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课件1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 —余光中《乡愁》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陈 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 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 情非常苦闷。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 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 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 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 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子昂,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 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 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 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 矣!”
——卢藏用《陈氏别传》
文体知识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 三种形式。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产 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杂言诸体。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 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 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不求对 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登上幽州台的所感所想
语法特点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 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 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 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近体诗(格律诗)
1、产生于南朝永明体(以谢眺(谢灵运)为代表)成形 于唐朝 2、讲究平仄 3、偶句押韵 4、字数:五言、七言 5、体裁:律诗、绝句 6、题材:思乡、咏史、咏物、咏怀、山水田园、边塞、 写景抒情、讽喻、哲理、闺怨、送别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前句虚写 后句实写
颔联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 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 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哲理有了
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 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站得高
登飞来峰
看得远
写景(充满生机)
抒情(踌躇满志)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等。
结合注释,翻译文本 大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 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 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0张PPT)
1.三人的诗作都有着雄浑阔大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地大美 与诗人辽阔的心胸。
2.三位诗人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或是抉择,但都选择了以一种阔 大的心胸去化解或迎击人生的风浪。“高”在这里已不是一个物理 的高度,它更体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所带来的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 高度。
所以,这三位诗人应该是可以结友而游的。
研读诗作:杜甫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高大:“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秀美:“造化钟神秀”“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岱宗夫如何”:写出诗人乍望见泰山时,
不知如何形容的那种惊叹和仰慕,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其居五岳之首,故 尊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 杜甫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创新,非常别致。
登高的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亲近自然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重拾信心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生发豪情壮志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走向乐观旷达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登高的过程,就是重塑自我的过程。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老杜——你年少便志向高远,誓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原 本志向愈高,落榜的打击愈大,但你却如此奋发昂扬,更见你志向坚定, 不坠青云!
落第的杜甫根本没有在意这种挫折,他后来在诗中写到这次漫游的情 形:“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所以,这首《望岳》 不仅是诗人对自然、对泰山的赞美,更是他远大志向的表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40张PPT)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40张PPT)

背景链接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 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 幕府担任参谋军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 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 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 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 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 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 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 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近望 泰山的秀美高大)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 细望泰山的层出不穷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泰山引发无限感慨 )
2、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 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 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 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背景链接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 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 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 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朗读诗歌
望岳
杜甫
dài zōnɡ
l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拓展延伸
《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都是登高之作,诗人 的感触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情感
• 上两句俯仰古今,追忆早已逝去的明君,感 慨无缘见到后世的英豪,写出时间绵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 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 悲哀苦闷的情绪。
• 归纳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

形 重抒情的诗歌)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预习文本
关于诗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 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 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 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 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 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 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 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 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 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 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 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景 语

象 B、作品中其他人物。

歌 形
(偏重叙事的诗歌)


情 语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

物 形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性格或特点)的……..(身份)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登幽州台,诗人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从 哪里看出来。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黄金台资料:
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 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 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 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kuí]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 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 家有一匹良马。
初读诗歌,尝 试翻译
直译
见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 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 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 襟!
二、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作者信息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 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 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三、再读诗歌,知晓背景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 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 、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 ,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 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群文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群文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思路提示:
我从______(诗句), 我读到了一个______诗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境任务
任务一:寻踪问迹,访登临之地 任务二:拍摄画面,赏登临之景 任务三:朗诵配音,悟登临之情 任务四:剪辑排序,品登临之义
解读标题,明登临概念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登飞来峰
拍摄画面三: 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千寻”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山上古塔 之高,表现诗人立足点之高。
前两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实写自己登 高远望,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 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和对前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的信心。

在飞来峰,我将用远镜头拍出“飞
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飞
【拍摄技巧提示】 远镜头、近镜头、特写镜头;仰拍、俯拍、平拍......
示例: 在泰山,我将用远镜头拍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中泰山横跨齐鲁、雄伟青翠的画面。
拍摄画面一: 赏析:
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地方。诗人
登幽州台歌
登上幽州台,从时间上,想到过去、现在和
陈子昂
未来,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从空间上,把个
秀丽。
“割”运用比喻手法,将泰山比作刀,通过
写阳光被泰山分割而造成山北山南明暗不同的
景象,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雄伟高大。
在泰山, 我将用近镜头拍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中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画面。
赏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写层云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
梦 境
登幽州台歌
怀才不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总结:
• 这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全诗短短四句,通共不过二十二 个字,没有铺叙,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不讲究什么吞吐回 环,更不屑于堆垛雕琢,只是大声咏叹,直抒胸隐,但是, 它的境界阔大,格调雄浑,含义深刻!,短小的篇幅中,蕴 含着大诗人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它象火山的喷礴,又象 江河的奔流.不但倾泻着这位一代诗风开启者心灵的苦闷, 也唱出了历史长河中许多怀才不遇人士的心声,引起广泛的 共鸣,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它一直保持着历久不衰的 艺木魅力,感动了一千多年来的无数读者,以至我们今天重 新来品味它,仍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到了 苍茫的天宇,寥廓的原野,听到了“盛唐之音”的先驱者那 震撼人心的慷慨悲歌,感受着一种雄豪悲壮的美。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三、深受《楚辞》的影响 。 1、《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 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2、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俯仰天地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描写自己孤单悲苦的情绪。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歌中所表现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泪后的抗 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
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
”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 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
1、文学理论:标举“风骨”,倡导“兴寄”。 即内容充实健康,风格刚健遒劲的文学。
诗文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与东方左使虬<修竹 篇>序》。
诗美标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 练,有金石声” 。
资料宝袋
2、散文创作:政论 《陈氏别传》“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 风骨。”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 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 悬。……”

写作特色
②沉郁悲壮。 诗歌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第三
句登台远望,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 ,诗人则“独怆然而涕下”,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 流溢而出。景与情相互映照、衬托,分外动人。
板书设计
俯仰 登 时间古今 幽 悠久 州 台 歌
登台 空间 远眺 辽阔
怆然涕 下
感于往事 孤独悲 慨叹身世
资料宝袋
3、诗歌创作及其影响:组诗《感遇》三十八 首,《蓟丘览古》七首(又名《蓟丘览古赠 卢居士藏用七首》),《登幽州台歌》。 感遇诗——雄浑沉郁,杜甫 写景诗——遒劲爽朗,李白 边塞诗——刚健朴实,高适 山水诗——清新隽永,王维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讲析课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讲析课件

–2、“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的诗美理想。
•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 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 瑰丽的文学。
–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 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 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 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 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 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 三、讲析诗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 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
• 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 昭王与乐毅。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 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 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 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 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 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空有乐 毅之才,却不可能成就乐毅之功,真可 谓生不逢时。
• 二、解题
–《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据 陈子昂的好友卢臧用的《陈氏别传》记载,这一年子 昂从武攸宜征讨契丹,在军中任参谋。当时战争形势 对武周王朝不利,武攸宜前军惨败,大营震动,人心 惶惶。子昂不忍坐视败局,挺身向武攸宜进谏,提出 了不同的作战策略。出身亲贵而不懂军事的武攸宜非 但不纳谏,反而恼羞成怒,给了子昂以降职为军曹的 无理处分,“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 而已。因登蓟北楼(即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 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 人孤独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 天长地久,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 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 的情感跌宕。自悠悠天地而言,将与英 雄业绩同其长久;而人生有限,一旦抱 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恨,于是产生了怆 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 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 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 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壮伟之情和豪侠之 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 是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场上的潮起潮落
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 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 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拾遗:以谏为职的 官员称作谏官,又形象地被称作言官,但言官亦 指监察官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 谏之类的官员,专挑皇帝的毛病)。 当时东北边 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 威胁。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 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 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 集》传世。
陈子昂生平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官场上的潮起潮落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 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 《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 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 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 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 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 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赏析三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 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 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 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 之激动。
部分解词

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怆然:悲伤,凄恻。 3、涕:古时指眼泪。


4、前:向前看
5 、念:想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写诗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 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 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 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 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 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 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 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 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 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 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 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 海的无穷感慨。
练习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 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 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赏析四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 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 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 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 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 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 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 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 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 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 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 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 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 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 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 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 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 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一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 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 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 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 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பைடு நூலகம்
赏析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 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 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 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 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 "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 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陈子昂评论资料

杜甫:“千古立忠义, 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 遗》:“杜甫陈子昂, 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 高蹈。”

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 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 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 一位贤才。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体会

1.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 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2.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3.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 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 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 愤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