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杨静李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当前不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远远不能达到《课标》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不善于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很少提出自己有创见的看法,速度也达不到规定字数要求。(2)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所发的教科书,导致学生阅读兴趣较低,阅读面窄,课外积累少。(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是时间看电视、上网,却没有时间去阅读。(4)课业负担重,无暇顾及。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本课题将依托自主阅读这一主线,采取课题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启迪梦想,充实课外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 从学生角度考虑:
(1)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掌握运用有效的科学读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 从教师角度出发:
(1)探索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及策略。(2)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
1.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解决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自主阅读存在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探索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
3.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案例分析法。对于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
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的体现研究情况。
3.调查法。密切联系家长,了解孩子阅读的最新动态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同行切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3月1日----3月16日。
(1)开展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培养状况调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3月17日—6月30日。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各项研究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6年7月1日—7月6日。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学校应用和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现状分析研究
1.问卷调查
课题研究初期,对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图书类型、阅读习惯、书籍来源以及家长重视程度情况作了系统调查。
2、结果分析
(1)从读书兴趣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大低于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
(2)从阅读时间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少,大部分时间都让大量的作业占用。学校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3)从书籍来源看,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所发的教科书,学生的课外
读物少的可怜。
(4)从阅读类型看,学生喜欢看漫画,卡通,武侠小说等,对一些古典文学、外国名著、励志书籍看的人寥寥无几。
(5)从家长的重视程度看,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支持,舍不得花资金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也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3、解决方法
(1)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班同学齐动员捐书、换书,扩大课外读物的数量。
(2)利用开家长会、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3)各科教师互相协调,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争取每天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第二阶段:提高认识指导方法
课题组成员一起商讨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容,并确定目标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阅读课。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我们遵循三结合原则: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所教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很快得到提高。
(三)要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读物推荐课、读后叙述课、读书汇报课等。
第三阶段:激发欲望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一)激发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欲望,首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推荐阅读材料,引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二)养成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