉粮率%)=检出霉粮重量/ 被检样品重量×100%
进行应急处理,短期抑制霉菌的发生发展和预防粮食发热,等到外界条 件允许后,再进行降水处理。
17
(三)粮食发热的类型及发热处理方法
2、局部发热:粮堆内个别部位发热,俗称“窝状”发热。 主要诱发原因:
仓房顶部漏雨,仓壁、地坪渗水返潮,潮粮混入,自动分级 形成杂质区等。 处理方法: ✓ 挖井、单管或多管风机通风降温散湿 ✓ 吸粮机翻仓、倒仓或移出仓外处理 ✓ 高杂区则要用吸粮机移出仓外后用风机或溜筛除杂
性炭混入粮堆吸附处理。化学方法:H2O2溶液喷洒谷物,SO2 熏蒸 (2)酸味 分解粮食产生有机酸。一些低分子的有机酸挥发性强,刺鼻的酸 气。采用通风、晾、晒等可以减轻
22
2.微生物导致粮食变味的类型
(3)酒味 密闭或缺氧储藏中,少数根霉、毛霉和酵母菌进行酒
精发酵。 采用通风、翻到可以除去。 (4)臭味 霉菌和细菌分解蛋白质、氨化物、硫化氢、硫醇、吲
此类霉变,常伴随出现发热,轻则变色变味,重则生霉结 块,甚至霉烂,不堪食用。
防霉措施
✓ 保证粮食入仓质量,达到干燥、纯净、无虫。 ✓ 必要时进行处理,力求“净粮”储藏。 ✓ 坚持“四分开”(新与陈分开、干与潮分开、有虫与无
虫分开、不同粮种分开),严格禁止不同粮质的粮食混堆。
7
二、粮食霉变的发生类型
上层结露霉变的有效方法。
8
二、粮食霉变的发生类型
(3)吸湿生霉
这是因外界湿度大而粮食吸湿,受微生物危害而发生的 霉变。 在梅雨季节或阴雨时期,外湿过大,仓房的密封防潮性差 或干、湿粮混堆等,均可引起粮食吸湿霉变。这种霉变常 发生在粮堆的表层5~15厘米处;或空隙、底层等易于吸 湿的部位。与原粮相比,成品粮如大米、面粉等更易发生 这种吸湿霉变。
19
第三节 粮食微生物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一、商品品质
(一)粮食变色
1.微生物引起粮食变色的原因 微生物菌体颜色造成粮食色变 ✓ 菌体有颜色或菌落的颜色 ✓ 曲霉和青霉-“点翠”而呈绿、黄、蓝色 ✓ 镰刀菌,单端孢霉、念珠霉-小麦玉米粉红色 微生物分泌的色素使粮食着色 ✓ 产黄青霉、桔青霉-黄色色素 ✓ 产紫青霉和一些镰刀菌-红色色素 微生物分解粮食的产物或坏死组织具有颜色 ✓ 分解蛋白质-氨基化合物-棕色 ✓ 分解含硫氨基酸-硫醇类-黄色 ✓ 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还原糖发生羰氨反应(褐变)-生成棕褐色至黑
仪器分析初期症状: 粮食脂肪酸值增高 还原糖量减少 粮食田间微生物减少,储藏微生物增加,霉菌总量增高
4
一、粮食霉变过程和微生物作用
2. 生霉阶段—霉变事故
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粮食和吸取营养,迅速达到稳定生 长期。
首先在粮粒胚部和破损部分开始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而后扩大 到粮粒的一部或全部。
14
(一)粮食发热的过程
2.升温
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使粮温迅速超过正常温度而上升,当达 到35-45℃时,粮食出现变色和异味。 霉菌旺盛的代谢活动导致储粮湿度和粮食水分增加,当相 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白曲霉和黄曲霉等霉菌的联合作 用,可使粮温继续上升至50-55℃,从而使粮食质量明显 劣变。 此时在发热区域内,多数中温性微生物不能生长,只有少 数嗜温性微生物活跃,危害粮食。由于发热区温度高,在 储粮内形成温差,促进了储粮的水分转移,使发热面积扩 大。
3
一、粮食霉变过程和微生物作用
1.初期变质—早期霉变
感官症状:
变色-失去原有色泽,发灰发暗 轻微异味-轻微霉味“宿气”、“闷热气” 粮食发潮-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用手搓粮或插入
粮堆有涩滞感。 粮粒变软-粮粒软化,硬度下降 稻米起筋、脱糠-“起筋”米粒沟纹处出现白线;“脱糠”皮层脱落 粮温失常-有发热趋势或已经发热
预防措施
✓ 合理通风 ✓ 适时密闭 ✓ 防止外湿侵入仓、囤,保持粮仓干燥
9
二、粮食霉变的发生类型
(4)水浸霉变
这是因粮食直接浸水或受雨,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 在粮食收获、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浸水、受雨,或者因室外 仓、囤垛漏雨、进雪,或内壁结露滴水等,都能造成水浸 霉变。发生在粮堆表面和底部。局部水浸严重者可深入粮 堆内部,如漏雨处常可在粮堆内形成漏斗状的霉变区。
(1)发热原因 • 储粮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 储粮害虫呼吸代谢放出的热量
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呼吸强度都比粮粒和害虫高。 细菌20-30min就可以繁殖一次 霉菌3-5d繁殖一代,几天之内,即可使粮油籽粒带菌量由每克几千 个迅速增加到几亿个以上 霉菌的呼吸强度可达到正常干燥小麦呼吸强度的几万倍之多
3、下层发热:由于铺垫不善,地面潮湿,垫粮人仓遇到冷地面 而结露,或因粮堆内部水分转移,引起的粮堆中下层或底 层发热。
18
(三)粮食发热的类型及发热处理方法
4、垂直发热:贴墙、靠柱或囤周围的垂直粮层发热。 主要诱发原因:
垂直粮层与墙壁、囤的外部或柱石之间温差过大,或墙壁 渗水返潮等。 处理方法: 将粮食扒离墙面或柱子,用单管或多管通风机通风或自然 通风降温散湿。 5、全仓发热:对上述几种发热处理不及时,任其发展扩大所 造成的,有时也因粮食全堆浸水而导致。一般下层发热容 易促使粮食全面发热。高水、高温、高杂粮食更容易由点 面发热而迅速造成全仓发热。
预防措施
✓ 做好仓房的检查和维修 ✓ 搞好露天囤的苫盖及运输中的车船的检查和遮盖 ✓ 做好仓、囤铺垫和粮食入库验质工作,严格分级储存 ✓ 认真执行查粮制度,特别要做到风、雨、雪天及时查,查
漏与疏通仓囤周围的水道相结合 ✓ 切实防止雨淋、漏雨或浸水
10
三、粮食霉变中的微生物分解
腐败:粮食和食品中蛋白质的微生物分解 酸败:微生物的分解含碳物质(糖类和脂肪),产生酸类
物质 (一)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 (二)果胶质的微生物分解 (三)淀粉和蔗糖的微生物分解 (四)脂肪的微生物分解 (五)蛋白质的微生物分解
11
第二节 粮食微生物与粮食发热
一、储粮发热 粮油在储藏期间,粮温出现不正常上升的现象—储粮发热 在正常情况下,粮温随气温和仓温的变化而变化,若粮温 上升太快,或该降的不降,就属于不正常情况。
12
(2)发热的鉴别
✓ 当夏季气温上升时,粮温上升速度太快或超过气温上升速 度时应引起注意;
✓ 当冬季气温下降时,粮温迟迟不降,甚至有所上升时应注 意;
✓ 背阴面高于向阳面时应注意; ✓ 同一位置所测粮温与前几次测量比较有较明显的上升现象
时应注意。
13
二、粮食发热的过程和类型
(一)粮食发热的过程 粮食发热是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生物氧化三个阶段, 即出现→升温→高温→。高温继续发展而供氧充足和易燃 物质积累时,可能达到非生物学的自燃阶段。 1.出现 由于粮食入仓、水分转移或因温差过大而结露,或因外温 影响等,使粮堆局部粮食水分达到或高于相对湿度70%的 平衡水分时,灰绿曲霉和局限曲霉就可能首先生长。 如果粮食水分过高,即使在0℃左右的低温下,灰绿曲霉 和青霉等也能使呼吸强度上升,放出热量,如果热量在粮 堆内集聚,粮温即开始不正常上升,储粮发热现象即开始 出现。
15
(一)粮食发பைடு நூலகம்的过程
3.高温 ➢ 当粮温升至50-55℃时,相对湿度可达85-90%。 ➢ 但由于高温蒸发,储粮湿度也可能有所降低,多数中温性
的微生物停止活动,高温性霉菌继续危害,氧化生热,粮 温可升至60-65℃,促使粮堆湿度和粮食水分蒸发散失, 中温性霉菌失去活力,因此粮堆发热可能停止而使粮温降 低。
5
一、粮食霉变过程和微生物作用 3.霉烂阶段 ✓ 产生霉、酸、腐臭等难闻气息 ✓ 粮粒变形,成团结块 ✓ 失去食用价值
6
二、粮食霉变的发生类型
依据粮食霉变时储粮状况的不同,将粮食霉变分为劣质、 结露、吸湿、水浸四个类型。
(1)劣质霉变
这是因粮食质量差而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
粮食质量差、含杂多、水分高,或生虫带病,以及破损粒 多、成熟度差等,特别是在自然高温条件下,成为“三高 粮”,易被微生物侵害而造成霉变。
➢ 此时粮食及油料已经严重霉变,大多已经无法利用。 4.自燃阶段 ➢ 粮堆发热的高温区,RH90%以上,嗜热细菌的生长使得
粮温升至70-75℃。 ➢ 这些菌类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碳氢化合
物,燃点低,氧气充足时可氧化,导致粮堆自燃。
16
(三)粮食发热的类型及发热处理方法
1、上层发热(粮面5-30cm):由于在季节变化,在阴雨天打开仓房门, 粮堆上层粮温与仓(气)温或与粮堆内部的温差过大,形成结露;或因仓 内湿度过大,粮堆表层吸湿,引起粮堆上层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