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第七单元课文翻译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花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翻译合集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翻译合集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翻译(仅供参考)----吴冬鹏整理25论语十则1.曾子说:“我每天从三方面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商量办法是不是诚心诚意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2.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生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吧!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5.孔子说:“做官与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

贫穷与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

”6.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

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7.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与此相反。

8.孔子说:“做官如果可以通过修养仁德而获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

如果不能求得,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9.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说:“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10.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游泳,在舞雩台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26鱼我所欲也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岳阳楼记》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岳阳楼记》

朗读课文第五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微斯人 没有
居庙堂之高 指朝廷
四大名楼总图
中 国 四 大 名 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鹊
滕王阁
•鹳鹊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你知道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
山 西
鹳雀楼
湖北 湖南 江 西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上页 返回 下页
若夫 霪雨 霏霏 浊浪排空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登斯楼也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迫近 昏暗的样子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
上页 返回 下页
至若 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而或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 心旷神怡
然则: 然,这样,指上文“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段译文: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 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 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 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 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 担扰。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扰,退处江 湖也担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 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 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白杨礼赞(茅盾)2、囚绿记(陆蠡)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口语交际——青春畅谈写作——倾叶心声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6、一厘米(毕淑敏)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口语交际——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写作——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第三单元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写作——一一事一议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16、给巴特勒的信(雨果)口语交际——谈困惑,解烦恼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老舍)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口语交际——漫谈电视剧写作——戏剧片段综合性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第六单元20、秋水《庄子》21、*愚公移山《列子》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23、捕蛇者说(柳宗元)24、诗词五首使至塞上(王维)泊秦淮(杜牧)无题(李商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口语交际——从“愚公移山”谈起写作——月光下的遐想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26、鱼我所欲也《孟子》27、*订鬼(王充)28、*马说(韩愈)29、诗词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约客(赵师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附录一:修辞知识附录二:应用文示例1.白杨礼赞【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雾凇沆砀,
寒气弥漫的样子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天与云、与山、与水,
(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
上下一白。
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影子,
湖上映出的影子,
惟长堤一痕,
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
湖心亭一点,
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
与余舟一芥,
小草
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日,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
湖中人鸟声俱绝。
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是日,更定矣,
止,停
这天,报更的鼓声停了,
余拏一小舟,
携,带
我携一条小船,
拥毳衣炉火,
细毛细毛皮衣
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
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
到亭上,
到了湖心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
一童子烧酒,
一个书童在温酒,
炉正沸。
酒烧开了。
见余大喜,曰:
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人?”
拉余同饮。
拽着我一起喝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酒杯
我勉强喝了三大碗就告辞了,
问其姓氏,
问他们的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这里是“客居”的意思。
(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在此。
及下船,
等到
等到下了船,
舟子喃喃曰:
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
“莫说相公痴,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8张PPT)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8张PPT)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优厚的俸禄 通“辨”,辨 对于 好处 别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为了 通“德”,感 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激 通“向”,过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去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叫做 这 停止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取消 本性
句子独立性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 受它,那这优厚的俸禄对于我又有什么好 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 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 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它;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 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 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 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 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 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文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 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 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
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厌恶的事情 灾难 通 “避”, 躲避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想要 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 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是)我所厌 恶的事情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些 灾难我不躲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文、注释及句子翻译及课文理解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文、注释及句子翻译及课文理解分析
欧阳修
第一段 重点字词
环滁皆山也: 环绕 林壑尤美: 山谷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深秀: 幽深秀丽 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回: 曲折,回环。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名之者谁: 取名,命名 饮少辄醉: 就
自号曰醉翁: 称呼
醉翁之意: 意趣,情趣
得之心: 寓之酒:
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乐:
伛偻: 腰背弯曲,指老人
射 者 中 : 投壶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指小孩 弈 者 胜 : 下棋
临溪而渔: 捕鱼 泉香而酒洌:清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山肴: 野味
苍颜白发: 苍老的容颜
野蔌: 菜蔬
颓然: 倒下的样子
杂然而前陈者: 陈列,摆开
乎其间: 在
译文:
领会 寄托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 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 泉啊。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 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 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 寄托在酒上罢了。
阅读第2段,回答: 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的特点
朝: 日出而林霏开 暮: 云归而岩穴暝 春: 野芳发而幽香 夏: 佳木秀而繁阴 秋: 风霜高洁 冬: 水落而石出者
你能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体会 出作者的深意吗?

马说教学设计3篇 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马说教学设计3篇 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马说教学设计3篇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下面是整理的马说教学设计3篇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供大家参考。

马说教学设计1《马说》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设计者:姚本文【文本概述】《马说》是湘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作,当时作者仕途不顺,很不得意,因此有“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文中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寓贤才难遇明主,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过了几十篇的文言文,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些课外文言文,因此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积累了不少的文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分析能力。

《马说》这篇文章可读性很强,阅读难度也不大,因此本文教学以朗读为主,熟读成诵,进而理解课文,了解主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韩愈以及“说”这一问题的有关知识,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认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了解到伯乐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含义。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明白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讲述刘翔由平庸的跳高选手逐步成长为“亚运三连冠”少不了孙海平教练的发现与培养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正音正字祗(zhī)骈(pián)一石(dàn)食马者(sì)其真无马邪(yé)(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我将采用“阅读三步曲”的措施进行教学。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

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简析《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 h ú)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shuò jiàn)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cí)中,夜篝(gōu)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恙(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下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

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故事背景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

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嵊县西白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三、翻译课文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崇祯五年:即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这一天。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定:止,停。

拏(ná):携,带。

毳衣:细毛皮衣。

毳(cuì),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舟一芥:船如同小草一般。

芥(jiè),小草。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上人教版语文三顾茅庐翻译

九上人教版语文三顾茅庐翻译

九上人教版语文三顾茅庐翻译【精选】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件: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件: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
个“乃”字相同
▪ 下列句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与其 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D )
▪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 B、冀君实或见恕也
▪ C、终必不蒙见察
▪ 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选出与“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中 “某”指代的人称相同的一项 : ( D)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重点字词:辟:排挤,驳斥。难:用作动词,责 难。壬人:善于巧言谄媚的人。
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 算“拒谏”。
6、至于怨谤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埋怨、指责的人多,那是事前本来就知 道会这样。 固:本来。
本段分析:
▪ 开头先确立反驳的原则:“儒者所争,尤 在于名实”;然后抓住对方的论点,树起 反驳的标靶;再逐一反驳司马光加给自己 的罪名,要言不烦,理直气壮。
1、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
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后划分为两层。 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 是什么? 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典有意在表明自 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
3、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
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 能事的丑陋嘴脸。
第4自然段
▪ 无由会面,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 无由:没有机会。 ▪ 不任:不胜。 ▪ 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
▪ 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仅。
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上乃欲变此
▪ 斯固百世之遇也 乃五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
▪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 同
▪ B.两个“固”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 同
▪ C.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

请大家一起听X读,轻声诵读。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二、作品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

它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11750字,出成语147条)。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了解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某某曲阜市)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图片:家乡图片:弟子:1.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

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

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

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

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2.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某某费县西南)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是孔子晚年著名的弟子。

曾子很注意自身修养,其以诚信为本,他曾经把孔子一生的学说概括“忠恕”二字,反映了他注重“诚信”的特点。

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参对传承孔子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Section targeting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译文一、《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第一部分(1-----1)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在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了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第二部分(2--2)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秦始皇二帝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砍头。

(第一层:写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好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有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已经逃走了。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以上是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

)于是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网的鱼的肚子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才德出众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大、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感叹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七)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迫使他改变。


(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与此相反。


(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那大概就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孟子》二则之《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不可以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者不可以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但是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办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做这种事情,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情。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生存下去,得不到它就会死去。

如果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如果践踏了再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从前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孟子》二则之《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马说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可是,表转折)伯乐不常有。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

2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祗(只是)辱(辱没)于(在)奴隶人(地位低贱的仆役)之手,骈(两马并驾,这里是“一同”)死于(在)槽枥(马厩)之间,不以(用)千里称(称呼)也。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地位低贱的奴仆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3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完,吃完)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它)能千里而(表顺接)食也。

饲养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这样)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的)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特殊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外见(xiàn,同“现”,显露,表现),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表现在外面。

6且(况且,尚且)欲与常(普通)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要求)其(它)能千里也?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策(鞭打,驾驭)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方法,规律),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华),鸣之(音节助词)而(却,表转折)不能通(通晓)其意,
鞭打驱使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马儿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8执(拿,握)策(马鞭)而(表修饰)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
还手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9呜呼!其(难道,表反问)真无马邪(“耶”,吗)?其(恐怕,表推测)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