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声律基本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一)

初学者学习诗词楹联,都绕不开平仄声律方面的知识,现有的书刊典籍中,讲授这方面知识的不多,因此我在这里简要地讲一下我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一、何谓平仄

古人将字的读音声调分为五声,即: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统称平声;上、去、入统称仄声。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平仄读音和现在的读音有许多地方不一样,另外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读音中较多的是读上声和去声(仍属仄声),但也有一部分字读作平声.

本来,在唐朝以前的诗和散文中是不讲究平仄的。从初唐开始,人们写诗和骈文时就开始注意到字的读音.也就是说,人们在写作、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注重文字的含义,而且也同时注重字句的读音。人们发现,读唐诗宋词和骈文和读魏晋以前的古文古诗不一样,有一种抑扬顿挫、声调和谐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从唐朝以后的诗词骈文中注意了平仄声律的缘故。

二、唐诗中最基本的平仄句式

最初,人们发现诗句中字的读音需要平仄相间,相互转换,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口,听起来比较好听,并且发现以每两个字平仄转换一次为好。例如,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子,由于此句中每隔两字平仄转换一次,所以读起来就觉得声调和谐琅琅上口.反之,如果将这个句子改为“人间仲春芳菲多”(平平平平平平平),虽然语义也很好,但读起来很拗口,听起来更别扭。

再后来,人们在写诗和楹联时发明了对偶句,发现对偶句的上下联中相对应字的读音相反听起来效果最好.例如上面的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它的对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也就随之而出。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成了唐诗中最基本的平仄句式。

由于唐诗一般是由四句或八句组成,如果光是上面一种平仄句式,读写起来未免觉得太单调,于是唐朝的诗人们又创造了第二种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以上两种句式就是唐诗中最基本的句式,我们后面讲到的七绝、七律和七言对联的格律,都是由上面这两种基本句式所组成的。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二)

有了上面的两种基本句式,唐诗的平仄格律也就确定下来,下面仍以七言诗为例说明之。

三、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绝的格律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形式:

1、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适用于第一句押韵的情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适用于第一句押韵的情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七绝的两种格式都是由前面所说的两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

另外,绝句的偶数句(即第2、4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押韵,并且韵脚都是平声(极个别例外)。

四、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和七绝一样,七律的格式也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1、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适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下,后四句与前面四句相同) 2、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仄仄平平仄仄平,适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样,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下,后四句与前面四句相同)可以看出,七律的这两种格式也都是是由两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

另外,律诗的偶数句(即第2、4、6、8句)末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押韵。律诗的韵脚也都是平声(只有极个别例外).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三)

■关于“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定

唐代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发觉,如果完全依照上一节所介绍的平仄格律写诗,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有时需要通融一下,但如果随意通融就失去了制定格律的意义,

于是人们就研究在哪些地方可以通融,在哪些地方是不可以通融的。

实际上,人们在读诗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一个单字地去读,而是每两个字停顿一下地读,例如对于“朝辞白帝彩云间”这句诗,不是按“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节奏来读,而是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样的节奏去读。其中由于第1、3、5三个字一带而过,其平仄几乎听不出来,所以其平仄可以通融;而第2、4、6三个字则因停顿时间较长,其平仄必须严格依照格律的规定。于是,就有了人们所熟知的那句规则:“1、3、5不论,2、4、6分明”。

第七个字由于它后面停顿的时间更长,并且有的还是韵脚,所以更要严守格律。

“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则同样适用于七个字的对联。

对于五言诗和五个字的对联来说,则是“1、3、不论,2、4分明”,第五个字则必须严守格律。

对于这条规则,有两点必须说明:

1、本规则只适用于唐诗(律诗和绝句)和对联,不适用于宋词(宋词对平仄有更细、更严格地要求)。

2、使用本规则有时会出现一些弊端,例如(孤平、平三联等)这就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拗救),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将在本专题的第(五)部分再加以叙述.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四)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一、五言诗(或对联)的基本句型

前面讲了七言诗的两种基本句型,只要将这两种基本句型的前面两个字去掉,便是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了.

基本句型之一: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句型之二: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五绝的格式也是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1、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通常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