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阻滞神经解剖
临床常用麻醉神经阻滞法详解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50-100mm22G神经阻滞针垂直方向进针。 根据电流刺激引出的肌肉收缩反应判断针尖与各神经束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发现, 神经电刺激技术定位臂丛神经后束,即引出伸肘和/或伸腕动作,可获得较为满意的 阻滞效果。固定针尖,回抽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30ml局麻药。此入路 进针也需要强调避免向内侧进针,否则会增加气胸的发生率。
颈神经丛神经阻滞
4. 并发症 (1)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 腔或硬膜外间隙所致。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短针,针尖一定要触及横 突骨质,注药前回抽无脑脊液,分次少量注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2)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麻药误入颈动脉或椎动脉是主要原因。 此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也可导致中毒。因此,必须 严格控制局麻药用量,必须反复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药。
5)并发症:局麻药误入腋动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神经阻滞
1. 解剖 ▪ 支配下肢的两个主要神经丛是腰丛和骶丛。临床医师只有熟知这两个神
经丛的解剖结构,才能为不同病人选择最佳的下肢神经阻滞方案。 (1)腰丛:位于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的腰大肌间隙内。腰丛主要由 L1-L4 脊神经前支组成,部分T12和L5脊神经也参与组成。上位腰丛(T12-L1) 形成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这三支神经前行穿过腹部 肌肉,支配臀部和腹股沟区域。下位腰丛(L2-L4)形成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这三支神经主要支配下肢腹侧面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神经阻滞
(2)锁骨上入路 1)适应证:该阻滞法注射部位神经干紧密相连,可为肘部、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满 意的麻醉效果。 2)解剖定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以充分暴露锁骨上 窝和颈部肌肉。锁骨中点上方1-1.5cm为穿刺点。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25-50mm22G神经阻滞针向尾侧进针,电流 刺激上、中、下神经干可引出屈肘、伸肘、屈腕、伸腕等运动反应。固定针尖,回抽 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20ml局麻药。需要强调的是,穿刺针必须与病人 中轴保持平行以避免向内侧成角。向内侧进针可增加发生气胸的机会。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
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
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
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
超声引导下上肢周围神经阻滞
神经:神经组织本身是低回声, 是由于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使 某些神经显示为高回声。各向 异性。
影像质量的调节
深 度 设 置
随着深度的增加,屏幕上 的图像会变窄,组织结构 会显像的更小。
影像质量的调节
合适的增益
增益设置过低:图像 较黑,肌肉层未被显 示
增益设置过高:图 像过亮
增加增益,超声波回声的信号增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补偿由于声波穿过 组织造成的能量衰减。但增益增加太多的话,屏幕上会出现“全白”的现象, 所有有用的信息将会消失。
肩锁关节
桡神经(C5-T1)
后臂和前臂
肘
手背
桡尺关节
桡侧2个半手指至远端指间 腕关节 关节指背皮肤
正中神经(C5-T1)
大鱼际
肘
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
桡尺关节
桡侧三个半手指远端指间关 腕关节指关节 节以远指背皮肤
肌皮神经(C5-C7)
前臂侧面
肘
桡尺关节近端
尺神经(C8-T1)
小鱼际
除拇指关节和尺腕关节以外 的所有手关节
组织 动脉 静脉 脂肪 筋膜、肌腱 肌肉 骨骼 神经 气泡 胸膜 局麻药
超声图像 无回声(黑色)搏动性的,不会受压变形 无回声(黑色),非搏动性的,受压会变形 低回声(黑色),可压缩的 高回声(白色) 异质性回声(低回声背景混杂高回声线) 极高回声白线伴后无回声影
锁骨下高回声(白色)/锁骨上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高回声线 低回声,扩展的低回声区
• 一旦针尖处于合适的位置且与目标关系明确后,就可以开 始注入局麻药。
• 注入的局麻药在超声下显示为逐渐扩张的低回声影。 • 在注入局麻药之前和每一次移动穿刺针位置后,都应轻柔
地回抽,观察是否有血液回流到注射器内。 • 然而,还是有文献报道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时,回抽实验
【2017年整理】44、四肢神经阻滞与解剖聂发传
【2017年整理】44、四肢神经阻滞与解剖聂发传44、四肢神经阻滞与解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400038, 聂发传一、上肢神经阻滞与解剖人的动手倾向和不屈不饶的食欲的结合就造成了上肢损伤。
饱胃的病人象流水一样地涌入医院的急诊室,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学家如此偏爱臂丛神经的原因,一个麻醉医生要全面地做好麻醉就应当熟悉臂丛的解剖和各种臂丛麻醉。
我国局部麻醉的临床使用比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综合医院的麻醉中80%是局部麻醉。
中国特色——物力代价,人力代价概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进入低谷:100%麻醉概念;经济发展设备引进;收入。
近来又呈增多趋势:神经刺激器的普及;价值回归;疼痛治疗技术和概念的推广。
神经刺激器:缺点:三只手技术。
优点:精细调整阻滞。
小儿、已经全身麻醉的成年人、无法确切表达局部异感的病人、慢性疼痛诊疗进针定位最为适用。
技术:绝缘针、技术参数10mA、200ms、1次/s)、末端极性标志:异感:运动、感觉、不适:刺痛、烧灼。
(0.1-1、上肢神经解剖:五臂丛根(roots):C5-T1腹支;三干(trunks):上、中、下;两股(divisions);腹、背;三束(cords);后、侧、中;四支(terminal branches)。
2、斜角肌间隙臂丛阻滞:选择:臂丛根最容易被阻滞----肩部和上臂效果好;体位最容易----可反复阻滞。
缺点:膈神经阻滞难于避免----肺功能障碍者慎用;尺神经常阻滞不全。
处置:环状软骨水平,C6横突,斜角肌间沟,按压异感,尾向加药。
风险: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血管内注射、气胸、膈神经阻滞。
经验:肩部操作,足够时间,难摸的颈部----吸气法鉴别前斜角肌,难找的异感----针尖太向后,矢状面60度调整。
浅表的阻滞。
尺神经不选(C8参与),肺功能差不选。
3、锁骨上径路臂丛阻滞:选择:肩部稍差(+颈浅丛),其它部位时-效最高(没有阻滞不了的神经)。
依赖骨和肌肉标志,剧胖者不便。
腹横肌平面、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一、解剖和阻滞范围腹部的皮肤、肌肉由T7~L1神经支配。
这些躯干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腹横平面”内。
而在髂前上棘水平,该肌间平面走行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横平面内注射局麻药,可以阻滞单侧腹部皮肤、肌肉和壁层腹膜。
而局麻药输注入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水平,可阻滞下腹部、腹股沟、大腿上部内侧、会阴区前部。
二、适应证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开展,使得无运动神经纤维的体表神经阻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超声直视下可准确定位神经,即便无法直视神经时,从图像上也可观察药物扩散以判断注射点是否需要调整。
因此,超声引导下的腹横平面、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腹横平面阻滞可用于剖腹手术、阑尾手术、腹腔镜手术、腹壁手术等,但该方法的腹部阻滞范围尚未得到一致结论。
尽管有个案报道显示,单独的腹横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如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用于腹股沟疝修补的开放手术。
但临床中并不是每次阻滞都能得到完全的效果,且腹部手术对内脏牵扯造成的不适,影响了该法的广泛应用。
因此,腹横平面内阻滞目前常用于前腹部手术后的术后镇痛。
三、标志和患者体位(一)腹横平面阻滞主要体表标志为肋下缘和髂棘腋前线区域。
患者仰卧位,暴露出操作区域皮肤。
(二)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主要体表标志是髂前上棘。
患者仰卧位,暴露出操作区域皮肤。
四、操作技术(一)腹横平面阻滞标记肋下缘和髂棘,消毒后使用高频线阵探头于腋前线水平显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短轴切面图像。
辨认三层肌肉结构,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将局麻药注入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腹横平面。
结构辨识不清时,可注射0.5ml局麻药观察针尖位置及筋膜扩张。
可按需要在脐水平上下做多点注射以扩大阻滞范围,每侧输注局麻药20ml。
(二)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标记髂前上棘,消毒后使用高频线阵探头于髂前上棘内侧显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短轴切面图像。
【正式版】腹股沟疝区域神经阻滞PPT文档
髂腹下神经走行
穿出腰大肌上部外侧缘后,由腹膜后隙进入腹 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前行,分为前皮支(腹下 支)与外侧皮支(髂支)。
前皮支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腹内斜肌,沿腹外斜 肌腱膜行向内下方,至腹股沟管浅环上方3-4cm 处穿至皮下,支配耻骨联合以上皮肤
外侧皮支在髂嵴上侧,穿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 下降于浅筋膜,分布于臀前部皮肤
之间注射局麻药物8-10ml
操作技术
第二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摸到股动脉 搏动后,在其上外侧处作皮丘,注射针斜刺人 约,阻滞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局麻药物1-2ml 。 第三点,摸到耻骨结节,作皮丘,从皮丘刺入 ,在耻骨结节的内外侧作扇形浸润,每次都触 及耻骨,局麻药物1-2ml。
操作技术
切线局部浸润,在切线上端和中点垂直进针, 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方注射局麻药物约2-4ml。 应用上述局麻药液,一次总量约为20ml。每次 注射时均抽吸有无回血,尤其注射第二点时, 以防误注入血管内。
250 腹股沟疝 1、疗效作用——罗哌卡因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其它长效局麻药,皮下浸润麻醉作用时间较同浓度的布比卡因长2至3倍。 2 0 0 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
特别紧张,心理不稳定
1 5 0 75%罗哌卡因75mg/10ml两支
生殖股神经
1 0 0 区域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使手术区域的神经末梢阻滞而达到麻醉的目的。
髂腹股沟神经走行
髂腹股沟神经沿腰方肌前面和肾脏后面,经髂 嵴内侧继续沿髂肌前面前行,当接近髂嵴前部 时,穿腹横肌,接近于髂前上棘下侧稍前处, 穿腹内斜肌进入腹股沟管,穿皮下环分布于大 腿上部、阴囊/大阴唇皮肤。 其肌支亦支配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外斜肌。
生殖股神经走行
自腰大肌前面穿出,沿该肌下降,分为生殖支 和股支。 生殖支又名精索外神经,经深环入腹股沟管,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满意的神经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①穿刺针正确达到神经附近;②足够的局麻药浓度;③充分的作用时间使局麻药达到需阻滞神经的神经膜上的受体部位。
一、解剖标记定位根据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寻找其体表或深部的标志,如特定体表标志、浅层的骨性突起、血管搏动、皮纹及在皮肤上测量到的定位点深层标志如筋膜韧带、深部动脉或肌腱孔穴及骨骼。
操作者穿刺时的“针感”,即感觉穿刺的深浅位置,各种深层组织的硬度、坚实感及阻力等。
局麻药注入到神经干周围后可浸润扩散到神经干表面,并逐步达到神经干完全阻滞。
但解剖定位只局限于较细的神经分支,如腕部和踝部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而较粗神经除了腋路臂丛通过穿透腋动脉定位外,其他很少使用。
二、找寻异感定位在解剖定位基础上,按神经干的走行方向找寻异感。
理论上,获得异感后注药,更接近被阻滞神经,其效果应更完善。
根据手术范围和时间等决定阻滞方法。
应尽可能用细针穿刺,针斜面宜短,以免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目前应用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神经定位,因此不需找寻异感定位。
三、神经刺激器定位(一)工作原理周围神经刺激器产生单个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并通过与神经刺激器相连的绝缘针直接注入局麻药,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神经刺激器都具有较大可调范围的连续输出电流,电流极性标记清晰。
(二)绝缘穿刺针选择尽可能选用细的穿刺针,最好用22G。
选用B斜面(19°角)或短斜面(45°角)的穿刺针。
上肢神经阻滞通常选用5cm穿刺针,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选用10cm穿刺针。
神经刺激器的输出电流0.2~10mA,频率1Hz。
需一次注入大剂量局麻药时,用大容量的注射器与阻滞针相衔接,以确保在回吸和注药时针头位置稳定。
(三)操作方法将周围神经刺激器的正极通过一个电极与病人穿刺区以外的皮肤相连,负极与消毒绝缘针连接。
先设置电流强度为1~1.5mA,刺激频率为2Hz。
《外周神经阻滞》课件
血管损伤
注射前先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避开血管。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过敏反应
术前进行过敏试验,备好急救 药品和设备。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提高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外周神 经阻滞技术。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并 发症迹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外周神经阻滞》 PPT课件
REPORTING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 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对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进行 阻滞,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的方法。
其他临床应用场景
外周神经阻滞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应用,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通过神经阻滞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痉挛等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神经阻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 神经官能症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PART 05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 处理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定位工 具,能够通过刺激神经引发肌肉收缩 ,帮助确定神经位置,减少盲穿的风 险。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领域
外周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未来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术后镇痛、慢性疼痛 治疗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神经干周围或神经干内,使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足踝外科的神经阻滞麻醉注射的区域主要在踝关节以上10㎝范围内走向踝足部的神经。
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用药量小、阻滞范围大、对机体内脏系统无影响的优点。
下面就各种神经的阻滞方法作一介绍。
一、胫神经阻滞在所有踝部神经阻滞麻醉中,胫神经是最难阻滞的神经;但也是获得成功麻醉最重要的神经。
1.解剖特点胫神经为坐骨神经经腘窝的直接延续,经腘窝中间垂直下降,与腘动脉伴行,位于其浅面,达腘肌下缘,在比目鱼肌深面与胫后动脉伴行下降,至小腿后侧在小腿中间的肌肉间下行,过内踝后方,在分裂韧带深面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胫神经在下降过程除了支配所有小腿后侧群肌肉,还至足底支配足底诸肌。
足底内侧神经相当于手掌的正中神经,分支供给踇趾展肌、踇短展肌,及最内侧蚓状肌,支配内侧三趾半的皮肤;足底外侧神经相当于手掌的尺神经,向前外行于踇短屈肌和跖方肌之间,分一支支配外侧一趾半皮肤。
2.操作方法(1)腘窝处阻滞:此方法适于行小腿后部手术。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微屈曲30°,在腘横纹之上5㎝,腘窝正中,作为进针点。
针与皮肤成角60°,缓慢进针,直到有麻木感,此时将针退回2㎜,以避免损伤胫神经,注入8-10ml麻醉剂。
(2)在内踝处阻滞:此方法适于行足底部手术。
在距内踝尖近端大约5㎝处,触摸到胫骨后内侧缘,然后再摸到跟腱的内缘。
在这二者之间距离的中点处,胫神经位于胫后动脉的后侧。
若在此处摸到胫后动脉的搏动,可以作为进针的标志。
与皮肤成60°角向下进针1.0-1.5㎝深,抽吸确认未穿入胫后动脉或静脉后,注入8-10ml麻醉剂。
二、腓总神经阻滞腓总神经较胫神经细,支配小腿前侧外侧肌肉及足背侧肌肉,另外其还司小腿前侧及绝大部分的足背部皮肤感觉。
腓总神经阻滞麻醉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急性创伤后,拍足应力位X线片前,行腓总神经阻滞以放松踝部肌肉;②诊断腓总神经源性扁平足;③因创伤或是感染,其他低位麻醉方法不能实施时。
精选-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 (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区域阻滞神经解剖
术后随访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 解麻醉效果及患者恢复情 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04 不同部位神经阻滞应用举 例
上肢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01
通过向腋窝注射局麻药,阻滞臂丛神经,适用于上肢手术和疼
痛治疗。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02
在颈部肌间沟注射局麻药,阻滞臂丛神经,常用于上肢手术麻
醉。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与手术医师沟通,了解手术步骤及可 能遇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
术前检查
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操作步骤与技巧
患者体位摆放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确保患者舒适且便于操作。
定位与穿刺
利用超声、神经刺激器等辅助 设备,准确定位目标神经,采 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 主观疼痛评分方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功能恢复评估
通过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等方法,评价患者运 动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调查
采用生活质量问卷等工具,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 况。
影响因素分析
01
神经阻滞技术
不同神经阻滞技术的操作难度、 准确性和安全性存在差异,直接 影响临床效果。
综合治疗策略
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等,形成综合治疗策略, 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06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防范措 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
神经损伤
立即停止操作,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6、 B12等,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血肿形成
局部加压包扎,应用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外周神经阻滞-PPT课件资料
药物的评价
选择合适局麻药(预计麻醉持续时间和药物毒性) 丙胺卡因的低毒性和起效快,为基础的局麻药。 当需要更长的作用,配上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和 丙胺卡因一起使用。 用甲哌卡因作穿刺处的局麻或开皮口的浸润。可用 于丙胺卡因禁忌的患者。
药物的评价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化学结构上的不同在于取代了一个 丙基)。 罗哌卡因所达到的运动阻滞与剂量相关。 0.5%-0.75%阻滞运动神经。0.2%的药液用于术后疼痛治疗 蛋白结合度高,但脂溶性差。 干扰ATP 合成,但并不完全终止。 惊厥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范围相当大。致心律失常的风 险低两倍。 关于利多卡因。
后路
后路可作为前路的替代。 穿刺点在颈后,第6、第7颈椎水平,朝着斜 角肌间隙,指向背侧。 由Kappis于1912年首先阐述。 Pippa于1990年重新开始使用。
阻滞技术
患者屈膝收腹侧卧位,头放枕上和体轴一致,颈椎屈曲。 在第6和第7颈椎椎体的棘突中点作个记号。 穿刺点在这个点外侧3cm。 穿刺沿着矢状面,和皮肤方向保持垂直。 偏离矢状面、朝向内侧须严格避免。 进入4-7cm的深度,可探到第7颈椎的横突。 穿刺方向稍调向头端,刺激针再进1-2cm,直到触发二头肌的颤搐。
心血管的并发症
干扰起搏点的活性、兴奋性和传导: 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的体征 心率不齐 停搏 负性变力 心排减少 低血压
警惕布比卡因
不到惊厥剂量,就能引起心率失常。 它对ATP合成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在一些 病例则是完全的终止。 严格地监测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出现 的时序。 时间因素对成功的治疗至关重要。 布比卡因的脂溶性使它作用更长,这也是它毒性较 高的一个原因。
适应症 上臂远端区域、前臂和手部的手术操作。
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ppt课件
1
大纲
解剖回顾 臂丛排列 臂丛支配肌肉 入路及进针
2
解剖回顾
3
解剖
AXI = 腋神经
MED = 正中神经
MC = 肌皮神经 RAD = 桡神经 ULN = 尺神经
由第5—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 肌间隙走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内
外
23
锁骨上入路
进针方法
24
锁骨下入路
解剖及声像图
25
锁骨下入路
进针方法
26
腋路
解剖
27
腋路
声像图
28
腋路
进针方法
29
肌皮神经入路
解剖
肌皮神经是外侧束外侧头的终 末支,在胸小肌下缘起自外侧 束,在喙突下穿过喙肱肌,于 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沿途 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 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 经,在肘横纹上方约3cm处,经 肱二头肌与肱桡肌间隙穿过深 筋膜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30
肌皮神经入路
声像图
31
肌皮神经入路
进针方法
进针点
32
FUJIFILM
33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对内 容有异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此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4
解剖
5
臂丛排列
6
排列
7
FUJIFILM
CS
8
FUJIFILM
9
FUJIFILM
10
FUJIFILM
11
FUJIFILM
12
上肢神经支配区域
13
上肢神经支配区域
1 腋神经 2 肌皮神经 3 桡神经 4 臂内侧皮神经 5 前臂内侧皮神经 6 正中神经 7 尺神经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医学课件
慢性疼痛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也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通过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那些不宜或不愿意接 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06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超声引导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 声引导的下肢周围神经阻 滞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准确定位 神经位置,提高阻滞成功 率。
机器人辅助技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减少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 阻滞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
临床研究进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未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
02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神经分布
坐骨神经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 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 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04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Fra bibliotek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神经阻滞的部位,如坐骨 神经、股神经等。
消毒
对阻滞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注射药物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周围,使 其麻醉。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确保神 经阻滞成功。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概述肋间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肋间神经附近注入局麻药或以物理方法阻滞肋间神经传导功能,阻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镇痛、治痛效果的技术。
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胸背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原发或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肋骨损伤相关疼痛、肋软骨炎、胸部手术后慢性疼痛、慢性胸膜炎相关疼痛、胸椎病变引起的胸背痛,以及胸部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诊断性肋间神经阻滞还可用于胸背部、腹部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也可用于胸腹部(肺、乳腺、肋骨、肝、肾等部位)手术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肋间神经阻滞在胸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抑制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近年来,随着可视化影像引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影像引导技术、穿刺路径、药物配比的探索取得较多成果,显著提升了肋间神经阻滞的选择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
肋间神经解剖学特点胸廓骨骼与肌肉、筋膜解剖胸廓立体结构是由12 块胸椎、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1 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第1~7 肋通过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 肋称为假肋。
其中,第8~10 肋肋软骨与前一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 肋前端游离。
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等,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上起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行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隙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后上方,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而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深面,仅存在于肋间隙中段三分之一处(图1)。
图1胸廓及肋间肌注:胸廓包括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医学知识之区域阻滞
区域阻滞一概述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局麻药注入一个部位后,远端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被阻滞,通过阻滞一根或多根大的神经或神经丛、根,产生神经支配区域暂时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缺失。
二适应证适用于肿块切除术,如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三优点1.可避免刺入肿瘤组织。
2.不致因局部浸润药液后,一些小的肿块不易扪及,而使手术难度增加。
3.不会因注药使手术区的局部解剖难于辨认。
四麻醉方法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
五麻醉风险1.过敏局麻药作为一种化学制剂,存在一定限度的致敏性。
2.阻滞失败同所有的医疗操作一样,每种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均有一定的成功率。
区域阻滞失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阻滞完全失败、部分阻滞以及阻滞范围无法满足外科手术需要。
3.区域阻滞实施过程中的疼痛目前常用的各种区域阻滞技术在其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疼痛现象。
即使仔细进行表面麻醉,某些操作点的针刺痛仍然无法避免。
4.惊厥发作几乎所有局麻药在达到一定血药浓度时都会引起惊厥发作。
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包括:局麻药总的用药剂量、缩血管药的应用、给药途径和发生局麻药入血事件。
5.血管损伤由于神经组织往往与血管比邻,进行区域麻醉时常常会伤及血管。
6.感染所有区域阻滞技术均需进行皮肤穿刺,因此均存在感染的危险。
绝大多数区域麻醉是在备皮后采用无菌技术完成的。
尽管有所防范,皮肤穿刺部位仍然可能发生浅表感染,特别是那些免疫能力低下或者阻滞部位发生血肿的患者。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ipheral nerve
Cranial Nerves (12)
Visceral Nerves
Spinal Nerves (31)
I.周围神经的组成成分
•躯体感觉 (1,2,3)
•内脏感觉 (4) •内脏运动 (5,6)
•躯体运动
(7)
II.脊神经的分支与经行 特点
Characteristic on the Branches and Pass through of Spinal nerves
A。 全部浅支阻滞 • 神经点 • 穿经层次 皮肤 -浅筋膜-深筋膜-颈 阔肌-浅丛
B。 great auricular nerve block
单侧耳部剧烈疼痛 , 呈阵发性跳痛如闪 电、如刀割并向同 侧颞部及枕部放射
耳 屏 后 部
C。枕小神经阻滞定位 寰 枢 后 结 节 与 乳 突 连 线 外 1/3
1.颅外分支 颞 颧 颊 颌 颈 2.支配表情肌 3. 面神经阻滞定位 乳 突前与外耳道下之间, 达茎乳孔,针压面神经 ,出现麻痹感。
(四)其他脑神经 1.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阻滞定位 (1)外耳道外口下方,乳突前缘稍 前方垂直进针,深达茎突经其后方继续 达颈静脉孔下方 (2)乳突尖与下颌角两者中点间垂 直进针,针尖过茎突前方少许 注意:IX,X,XI并行颈静脉孔
3.枕大神经痛阻滞定位
• 始点约位于C2棘 突上2.0cm,后 正中线旁开 2.5cm处。
(III)臀皮神经痛
1.症状---屁股痛 经常受碰撞、挤 轧、扭转、弯腰 等摩擦牵扯致伤 ,发生无菌性炎 症的症状。
2.解剖基础
• 臀上皮神经由腰 1~3;的脊神 经后外侧支组合 而成, • 在股骨大转子与 第三腰椎间连线 交于髂嵴处平行 穿出深筋膜,分 布于臀部皮肤。
(II)枕大神经痛
1.临床表现
• 一侧或两侧后枕部或 兼含项部的针刺样、 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 ,痛时病人不敢转头 ,头颈部有时处于伸 直状态。 • 查体可见大神经浅出 处有压痛、枕大神经 分布区(C2-3)即耳 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 觉过敏或减退。
2.解剖基础
(1)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2)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 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 (3)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 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 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 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 (4)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 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 段。
节等(位于相应的大血管根部)
(4)交感神经节的阻滞定位
A。 星状神经节的阻 滞定位
•组成: C下+T1 •位置:位于环状软骨水平, 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的前外侧。
•定位:环状软骨外侧, 将气管和食管推向内侧, 而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 经此间隙垂直刺入直达椎 体后,再将穿刺针退出 3~5mm,注药。
(四)腰丛lumbal plexus
1.组成:
T12-L1~4 前支
2. 分支: • 髂腹下神经 • 髂腹股沟神经 • 生殖股神经 • 股外侧皮神经 • 股神经 • 闭孔神经
3. 阻滞定位:腰大肌间隙
两髂嵴连线下3 cm,旁中5 cm-横突上缘-0。5 cm (落空感)----(偶用)
(五)骶丛 sacral plexus
Anatomical Basic of Regional Nerve Block
张励才zhang licai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
概念Concept
• 在神经(干、丛 、节)周围注射 局麻药,阻其冲 动,使所支配的 区域产生麻醉与 镇痛,称区域神 经阻滞regional nerve block • 椎管内阻滞 • 准:熟悉解剖
•Posterior/dorsal root-sensory
Nerve roots
•
Anterior/ventral root-motor
Nerve trunk
Posterior ramus
Anterior ramus
脊神经前支的分布特点: 成丛,再分支
• 颈丛 THE CERVICAL PLEXUS C1-4
• 臂丛 THE BRACHIAL PLEXUS C5-8+T1 • 胸神经前支THE ANTERIOR PRIMARY RAMI OF THE THORACIC NERVES T1-12 • 腰丛 THE LUMBAR PLEXUS T12+L1-3+L4 • 骶尾丛 THE SACRAL AND COCCYGEAL PLEXUSES L4+L5+S1-5+Co
后支(小)的分布特点
•被膜支 •脊柱支
局限在邻近脊柱区 的范围内皮、肌、
脊髓被膜
III.与后支相关的神经痛 及其阻滞
(I)不明原因腰腿痛
解剖基础: 部分成年人,骨质增生等原因: 后支主干—穿经横突的骨纤维孔 后支的内侧支---穿经横突的骨纤维管
压迫神经----疼痛
治疗: 1.手术松解 2.横突后路阻滞镇痛
集中发出的部位-神经点
(2)深支(肌支)
(1)颈部深层肌支 • 颈深肌(---) • 肩胛提肌 • 舌骨下肌群 (2)膈神经---膈肌
4。颈丛阻滞Cervical Plexus Block (最难打好)分散、无明显易感、反复有风险 (1) 浅 支 阻 滞 superficial
branches block
4.解剖学特点与Intercostal Nerve Block进针关系
距后正中线8cm左右,贴近肋骨下缘进针
5.解剖学特点与胸膜腔穿刺的定位
下 位 肋 上 缘 相 邻 两 肋 之 间
(1)神经血管走行特点与胸膜腔穿刺部位的选择 胸壁侧部--上、下肋骨之间 胸壁后部--下位肋上缘 (2)经过层次:皮肤-浅筋膜-胸壁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 膜-胸膜腔
(一)脑神经概述
(二)三叉神经
1.性质 混合 2.分支 (1)眼支(感觉) (2)上颌支(感觉) (3)下颌支(混合) 其中 运动成分支配 咀嚼肌
3.阻滞定位
3-1眼神经阻滞
经行: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 •眼球后路阻滞法
眶下缘外1/3贴眶内骨 壁外上侧-球后
3-2上颌神经阻滞 经海绵窦外侧壁-卵圆 孔-翼腭窝
二、臂丛(brachial plexus)
1. 组成Formation C5~8+T1前 2.分部subsection (1)锁骨上部 5根roots 3干trunks 6股cohorts 肩胛上 胸长
(2)锁骨下部 • 位置position-
腋鞘
3束(内外后) 10支
•主要分支 Main branches ( 3cords-8 branches )
• • • • • T4--nipple T6 --xiphoid T8 –costal arch T10 –umbilicus T12 — 脐与耻中点
3.via characteristic(V。 A。N) • 后部: 主干在相应肋骨下缘的肋沟内 • 外侧部-前部 主干仍在相应肋骨下缘的肋沟内 但其外侧皮支与前皮支则经行在 下位肋的上缘
• 颈丛 THE CERVICAL PLEXUS C1-4
• 臂丛 THE BRACHIAL PLEXUS C5-8+T1 • 胸神经前支THE ANTERIOR PRIMARY RAMI OF THE THORACIC NERVES T1-12 • 腰丛 THE LUMBAR PLEXUS T12+L1-3+L4 • 骶尾丛 THE SACRAL AND COCCYGEAL PLEXUSES L4+L5+S1-5+Co
(3)深支阻滞 Deep muscle branches block
A. 深部肌支阻滞
• 三点法: 病人仰卧位,头 转向对侧。 连线外侧0.71.0cm各点
• 一点法:
前斜角肌与中 斜角肌间沟 平第4颈椎横突
B。
膈神经阻滞
Phrenic nerve block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 ,锁骨上2.5~3 cm,向内后 方深入约2.5~3 cm
•肩胛下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外侧神经 •臂内侧皮 •前臂内侧皮 •腋神经 •肌皮神经•尺神经 •正中神经 •桡神经
5。臂丛阻滞定位 Brachial plexus block
• 包裹在连续相通的筋膜鞘中 • 故任何途径注入局麻药,只要有足够容 量注入鞘中,理论上均可使全臂丛阻滞 • 根据手术所需选择不同途径
3.阻滞方法:
• 先寻找压痛点,一 般多在髂嵴高点下 方2~3 cm处。
IV.与前支相关神经(痛)及其阻滞
1.阻滞前支可能受到影响的神经成分
成分(混合):
•运动(躯体、内脏)
•感觉(躯体、内脏)
分支:
•主干
•白交通支(交感节前纤维)
•灰交通支(交感节后纤维)
2.脊神经前支的分布特点: 成丛,再分支
风险大
3-5.最为理想的 三叉神经痛治疗-脊束核阻滞 特点:核前混合,核后分离
(1)三叉神经中脑核:本体感觉 (2)三叉神经感觉核:触压觉。 (3)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触觉 • 分段 • 倒置 对临床定位毁损治疗有意义。
•随着核团定位技术的日臻成熟,预期此将 成为三叉神经痛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面神经
(1)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 • T1~L3侧角 • 换元才支配效应器官.
(2)交感神经的换元部位
A.椎旁节(22) B.椎前节(3-5)
(3)椎旁节和椎前节的位置
• 椎旁节-22个-交感链
C:3(颈上,中,下+T1=星状神经节)
T:10~12; L:4~5; S:4~5; Co:1
• 椎前节:腹腔节,肠系膜上、下节,主动脉肾
2.迷走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