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兰溪三中梅亚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相关图片,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创设情境。
播放由祖海演唱的歌曲《伤别离》
歌词:凄楚人间道,太多是别离。江水也呜咽,伤心人已去。北风无情霜冷月迷,从此告别了旧日的欢愉。北风无情霜冷月迷,从此告别了旧日的欢愉。为什么留给我一个人的日子?苦苦的守着你,生命的延续。为什么留给我一个人的日子?苦苦的守着你,生命的延续……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相聚、离别,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线。自古以来,人们就因相聚而欢欣,因离别而忧伤。离愁别恨成为文学作品中不朽的咏叹。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走进如泣如诉的《雨霖铃》,去感受恋人离别时的千种风情。
三、整体感知,朗读诗词
㈠、请一位同学朗诵《雨霖铃》,问:你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朗诵的?
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中最直接点明情感的句子。
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眼)
这一句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析:点染手法。用画家笔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点”,指点明情感的内涵;“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为什么清秋节离别更让柳永伤感呢?
析:①“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有悲秋的传统。
②人生的秋季(知人论世):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本词是词人柳永中年漫游江南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在人生的收获的季节,词人仕途已是失意,又与所爱之人久别,两者交织,词人倍感内心愁苦与前途暗淡。
板书:情感基调:缠绵哀怨,伤感低沉。
点染手法,融情入景
了解了本词的情感基调后,学生齐读本词。
这首词是通过哪些内容来抒写离愁别绪的?
析:离别的环境,离别的场景
离别后的相思(“念”字领起下文,内容是词人想象的。)
板书:虚实相生
㈡、文本探究品读诗词
朗诵本词,然后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加以鉴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析:蝉是“寒蝉”,蝉声“凄切”。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的;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的。——汪国真
长亭:古代是送别的地方。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
寒蝉的“寒”点明时令,天气渐寒,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切的叫声,给人凄凉、凄楚之感,“骤语初歇”更增加了寒意。这一句从写景中渲染出离别前的凄凉氛围。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
执手相看泪眼,却无语凝噎。
巧用默无声息的行动的特写镜头,刻画了两人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情态,把无限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味白描了出来,人评“语
不求奇,而意致绵密”。古人有很多这样的运用:如
柳永《鹊桥仙》又:“伤心默默谁诉?但黯然凝伫。”
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红楼梦》34回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的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呈现画面,加强理解)析:①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②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上泛着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板书:融情入景虚实相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a.“柳”的情感内涵:“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传统,意为挽留朋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元·无名氏《水仙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
b晓风残月:象征离别。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c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醒后:“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