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教育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个人心理结构:

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

个体心理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两大领域。

2、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3、(填空)心理活动是通过反射产生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体内外的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

4、(填空)心理活动是通过反射产生的,而反射活动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凡是能够导致有机体功能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都可以称为刺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5、人的心理被认为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产生的主观映像。

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正式成立)

7、(判断、选择、填空)当代心理学主要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P7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美国心理学家,特点:一是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德),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理论核心。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力量构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3、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础——生理发育的特点: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神经系统趋于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4、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新特点表现: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和辩证型思维发展。

5、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是个体心理结构的适应;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

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前运算阶段特征:集中化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

6、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7、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发: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实施支架式教学,组织不同智力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8、人格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9、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10、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实施的,所形成的测验工具被称为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11、智力差异的表现: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结构的差异,还表现对统一活动不同的人可以再不同结合来保证。

12、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认知风格差异: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性与冲动性,集合性与发散性。

(名词解释)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

13、P40 (简答)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4、性格是指人们对于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稳定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指引下的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的差异表现: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

学生性格差异表现:性格差异的表现和性格类型的差异: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ABC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1、我国学者冯忠良(1998)依据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种。

桑代克,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维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理论

3、维金纳区分了有机体的两类行为: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

4、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与一个奖励性刺激物使个体的该行为反应概率增加。正强化包括食物、奖励和金钱。

负强化是指当某行为出现后,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负强化包括取消惩罚,消除痛苦。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本质,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条件。

(名词解释)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过程。

观察学习需要经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生成过程、动机过程。

6、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同化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法。所谓发现学习是指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则原理。

奥苏贝尔认为,人类学习的最佳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学习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同化方式分成三种: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第四章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4、5中简答三选一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对比差别的显著程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个体的知识经验。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4、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设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加强意志锻炼,合理组织有关活动。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提高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对活动产生直接兴趣,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加自觉地从事该项活动,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活动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要提高活动的熟练程度,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6、注意的广度(7±2组块),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能够清楚地察觉到对象的数量。

7、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一是对象本身的特点。内容丰富、活动变化的对象比内容单调、静止不变的对象更容易使人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注意的稳定性也与对象的复杂程度有关,过于简单或复杂的对象,会减弱注意的稳定性。二是主体状态。注意的稳定性和一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心境等有关系,也和一个人的意志、性格等有关系。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10、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信息选择),整体性(完备性),理解性(经验加工)和恒常性(映像保持不变,大小、颜色、形状)

1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具有主动性、理解性、持久性等特点。

12、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

13、(填空)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单位。

根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4、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是曾经感知的事物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简称表象。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

记忆表象的显著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15、(简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的方法(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②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③把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结合起来),识记态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