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等,在恰当的地方断开句子,使句子的停顿正确,语义清晰。
二、断句的依据。
1. 依据词性和语法结构。
- 名词和代词。
-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和代词(如吾、汝、之、其等)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如果在它们前面发现动词或者“于”“以”等介词,往往是句子的停顿处。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名词作主语,“军”是动词,这里断开。
再如“夫晋,何厌之有?”“晋”是名词,“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在“晋”后断开。
- 动词。
- 一个句子中一般有一个主要动词,它前面的主语部分和后面的谓语部分常常需要断开。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有叹焉”“有得”都是谓语部分,前面的名词性成分与之断开。
- 虚词。
-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等,它们常常引出句子,在其后断开。
如“夫/战,勇气也”。
- 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哉等,它们一般表示句子的结束,常在其前断开。
例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也”前断开。
- 关联词:虽、然、故、则等。
如果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一般在关联词前断开。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依据句子的对称结构。
- 文言文常常有对称的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对称结构来确定停顿。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据“故不积……,无以……;不积……,无以……”的对称结构来断句。
3. 依据文意。
- 这是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要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根据句子表达的完整意思来断句。
例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如果不理解文意,断句就容易出错,这里根据蔺相如对秦王的判断以及他采取的行动来正确断句。
三、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1. 通读全文。
- 先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等)、主题等,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阐述文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句末标点断句法1. 逗号断句:在表示并列关系、举例、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例如:「盛德之人,其地载之」。
2. 顿号断句:适用于较长的复杂句子,可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非一日之寒(顿),无以相知也(顿)」。
3. 分号断句:适用于并列句或复杂句中,用于分开两个意义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句子。
例如:「嘉靖辛未(分),陛见」。
4. 句号断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例如:「生也无情,乎?」。
二、语法结构断句法1. 主谓结构断句:根据文句提供者的意图和需要,将文句按照主语和谓语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人生乃江湖,江湖亦如人生」。
2. 主谓宾结构断句:以谓语动词和宾语为依据,将句子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吾闲居洛阳數载,于市朝正眩」。
3. 定状定补结构断句:以定语和补语为依据,将句子断开。
例如:「终日不见其所燕者,则心之所存,亦不復知所將之」。
三、内涵断句法内涵断句法是根据句子的意含和表达的情感特征进行断句的一种手法,重点放在理解文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上。
1. 概括性断句:根据句子的总体表达意境,通过词语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断句。
例如:「志和者天下,心正者道也」。
2. 强调性断句:根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某一部分的意义。
例如:「亦可以本造则生恶,亦可以矫世则善行」。
3. 对照性断句: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句子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以表达强烈的对比感。
例如:「得见于天者庆,受感于物者忧」。
四、情感断句法情感断句是一种根据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力度的不同,将句子分段的断句法。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以上仅是文言文常用的断句技巧,断句的准确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结构来决定。
在文言文的断句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文言文断句方法
二、断句原则:“三要”
1、要先易后难 2、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 3、要读懂全文
三、文言文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四、文言文断句方法:“四借助”
(一)、借助名词断句 (二)、借助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准确断句
(一)、借助名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 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 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 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如: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 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本题2分,断对3处给1分)
2、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 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 世焉能相亡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 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 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 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 贵者乎
/
/
/ / /
/
/
/
/ //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 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 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 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 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
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 ng显现)于
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
非子· 外储说左上》)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断句和翻译
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
C.“之”“以”“则”“而”等助词、连词、
介词常放在句中,
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会更好地帮助我们
断句。
如: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 后尊贵者乎 断句: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 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 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例2(2007· 高考江西卷)吾但使国家无逋赋,
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③拖延、迟延。
“逋”“职”均为采分点。“逋”的义项有: 应选第②个义项。“职”的义项有:①职责;②
职业;③职位;④主要;⑤贡献。应选第①个义
项。
全句译作: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 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例9(2006· 高考江苏卷)民,吾民也。发吾粟振
之,胡不可?
振:通“赈”,即“赈济”。全句译作:百姓, 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 不可以?
死/人固皆死(排比)
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断句: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 胜/走如鲁(顶真)
二、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
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
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以意译为辅助手段。因此, 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 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 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一、断句的重要性
在文言文写作中,断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合理的断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增强其逻辑性和可读性。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且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精准。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涉及到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断句,整个句子会显得累赘且晦涩难懂。
因此,掌握断句的方法对于写作文言文来说十分重要。
二、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在文言文断句的过程中,有许多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 主谓分开:将主语与谓语分开,使句子更加清晰。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子曰”和“不亦说乎”就是通过主谓分开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
2. 动宾分开:将动词与宾语分开,使句子更加易读。
例如,“吾闻”、“是故”等常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与后面的宾语分开。
3. 连词分开:将并列连词与并列成分分开,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夫三国者,以存亡为大纲也”,其中的“夫”与“以存亡为大纲也”之间可以进行拆分。
4. 关联分句:将具有关联关系的分句分开,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中的“不登高山”和“不知天之高也”就是通过关联分句的方式使得句子更加通顺。
三、文言文断句的实例
下面以一篇名句为例,介绍如何进行文言文断句:
> \。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一、断句的重要性1.1 断句的定义断句是指将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按照意思的停顿和逻辑关系进行分割的过程。
正确的断句可以使文言文更加易读易理解。
1.2 断句的作用正确的断句可以避免歧义,使文言文的语义更加清晰明确。
断句可以使语句的结构更加清晰,使读者更容易掌握文言文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的逻辑关系。
二、断句的方法和标准2.1 断句的方法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关系来进行分割。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断句:1. 根据主谓关系进行断句。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一个句子的基本要素,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
2. 根据修饰关系进行断句。
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存在一种从属关系,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
3. 根据句子结构进行断句。
句子在结构上的分割也是进行断句的依据之一。
在进行断句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标准:1. 意群的标准。
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意群,意群之间应该通过逗号或者其他标点符号进行分割。
2. 句子成分的标准。
句子成分应该保持完整,不能将一个成分进行分割。
3. 短语和成分的标准。
短语和成分之间可以根据语义关系进行断句。
三、断句的注意事项3.1 注意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3.2 注意修饰关系的断句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修饰关系的存在,将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断句,避免将修饰成分分割开来。
3.3 注意意群的断句在进行断句时,应该注意意群的存在,将一个句子分割成一个个意群,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
以下是几个断句的例子:4.1 主谓关系断句\。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3、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的双方,可以此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友,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文言文断句
郑 国 将 有 诸 侯 之 事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省略。
4、修辞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非常讲求句式的整齐对仗, 所以借助“对称、对偶、排比、顶真”等修 辞,也能找到断句的路径。
其 行 虽 不 轨 于 正 义 然 其 言 必 信 其 行 必 果 已 诺 必 诚 不 爱 其 躯 赴 士 之 厄 困 既 已 存 亡 死 生矣 光 召 尚 书 玺 郎 郎 不 肯 受 光 光 欲 夺 之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 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 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注意:1、名词动用 2、名词省略
2、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虚词标志:夫、盖、安;于、以、而;乎、矣…. 对话标志:曰 连词标志:遂、是故、然、由是…
5、文意断句法: 下 视 其 辙 登 轼 而 望 之 曰 可 矣 车把
可见,断句是以正确理解文意为前提和关键的,所 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积累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 的本。 一切方法都是技巧,是末,过于看重方法,就犯了 舍本逐末的错误。
或 何 稻 中 甘 足
谓 以 耕 有 泉 而
郊 知 白 樵 釜 岛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 者也则事寡败矣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仪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太 少 无 非 不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 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子非吾友也
2、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继,日昃始吃。遂大通 “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断句 请在上面红色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解释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 幼年丧父 (2)再适长山朱氏。 适: 女子出嫁 性格刚毅, (3)去之南都。 去: 离开 学习刻苦, 有时 (4)或夜昏怠。 或: (5)辄以水沃面。 辄: 就 志向远大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有哪些可贵品质?
窍门一: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和 代词,特别是丏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 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练习巩固
/ /
/ /
33
窍门二、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探究四:(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顶真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探究四:(2)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对偶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窍门四、修辞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例7:可/以一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 +“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 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8: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
5、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 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 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9: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例10:余闻之也/久矣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11:悍吏之/来吾乡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 缓语气。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 / / 者不可多得
断句类型
1、句内停顿 余闻而愈悲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句间停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主谓之间 动宾之间
断句方法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 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 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 助断句。
文言文断句
——中考文言文复习系列
王维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容, 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概念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 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 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 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 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 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 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 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1: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后生”主语,“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 宾语,停顿两次。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 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 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 停顿。 例3:向∕吾不为斯役 “向”表示假设,翻译成假使、如果等。 例4:禁愈严∕而传愈多 “而”表示转折,翻译成可是、但是等。 例5:故∕为之说 “故”表示总结性词语,翻译成所以、因此等。 例6: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考题示例
2011年: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 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 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 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 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 弱有养,鳏寡有室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考题示例
2012年: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
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 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 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 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 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窍门三、对话断句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注意: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 者,明辨句读。
牛刀小试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 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之志哉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丏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 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 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例1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是专有名词,中间是 决不能停顿的。
练习巩固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 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 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 者也/则事寡败矣。
探究二、下列断句有何特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探究二、下列断句有何特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 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