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各家学说

三世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方剂、本草、针灸、辨证、诊法、治则、养生、运气

用阴阳学说阐明医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说明各种事物的普遍联系②说明事物的平衡、不平衡

③说明事物的互相转化④说明阴阳为矛盾共生

用阴阳学说说明事物的互为转化: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确立学派的依据:①师承授受:亲炙(师徒面对面传授学习)、私淑(未曾见面,学习著作尊其为师)②学术争鸣:不同学派、不同医家

六大学派:医经学派:《黄帝内经》;经方学派:经验方或仲景方;河间学派:火热立论;

易水学派:脏腑病症;寒温学派:中医外感病;汇通学派:中西医汇通

刘完素(刘河间)

亢害承制论:①自然界运气承制是保持事物运动平衡的必要条件

②五运之气偏亢到一定程度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

火热论:①火热病的广泛性②六气皆能化火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④火热病的治疗(表证宜汗解,里证宜攻下)

张从正(张子和)

处之者三,出之者三:天之六气、人之六味、地之六气合称三部之气,太过或者不及时变为三部邪气,侵犯人体导致三部之病,按照症状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治疗对应用汗(表解)吐(上涌)下(下泄)三法,使得邪去正安。

攻邪之法:汗吐下三法

朱震亨(朱丹溪)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①理论依据,源于内经②取类比象,天地日月③人体阴精,迟成早渴④精欲无涯,动火耗精⑤动静得宜,收心养性

火热证的辩治:①实火可泻:正治法(黄连解毒汤热者寒之,小便降火极速,硝黄冰水)

火郁发之:外受风寒(苍术柴胡),内有郁热(火郁汤)

反治法:火盛者,当顺其性而发之必兼温散

②虚火可补:滋阴降火法:阴血虚而相火旺(四物汤加黄柏)阴精虚而相火旺(大补阴丸)

引火归源法:附子未津调,敷涌泉穴

甘温除热法:人参,白术,甘草

郁证病因病机:寒暑交侵(外)、饮食失节(饮)、七情内伤(情)、劳役过度(劳)导致气血佛有郁,导致血热湿痰(六郁)使得相因为病,变生他病(气湿痰热血食)

10、孙一奎

论命门:含义:命门乃肾间动气,蕴含着原气、动气生生不息的变化,为人身先天之太极,是原气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机理。

部位:无形质、无具体部位可言、无经络可指、无动脉之形诊

属性:非水非火,可比作坎中之阳,反对命门属火,右肾属火

功能:肾间动气即元气,元气生生不息的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经络的形成和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离不开他

论火:天人之火各具君相;火有内外邪正之分

10、张元素

遣药制方论:药物研究: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气味厚薄,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泄,味薄则通,味厚则泄);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归经;引经报使说制方大法:风暑湿燥寒制法

引经报使说:通过某一药物特殊作用,引导全方到达某一脏腑经络才能更好11、李杲

脾胃论:①元气之本:先天真气有赖于脾胃充养;诸气皆由胃气所化;疾病与脾胃元气

的关系

②脾胃为升降枢纽:重视阳气升发

内伤论:三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所伤

用药法度:重在保护元气:主升阳:扶脾胃为主,兼及心肺;次潜降泻火泻火当辨虚实:虚火甘草;实火芩连柏

12、王好古

内伤三阴例:厥阴,肝阳虚损——面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当归四逆汤

少阴,肾阳虚损——面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微;通脉四逆汤

太阴,脾阳虚损——面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理中丸

13、赵献可

命门学说:含义:命门为一身之主

部位:居两肾之间

属性:为水中之火(生理:相依而不相离;病理:可补而不可泄)

功能:命火乃人身至宝: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源,呼吸之门,三焦之根,立命之门

痰证:无水→阴虚火动,水沸为痰→重浊白沫→六味丸补水配火无火→肾不制水,水泛为痰→纯是清水→八味丸补火制水

重视五志之郁——肝郁(木郁)

凡郁皆属肝郁→治木郁为主→逍遥散

14、张介宾

阳非有余论:行气之辨:阳化气,阴成形;只有阴形而无阳气,形体便失去活力,阳气决定生命

寒热之辨:热为阳,寒为阴;自然界万物盛衰→热无害、寒可畏,人体寒热,取决于阳气多少——气不足便是寒

水火之辨:水为阴,火为阳;水中有阳→生物化气,水中无阳→寒凝冰冻

真阴不足论:真阴之象:真阴在外的表现和征象,精血形质之属——真阴之象,形体肌肉的丰盈和消瘦(阴精的亏虚)

真阴之脏:肾藏精之所为命门即真阴之脏;命门居于两肾之中,本同一气,非别有一腑;命门兼具水火,即真阴,真阳

真阴之用:真阴即命门之水,是命门之火的物质基础;命火养于真水之中,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为元气,内含火中之真水命门之水为元精,内含水中之真火是真阴的存在形式;命门水火是五液五气十二经之化源真阴之病:只有虚证,实质是真阴(阴精)不足;无水无火,皆在命门,总曰阴虚之病

真阴之治:原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辩证论治经验:(1)诊病施治,纲举目张

二纲:阴阳(医中之大法)

六变:表理寒热虚实(医中之关键)

(2)列方八阵,执持圆通

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3)诸郁证治,各求其属

重视情志之郁

15、李中梓

先后天根本论:

①脾肾关系相赞互济的人生根本

②脾肾同补——气血阴阳俱损(六味丸、补中益气汤)

③补肾兼以补脾——肾病为急(甘寒:砂仁、沉香;久痢:附子、肉桂、四君)

④补脾兼以补肾——脾胃伤损(耗→五味子;温→桂附干姜)

水火阴阳论:阴阳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