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设计技巧

合集下载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中,合理的线型设计是确保道路既能满足交通功能需求,又能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技巧。

首先,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功能的要求。

交通功能包括几个方面,包括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

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功能需求,设计师需要确定适当的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车道高度、交叉口布局等。

其次,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行车舒适性。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纵横坡。

纵坡是指道路的纵向倾斜度,横坡是指道路的横向倾斜度。

纵坡的设计应遵循路况、车速和排水要求,通过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平稳性。

横坡的设计应符合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和行车平稳性要求。

再次,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安全性。

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性,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交叉口、人行横道、超车道、减速带等交通设施。

交叉口的设计应遵循交通流量、可视条件和行人需求等要求。

人行横道的设置应合理考虑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超车道的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行车需求确定。

减速带的设置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最后,平面线型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道路的美观度,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绿化带、隔离带、路灯等。

绿化带的设置可以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污染。

隔离带的设置可以增加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路灯的设置可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功能要求、行车舒适性、交通安全性和环境因素。

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宽度和高度,确定合适的纵横坡设计,设置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边线等在地表面上的垂直投影
01 设计组成
03 控制原则
目录
02 设计要求 04 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alignment design;plane design】指的是城市道路线形、交叉口、排水设施及各种 道路附属设施等平面位置的设计。
设计组成
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等在地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它是由直线、曲线、缓和曲线、加宽等组成。道路平面反映了 道路在地面上所呈现的形状和沿线两侧地形、地物的位置,以及道路设备、交叉、人工构筑物等的布置。它包括 路中心线、边线、车行道、路肩和明沟等。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侧石或道 牙)、分隔带、分隔墩、各种检查井和进水口等。
控制原则
①线形应尽可能直捷,且与周围地形环境相适应;②尽量采用大半径而和缓的曲线,避免急弯;③线形各部 分应保持协调,如避免在长直线尽头有急弯或弯道突然由缓变急;④高、长填方路段应采用直线或缓弯;⑤在复 曲线中,应避免采用曲率相差过多的曲线;⑥应避免设置断背曲线,即不要在两同向曲线间连以短的直线;⑦平面 线形应与纵断面相协调;⑧路线遇到山坡陡峭起伏,上下两控制点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取得必要的距离以克 服高差时,可利用地形设置回头曲线,展长距离,以便不超过最大纵坡。
设计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路平面线形最基本的是直线和曲线。直线最短捷,但为了适应地形、地物条件,避开路线上的障碍物,并 满足某些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往往插入曲线,以便车辆能够平顺地改变方向。这些曲线多用圆曲线,也称弯 道或平曲线。
最小曲线半径 是保证汽车在设置超高的曲线部分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超过轮胎和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 的界限,其中并须考虑使乘车人感觉良好和驾驶员操纵方便。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因素: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速度与平稳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和轮胎的损耗、燃料的消耗以及修建费用等。

4.1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4.1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R V2
127( i1) 式中:V—设计车速;
u—横向力系数; i1—路拱横坡度,%。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规程》中是以u=0.07,i1=1.5%~2%计 算求得的。各级道路的平曲线半径规定见表4-1。
例1 某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V=50km/h,路面为碎石土路,问该级 公路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多少?
R

V2
127(
ib )

202
1270.15
0.06
14.898m
《规程》中规定R为15m。
4.1.2.5 平曲线最小长度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如果曲线短,驾驶员要频繁地进行正反两 个方向操纵方向盘,一是驾驶员疲劳,二是不安全,三是乘客不舒 服。因此,为了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应尽 量设置较长曲线。


曲外线距长:E:LR(s1e8πc0α2αR1)
32 600
180 600(sec16 1)
335.09m


24.18m

切曲差:J

2T

L

2
172.05-
335.09
9.01m
《规程》中,各级道路的圆曲线最小长度:
一级线及平原微丘区二级线不得低于3s的设计车速的行驶距离; 山岭重丘区二级线不得低于2.5s的设计车速的行驶距离。
4.1.3 弯道超高
4.1.3.1 弯道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在弯道设计时,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半径时,为使汽车
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得以克服,将车道外侧升高 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坡横断面,此种设置称为超高。
0

道路平面设计及计算方法

道路平面设计及计算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及计算方法
1
基本内容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3.2 圆曲线 3.3 缓和曲线 3.4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3.5 行车视距 3.6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7 路线的平面交叉 3.8 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2
2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直线
曲率为零
圆曲线
曲率为常数
平面线 形要素
19
3.2 圆曲线
20
3.2 圆曲线
• 圆曲线半径
– 最大半径:宜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 利:行车舒适; 弊:测设和施工不便; —— 不超过 10000米
21
3.2 圆曲线
• 平曲线长度
– 最小长度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 求来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公路按6s行程长度控制;条件许可的按9s 控制:LS:LY:LS ≈ 1:1:1,才能使其线 形美观、顺畅。
–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 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10
美 国 俄 勒 冈 州 沙 漠 公 路
11
德 国 柏 林
12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 直线最小长度
– 同向曲线间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 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当V ≥ 60km/h时,直线段长度6V为宜 当V ≤ 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缓和曲线
曲率为变数
3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汽车重心 轨迹特征
轨迹连续 —— 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转折和错位
轨迹曲率连续 —— 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轨迹曲率变化率连续 —— 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 率变化率值

设计道路平面注意什么

设计道路平面注意什么

设计道路平面注意什么设计道路平面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道路等级划分和功能定位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之前,需要对道路进行等级划分和功能定位。

道路等级的划分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和相关交通设施的情况进行,等级越高,设计要求也就越高。

同时,不同的道路也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市区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每种功能的道路在平面设计上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定位。

二、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在道路平面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车行道应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来决定划设的车道数量,同时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辆的运输需求。

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应考虑到非机动车用户的安全和便利,需要根据交通量和道路功能来确定非机动车道的数量和宽度。

三、交叉口的平面设计交叉口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程度和安全性。

在交叉口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转向车道、人行横道和专用通行设施,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交叉口的可视性和可通行性,通过合理设置视距和减速带等措施来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

四、坡度和曲线的设置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道路的坡度和曲线。

坡度对车辆的行驶阻力和制动性能有直接影响,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附近地形来确定。

曲线则对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和行驶速度产生影响,曲线的设置应根据车速和曲线半径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和舒适。

五、交通设施的设置在道路平面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交通设施,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例如,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情况,引导车辆行驶。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流量和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交通管制设施,确保交通的有序进行。

总之,道路平面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交通安全、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和使用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概述道路平面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设计的道路平面可以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环境,同时也对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道路平面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常用设计原则,旨在帮助设计师和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路平面设计。

关键要素车行道车行道是道路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承载着车辆的行驶流量。

车行道的宽度和布局需要根据路口、交叉口、车道数、车辆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车行道应宽阔,以容纳高速行驶的车辆,而次要道路可以适当缩小。

车行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安全因素,例如合理设置减速带、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等,并确保道路的标线清晰可见。

人行道人行道是供行人使用的区域,它应当宽敞、平整,便于行人通行。

在人行道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行人通道、坡道、过街设施等,以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特别是在商业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人行道的宽度和设施应当加大,以适应行人的流量。

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是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设置自行车道可以提高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并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

自行车道的设计应符合规范,包括宽度、标线、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与车行道、人行道等进行良好的连接和衔接,确保出行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车辆转弯和掉头区域车辆转弯和掉头区域的设计需要根据车辆转向的角度和转弯半径来确定。

在车辆转弯和掉头区域的布局中,应尽量减少车辆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合理设置转向标线、转弯半径等设计元素可以引导车辆行驶,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设计原则交通流量分配在道路平面设计中,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等因素进行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

主干道和次要道路应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车道数进行设计,以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高效连接道路平面设计需要注重各个道路之间的高效连接,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

合理设置连接部位的路口、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等,可以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连续性。

《道路工程》第3章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工程》第3章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公交车站设计
合理规划公交车站位置,方便 乘客上下车,减少公交车停车 对交通流的影响。
总结词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需考虑交通 繁忙、交叉口多等特点,提高 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人行道设计
设置人行道,提供安全、便捷 的步行空间,减少人车混行现 象。
停车位设计
合理设置停车位,满足停车需 求,减少乱停车现象对交通的 影响。
转向车道的长度
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和交通流量,合理确定转向车道的长度,确保车 辆安全顺利完成转向。
04
道路平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平面设计
总结词
高速公路平面设计需考虑车速快、流 量大等特点,确保安全、顺畅的行车 环境。
出入口设计
合理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减少车辆 出入对主线车流的影响,提高行车顺 畅度。
01
02
直线段设计
在直线段上,保持适当的长度和坡度, 避免过长或过陡,影响行车安全。
03
弯道设计
弯道设计需考虑曲线半径、超高、加 宽等因素,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05
04
分隔带设计
设置中央分隔带,以分隔对向车流, 提高行车安全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交叉口设计
合理设计交叉口形式,如采用 环形、立交等,以提高交叉口 通行效率。
《道路工程》第3章道路平面 设计ppt课件
• 道路平面设计概述 • 平面线形设计 • 平面交叉口设计 • 道路平面设计实例
01
道路平面设计概述
设计原则与目标
设计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舒适,满足交通 需求,同时考虑环境、经济等因 素。
设计目标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 故率,优化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 调性。

二级公路平面设计

二级公路平面设计

二级公路平面设计公路平面设计是公路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

在二级公路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线型、横断面、坡度、平曲率半径、超高等因素,充分满足交通需求和安全要求。

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二级公路平面设计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道路线型设计在二级公路平面设计中,道路线型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道路线型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转弯和变道时的急转弯和突变现象。

常用的道路线型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和螺旋曲线等。

1.直线道路:直线道路是道路的基本构成形态,其设计要尽可能减少弯曲,使车辆能够直线行驶。

在设计直线道路时,需要考虑水平、垂直曲线段的长度、超高等因素,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和舒适。

2.圆曲线道路:圆曲线道路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其半径一般在100m以上。

圆曲线道路的设计可以使车辆在转弯时减少急速转弯的危险,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缓和曲线道路:缓和曲线是介于直线和圆曲线之间的过渡曲线,可以在车辆转弯时减少过度变化,减少车辆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

4.螺旋曲线道路:螺旋曲线道路是一种在水平方向上渐进性转弯,其设计可以适用于山区和山地地形,减少车辆在山区道路上的急转弯和陡坡坡道。

以上是常用的道路线型设计,在具体的二级公路平面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线型形式,以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

二、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指公路在垂直方向上的设计,包括路肩、路堤、路基等部分。

横断面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路面排水顺畅,保证道路的平整性和舒适性。

常用的横断面设计包括单侧边坡、双侧边坡和护坡等。

1.单侧边坡设计:单侧边坡设计是指在公路一侧设置边坡,另一侧为自然地形或护坡,适用于地形平缓或沿途为悬崖峭壁的道路。

2.双侧边坡设计:双侧边坡设计是指在公路两侧均设置有边坡,适用于地形不平,需要保证路基在牢靠的情况下进行设计。

路线平面设计方法

路线平面设计方法

路线平面设计方法路线平面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将道路、路径和其他交通设施在平面上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这一过程旨在提供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进行路线平面设计时,规划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地理条件、环境影响和社会因素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路线平面设计方法。

1.道路分类和等级设计:首先,规划师将道路根据其功能和交通流量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脉络道等。

然后,根据道路的分类,确定道路的等级,进一步指导路线平面设计的方向。

2.道路几何设计:根据道路的等级和其他要求,规划师需要确定道路的几何要素,包括道路宽度、曲线半径、超高和边坡等。

这些要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车速、行人需求和道路安全等因素。

3.交通流量分析和预测:规划师需要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以确定道路的容量和设计水平。

这可以通过采集交通数据、进行交通模型和仿真来实现。

基于交通流量的分析结果,规划师可以确定道路的数量、容量和流动性要求,以及任何必要的信号控制和道路连接。

4.安全评估和设计:在进行路线平面设计时,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规划师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可能的交通冲突点,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可以包括改变交叉口的类型、添加交通信号灯、改善能见度和设置交叉口标识等。

5.道路标记和交通控制设计:规划师需要确定道路的标记和交通控制措施,以指导和管理交通流。

这包括确定适当的标志和标线、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和停车位等。

道路标记和交通控制设计应该遵守现行的交通规则和规定,并考虑到行人和驾驶员的需求。

6.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设计:在进行路线平面设计时,规划师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因素。

这包括减少土地使用、保护自然环境、管理水资源和能源,以及减少污染和噪音等。

规划师应该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以满足交通需求和环境需求。

7.社会因素和社区参与:路线平面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和社区参与。

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二、平曲线计算
圆曲线计算(1) —— 曲线要素计算
圆曲线计算(2) —— 主点桩号计算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外半径取400米,试进行 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直线:曲率K=0


圆曲线:曲率K=常数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组合而成, “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
直线适用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 在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是适宜的。直 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捷等优点,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但直线过长、街道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 高的车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 最大直线长度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 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行车速 度,用公里/小时为单位),美国为180s的行程。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证。
二、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
(一)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舒适性)
Ls=0.036V3/R
(二)按行车时间不宜太短(3s) Ls≥Vt/3.6=0.83V (三)超高过渡应平缓 L=R/9~R
设计道路时,应符合规范中规定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平面线形,过去多采用长直线、短曲线的形式, 一般是首先设置直线,然后用曲线连接。 随着车速的提高及交通量的增长,对于高等级道 路已趋于以曲线为主的设计,即结合地形拟定曲 线,再连以缓和曲线或直线的方法,使路线在满 足行车动力要求的条件和视觉舒顺前提下,增加 了结合地形设置线形的自由,使线形的经济效益 较为显著,并保证行车的高速和安全。

道路平面设计,图文并茂,赶紧收藏!

道路平面设计,图文并茂,赶紧收藏!

道路平面设计,图文并茂,赶紧收藏!一、道路设计的基本步骤1、道路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路线是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路线的纵断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中线上任意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2、道路设计过程中,先确定平面的线形,再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要素组成3、线性设计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直线4、道路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汽车行驶轨迹角度为零→曲率为零→直线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圆曲线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1、优点线形直捷,布设方便,行车视距良好,行车平稳2、缺点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便于避让障碍,直线过长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麻痹而放松警惕,发生行车事故,夜间行车时,对向行车灯光眩目不利安全(一)直线运用1、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附近或其它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在在20V以内2、直线的最小长度当V≥60km/h时,同向曲线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反向曲线的最小长度不小于2V3、注意的问题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长直线上坡不宜过长,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长直线应与大半径凹曲线配合为宜(二)采用长直线线形应注意的问题1、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使用2、避免“断背曲线”三、圆曲线1、优点布设方便,能很好地适应地形,避让障碍,与地形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美观的路线,又能降低工程造价使行车景观不断变化,使驾驶员保持适度的警惕,增加行车安全性,也可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2、注意的问题半径不可过小而影响行车安全(一)圆曲线的平面布设1、圆曲线上技术代号JD—交点(转角点)ZY—直圆(圆曲线起点)QZ—曲中(圆曲线中点)YZ—圆直(圆曲线终点)(二)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及主点桩号里程计算1、几何要素2、曲线主点桩号里程计算3、曲线主点桩计算校核(三)圆曲线半径1、汽车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F2、曲线半径指标(四)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1、意义横向力系数表示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离心力)其值越大对行车越不利2、取值大小的决定因素行车安全:确保行车不产生横向滑移操作方便、行车经济行车平稳、舒适3、取值一般取为控制值(五)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1、三种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极限最小半径能保证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线的半径大到一定值时,即使汽车在曲线的外侧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很好的舒适性四、缓和曲线1、定义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特点易于适应地形,能很好地与汽车行驶轨迹相适应,使线形连续、美观,但缓和曲线计算、布设较繁琐(一)缓和曲线的性质路线设计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驶轨迹,插入缓和曲线,使整条曲线的曲率形成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第三节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一般原则 二、直线的应用 三、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四、曲线组合 五、平面设计成果 六、视距
一、一般原则
(1) 平曲线长度足够:每种曲线长度应大于
行驶 3″的距离;
(2)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平面曲线,并尽 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当公路转角较 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 设置小于7o的偏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 长的曲线。
(6)组合复杂的线形,应特别注意整条路线 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以获得良好 舒适的行车条件。
一、一般原则
(7) 平面线形设计时,应注意平面线形 与纵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形之间的良好组合,形成良 好的空间线形,保证行车的快速、安全、 舒适。
(8)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 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C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在其零点径相 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
五、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一)公路路线平面图
若为供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研 究与比选,可采用1:50000或1:10000的比例 尺测绘(或向国家测绘部门和其他工程单位搜集)。 但作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文件组成部
2)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 (lF=0 ,ls≠0)
3)卵形曲线 (lF≠0 ,ls≠0)
卵形曲线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如果大圆半径为无穷大,
那么它就是直线,而回到基本型。所以卵形曲线可以认为是具有 基本形l式F 的一般线形。不过卵形的回旋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而
是使用曲率从 1到 这1一段。
一、一般原则
(3)同向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一般 以不小于6倍设计车速(以 km/h计)的直 线长度为宜。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 弯道设计: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桥梁、隧道、平面交叉口、广场等的平面布设,
分隔带、路缘带断口,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
一、平面线形分类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直线:曲率K=0 圆曲线:曲率K=常数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组合而成,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 相差较大的两个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使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过渡平稳,行车舒 适,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
缓和曲线的指标(1)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圆曲线半径大于不 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 线可直接连接。
设计道路时,应符合规范中规定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平面线形,过去多采用长直线、短曲线的形式, 一般是首先设置直线,然后用曲线连接。
随着车速的提高及交通量的增长,对于高等级道 路已趋于以曲线为主的设计,即结合地形拟定曲 线,再连以缓和曲线或直线的方法,使路线在满 足行车动力要求的条件和视觉舒顺前提下,增加 了结合地形设置线形的自由,使线形的经济效益 较为显著,并保证行车的高速和安全。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二、平曲线计算
圆曲线计算(1) —— 曲线要素计算
圆曲线计算(2) —— 主点桩号计算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外半径取400米,试进行 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确定路面等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
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面层类型。

2.根据面层与基层相互配合的需要,满足基层承重作用和传递、分布荷
载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基层类型,基层可做成双层或多层。

对冰冻和水文条件不良地区,为防止路面冻胀翻浆,应作垫层设计和土基特殊处理。

3.各个结构层应取得合理的组合,强度和厚度要配合得当,在各种自然
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在使用期限内始终保持足够强度,满足行车需要。

4.根据路面力学计算方法或其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各结构层厚度。

5.选配各结构层材料,包括粒料的级配组成、结合料(水泥、沥青等)
的用量计算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道路进行平面设计,确定路面等级、结构组合和各结构层的厚度和材料选配。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道路平面设计总结道路平面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景观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流量、设计标准和规范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就道路平面设计的步骤、关键点和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道路设计的质量和实效。

一、道路平面设计的步骤道路平面设计主要包括需求调研、规划设计、交叉路口设计、路段设计和绘图等步骤。

1. 需求调研: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明确道路的功能定位和交通流量。

通过分析道路所处的环境和周边设施,确定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 规划设计: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断面形式、路口设置、车道数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等。

3. 交叉路口设计:交叉路口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在确定交叉口的位置和类型后,需要设计交叉口的几何形状、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等,以实现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4. 路段设计:路段设计是指道路平面设计中的直线路段。

其主要包括车道宽度、坡度、标线和标识等设计。

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进行适当的车道设置和分隔带设置,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5. 绘图:在完成道路平面设计后,需要进行道路平面绘图。

绘图是将设计方案制作成具体的平面图纸,在图纸上标注出各种道路设施和标志,为施工和监理提供依据。

二、道路平面设计的关键点道路平面设计的关键点主要包括挡土墙设计、排水设计和景观设计。

1. 挡土墙设计:在建设道路时,常常需要对路基进行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

挡土墙的设计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自然坡度和建造成本等因素,以确保挡土墙的安全和经济性。

2. 排水设计:道路排水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排水设施时,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横向坡度和雨水排放量等因素,以确保道路排水的畅通和效果。

3.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道路平面时,要注重道路的美观性和环境融合度,采用适当的景观绿化和艺术装饰,使道路成为城市绿色廊道和景观窗口。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使路线既不片面求直而占用大片良田,也不片面强调不占用农田而使
路线弯曲过多,造成行车条件恶化;
• 3)路线穿越城镇居民区时,要做到靠城不进城,利民不扰民;
• 4)平原区河渠湖泊较多,桥涵工程量大,路线在跨越水道时,无论在平
面还是纵断面上都要尽可能不破坏路线的平顺性.
• (2)山岭区选线.山岭地区,山高谷低,地形较为复杂,同时,地质、气候、
• 与上述三种状态对应的行驶轨迹线为: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曲
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因
此,构成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如
图1-1所示.
• 平面线形各要素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充分考虑沿线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到该直则直,该曲则曲,设计的平、纵面线形舒顺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道路平面线形与定线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设计规范»)
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
单调的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2)直线的最小长度.直线也不能过短,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
• ①垭口选择.垭口是决定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在符合路线总方向
的前提下,应综合地质气候、地形等条件,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选择标
高较低和两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对于垭口虽高但山体薄窄的分水岭,采用过岭隧道方案有可能成为最合适的 Nhomakorabea岭方案.
• ②过岭标高.过岭标高应结合路线等级、地质情况、两侧山坡展线方
案和过岭方式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通常高等级公路采用
• (4)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

【专业知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

【专业知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

【专业知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学员问题】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解答】城市道路的导线、中线及路线两侧的地形、地物、水系、植被等的绘制方法与公路相同,不再重复。

下面就城市道路中各种设施的绘制方法作一介绍。

(1)规划红线。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红线之间的宽度也就是城市道路的总宽度,所以当道路的中心线画出以后,则应按城市道路的规划宽度画出道路红线。

如果有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都应画出井注明。

(2)坡口、坡脚线新建道路由于原地面高低起伏必然有填有挖。

填方路段在平面图中应画出路基的坡脚线;挖方路段画出路基的坡口线。

在路基横断面图上,量出坡口或坡脚至中线的距离,点绘在平面图中相应桩号的横断面线上(左、右侧),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分别将坡口点、坡脚点顺序连接,最后画上示坡线(见图3-26)。

路基的坡口与坡脚线在一般公路的平面图中由于比例尺较小不易表达,但在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中有时也要求绘制。

(3)车道线城市道路的车道线是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重要内容。

在路幅宽度内,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在机动车道中还分快车道、慢车道等。

各种车道线的位置、宽度可在横断面布置图中查得,一一画在平面图中。

车道的曲线部分应按设计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绘制。

各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路缘带等也应绘出。

(4)人行道、人行横道线、交通岛按设计绘制。

(5)地上、地下管线和排水设施各处地上、地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雨水进水口、窨井、排水沟等都应在图中标出。

必要时,需分别另绘排水管线平面图纸。

(6)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虽然有专门的交叉口设计图,但在平面设计图中也应该按平面图的比例尺画出并详细注明交叉口的各路去向、交叉角度、曲线元素以及路缘石转弯半径。

一张完整的平面设计图,除了清楚而正确地表达上述设计内容外,还可对某些细部设施或构件画出大样图,最后在图中的空白处作一些简要的工程说明。

如工程范围、采用坐标系、引用的水准点位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 协调。
§3.2 直线
§3.2 直线
• 直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 底;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 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6)收费站及其附近
§3.2 直线
• 直线的特点:
(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 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 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 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 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 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
(1)行驶轨迹线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 (2)行驶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不出现两 个曲率值。 (3)行驶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对时间的变化率是连 续的。
•当平面线形与汽车轨迹相符或 接近时,才能保证行车的顺畅 与安全。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3.2 直线
§3.2 直线
•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 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 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 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在受到限制 的地点也可将二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 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 形成“S”型曲线。
§3.2 直线
• 长直线应采取的措施:
长直线上的纵坡度不宜大于3%,否则下坡易出现超 车、制动失灵等现象;
长直线宜与大半径的凹形竖曲线结合,可以缓和生硬 呆板的直线;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改善单调景观; 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宜连接大半径的平曲线,或 设置标牌; 与一定的交通工程设施相配合。
§3.2 直线
§3.2 直线
§3.2 直线
德 国 柏 林
§3.2 直线
• 直线的最小长度:
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间 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 (缓直HZ或圆直YZ)到后一曲线起点(直缓ZH或直圆ZY) 之间的长度。这个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
§3.2 直线
•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φ
k——小于1的系数。
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
r
动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r,
由图可知:
r d (m) tg
0
X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由于Φ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
r d d (m)
kt
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 (弧长)l为:
lv d
kr
v、d、k、ω均为常数,令 vd C
§3.2 直线
• 长直线最大长度的规定:
德国、日本规定不超过20V(V是设计车速,用km/h 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前苏联规定为8km,美国 为3min的行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不超过20V为宜, 但当遇到特殊情况或受地形限制,或在城镇附近时,也可 超过此限值。
在运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总的原则是: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 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施。
k
rl C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 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 道路的设计程序:
公路设计:顾及纵横断面平衡及横断面稳定的前提下, 先确定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先进行横断面布置,然后综合考虑平、纵 面的合理安排。
• 平面线形的几何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曲率不断变化,用来连接 直线—圆,圆—圆的过渡曲线,以缓和离心加速度的急剧 变化)。
1
R
1
1
R1
R2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1
R

• 汽车的行驶轨迹:
设汽车从直线进入弯道上等速行驶,速度为v,方向盘 转动为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行驶t秒后,行驶的距离为
l ,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前轮相应的转角为Φ,则:
t (rad )
k (rad) kt (rad) Y
•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 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是同一条曲线的错觉,这种线 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设 计中应尽量避免。
• 最小长度:《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 小于6V为宜。这种要求在车速较高的道路(V≥60Km/h) 上宜尽可能保证,而对于低速道路(V≤40Km/h)则有所 放宽,但不得小于3V。条件许可时,宜将同向曲线设计成 单曲线、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道路平面设计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道路的平面: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反映道路的弯曲 状况。
•道路的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 投影。反映道路纵向的起伏变化情况。
•道路的横断面:
中线上任意点的法向切面。反映道路横向 的宽度及具体的横向布置。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中线
越岭线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避免设置回头曲 线,或者以隧道克服高差,因地形、地质、资金条件所限 而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而相邻回头 曲线之间,应争取有较长的直线距离,其最小长度在 40km/h、30km/h、20km/h的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 150、100m。
§3.2 直线
§3.2 直线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直 同向 一般值 720 600 480 360 240 180 120
线 曲线 长间
最小值
120 90 60
度 反向曲线间 240 200 160 120 80 60 40
§3.2 直线
• 回头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