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人种的特征以及人口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文地理初步的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的基本地理格局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问题、探讨人地关系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人种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通过本章内容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主要人种的特征,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树立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主要人种的特征,人口问题的表现。
2.难点: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投影幕。
3.地图、图片、案例资料。
4.小组讨论指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提问:为什么世界人口分布如此不均衡?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如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人种的外貌、生活习惯等。
3.操练(10分钟)发放小组讨论指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的聚落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大学*********学院***【课标要求】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材分析】“世界的聚落”是属于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涉及“聚落”这一新的概念。
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节从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形态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
同时,为学生学习人文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世界的聚落”共有两部分内容,即“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主要内容是聚落的形态。
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特点、聚落的演变、城市发展的条件、民居建筑特色形成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目标的达成方面来看,“聚落的形态”是基础的知识目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终极的情感目标。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读图析图能力也相对较差,对于本节课的一些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不是很能理解。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已经学过的世界的人口的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发表见解、小组讨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聚落的两种形态——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通过看景观图判断出是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能说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1990和2010年南宁遥感影像地图,学生会总结归纳聚落演变过程、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观看图像、地图、举例分析,学生能分别说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地方民居的特点以及其反映的地理特征;通过观看视频,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及归纳法,从图文资料中提取聚落的定义、城市乡村聚落的判断,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课件
人口密度 =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单位:人/千米²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国家
陆地面积 2009年人口 人口密度 (万千米²) 数(亿人) (人/千米²)
俄罗斯 1709.8
1.42
8.3
加拿大 998.5
0.34
3.4
中国
约960
13.4
139.6
澳大利亚 774.1
0.22
2.8
表中哪国人口最为稠密哪国人口最为稀疏?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口多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
要吃饭
开荒
环境破坏
要读书
教育发展跟不上 人口素质受影响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交
住
通
房
堵
紧
塞
张
就
饥
业
饿
困
贫
难
困
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
赡养老人压力增加
人口问题解决措施
人口急剧增长和人口长期负增长都会带来问题,那么 人口问题对策是什么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XJ) 教学课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新课导入
生活在地球母亲怀抱的人类,虽 然具有不同的肤色,属于不同的民族, 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 有着不同的信仰,却共同创造了灿烂 的文化,传承着不朽的文明。
让我们走向世界,去认识分 布在各地的居民,了解他们生活的状 况和面临的问题,考察祖先给我们留 下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
C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湿热的热带雨林
A
1.人口密度的定义: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 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疏 密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新版)湘教版
-小组讨论成果的创新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创新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小组讨论成果的完整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整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地理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3.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聚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审美:通过欣赏不同聚落的景观,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3)聚落的景观: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聚落的景观特点,如乡村的田园风光、城市的高楼大厦等。
举例:请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特点。
(4)保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聚落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聚落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景观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关于人口的一些说法,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们对于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本章内容共有4个小节,分别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类的居住和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这4个小节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这一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以及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了解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爱地球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人地协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中国的人口问题,人类的居住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聚落》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聚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最后一节《世界的聚落》,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地的聚落类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并探究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中通过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乡村、牧区等不同类型的聚落,拓宽学生对世界居民聚落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如城市、乡村、牧区等;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和描述不同聚落类型的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聚落类型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对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理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聚落的概念可能有一定了解,但对不同类型的聚落特点和形成原因了解较少。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片进行引导和讨论。
同时,学生对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聚落,你们还记得吗?请回答一下,什么是聚落?学生:(回答)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世界的聚落,不同地区的聚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请看屏幕上的图片,你们能看出这些聚落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观察图片,回答)第二环节:概念解释与讨论教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些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请看屏幕上的案例,我们先来了解城市、乡村和牧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聚落。
请你们和旁边的同桌讨论一下,城市、乡村和牧区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一分钟)教师:好,现在请几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A:我们讨论了城市、乡村和牧区的不同之处。
城市通常人口密集,有高楼大厦和各种设施,交通便利;乡村相对较少人口,有农田和自然环境,生活相对宁静;而牧区则适合养殖业,有大片草原和牲畜。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名师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名师教案1 湘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世界一般划分的三大人种;了解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明确肤色是区分三大人种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知道三大人种的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和交流三大人种的图片,自主地去发现三大人种在体貌上的差异;通过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能初步判断各个大洲或一些国家的人种分布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人种体貌特征上的比较以及各个领域三大人种杰出人物的列举,树立人种无“优、”“劣”之分的观点,产生世界人民平等共进的愿望。
教学重点1.肤色是区分三大人种的重要标志。
2.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举例教学准备各人种特征的代表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人种聚集的群体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上观察这些人群中的每一个外貌特征都相同吗?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不相同。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貌和体质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眼色、毛发等)所划分的人群被称为人种。
本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世界人种。
二、课前热身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照片,分组相互交流,区分各图片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世界上的居民分哪几类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2)三大人种各具什么特征?各分布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自学课本P45—46。
2、四边互动互动1:(1)出示三大人种的代表照片。
请问根据这些图片你能说出各人种外貌有何特征吗?明确: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身材中等。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嘴唇较薄,身材也较高。
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嘴唇厚并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2)我们的外貌又有何特征?与什么人种的特征一样?明确:我们一般属于黄色人种。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人口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所造成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
播放世界人口日视频,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
1.播放世界人口视频
2.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变化
3.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变化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教师讲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5.课堂活动,学生计算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增长人口数量
6.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二)世界人口分布
1.教师讲解人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
计算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增长数量
小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学生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教师加以引导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课题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和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活动: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种》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种》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主要介绍世界的人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种分布情况,了解人种的多样性和原因,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种分布情况;b. 掌握人种的定义和分类;c. 了解人种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a. 能够使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分析人种分布情况;b. 能够进行跨文化比较,培养跨文化意识;c. 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种分布情况;b. 人种的定义和分类;c. 人种分布的原因。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b. 使用地图和图表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世界各地的人种分布情况可能存在较少的了解,对人种的多样性和原因也可能缺乏认识。
学生通常对地图和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你们还记得吗?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请举手回答,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哪里?(等待学生回答)对,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世界的人种。
请看屏幕上的标题,我们的主题是《世界的人种》。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与讨论教师:什么是人种呢?人种是指人类在生理和遗传上的特征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群。
请看屏幕上的图片,这些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等待学生回答)对,他们的皮肤颜色、面部特征等不同。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将人种分为不同的类别。
请看下面的分类,有高加索人种、黄种人种、黑种人种等。
请你们和旁边的同桌讨论一下,这些人种都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的特点有什么?(学生讨论一分钟)教师:好,现在请几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的]1、了解当今世界人口的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疑点:让学生分析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看图法、启发法、自学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一学生朗读有关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报道。
设问: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预习回答:目前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多少亿?(过渡)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呢?2、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图2-31,而后由学生完成活动的1、2题3、设问:如果以1800年作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分界点,那么1800年以前和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呢?4、设问:从资料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过渡)通过观察发现,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仍然是快速增长。
那么。
你想不想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5、学生阅读P40材料,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并计算,一节课的世界里,世界上要增长多少人。
(过渡)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那么。
人口增长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5、学生阅读教材P40文字思考,而后教师结合活动讲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计算方法。
并举例讲解。
6、例:假设灌溪2005年人口为4万人,2005年出生并成活了婴儿4000人,死亡1000人,求灌溪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45-46页。
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分布,同时包含着种族主义关于人种优劣的学说是错误的科学论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习,明白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在智力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人种平等的科学人种观。
批判种族主义者关于人种优劣的错误学说,培养爱好和平的1.色、头发、眼睛、脸型、鼻梁、身材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我们黄色人种的特点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人种的划分依据。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扮演人种的特点3.人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学生谈观点,摆论据,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4.学生观看代表不同人种的同学的表演归纳是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的差异5.引导学生看图分析人种的分布规律5.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6.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6.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一、世界三大人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通过认识自己导入新课。
同学们注意分析自己的头发、眼睛、肤色等方面的特点,说说自己属于什么人种?有什么体质上的特点问:世界上不同于黄色人种的人种还有那些?他们在体质方面各有什么特征?(1)教师可以采用一位学生为主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谈他们的认识。
(2)教师宣布各组的人种表演现在开始。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演要进行的充分地1.学生在观察自己以后,回答教师提问。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
(2)代表不同人种的表演同学开始表演。
3.3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复备
小组合作交流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大家列举了很多语言,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请看课本84页阅读材料。
看看你会说的有哪些?比一比谁说的好。
教师点拨
小结重点: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综合训练
教学反思
启
动
课
堂
复习上节知识
1、世界人 口的稠密区和稀少区各分布在哪里?
2、人口增长过 快带来的问题?过慢带来的问题?
3、合理 的人口观是什么?
学生
检测
课堂导入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 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引起
拓展延伸
1、怎样使汉语的分布更广?
2、你能举例说出某些国家或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使用的语言吗?
3、那么汉语除了在我国使用以外,你知道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请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
分小
组交
流
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谈各自的收获和感想。
教师
小结
板书设计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二、世界的宗教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二、多媒体展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三、那么世界主要宗教有哪几种?它们的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 1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 13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 16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 20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居民教案湘教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课时分配本章内容共包含四节,可用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课时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课时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课时第四节:世界的聚落2课时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世界人口的认识。
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的人口问题。
重点解决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生在学习了世界的人口问题后,理解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认识我国当前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世界人口的数量大1990年10说12日60亿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1800年以后增长迅速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最高――非洲、最低――欧洲)二、世界的人口问题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3、发展中国家的盲目城市化问题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以“苦难的母亲”为主题,创作一期手抄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开展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 ,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 ,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
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 ,树立人地协调开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聚落的形成与开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难点1.聚落的形成和开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教学突破聚落的形态 ,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 ,进行比照、分析、概括 ,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开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借此说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 ,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表达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并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表达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聚落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对聚落的认2.观察图片讨论、归纳聚落的不同形态。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②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①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目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1.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法,探究性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学生间进行调查:1请问这位同学,你住在哪里?那里热不热闹?环境怎样?2这位同学,请问你老家在哪里?那里人口多吗?环境怎样?……(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承转] 大家的答案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可你们知道吗,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板书]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承接] 那什么是聚落呢?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聚落的含义。
教师适时给予纠正,使学生们理解聚落就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聚落的例子。
[承转] 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聚落例子,从这些聚落的例子可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我们就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划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
(板书:一、聚落的形态)而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色如何呢?[启发] 教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有无农田、果园、鱼塘,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师生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表格:[过渡] 同学们请你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以及刚刚看过的图片,讨论一下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0-63,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图3-17、18、19、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完成P61活动题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
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
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
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墙壁厚度屋顶坡度建筑材料等。
Array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
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
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
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探究结论】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4,完成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假如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教师精讲点拨】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探究结论】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P65活动题①、②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城市和乡村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5、民居与自然环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