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大纲完整版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第一篇:生物化学实验大纲《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

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验内容的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生化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1、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五、结果分析三、主要仪器设备离心机、电泳设备、722分光光度计、电冰箱、可调式恒温水浴仪、恒温浴槽、培养箱、移液器等。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生化实验基本操作(2学时)1.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简介1.1 实验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1.2 实验课程性质:选修实验课1.3 实验课程学分:2学分1.4 实验课程学时:36学时二、实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使用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基本技能。

2.2 培养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内容3.1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3.1.1 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3.1.2 常用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2 常见生物分子的提取与纯化实验3.2.1 蛋白质提取和纯化实验3.2.2 DNA提取和纯化实验3.2.3 RNA提取和纯化实验3.3 酶动力学实验3.3.1 酶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3.2 酶的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3.3 酶的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4 生物化学分析实验3.4.1 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3.4.2 DNA含量测定实验3.4.3 RNA浓度测定实验3.4.4 酶活性测定实验3.5 生物分子特性分析实验3.5.1 蛋白质电泳实验3.5.2 DNA电泳实验3.5.3 RNA电泳实验3.6 细胞生物化学实验3.6.1 细胞色素氧化实验3.6.2 细胞代谢实验四、实验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4.1.1 理论知识讲授4.1.2 实验操作演示4.2 实验课前准备4.2.1 实验课程大纲的讲解4.2.2 实验操作流程的演示4.3 实验课程实践操作4.3.1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4.3.2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4.4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4.4.1 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4.4.2 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5 实验总结与讨论4.5.1 学生实验报告撰写4.5.2 学生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五、实验教学评价方法5.1 实验报告的评分5.1.1 实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5.1.2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5.2 实验操作的评分5.2.1 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5.2.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5.3 实验讨论的评分5.3.1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5.3.2 学生对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六、教材及参考资料6.1 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6.2 参考资料:1. Berg, Jeremy M., Tymoczko, John L., & Gatto, Gregory J. S. (2012). Biochemistry (7th ed.).2. Nelson, David L., Cox, Michael M. (2017).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七、实验教学大纲修订和调整7.1 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调整需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437007总学时:82 总学分: 4.5开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主撰人:审核人: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1、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机制,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并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及与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科技人员重要的专业基础技术。

2、本课程是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普通生物学实验有比较全面了解及一定基础训练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技术实验,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上述三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必备课程。

3、掌握层析技术、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酶的特性、透析技术、等电点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化学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鉴别方法;2、掌握测定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的方法;3、掌握蛋白质与糖的透析技术;4、掌握层析原理、蛋白质层析方法;5、掌握等电点纯化蛋白质的方法;6、掌握核酸组分鉴定的方法;7、掌握滴定法测定Vit C的方法(还原型Vit C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4学时1、实验目的了解糖类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类颜色反应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方法。

2、方法原理(1)Molish(莫氏)反应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多羟、醛基)。

Molis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进度安排:第三周开始,隔周进行,共5次。

第3周:实验一蛋白质测定第5周:实验二酶促动力学第7周:实验三蛋白电泳第9周:实验四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一第11周:实验五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二教学纲要:第一部分:基本生化实验实验一:蛋白质的吸光分析测定吸光分析法的原理与仪器1、改良Lowry比色法(Hartree法)2、考马斯亮蓝结合法3、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二: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1、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三:蛋白电泳1、聚丙酰胺凝胶电泳2、蛋白质的凝胶等电聚焦电泳第二部分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多态性分析实验四基因组DNA抽提DNA浓度及纯度检测(第一次实验)实验五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PLP)分析PCR产物电泳鉴定(第二次实验)仪器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A)(中、下)课程大纲学分数:2×2周学时:3总学时:54×2课程性质:物理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学生在修完普通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后修读本课程;本课程与物理化学A同时修读。

基本内容:物理化学实验A基本内容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催化、物质结构等物理化学的主要分支,配合现有仪器设备条件,力求学生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基本要求:学生在前行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课,掌握基本而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和要求:A.热力学实验二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2.用数字式真空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环己烷的饱和蒸气压。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其中实验学时:X学时课程面向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实验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备。

3、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体会。

四、实验项目设置(一)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性质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掌握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和颜色反应。

2、实验原理(1)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 pH 溶液中解离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2)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沉淀反应,如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等。

(3)蛋白质可与某些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等。

3、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清、牛奶、大豆蛋白溶液等。

(2)实验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试管、移液器等。

4、实验步骤(1)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测定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05ml 鸡蛋清溶液,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01mol/L 盐酸 1 滴,摇匀,观察溶液的变化;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1 滴,摇匀,观察溶液的变化;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1 滴,摇匀,作为对照。

②用 pH 试纸测定上述三支试管中溶液的 pH 值,并记录。

(2)蛋白质的沉淀反应①盐析沉淀:取一支试管,加入 2ml 鸡蛋清溶液,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摇匀,直至出现沉淀,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

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验内容的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生化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
1、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操作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离心机、电泳设备、722分光光度计、电冰箱、可调式恒温水浴仪、恒温浴槽、培养箱、移液器等。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生化实验基本操作(2学时)
1.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2.熟悉生化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3.练习玻璃器皿的洗涤、刻度吸管的选择和使用。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验证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2、掌握测定酪蛋白等电点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二血清总蛋白测定(选修、2学时)
1. 熟悉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三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半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电泳法的原理及应用。

2.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3.了解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及功能。

实验四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选修、2学时)
1. 验证核酸的三大组成成分。

2. 熟悉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核酸的理化性质。

实验五酶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定性实验 2学时)
1.验证酶催化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通过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3.学习使用恒温水浴箱。

实验六尿淀粉酶活性测定(选修、2学时)
1、验证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2、观察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分别与碘反应呈现的颜色变化。

实验七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抑制(选修、定性实验,2学时)
1.加深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

2.学习琥珀酸脱氢酶的提取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酶的竞争性抑制现象。

实验八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测定物质的原理。

2.学习使用722 分光光度计
实验九血糖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酮体的生成与利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酮体的概念。

2.了解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3.通过实验加深对酮体生成部位的认识并学会酮体的鉴定方法。

4.学会从动物肝脏提取酶的粗制品。

5. 学会正确使用离心机
实验十一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酶法测血清TG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2. 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3.了解TG测定主要临床意义。

实验十二血清胆固醇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清胆固醇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三血清ALT测定-赖氏法(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常见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2.熟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酶活性单位的规定。

4.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实验十四血清BUN测定—二乙酰一肟显色法(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正常值。

3.学会使用微量进样器
实验十五血清胆红素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六血清钾、钠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火焰光度计的作用原理。

2.了解血钾、钠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七血清总钙测定(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钙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钙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滴定法测定血浆碳酸氢根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九胡萝卜素的柱层析分离(半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柱层析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学习柱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利用柱层析法分离菠菜叶(或红辣椒)中的胡萝卜素及其它色素。

实验二十凝胶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核黄素(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凝胶层析的操作过程。

五、考核方式
实验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加深理解、掌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师生上好、学好实验课程,特制定实验技能考核办法。

实验课考核内容如下:
1、考勤:四分之一实验课未做者,实验成绩为不合格。

2、预习:课前要预习所做实验的目的、内容。

3、实验课:上课时必须穿白大褂。

严格实验课纪律,熟悉实验的目的、方法。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好的完成实验。

4、实验成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考勤(10分);
(2)实验技能掌握优劣(40分);
(3)实验结果(20分);
(4)实验报告完成情况(30分)。

5、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认真带教,学期末教师应将学生实验成绩单交教研室存档。

以上各项由实验课教师按相应比例酌情给分,总分再按30%的比例折算出实验成绩,汇入期末总成绩。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王文玉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教程与习题》.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李玉兰主编. 《生物化学实验》(供高职高专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七、说明
选修实验不计在总学时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使用。

本大纲中编写的有些简单实验项目可以合并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给学生增加动手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