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每课一练(1)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1.《史记》记载:“《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这是对哪一文学成就的描述(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 D.理想主义3.自汉高祖至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以骚体赋为主流。

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

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时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白居易5.“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A.词兴起于市中的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6.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B.结构严谨,平仄有致C.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D.形式灵活,雅俗兼具7.明朝后期的“三言二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

“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

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历史必修3第9课诗歌和小说(岳麓版基础练习题).doc

历史必修3第9课诗歌和小说(岳麓版基础练习题).doc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1.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的作品是()A.《碾玉观立》B.《儒林外史》C.《史记》D.”三言"、"二拍"答案:D2.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相同风格是()A.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B.胸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C.流露出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D.表达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答案:A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聊斋志异》答案:A4.下列选项中,生活在元代的文学家是()A.常建B.王昌龄C.李煜D.张养浩答案:D5.唐朝活跃在安史之乱后的著名诗人有()杜甫②白居易③王勃④陆游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A6.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B.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唐诗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C.唐代流行”长短句"D.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答案:C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A.李白B.屈原C.孟浩然D.杜甫8.从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等诗篇中所表现的心绪和宇宙观来看,他的自然观主要受到当时哪一学派的影响()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D9.词能够流传于民间的愿因有()①词可以配乐演唱②歌词符合民间娱乐需要③词发源于民间的长短句④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填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李清照是著名词人,其词风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影响。

”她所遭遇的“国破家亡"是指哪一史实()A.三藩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乱D.八王之乱答案:C11.在下列选项中,出现在唐代的文学形式不包括()A.变文B.传奇C.话本D.边塞诗答案:C12.下列文学作品不属于唐代传奇的是()A.《莺莺传》B.《柳毅传》C.《碾玉观立》D.《南柯太守传》答案:C13.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B.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答案:B14.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词曲创作产生的影响有()大批士子流连于田园山水之间一超级词人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体验都市生活词作内容体现繁荣多彩的都市风情文人士子的词作普遍流传于乡村民间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15.中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是()A.《西游记》B.《红楼梦》C.《儒林外史》D.《金瓶梅》答案:A1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1《诗经》、楚辞与汉赋①《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②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新体诗歌③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2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原因(不拘泥于答案):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开明兼容的政治文化政策,使文化开放和多元③科举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④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的唐朝也造就了一批伟大的诗人特点:唐诗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3宋词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北宋柳咏、两宋之际李清照。

②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代表人物: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陆游等。

4、元散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①、基础: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②、社会背景:(1)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2)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③、代表:关汉卿《别情》《窦娥冤》;马致远《秋思5明清小说①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1)工商业城镇兴起,商品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传统的宋元话本发展为章回体小说(3)印刷术完善和书坊书肆迅速发展(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提供丰富素材)②、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1)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背景: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作品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4)四大名著③、时代特色:(1)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淡化传统轻商思想,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2)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④、意义:P40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第9课诗歌与小说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 D.雅俗共赏解析:《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答案:B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 D.元曲解析: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B.国力的强盛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C.李白 D.王维解析:结合材料某某息“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反映的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通俗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三第一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三第一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D.雅俗共赏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离骚》B.《诗经》C.《庄子》D.《二京赋》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4.“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6.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7.《全元诗》收录了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

这主要反映了( )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8.“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可知其符合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2.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常常并举,其中的“骚”指( )A.《诗经》B.楚辞D.散曲,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楚辞被称为“骚体”。

故选B项。

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政治黑暗,官场腐败C.国力的强盛,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这在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故选C项。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创作风格是(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爽朗粗犷,B项符合其创作风格。

5.有文学家在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

该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B两项。

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渴望收复中原河山的壮志豪情,故C项正确。

6.“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作业1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作业1

一、选择题1.《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解析:选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故只有A是正确的||。

2.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

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纵情放歌||。

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D.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析:选B||。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该时期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解析:选B||。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作业(1)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作业(1)

自我小测1《诗经》中的风主要反映了()A.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B.残酷的战斗场面C.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2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3“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5高中生张壮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诗人,追求“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清新激越的韵调、雄奇豪迈的风格、明快生动的语言”的文风。

他应该多读下列哪位文人的作品()A.杜甫、杜牧B.屈原、李白C.白居易、但丁D.陶潜、陆游6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7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8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励志佳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上述佳句对应的文学体裁,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汉赋、唐诗、宋词B.楚辞、唐诗、宋词C.楚辞、汉赋、唐诗D.诗经、楚辞、唐诗9“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A.《聊斋志异》B.《水浒传》C.《西游记》D.《儒林外史》10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诗经》的问世②词的兴起和流行③元杂剧的繁荣④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小说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小说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小说同步测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小说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 《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B.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C.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所称颂。

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 楚辞、宋词、唐诗、诗经B. 汉赋、唐诗、诗经、5.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所述的现实最有可能导致下列哪一作品产生?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母亲》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 )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屈原7.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

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

这部作品应该是( )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9.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

(1)文学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________。

(2)主要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②________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文学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4)深远影响: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1)产生形成:战国时期③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创作的《④________》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文学特点: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⑤________的句式;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

(4)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⑥________风格的先河。

与“风”(《诗经》)合称“⑦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形成条件: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吸收了先秦《诗经》和⑧________表现手法。

(2)文学特点:专重铺陈排比、⑨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总集②春秋中期③屈原④离骚⑤自由灵活⑥抒情浪漫⑦风骚⑧楚辞⑨文采华丽♨温馨提示楚辞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又称“骚体”。

其艺术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应用提升】1.关于楚辞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的屈原等吸取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而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抒情诗C.楚辞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屈原的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D.楚辞主要是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楚辞”这种文体的解释,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完整。

答案:A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

(1)繁荣原因。

A.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1.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但其作品内容却大相径庭,缘由是〔〕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2.«全元诗»支出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传达至今的十三万首诗。

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回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少量的〝双语诗〞。

这主要反映了〔〕A.唐朝诗学的继续开展 B.疆域辽阔文明更兴盛C.元代的历史文明特征 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3.两宋时期出现较高艺术成就的主要条件是〔〕A.隋唐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B.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开展D.市民文明生活的需求4.〔题文〕日本学者冈田武彦以为,明代的肉体文明那么是顺应平民阶级情味的。

可用来佐证这一观念的史实有〔〕①明代心学的开展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开展③京剧的出现④散曲的兴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失掉普遍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他的词〔〕A.弥漫着剧烈的爱国热情 B.擅长描画雄壮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度兴亡的沉痛慨叹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重的生活气息6.以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③«诗经»和楚辞区分属于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级的文明心思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7.〔题文〕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绚烂,词风或豪迈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柳永B.苏轼C.辛弃疾D.关汉卿8.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援用了屈原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

以下作品与之属于同一艺术作风的是〔〕A.«诗经» B.«两都赋»C.«梦游天姥吟留别» D.«红楼梦»9.将古典理想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同步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同步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同步训练(含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2017《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阅读下面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②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2.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

这说明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3.《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风》是《诗经》的精粹,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等B.杜甫诗风凝重与沉郁,著名篇章有《秋兴八首》《春望》等C.柳永的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D.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4.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

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民族融合逐渐加深5.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由该评论可知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元代杂剧缺乏精品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该诗句应出自A.《国风·周南》B.《诗经·周颂》C.《诗经·大雅》D.《诗经·小雅》7.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岳麓版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每课一练(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
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

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各国诸侯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

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
应该是要表达其希望国家富强的愿望。

答案:D
2、“诗言志,歌咏言。

”以下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解析:此题选项中,A项属于《诗经》的内容,是春秋时期的诗歌;B项属于汉赋的文学形式,汉赋是汉代文学主流形式;C项属于唐朝李白的诗歌;D项属于宋代李清照的词。

答案:B
3、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边疆危机严重,忧患意识明显③科举考试的推
动④实行开放和多元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②不符合唐朝当时的情况,应予排除。

答案:B
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宋词的理解。

题干中的词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表达了豪放派的风格。

答案:B
5、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
之事。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解析:材料意思是元代废除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

答案:B
6.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个戏说古典名著的帖子,其中“最无奈的答案”中说:“西游,
神仙靠不住!”。

根据这一提示,与答案为“盟友靠不住”相对应的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聊斋志异》
解析:根据著作的内容可判断是《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国间混战。

答案:C
7、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们的观念都在发
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那么表现为“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解析:商人之所以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由于清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

所以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8.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
不记载)。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

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从材料中看,小说地位之所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梁启超论述了小说与政治的关系,这与当时的时代变迁紧密相连。

A项明清时期就已具备,B、D两项与题干不直接相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2: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说唐诗》材料3: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而宋世制禄丰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保证。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材料4: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1指出“汉赋”是怎样的一种文体?(4分)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诗唐”找出依据。

(4分)
(3)材料3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4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取材有何特点?综合四那么材料,说明中国古代
文学的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6分)
解析:第(1)问只要回答汉赋的特点即可。

第(2)问从唐朝诗人、诗作及文学发展阶段三方面回答。

第(3)问从思想、经济、社会阶层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概括。

笫(4)
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发展趋势”可从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1)从骚体诗演变而来,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

(2)诗歌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名家辈出,佳作极多。

(3)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4)特点: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

趋势: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