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管理制度.doc
体育项目课余训练规章制度
![体育项目课余训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24817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5.png)
体育项目课余训练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体育项目的育人功能,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体育项目的课余训练。
教师、学生及家长应共同遵守并监督执行,以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身心健康。
二、训练时间1. 每周至少进行3次以上的体育项目训练,每次不少于1小时。
2. 训练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晚上9点,具体时间由各教练组织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三、训练内容1. 训练内容由专业教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
2. 训练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短跑、跳高、跳远、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学生应按时出席训练,并积极参与训练内容。
四、训练器材1. 训练器材由学校统一购买和维护,学生不得擅自私用和损坏。
2. 学生在训练时应爱护器材,遵守规定使用。
五、休息和保健1. 训练期间适当休息和保健是必要的,学生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
2. 体育项目训练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应及时向教练或老师请假并接受治疗。
六、饮食和营养1. 训练期间,学生应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
2. 学生不得在训练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七、安全和责任1. 学生在训练时应注意安全,严禁擅自进行高难度动作和危险动作。
2. 学生如因违章操作导致受伤或造成财产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学生之间应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维护训练秩序和安全。
八、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1. 学校将定期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2. 学生不得因故擅自缺席训练,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3. 学生在训练中表现突出者,将受到表扬和奖励。
九、其他规定1. 本规章制度如有变动,将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2. 学校将建立健全的体育项目课余训练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训练质量。
以上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各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各位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使体育项目的课余训练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高中足球课余训练规章制度
![高中足球课余训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9d996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4.png)
高中足球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高中足球课余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训练时间和地点1.训练时间为每周三次,具体时间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4:00-6:00。
2.训练地点为学校足球场,如天气原因无法在足球场进行训练,将提前通知学生改至室内进行训练。
第三章训练内容1.每次训练内容包括基本技术练习、战术训练、比赛模拟训练等。
2.基本技术练习包括传球、射门、控球等基本动作的练习。
3.战术训练包括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固定球战术等方面的训练。
4.比赛模拟训练包括对抗性比赛、模拟比赛等形式的训练。
第四章训练纪律1.训练期间学生必须听从教练的指挥和安排,不得擅自离开训练场地。
2.训练期间学生必须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不得穿拖鞋或夹脚拖鞋进行训练。
3.训练期间学生必须保持训练场地卫生,不得随意乱扔垃圾。
4.训练期间学生必须保持良好的训练态度,不得有侮辱他人或与教练及队友发生争执的行为。
第五章安全保障1.训练期间如有学生受伤,教练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2.训练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停或取消训练,教练需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并做好适当的安排。
3.训练期间如遇突发事件,教练需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训练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第六章着装要求1.学生在进行足球课余训练时,须穿着校内统一的足球训练服装。
2.学生需要携带自己的足球和运动鞋,以便进行训练。
第七章违纪处罚1.对于违反训练纪律的学生,教练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降级训练等。
2.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教练有权暂停其参加足球课余训练的资格,直至经过学校处罚后方可恢复。
第八章其他规定1.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如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学生在训练期间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可随时向教练提出,教练将及时处理。
第九章结束语本规章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学校所有,如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学课外体育锻炼制度范文(4篇)
![中学课外体育锻炼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13cf0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e.png)
中学课外体育锻炼制度范文是指学校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套规定和措施。
一、制定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包括锻炼时间、地点和内容等,确保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锻炼。
二、组织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学校可以设立多个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如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羽毛球社团等,吸引学生参与,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三、推行学生体育考核:学校可以设立学生体育考核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激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四、提供设施和器材支持:学校应提供良好的体育场地和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组织体育比赛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如运动会、校际比赛、友谊赛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教育学生关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
七、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规定进行锻炼。
以上是中学课外体育锻炼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中学课外体育锻炼制度范文(2)一、要根据体育课外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针对其“课余性、多样性、补偿性和独立性”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各年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计划。
二、教师与班主任要根据计划,活动前布置好场地,备好器材,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活动中要做好组织与指导及安全保护工作,保证完成每次活动的内容、练习次数和具体要求。
三、教师与班主任应互相配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要积极参加,认真锻炼。
凡因病不能活动的同学,应履行请假手续,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四、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对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指导。
运动队管理实施办法
![运动队管理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2d80d8856a561252d36f3e.png)
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是在学生普遍参加班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把部分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按特长组织成若干运动队,进行课余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发现和培养、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材。
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的特点。
第二条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进行身体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在保证增进学生健康的前提下,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以获得多种多样的运动技能,为他们将来身体发展和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打下稳固基础。
第三条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循序渐进原则,注意吸取优秀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课余训练与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条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学校第五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阳光体育的基础上,组建以田径队训练为主的课余体育训练队伍,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并按规定组织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第六条学校应确保每年生均公用经费的3%-8%用于体育工作,做到专款专用。
每学年应对照《国家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备目录》查漏补缺,及时添置及维修。
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第七条学校应在法定工作日的课余时间安排运动队训练,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一点五小时。
如需在寒暑假或节假日安排训练,由学校批准,家长签字同意,方可安排。
第八条学校课余训练应选派技术技能过硬、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乐于奉献的体育教师出任教练。
并为其创造学习和进修条件,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
第九条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应出面协调好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等方面的关系,取得他们对训练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确保课余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十条学校应为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医务监督。
实小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本
![实小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2f5e5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8.png)
实小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本一、课间操管理制度1. 学校安排统一的课间操时间,一般为每节课、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
2. 学校设定课间操的内容,包括身体活动、放松运动等,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
3. 学生应主动参加课间操,不得擅自离开教室或校园。
4. 学生应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课间操,不得嬉闹打闹、随意行动。
5. 学生应着运动服参加课间操,并穿戴整齐,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等不适宜运动的服装。
6. 学校设置专门的课间操场地,学生应在操场上进行课间操活动,不得在教室内进行活动。
7. 学校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设置专业的课间操指导老师,保证学生在课间操中的安全和健康。
8. 学校会定期对课间操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课间操的质量和效果。
二、体育活动管理制度1. 学校每周安排一次体育课,体育课的时间一般为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2. 学生应该主动参加体育课,不得请假或擅自离校。
3. 学生应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体育活动,不得搞恶作剧、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4. 学生应着运动服参加体育活动,并穿戴整齐,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等不适宜运动的服装。
5. 学校设置专门的体育场地,学生应在体育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不得在教室内进行活动。
6. 学校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设置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7. 学校会定期对体育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8. 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校际体育比赛和校内体育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个人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总结学校的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应积极参加课间操和体育活动,并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
学校要加强对课间操和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12cf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9.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四条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六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
第七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八条学校应当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天进行阳光体育锻炼,并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
第九条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第十条学校应当定期举办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课余体育训练制度,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第十二条课余体育训练应当遵循科学训练原则,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保障和场地设施建设。
第五章体育竞赛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定期举办校级、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体育竞赛。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竞赛的组织、宣传和保障工作。
第六章保障措施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保体育工作经费投入。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2024年小学体育工作制度
![2024年小学体育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1ed72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3.png)
2024年小学体育工作制度小学体育工作制度1一、体育活动制度(一)正常开展“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二)学生每天上早操或课间操,要求动作准确、整齐。
(三)课外体育活动时,班主任要有组织、有领导,按指定场地和规定项目进行。
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四)每周两节体育课,要重视实际锻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五)体育教师负责技术辅导。
(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体育竞赛制度(一)定期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全校性的运动会每学年至少举行办一次。
(二)各班要成立锻炼小组,坚持业余训练,以便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活动。
(三)竞赛活动要坚持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
三、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管理制度(一)坚持自己动手、土洋结合的原则,运动器材、设施、体育场地要达到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二)运动场地要经常平整,器材设备要明确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因器材损坏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三)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登记薄,人为损坏、损失要按价赔偿。
(四)学校安排的.体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以保证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一)经常锻炼,定期检测,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达标率”。
(二)明确侧重项目,抓好逐项训练。
每学年对所有达标项目分阶段普测一遍。
(三)认真填写《达标登记卡》,建立健全体育达标档案。
每测一个项目的成绩,都要及时填入达标成绩卡或成绩册。
(四)按期做好填报统计工作,如实上报体育达标成绩。
五、卫生保健制度(一)学生个人卫生要做到:1、定时作息。
每天学习(包括自习课)与课外活动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课外作业量不超过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规定,保证学生睡眠不少于十小时。
2、养成坐正、立直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六勤”、“六不”。
小学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
![小学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f073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4.png)
小学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依据1.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依据本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
二、活动组织2.1 负责人学校体育活动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筹、组织与管理。
2.2 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的工作,为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2.3 教师指导学校将根据需要聘请或调度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活动指导,确保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三、活动内容与方式3.1 活动内容以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例如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健身操等。
3.2 活动安排根据学校课程表安排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周至少有两次体育课程,并合理安排考试等其他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冲突。
3.3 活动组织教师应提前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和内容,并保证学生参与率。
四、活动管理4.1 报名与组队学生可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参加体育活动,由教师进行组队,确保组队公平公正。
4.2 教师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确保活动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4.3 设备与场地活动时,教师要提前检查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性,并保管好活动器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4 安全保障学校要做好体育活动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学生参与前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确保活动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五、活动评估与奖励5.1 活动评估学校将对体育活动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活动质量、参与率、学生反馈等,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5.2 活动奖励学校将根据活动评估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或队伍进行适当奖励,如奖状、奖品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六、活动宣传6.1 宣传方式学校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家长会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宣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2篇)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77f2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a.png)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让全体教师都来关心体育,提高体育锻炼活动的质量,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领导职责1.学校领导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
2.学校领导积极支持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具体实施,对体育教师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给予支持,对锻炼活动中需要的器材应及时加以添置。
3.每天值日领导要到操场,检查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出勤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教师职责1.指导教师提前到岗,组织、指导、督促课外体育活动。
2.指导教师负责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负责安排班级活动场所、班级进退场顺序,负责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全过程。
3.提前布置器材、场地,同时要检查场地,器材、设施安全情况,防止伤害事故意外发生。
4.指导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突发运动伤害事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置伤员,并向有关学校领导报告。
5.指导教师与体育委员、班主任要经常保持联系,反馈信息,不断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7.器材保管员要严格执行借还制度,与指导教师积极配合,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体育器材可以对学生开放,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填写好借用登记表,再发放器材。
三、班主任职责1.班主任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2.班主任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到操场,认真负责,关心、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参与锻炼情况。
例如:检查学生出勤情况等。
3.班主任对锻炼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4.班主任积极协助指导教师协调各班级之间的关系,与指导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意外突发事件。
四、其他职责1.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无特殊原因(例如:医院病历证明等)不能请假。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f1002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e.png)
一、总则为了规范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特长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学校成立体育课余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训练计划、选拔运动员、组织比赛、协调各方面工作。
2. 体育课余训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训练计划、协调教练员、运动员、家长等相关事宜。
3. 教练员负责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训练、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
4.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注孩子的训练情况,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训练内容与要求1. 训练内容:以学校体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各类体育项目训练。
2. 训练要求:(1)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避免因训练导致的伤害事故。
(2)根据运动员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注重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4)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提高竞技水平。
四、训练时间与场地1. 训练时间:每周至少训练两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小时。
2. 训练场地:学校体育场地、体育馆等。
五、选拔与注册1. 选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参加体育课余训练。
2. 注册:运动员参加训练前,需填写《运动员注册表》,并签订《运动员协议》。
六、考核与奖励1. 考核:每学期对运动员进行一次考核,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等方面。
2. 奖励:对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七、安全与保险1. 学校为运动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人身安全。
2. 教练员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运动员的安全意识。
3.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遵守纪律,服从教练员的安排。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管理制度,我们期望能够规范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特长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9987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a.png)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校园体育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校园体育活动,制订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以确保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目的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三、制度内容1. 活动时间安排每天安排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具体时间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确定。
在此时间段内,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校园体育活动,不得缺席或迟到。
2. 活动项目安排校园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安排。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
活动项目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规律,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获得快乐和成长。
3. 活动地点安排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等专门场地进行,也可以在教室、操场等临时场地开展。
根据活动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活动,确保安全和效果。
4. 活动组织和管理每次校园体育活动由学校体育教师或体育活动指导员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组织者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安排、器材准备、活动规则说明等,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活动评估和奖励校园体育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活动评估和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评估可以通过教师或指导员的观察和记录,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
奖励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包括荣誉证书、奖状、奖品等形式。
四、制度执行方式1. 学校内执行每个班级应当组织学生全体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应当密切配合,确保体育活动的执行情况。
2. 监督和检查学校领导应当定期组织对校园体育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b23d8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5.png)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第三条体育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第四条体育教学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相结合,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第五条体育教学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第六条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体育审美意识。
第七条体育教学应注重综合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组织第八条学校每学期应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并与其他学科教学计划相协调。
第九条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编制详细的教学方案,并提前进行备课,准备所需教学材料和设备。
第十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讲解和演示。
第十一条体育教师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教具、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二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
第十三条体育教学应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时间比例。
第十四条体育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规则和安全保障措施,体育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章师生互动与教学评价第十五条体育教学应重视师生互动,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十六条体育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十七条体育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体育教师应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第十八条体育教学活动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期中、期末和全面综合评价。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c2c16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5.png)
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体育教学活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2. 体育教研组负责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3.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教学计划与内容1. 体育教学活动应根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身体素质和体育竞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体育教学活动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体育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管理1. 体育教学活动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2. 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3. 体育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体育教学活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2. 体育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活动。
七、教学保障与支持1.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支持,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课余训练与竞赛规章制度
![课余训练与竞赛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26eb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3.png)
课余训练与竞赛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我校自愿开展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学生参加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
第三条参加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应当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声誉,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活动。
第四条参加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活动内容第五条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竞赛、体育比赛、艺术表演等各类活动。
第六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相应的训练与竞赛活动,但必须认真参与,不能中途放弃。
第七条参加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需要遵守活动组织者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第八条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队友协作完成比赛任务。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相应的训练与竞赛活动,择优推荐学生参加相关比赛。
第十条每项训练与竞赛活动都将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第十一条参加课外训练与竞赛活动的学生应当定期参加训练,恪守纪律,提高自身素质。
第十二条参加比赛的学生需要进行身体素质和技能测试,保证参赛状态良好。
第四章:奖惩措施第十三条学校将根据学生在训练与竞赛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奖励和奖励。
第十四条表现突出的学生将受到校长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
第十五条不遵守规章制度,损害学校利益或他人权益的学生将受到批评和处罚。
第十六条学校将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学金或加分等奖励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调整,校方将提前通知广大师生。
第十九条学生如果对本规章制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向学校领导提出,学校将认真对待并及时作出调整。
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2篇)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588c5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3.png)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为了使学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我校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考核评价制度。
一、活动的实施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
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空间。
2、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项目确定后按各自选择____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及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充分挖掘体育、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学校、社会和社区的功能,走学校、社会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解决个别项目由于师资不足而无法开展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5、文体活动的实施与教科研工作、假日活动紧密结合,前者为载体,后者为训练提供条件。
文体活动是学校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水平、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时要给予充分考虑,要根据运动水平等级和艺术能力目标,合理安排有关内容和足够的课时。
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6、班主任是文体活动的____实施者之一。
班主任积极配好学校文体活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将文体活动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加强学生文体活动档案资料的整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
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艺术的修养,提高文体活动的管理水平。
7、体育、艺术教师是文体活动教学的____者和指导者。
要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办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正确指导其训练,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三篇)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8d87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8.png)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一、总则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织、进行的体育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活动组织管理1.组织机构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班级体育委员协助开展活动。
2.活动种类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运动会、校际比赛、社团运动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
3.活动时间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后,避免影响正常课程。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安排上午或周末进行活动,需提前征得学校领导和家长同意。
4.活动安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者负责活动场地的安排和检查,确保场地的安全和卫生。
参加活动的学生必须经过体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否则不能参加活动。
5.活动费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费用由学校承担,不得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如果活动需要特殊装备或器材,学校应尽量提供。
三、参与条件与招募1.参与条件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参与条件通常包括:(1)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2)学生体能状况良好,并通过体育教师的评估;(3)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支持和合作。
2.招募方式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招募可以通过班级通知、校园广播、电子屏幕等方式进行,招募内容包括活动项目、报名时间、报名方式等。
四、活动管理1.活动计划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项目、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等,提前向学校领导报备。
2.活动指导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练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活动。
3.活动记录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及时记录活动情况,包括活动人数、活动内容、成绩等,形成活动报告并报送学校。
4.活动风险管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活动组织者应提前评估活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参与学生的安全。
五、活动考核与奖励1.活动考核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方式通常包括参与情况、成绩表现、表现出色度等。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1c3e4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d.png)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12.05•【字号】沪体青〔2023〕169号•【施行日期】2023.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沪体青〔2023〕169号各区体育行政部门、教育局,各有关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全面加强本市“一条龙”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和人才培养效益,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23年12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队伍建设第三章训练和竞赛要求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五章考核与评价第六章附则上海市“一条龙”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等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发展,加强“一条龙”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课余训练水平和人才培养效益,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体育训练的重要环节。
各“一条龙”学校应根据所布局项目,以自办、联办等多种形式成立学校运动队,常年有序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课余训练活动管理制度
![学校课余训练活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4f3c4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a.png)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余训练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特长,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学校成立课余训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训练计划、选拔队员、安排教练员、组织比赛等工作。
2. 课余训练活动由学校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员,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和队员的日常管理。
3. 课余训练活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队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潜力。
4. 课余训练活动应定期举行,确保队员的训练时间不少于每周两次。
三、训练内容与要求1. 训练内容应包括基本技术、战术、体能训练等,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的年龄、性别、特长和训练阶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 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注重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确保训练质量。
3. 课余训练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
四、考核与评价1. 学校定期对课余训练活动进行考核,包括队员的出勤率、训练效果、比赛成绩等方面。
2. 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激发队员的训练积极性。
3. 学校设立优秀教练员、优秀队员等荣誉称号,对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五、经费与器材1. 学校为课余训练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训练活动的正常进行。
2.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训练器材,保证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3. 教练员应合理使用经费和器材,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六、安全保障1. 学校应加强课余训练活动的安全管理,确保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2.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队员的身体状况,防止运动损伤。
3. 学校应定期对训练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训练环境安全。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课余训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da064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e.png)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版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模板1.目的与范围本校园体育活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学校内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学生参与的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2.活动安排与时间2.1 活动安排: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将在学校体育馆、操场等相关场地进行。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等特点合理安排各班级的体育活动时间。
2.2 时间安排: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为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具体时间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平衡。
3.活动内容与计划3.1 活动内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体能训练、球类运动、田径比赛等多个项目,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安排,鼓励学生多样化参与。
3.2 活动计划:学校将每学期制定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场地安排等详细信息,并及时通知学生及相关参与教师。
4.管理责任与机构4.1 管理责任:学校将设立专门的体育活动管理小组,负责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体育活动教师和班主任将共同承担学生体育活动管理责任。
4.2 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管理小组由一名校领导负责,成员包括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
该小组将定期会议,讨论并解决体育活动中的相关问题。
5.安全与保障措施5.1 安全措施:学校将制定安全标准,确保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防止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
5.2 保障措施:学校将配备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照顾,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6.考核与奖励机制6.1 考核机制:学校将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将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评估。
6.2 奖励机制:学校将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例如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管理制度
1、由校长领军,分管教导、体育教研组长、相关体育教师、班主任、
外聘象棋大师组成了相应的分级管理机构。
2、明确岗位责任,组织上层层把关,各项目上有专人负责。
3、坚持开展落实好每天早晚训练制度和体育运动队训练制度,充分利
用各种体育活动的设施,发挥训练功能。
4、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落实好每学期的田径运动会及各类校内体育比赛。
5、学校体育经费坚决予以保证,后勤予以保障,班主任全力支持好学
生的课余训练,配合体育教师搞好训练工作。
6、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积极参与市区各项比赛。
7、由总务处负责根据训练情况不定期地增添了必须的体育器材和运动
设施。
8、在逐年提高体育教师训练福利的同时对负责带运动队的教师和教练员,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和课时补贴;对于运动队在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期末给予带队教师和运动员重奖,并根据实绩享受学校特殊津贴。
9、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培训和裁判员培训,注重教师
和教练员训练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持续提高。
10、在体育训练的同时,要注重运动员学业成绩,良好道德品质、训练
水平的有机结合。
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二 O一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