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漫谈

合集下载

异体诗漫谈

异体诗漫谈
中图分 类号 : 0 I7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 072 0 )2 0 1— 4 1 2 0 6 (060 — 10 0 6
我国的古典诗歌 , 从二言诗 、 四言诗 , 到五言诗 、 七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首诗收入《 乐府诗集・ 杂歌谣辞》 。东汉顺帝 时, 外 戚、 大将军梁冀专权 。 任意废立皇帝 , 遭太尉李固的坚决 反对。“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耿直的李固太尉于是被囚 , 禁致死于狱中。而追随梁冀 , 曲背恭迎 , 唯其马首是瞻的 佞臣太尉胡广 、 司徒赵戒 。 司空袁汤则分别被封为安乐乡 侯、 厨亭侯 、 安国亭侯 。 《 乐府诗集》 中所收三言诗不少 , 中亦有不少民间 其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2 5 期
N o2 .
— —
重庆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J u a o o g igVo ain l Teh i l n tue or l f n Ch n qn ct a & c nc stt o aI i
20 06年 3月
以曹丕的六言诗为最早。 六言诗 , 诗经》 楚辞》 在《 与《 中均 有所见 , 但四言 、 五言 、 言 , 七 甚至九言杂陈之 , 不是通篇
皆为六 言 。
达一点。

回文诗 , 回环诵读之诗 。文字次序形式上回环 , 可 使
六言诗 . 短促 . 节奏感强 , 由六个音节构成。 我国语言 多为单音节. 但六言诗大多为三个节奏 。 如唐代诗人刘禹 锡的《 答乐天》 : “ 北固山边波浪 . 东都城里风尘。 世事不同心事. 新人何似故人。” 其节奏 为 “ 固—— 山边——波 浪 ,东 都——城 北 里——风尘”后二句同上 ) 每句为三个 双音节, ( 。 节奏紧 ,

漫谈古诗中的雪与花_遇见古诗作文9

漫谈古诗中的雪与花_遇见古诗作文9

漫谈古诗中的雪与花——遇见古诗作文清者乐雪,雅者乐花。

雪与花,特别是梅花,像是孪生姐妹,若即若离,有着种种微妙的关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交相辉映,尽显丰姿。

人们常以花喻雪,谈到下雪,总说是雪花飘舞。

雪还素有“六出梅花的美名。

以雪喻花就更寻常,苏州梅花出名,早春时节,千树皆白,暗香浮动,人称“香雪海。

刘禹锡《杨柳枝》中有这样的句子:“昨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既然互为本体与喻体,雪和花似乎令人难以分辨了。

然而,富有哲理的宋诗,还是巧妙的区别出它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王安石的《梅花》诗吧。

是的,雪有雪的优点,梅有梅的长处。

卢梅坡《雪梅》说:“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话虽如此,雪与花还是互相搀杂了对方的特点。

从王禹称《春居杂兴》“荞麦花开白雪香句中可见,雪香未必不如花香。

而周邦彦《浪淘沙慢》中所描绘的“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告诉我们花白也未必逊于雪白。

落雪与落花,由于季节的因素,却令人产生截然不同意境。

落花的时候,是李后主《清平乐》中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教人伤怀。

落雪的时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人奋进。

还是李煜在《浪淘沙》中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黯然销魂者,落花岂非亦有份?可是毛泽东《咏梅》中的落雪却带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结果。

可见和雪关系最恰的,也只有梅花。

同样是主席诗,《冬云》中写道:“梅花欢喜漫天雪。

又有韦庄《浣溪纱》:“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在寒冬,幸亏有梅与雪做伴才让大地还有生气,也幸亏有雪衬托才显现得出梅的高洁。

卢梅坡另一首《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与花,还都可以传达物是人非的心境,这一点,中外诗句相映成趣。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之漫谈》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八年级上册的五首古诗文,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啊!先来说说《三峡》,读着它就仿佛自己在那崇山峻岭之间穿梭,湍急的江水奔腾不息,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

闭上眼睛,我都能想象出那壮观的景象,真恨不得自己能亲身去感受一番。

还有《答谢中书书》,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作者把那山水的美妙描绘得淋漓尽致,什么高峰入云啦,清流见底啦,让人读着就陶醉其中。

我就在想啊,要是能住在那样的地方,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美景,那该有多幸福!《记承天寺夜游》也特别有意思。

苏轼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去承天寺找朋友一起散步赏月。

这种闲情逸致,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而且从他的文字里,能感觉到他那种豁达和乐观,哪怕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能找到生活中的小美好。

《与朱元思书》呢,那风烟俱净的画面简直太美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哎呀呀,连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美景都会放下心思,咱们平常人就更应该多去欣赏欣赏大自然啦。

是《唐诗五首》里的那些诗,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的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有的表达了思乡的愁绪,有的展现了山水的秀丽。

读着这些诗,就好像穿越回了唐朝,和那些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怎么样,小伙伴们,这五首古诗文是不是特别棒?咱们可得好好欣赏,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哟!《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的奇妙之旅》哈喽呀!今天咱们要开启一场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五首的奇妙之旅哟!《三峡》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

你看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多壮观啊!那山峰一个连着一个,没有一点儿缺口。

还有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水流得多急呀,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江陵,比坐飞机还快呢!《答谢中书书》呢,就像是一封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从古至今大家都在谈论这山川的美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雾气散去,猿猴和鸟儿欢快地叫着,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鱼儿在水中竞相跳跃,这画面太生动啦!《记承天寺夜游》像是苏轼的一篇心情日记。

彼年红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漫谈

彼年红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漫谈

目录绪论//1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

掬取古代爱情诗歌中的朵朵浪花,感受情爱之真、人性之善、艺术之美。

少女怀春//5春的撩拨唤起少女的春情。

怀春少女对于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展现了风姿各异的春思情态,也流露出莫可名状的忐忑以及种种矛盾复杂的心态。

男士多情//25倜傥风流的才子被理想佳偶吸引得心驰神荡、意乱情迷。

他们如饥似渴地慕恋绝色美人,为之浪漫痴想、神魂颠倒;单相思的结果,往往就是求之不得的惆怅怨恼。

青春邂逅//43青年男女偶然相遇,被对方的容貌身姿、举止风度深深吸引,强烈的欲念油然而生,擦出一见钟情的火花,刹那间的心灵碰撞充满着摄人心魄的迷醉与诗意。

花前月下//65才子佳人青春邀约,带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密林幽会,水边欢唱,尽享缠绵悱恻的柔情蜜意。

临别时分,他们依依难舍,互赠信物,寄托永结同心的憧憬与期盼。

海誓山盟//87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经常指天发誓,或以松柏譬喻,突显执著爱情的坚贞不渝。

痴情男女甚至希望化身为情人的衣领、腰带等等物件,以此表达朝夕为伴、长相厮守的美好心愿。

合欢绸缪//97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陶醉于新婚的欢乐,两情绸缪的温馨。

新婚娇妻常与春花争美斗艳,尽显娇憨、自矜的动人情态,也留下了闺房调笑的盎然谐趣。

伤心南浦//109情人相别,从别前的缠绵情语到别时的不舍、叮嘱,再到别后的无限相思。

此类诗歌灵活运用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细腻白描、心理刻画、复叠语句等艺术技法,使得离别深情的抒写更加形象传神、真切感人。

别梦依依//147相爱的情人离别之后,各自忍受着孤身独处的凄凉。

他们常常借助缥缈梦境来一解相思之苦,既有痴情梦寻的执著艰辛,也有梦中欢娱的缠绵旖旎,更有梦醒时分的悲怆凄楚,从而为古代爱情诗歌增添了朦胧浪漫的色彩。

相思愁怨//161描写男女相思愁怨的古代诗歌浩如烟海。

由于角色对象的迥然相异、表达手法的丰富多彩,此类题材的诗歌作品构成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展现出各色人等的情爱心理和深挚感人的相思情态。

高中古诗文教学漫谈

高中古诗文教学漫谈
《 文 课 程 标 准 ( 验 )中 的相 使 语 实 》
关 要 求有 了一 定 距 离 。
22 ■3 0 1 3
课堂内外. 教师版I 语文教 研
三、 决策 略 解
( ) 发 学 生 热 情 的 多 途径 一 激 学 生 学 习 古 诗 文 的 热 情 和兴 趣 , 该是 关 键 。 兴 应 “ 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 学 生 自己 主动 去学 。愿 意去 学 , 自内 心 的喜 爱 , 发 才有 学好 的可 能 和 前 提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古 诗 文 的 热 情 ,可 以从 课 堂 互 动 、 课 下活 动 的拓 展 着 手 。每 日上 课 前 三 分 钟 , 导 学 生 引
养 ” 要 求 。 在 古 诗 文 教 学 实 际 中 , 很 多不 尽 人 意 的地 方要 求 落 实不 到 位 。 等 但 有 我
们 高 中语 文教 师 只 有 尽 力 改 正这 些不 尽 人 意 的 方 面 , 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古 诗 文 的
热 情 和 兴趣 、 师本 身 素养 的 提 高 、 围 氛 围 的 创 造 与 烘 托 等 方 面 入 手 , 照《 教 外 按 普 通 高 中语 文课 程 标 准 ( 验 ) 要 求 完 成 古诗 文教 学任 务 。 实 》
桶 水 的储 备 , 能 指 导 学 生 向 更 高 处发 展 才
( ) 围氛 围 的 创造 与烘 托 三 外
学 校 有 义不 容辞 的 责 任 推 行 国 学 经 典 , 扬 传 统 弘 文 化 , 养 学 生 学 习古 诗 文 的 兴 趣 , 升 他 们 的 素 养 培 提
和 审美 等 能 力 。 但 作 为 社 会 。 同样 具 有 不 可 推 卸 的 也
不 能做 到 厚积 薄 发 , 入挖 掘 诗 文本 身 的 美 的意 境 。 深

从赵雷的《南方姑娘》漫谈古诗鉴赏

从赵雷的《南方姑娘》漫谈古诗鉴赏

从赵雷的《南方姑娘》漫谈古诗鉴赏刘一儒古诗鉴赏是高考必考难度系数高,有区分度的一道题,它是整张语文试卷中最能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也最“文艺”的一道题。

一直以来,古诗鉴赏就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说起鉴赏理论头头是道,背起鉴赏术语熟练流畅,但这道题失分率却非常高。

鉴赏过程似乎全对,鉴赏结果又似乎大错特错,到底错在哪里?归根结底错在学生没有用心体会古诗的温度,思维方式简单机械,所以鉴赏的结果一定是读者和作品水油分离。

套用公式的古诗鉴赏,就像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无法真正深刻、敏锐地品味古诗,学生看不到诗人生命中的亮色,也就嗅不到诗人灵魂的芬芳。

这样的古诗鉴赏是形式的,是可悲的。

如何解决古诗鉴赏中套用公式,审美体验中读者与作品的情感体验分离的难题呢?我尝试了一些贴近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诗歌有一种更直观、更感性的思考和感悟。

比如,古诗鉴赏和歌曲鉴赏结合,这种诗歌教学模式让我发现了古诗鉴赏的新大陆。

歌曲鉴赏的选曲很关键!我选了一首由赵雷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南方姑娘》。

赵雷的词作和编曲朴实坦诚,以描写生活中细微见长,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一部短剧,都折射出了他自己的生活、他眼中社会,甚至他心底的梦想,画面感极强。

歌里的女孩确有其人,是这位南方姑娘给了赵雷创作的灵感,这是一首有故事的歌,去掉旋律,这更是一首有故事的诗。

“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她柔弱的眼神里装的是什么,是思念的忧伤;南方姑娘,你是否习惯北方的秋凉;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

”我把这段歌词节选出来设计了一个问题:歌词中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相互转换有什么作用!学生对这个问题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说,你更亲切,更直接,就像在询问;有的说,用“她”像在回忆;有的说,赵雷爱上了姑娘,又不敢直接表达;有的说,这一切都是作者的猜想。

这节课好像点燃了学生的表达欲,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讨论,在争鸣,在思考,在想象!我又追问了设计好的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转换人称?这首歌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答了很多,最后得出一致结论,转换人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姑娘的怜爱、欣赏、期待、理解,以及和姑娘心灵上的共鸣和对自己的无奈,等等!我继续追问,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些答案的?最后这个问题像重磅炸弹,炸开了学生本来麻木的思维。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古诗词中出现的杨柳意象,常常被赞美为“千年杨柳色,万里杨柳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意象之一。

杨柳是驰名中外的树种,具有文化、生态、经济和审美等多重意义。

杨柳这一常见的自然景物,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汉韵唐风、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写对象。

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杨柳形态杨柳绿叶海棠红,除了形态的鲜明外,它所赋予的一种意境,也令不少古诗词作者为其所倾倒。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杨柳被称为“柳絮王”、“绿衣柳”,一般生长于江南、南方一带水边。

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春季初发新芽,将葱翠的新叶旋即伸展,形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古代诗词中经常以杨柳为主要描写对象,充分展现了杨柳的生命力与青春美丽。

二、杨柳意蕴杨柳的意蕴丰富,代表着古代诗词中一种自然美的修辞手法,将自然与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1、清朝诗人袁枚《世说新语·讽刺篇》中有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柳絮之隙,碍于蚊鸣。

”将蚊虫的细微以及杨柳的柔软细密比作社会世间偏激之人,可见杨柳与蚊虫结合,代表了社会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联和融合。

2、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有句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两情相悦的凄婉之情。

其中的杨柳,是倾诉出诗人的心声,也成为了情感的象征。

将杨柳与离别、怀念等情感诉之于诗,可见古诗中杨柳不仅具有藤蔓的美感,更是流露出蕴含深思的内核。

3、《木兰诗》中诗人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中蕴含了两种事物之间的虚实和相同之处。

杨柳既是自然景物,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符号,其内涵深厚,具有深层次的意蕴。

三、杨柳的文学表现1、唐代诗人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客行静宜城,孤馆寒潭影。

雪断谷云垂,松禽鸟绿香。

霜梅庭径冷,雪柳帘栊香。

”将杨柳与雪花、香气相对应,展现出了杨柳在诗词中的重要性。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尝为监察御史。后以受禄山伪署,贬死岭南。 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有集七十卷。 (才子传21页)其比较出名的作品如《钓鱼 湾》等。 刘昚虚:嵩山人,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 迁夏县令。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 思雅词奇,端可杰立江表。代表作有《阙题》 (道由白云尽)等。▲
2、豪侠型诗人
张若虚:扬州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包融、
张旭等,俱以文词俊秀扬名京师,合称“吴 中四士”。官至兖州兵曹参军。《全唐诗》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 压全唐之作。▲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神龙初,扬名京师, 天宝初,官金吾长史。嗜酒,与李白等合称 “饮中八仙”。又善草书,其书与太白诗、 裴旻剑舞时称三绝。《全唐诗》存诗六首, 代表作有《桃花溪》等。▲
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他在五律方面 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杨炯,而李峤亦以五律工 整著称。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 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 见疾,坐事贬吉州司户。武后时召还,为修 文馆直学士。有集十卷,不传,存诗四十余 篇而已,代表作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等。▲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高宗时中举,
武后时为凤阁舍人等职。后以撰《则天哀册 文》,用思精苦,发病卒。融为文典丽,朝 廷大手笔多出其手。有集六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汇评133页) 在诸多台阁诗人中,宋之问和沈佺期是最重 要的两位,因为唐代五律的定型,是由他们 最后完成的。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上元二年进
第二讲 唐诗发展概况
一、关于三唐说、四唐说、五唐说
《新唐书· 文艺传上》:唐有天下三百年,文
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 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 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 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卷 宗。„„大历、贞元之间,美才辈出,擩哜 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音实)寻和之,排逐百家, 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 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漫谈坚守爱情的古诗词

漫谈坚守爱情的古诗词

爱情在遭遇离别、困难时更见坚守的可贵,中国古代诗词中表达爱情的坚守的比比皆是,文章对最具有震撼力的坚守爱情表达式做总结。

一坚守可以表现为彼此拥有时的长久誓言和难分难别,但更多表现在生离死别之后,遭遇阻力困难之时。

(一)痴语型,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理”之语,是以谓之痴,谓之癫。

最有名的也是最早的一篇当属汉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写道:“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初看其坚守誓言多为无理之言,细品却是极有情之言,以至于痴癫。

诗中罗列几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一起来表达不与君绝、情意不休的决心,那份坚定可见一斑。

《侬我词》则是另一种表达:“重塑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恋相爱程度溢于言表。

”以上三例在语义学上有一称呼,即偏离,这应属负偏离范围,这是主人公超出常规的心理世界偏离形式的特殊产物,在此时刻人物内心世界的巨大激情突然喷射而出,常规的零度形式不仅无法表达他们的激情,甚至是对这样的激情的一种束缚,所以它要求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也是主人公超常规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超常心态影响超常表达,无论双方是真话假说还是假话真说,主人公之所以用这种表达方式,是希望对方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味,所以说情之极致是痴癫。

(二)语,因为相思苦、相见难而产生的怨言,不如不相识、不相恋,或者好不容易见面,不愿分别,并将珍惜之情转为嗔怨无辜之物之语。

李白《秋风词》:“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其实更将相思之苦,心之坚表露无遗。

在南朝民歌中这种表达方式比较多见:《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漫谈古诗文中叠词的运用

漫谈古诗文中叠词的运用

关键词 : 古诗文; 叠词 ; 运用
枕儿 , 则索 昏昏沉沉 的睡 ; 从今 后衫儿 、 袖儿 , 都扭做重 重叠 叠词 ( 有 的称 叠字或 叠音词 ) , 就其 结构方式和表达 效果来说 被 儿 、
都是汉语 所特有的 。 叠 的泪 , 兀的不杀人也 么哥?兀 的不 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 、
的运 用更 为频繁 。诸如“ 桃 之天天 , 灼灼其华 ” “ 其雨其雨 , 吴昊 日 烈, 而且句式工丽 , 音调优 美 , 节 奏明朗 , 娓 娓动听 , 艺术感 染力极
出” “ 雨雪漉漉 , 日睨 日消 ” “ 风雪潇潇 , 鸡鸣胶胶 ” 等 。用叠词来摹 强 。马致远 的散 曲《 秋 思》 “ 蛩吟一觉才宁贴 , 乱纷纷蜂酿 蜜 , 闹嚷
在上 古汉语里 已出现叠 词 的运 用 。《 尚书 ・ 尧典 》 中有 “ 汤汤 信 儿 , 索与我栖栖惶惶 的寄 。” 一连 串的叠词运 用 , 生动逼 真地描
洪水方 割 , 荡荡 怀山襄陵 , 浩浩滔天 。” 用汤汤 、 荡荡 、 浩 浩等叠词 绘 了莺 莺与 张生分别 时那百 感交 集 、 懒 于梳 妆 的动 人情景 , 细致 来描 写洪水汹涌奔腾 的气势 和浩茫无际 的状貌 。《 诗 经》中叠词 入微地刻 画了她 那离愁别苦 的复杂心理 。不仅 形象鲜 明 , 感 情强
小说 中因需 描绘环境 , 刻 画形 象 , 叠词 运用也颇 为常见 。如 ,
水浒传》 第九 回写草 料场起火时 的情 景 : “ 正 吃时 , 只听得外面 哔 ( 《 长恨歌 》 ) 、 杜牧 的“ 青 山隐隐水迢迢 , 秋 尽江南 草未 凋” ( 《 寄扬 《 林 冲跳 起 身来 , 就壁 缝里 看 时 , 只 见草 料场 里 火 州韩 绰判 官 》 ) 等, 或 绘形 摹声 , 或 状物 抒 情 , 音节 和谐 , 形 象 生 哔剥 剥地 爆响 , 动, 意趣横 生。宋朝 女词人李清照在 《 声声慢 》 中, 开篇 就连用“ 寻 起 , 刮刮杂杂地烧 着。” 几个叠词 , 不仅声音 响亮 , 节奏鲜 明 , 而 且

《舍得老师诗词讲座》古诗漫谈(讲座手记一)

《舍得老师诗词讲座》古诗漫谈(讲座手记一)

《舍得⽼师诗词讲座》古诗漫谈(讲座⼿记⼀)⼤家好,从开始的⼀个转播群到今天,舍得群已经建满了⼋个,⼀千多位朋友的光临⽀持及⿎励,使舍得信⼼倍增。

由于客观原因,舍得不能再建新群了,但舍得群的讲座每周两到三次依然会风⾬不误,我们将继续坚持办下去。

很⾟苦,但是更快乐。

因为我们爱诗,正如爱我们⾃⼰⼀样。

今夜星光灿烂,⾹茗⼀盏,雅座数间,舍得要和⼤家轻松地漫谈古诗了。

今⼉如果说不完的,我们下⼀期会接着继续说。

(善意提醒:讲座期间,任何⼈请勿点俺的⼩窗)就古典诗歌的体裁、来源、影响以及对它的认识来泛泛⽽谈。

引经据典可能谈不上,因为我确实没看过那么多经典(现搬也来不及呵),不想也没时间去真的深⼊地探源求本,只想和⼤家共同学习⼀下,以期对古典诗歌有个粗浅的认识,从⽽对我们今后的写作和欣赏有个基础性的底蕴性的充实。

从⼴义的讲,清以前的所有的诗歌体裁的⽂学形式,都可以被称为古诗。

从诗经开始,楚辞,乐府,魏晋五⾔,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我们前时期着重讲解了近体诗,我们不妨把它叫做“唐诗”,过段时间我将继续为⼤家讲解如何填词,这“词”,我们不妨把它叫做宋词。

所谓唐诗的“唐”以及宋词的“宋”只是个象征性的符号,不代表⾮唐朝⼈写的就不是唐诗了。

近体诗及词,这属于格律范畴的诗歌,是古典诗歌发展到⾼端时期的所形成的经典形式⽽已。

但这并不是诗的全部。

格律诗形成也是有本有源的,对它的本源有所了解,也是我们对祖国⽂化的了解形式之⼀。

全⾯了解诗的⼤致发展脉络,也是我们今天传承祖国⽂化所必须要做到的⼀部分。

舍得学识不深,性情散漫⽽直率,想到哪就说到哪,说的不到之处,也请各位课后给予指正和批评。

我们就从《诗经》开始谈起来吧。

不论是否读过《诗经》的⼈,只要是中国⼈,都对《诗经》不会陌⽣,即使不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也能知道其中的⼀些诗句。

⽐如这⾸《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这⼏句谁⼈不会,哪个不晓?还⽐如那⾸《硕⿏》“硕⿏硕⿏,⽆⾷我⿉!三岁贯⼥,莫我肯顾……”也是流传甚⼴的。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是常见且重要的主题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往往被赋予柔美、婉转的形象,代表着青春、美好和柔情。

文章通过对杨柳的外貌描写、生长环境、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爱情的联系以及在宋词中的表现等方面展开探讨。

杨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作品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使其成为文学作品中独具魅力的元素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杨柳”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关键词:杨柳、古典诗词、意象、象征意义、外貌描写、生长环境、运用、爱情、宋词、重要性、诠释、深入理解。

1. 引言1.1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杨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常被用作意象,出现在许多作品中,为读者带来美好的联想和情感。

杨柳因其婆娑的姿态和翠绿的叶子,成为诗人笔下的常客,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杨柳柔软的枝条以及轻舞飘逸的姿态,成为了抒发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之情的慨叹与倾诉的载体。

在古代文人笔下,“杨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风景的描写,更常常被赋予了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表达。

杨柳的美丽、婀娜和坚韧的生命力,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独特而深刻的意象,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杨柳”意象的深入探讨和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意境与情感,也可以体会到自然与人文间那种微妙的交融与共鸣。

1.2 “杨柳”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在古代文学中,杨柳常常被用作象征意义,具有丰富的内涵。

杨柳柔软婉转的形态和姿态让它成为诗人们喜爱描绘的对象。

杨柳的柔美和雍容风韵被赋予了美好的意境,代表了女性的温柔与妩媚,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柔美并存的特质。

杨柳在古代文学中还象征着离别和相思之情。

在古代文人笔下,杨柳常常作为描绘离别场景的背景,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爱侣的思念之情。

杨柳在诗歌中的柔弱、婉约形象往往代表着忧郁与温柔的心境,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无限眷恋和惆怅之情。

漫谈坚守爱情的古诗词

漫谈坚守爱情的古诗词
于 痴癫 。诗 中罗 列 几 种不 可 能 发生 的事 件 在 一起 来 表 达 不 与 君 绝 、 意不 休 的 决 心 , 份 坚 定 可 见 一 斑 。《 我 情 那 依 词 》 是 另 一 种 表 达 :重 塑 你 我 , 中 有 我 , 中 有 你 , 则 “ 你 我 相 恋 相 爱程 度 溢 于言 表 。 ” 上 三例 在 语 义 学 上有 一 称 呼 , 以 即偏 离 , 应 属 负 偏 离 范 围 , 是 主 人 公 超 出 常 规 的 心 理 这 这 般 的前 提 , 是 在 系 统论 原 则 的启 示 下 , 文化 整 体 系 统 而 在 中把 握 文 学 的 本 质 和 功 能 。 文 学 进 行 文 化 研 究 , 对 二 对 是 十 t: 二 三 十 年 代 西 方 盛 行 的 形 式 主 义 、 构 主 义 、 批 O 纪 结 新 评 等 过 于 重 视 文学 的 “ 部 化 研 究 ” 一 种 反 拨 , 文 学 内 的 是 研究 接 近 平 民意 识 和 大众 生 活 的尝 试 和 努力 。
七种 . 且指 出有 的诗 词 为 加 强表 达 力 几种 并 用 。 并 关键 词 : 代诗 词 古 坚 守爱 情 表 达 方 式
震 , 雨 雪 , 地 合 , 敢 与君 绝 ! 《 煌 曲子词 ・ 萨蛮 》 夏 天 乃 ”敦 菩 写 道 :枕 前 发 尽 千 般 愿 。 要 休 且 待 青 山 烂 ,水 面 上 秤 砣 “ 浮 。直 待 黄 河 彻 底 枯 。 即 未 能 休 , 待 三 更 见 日头 。” 休 且 初 看其 坚 守 誓 言 多为 无 理 之言 , 品却 是 极 有 情 之 言 , 至 细 以
以“ 近生 活 的原 生态 ” 原则 描写 平 民生 活 。 贴 为
究 是 文 学 研 究 走 向深 入 的 一 种 有 益 的 探 索 。 首 先 。 带 来 它 了文 学研 究 多元 化 的思维 模式 . 如 对经 典作 家曹 禺 的戏 比 剧研 究 . 往较 多用 进 步的 民主 主义 思想 价值 标 准判 断 曹 以 禺戏 剧 的思想 意 义与 局 限性 , 当曹 禺研 究 被 有 的 学 者 纳 入 到 西 方 基 督 教 文 化 视 野 后 . 禺创 作 的 人 性 主 题 得 到 了 深 曹 刻 的 发 现 , 使 曹 禺 剧 作 在 文 化 视 野 中 得 到 了 更 贴 近 其 思 也

漫谈古诗词之登高

漫谈古诗词之登高

漫谈古诗词之登高漫谈古诗词之登高(自用)太和片区初中群文阅读教研课效力张定全教学内容:《登高》(唐.杜甫)、《与诸子登砚山》(唐.孟浩然)、《蝶恋花》(宋.晏殊)。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组诗词的品读赏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理解三首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题材入手,归类探究,获得群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归类探究,触类旁通。

教学难点:探究古人登高的原因,体悟诗人的情怀。

教学准备工作:学生利用注解、工具书复习,收集关于览胜的诗词;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

创设气氛,播放背景音乐《明月几时有》。

师谈话: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人才辈出。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其中的一些虽经千年,仍历久弥新,例如文化宝库中的颗颗明珠,光彩夺目,我们的祖先如何曾存有那般的优雅气质和情怀?使我们穿越时空,回去书法展经典,与先贤对话吧。

二、初读组诗,整体感知。

1、出具三首诗词,标记生字词,读准字音。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明沙白鸟飞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富豪之家献艺。

艰困痛怨疲霜鬓,穷困潦倒崭新停在浊酒杯。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存有新陈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领胜迹,我辈为丛藓科扭口藓驻跸。

水落鱼梁深,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恨烟兰泣露。

罗幕张嘉佳,燕子双飞来。

明月译音浮生痛。

斜光至晓穿朱户。

第1页昨夜西风凋碧一棵。

楼记高楼,盼天下天涯路。

欲递彩笺并任尺素,山长水阔言何处。

萧萧xiāo霜鬓bìn岘山xiàn槛菊jiàn彩笺jiān译音ān2、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选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4、学生议读,小组讨论。

三首诗的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从哪些地方看看出的?鼓励学生明白:(1)三首诗都写到了“登高”。

漫谈《诗经》的翻译

漫谈《诗经》的翻译

有阻止她在临死的床上被武装政变者打人冷宫。

但经学并未因武则天之死而复元。

唐代科举,明经科为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子弟人官的主要通道,九经按字数分大中小三等,根据考生自选经典出题,用“贴经法”评分。

考生只消熟背两部经典,得中十拿九稳。

相对于进士科,主试科目是赋诗作政论,要求知识广博又才华出众,中式的难易大相径庭。

武则天重进士,得中即予高官厚禄,而明经出身通常只授教官,位卑俸薄。

即使贵族达官子弟,也视登进士科为荣,以致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因而,经过安史之乱,经学没落,已催化民间的原教旨主义思潮,撇开汉唐注疏直接追寻经传本义。

尤其雕版印刷术到五代已应用于九经印制。

虽贫士也不难购读。

因而教育普及必至的经学更新运动,便在11世纪的北宋王朝到达高潮。

还在宋仁宗庆历间(1041—1048年),范仲淹策动的政治改革,前奏便是儒学教育改革。

庆历革新失败了,但由欧阳修为首的南国士绅,继续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再度促使宋神宗时代出现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拜相初就在太学实行三舍法,人学不拘出身,每试优等,升人上舍,便具有候补文官资格。

他自编教材,刊布《三经新义》,在诗书二经以外,特重《周礼》,认为其中“理财居半”,堪充经济改革的指南。

他认定孟轲是孔子的真传,而唐太宗将周孔之道改作孔颜之道,把颜回当作“先师”.是导致举朝学人变作唯唯诺诺的学究的祸首。

因此他要“变学究为秀才”,首倡在太学中尊孟轲为先师。

王安石尊孟,虽遭司马光作《疑孟》予以否定,却在变法失败后仍被政敌程颐奉作圭臬。

朱熹完成《四书》体系的建构,从而“孔孟之道”也粉墨登场。

到明初制定四书五经考试的八股程式,所谓孔曾思孟的道统,由此垄断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达五个半世纪。

晚清经学史家,无论廖平、康有为,还是章太炎、刘师培,都将宋明理学拒诸经学门外。

皮著《经学历史》,称北宋开始“经学变古时代”,至元明“积衰”,到满清而“复盛”。

那是皮相之说。

在我看来,经学是中世纪中国列朝的统治学说,它寄生的躯壳,就是自汉至清的君主专制体制。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注意作品中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和境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境,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那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是什么呢?可以这样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初中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漫谈5篇

初中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漫谈5篇

初中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漫谈5篇第1篇示例:初中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漫谈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鉴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涵,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就初中古诗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在进行古诗鉴赏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通过介绍古诗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学特点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创作古诗的初衷和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鉴赏古诗时能够更加贴近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解读古诗的内涵和意境古诗鉴赏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解读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逐句解读逐句解读是最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意义和修辞手法等内容,引导学生逐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2.比喻和象征解读许多古诗中都含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通过解读古诗中的比喻和象征,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中的花草树木、山水景物等形象描写,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历史背景解读许多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通过解读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启发学生的个人感悟和表达在进行古诗鉴赏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个人感悟和表达。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情感、意境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或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古诗漫谈
二、活动背景
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合作中品味、咀嚼古诗文的醇美与芳香,同时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师生共同遨游于诗海。

2.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

四、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

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

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张扬我们的个性。

2.多媒体展示。

问题1:请你背一背下列诗人的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安石、苏轼。

(请同学们自由站起来背诵,也可两人或几人一起背诵。


问题2:请你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或有关花草树木的古诗。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背诵。


问题3:老师说上句,让同学以接龙形式对出下句。

可以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独在异乡为异客”“月落乌啼霜满天”“横看成岭侧成峰”“国破山河在”等。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就介绍的古诗展开比较,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介绍者提问、交流。

多媒体展示要求:
(1)表达时要有自信心,朗诵诗歌时要有激情,抑扬顿挫,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2)别人提问时要认真倾听,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不同见解可以争论,但要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4.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请同学们就自己课前准备的印象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谈谈喜欢的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等)。

提倡发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诸如可站在讲台上,可走进同学中间,可坐于小组中娓娓而谈等。

为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给同学示范,即兴发言。

范例:我最喜欢的古诗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因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高尚情怀。

杜甫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

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

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

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的这副对联用来概括杜甫是再恰当不过了。

5.通过调查了解,请学生结合音乐、绘画、工艺品等谈古诗。

播放两首歌曲,一是《水调歌头》(苏轼词);另一首是《虞美人》(李煜词),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细品古诗的韵味,直观地进入亦诗亦歌亦画的情景中。

接着引导学生就古诗在当今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用古诗作歌词;各种画配上诗歌;各种工艺品如茶具、盘杯等配上古诗;名胜古迹的门、窗等镌刻古诗等。


6.活动总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笔,它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人以心灵、性情等方面的享受,给人以美的熏陶。

通过本节课,我们一起漫谈了古诗,在诗海里飞扬。

古诗值得我们探讨的还有很多,例如:为古诗配画、配乐,改写古诗成散文,甚至改写成话剧等,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继续积累、背诵古诗,也可通过上网交谈,校外谈论等方式,走进古诗,学习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