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_实验心理学_练习题及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第8章记忆与学习⼀、单项选择题1.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1研]A.⼈⼯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答案】A【解析】国际上第⼀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论⽂,是美国⼼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章,《⼈⼯语法的内隐学习》。
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本不同规则(⼈⼯语法)产⽣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2.学习⼀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法是()。
[统考2010研] A.系列回忆法B.再认法C.⾃由回忆法D.对偶联合法【答案】B【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学习和回忆;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系列项⽬尽可能多地记住;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
3.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统考2010研] A.复述的作⽤B.成熟的作⽤C.疲劳的作⽤D.期待的作⽤【答案】A【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复述的作⽤。
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4.验证⼯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系统,通常使⽤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0研]A.双任务范式B.点探测范式C.线索提⽰范式D.注意瞬脱范式【答案】A【解析】探索中央执⾏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有:Alzheimer病⼈的实验研究,双任务操作实验以及随机⽣成任务实验。
双任务范式关⼼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的。
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法是:让被试执⾏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2章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额外变量的控制
匹配法
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被试的属性相等 缺点:难以同时控制多个因素
随机化法
将被试按相等机会原则分组,在理论上可使不同组的被 试除实验条件外,其它无关变量保持相等
统计控制法
实验后控制,实验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例如:协方 差分析)来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 服。对变量命名。
基线期(哭)
哭的消退
被试内多基线设计
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摔 10 打 的 次 5 数
基线期(摔打)
摔打的消退
天数
准实验设计
定义
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是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 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在准实验设计中,只能选择某个特征(自变量)不同的 被试,然后将这些在该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被试行为加 以比较。典型的准实验常用被试变量作为自变量。
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
特点:被试接受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处理。 例:练习次数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优点:节省被试人数,不同组被试个体差异得到控制 问题: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实施顺序会造成练习效应 和疲劳效应,而影响实验结果 平衡顺序效应的技术: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时 随机化
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单词句,双词句,口误,日记,语速,
音量 其他:肌肉运动,内分泌……
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
特点: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论述题及答案
1.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2.试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3.谈谈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4.论述实验效度及其影响因素。
5.核对清单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的八大问题是什么?6.请阐述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7.试举一例说明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在反应时实验中的关键性。
8.什么是加因素法?9.试述感觉阈限测量的三种基本方法。
10.试述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
11.试述过滤器理论。
12.请评述注意的研究方法13.什么是视错觉14.论述空间知觉线索都有哪些?15.论述内隐记忆16.论述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17.谈谈建构认知模型18. 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19. 试举例说明情绪是后天习得的20.试述情绪的测量方法21.论述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21.试举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23.试述用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4.谈谈内隐社会认知25.论述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6.研究者是怎样对个人空间圈进行实验研究的?27.试评述现场实验法。
28.论述心理负荷的测量方法。
1.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答: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主要就是指实验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它的确位于所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序列顶端。
为了准确说明实验心理学专精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最顶端的方法学地位;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一番介绍和比较,它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虽然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
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其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其二,有时,观察法的结论难以得到重复验证;其三,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对观察结果进行各种主观解释;其四,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研究者各自世界观的影响。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秀艳考试的书让我看着很舒服,朱滢老师的很有深度也很不错。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及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强化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及
强化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强化习题详
解
9.1复习笔记
9.2强化习题详
解
10.1复习笔记
10.2强化习题
详解
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师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编写
强化习题。本书参考了《实验心理学》的中英文教学资源及大量实验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根据每章重点内容编
写习题和详细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同时,本书也精选了近年的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进行分析。本书的笔
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
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实
验心理学经典教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统考2009年研] A.主效应检验B.相关分析C.简单主效应检验D.回归分析【答案】C【解析】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统计中,如果交互作用显著,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2.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统考2009年研]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匹配法【答案】B【解析】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消除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随机法是指采取随机抽取样本或者分配样本的方式,使无关变量得到控制;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
3.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统考2009年研]A.对偶比较法B.差别阈限法C.数量估计法D.等级排列法【答案】C【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4.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统考2009年研]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答案】B【解析】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①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②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
③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④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8章【圣才出品】
第6章注意6.1 复习笔记一、注意的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中有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1.过滤器理论:将注意理解为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它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外界大量信息中的部分信息通过,同时将其余部分过滤在瓶颈之外。
2.双耳分听技术:为了具体说明过滤器理论所发明的技术,其本质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
(二)过滤器理论在过滤器理论及双耳分听技术基础上的实验研究,试图对过滤器理论的关键问题做出回答,即:注意对信息选择的位置究竟在感觉、分析以及反应中的哪个阶段。
不同的双耳分听技术实验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将过滤器理论细分为: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和晚期选择模型。
对注意的各种理论解释都建立在研究者各自的系列实验研究基础上,说明他们通过各自的实验,从各自的角度阐述注意理论的同时也对注意给出了不同的操作定义。
1.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如图6-1)(1)模型含义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它调节进入的信息,选择其中的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的信息将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
(2)模型特点①单通道:按“全或无”方式工作,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选择新异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以及为人所期待的信息。
③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
图6-1 布罗德本特的单通道过滤器模型(3)验证实验由该模型提出假设:若人们必须接收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注意过滤器就只能快速地在各个通道间切换,而这些切换动作必定带来信息输入的不完全。
布罗德本特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假设,从而验证了他提出的单通道过滤器模型。
2.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如图6-2)(1)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现在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
(一)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法,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他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①费希纳定律的提出1860年,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K log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费希纳定律的意义a.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b.该定律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①种类: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和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 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 K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感觉量 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知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是()。
[统考2010研]A.强度差B.时间差C.速度差D.周相差【答案】C【解析】听觉的双耳线索包括:强度差、时间差和周相差。
2.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统考2009研]A.对偶比较法B.差别阈限法C.数量估计法D.等级排列法【答案】C【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3.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统考2009研]A.知觉恒常性实验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C.透视错觉实验D.“视崖”知觉实验【答案】D【解析】知觉的直接性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吉布森,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吉布森的“视崖”知觉实验是研究儿童知觉发展的实验,就是其实验支持之一。
其他三个知觉实验都支持间接知觉的观点。
4.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
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08研]A.颜色适应B.颜色恒常C.颜色对比D.颜色混合【答案】C【解析】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两种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颜色对比。
适应是一种刺激长时间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对该种刺激的感受变化的现象。
颜色恒常是指在一个范围内,个体对一种颜色的知觉不随着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
颜色混合是几种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同一区域或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作用引起的颜色视觉变化的现象。
5.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统考2007研]A.真动知觉B.诱导运动C.自主运动D.似动现象【答案】D【解析】动景盘是研究似动现象的常用工具。
实验中,将设计好的卡通片放入景盘,使之紧贴内壁,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图形随之活动起来。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填空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_________,测量这些_______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
这种在_________下的感受性_________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6. ________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______。
7. 语图仪是能将______或______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___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______就能适应,这是_______。
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_____,而是______,与_______正好相反。
10.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_______的指标,最早是用____________进行测定的。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与解析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统考2016年研]A.笛卡儿B.冯特C.铁钦纳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
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统考2016年研]A.历史因素B.成熟因素C.统计回归效应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答案】A~~~~【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
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
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
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统考2016年研]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答案】B~~~~【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4章 反应时解析
电子毫秒计,其精确度可达到1毫秒。
▪ 计算机为核心的高精度计时装置
➢ 任何计算机内部都带有时间脉冲发生器,计算机 内部计时器与键盘硬中断技术相结合编制而成的 实验软件可以使机器在良好地完成呈现刺激、接 受反应和计时三方面的工作。
➢ 内隐联想测验(IAT)
➢ 序列反应时任务(SRT)
➢ 五阶段 ➢ 感官换能时间较长——视网膜的工作方式是累积
▪ 视觉简单反应时
➢ 除了要安排好呈现光刺激的屏幕、反应 键以及计时设备,还要控制刺激视角
➢ 弱光照明的实验室,要求被试端坐在屏 幕前,指示他一旦看到屏幕上出现红点 就立即按下反应键。
➢ 最初测得的反应时可能长达0.5秒,多 次测定后很快会降至0.2秒以下
➢ 生物墙:0.15秒
▪ 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相比,视觉简单反应时较 长。
➢ 人差方程式引起了人们对反应时研究经久不衰的兴趣。
▪ 人为何存在反应时?
➢ 在赫尔姆霍兹提出神经传导速度之前,人们无法 解答这一问题,因为人们一直认为神经传导以光 速进行,人类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哪些阶段需要时 间就无从解释。
▪ 在人差方程提出27年后,生理学家赫尔姆霍 兹在1850年成功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 度(约为26米/秒)。其后,他又测定了人 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米/秒。
▪ 据此,反应时至少可以分五个阶段
➢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 觉神经元的时间;
➢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 枢和运动中枢的时间
➢ 第三时段,中枢加工刺激的时间
➢ 第四时段,神经冲动从中枢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 间;
➢ 第五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注意)【圣才出品】
第6章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
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11研]A.搜索范式B.双侧任务范式C.负启动范式D.整体一局部范式【答案】C【解析】搜索范式研究注意注意如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及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觉通道之间转移。
双侧任务范式主要研究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
整体-局部范式研究注意过程和感觉特征(如尺寸和空间频率)之间交互作用。
2.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08研]A.双耳分听B.语义启动C.双任务操作D.视觉搜索【答案】A【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中指向性。
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3.注视图6-12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统考2007研]图6-12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答案】A【解析】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也即注意起伏。
B项,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的过程。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
C项,注意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性。
D项,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与集中的对象或活动,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对象或活动上的过程。
4.注意的衰减模型和单通道模型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B.都认为非追随耳的信息被彻底过滤掉了C.都认为一些在非追随耳中呈现的重要信息受到激活后可被识别D.都认为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答案】A【解析】注意的衰减模型与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相同点包括:①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②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2.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3.音高和强度的关系。
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7、反应时新法。
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
9、听觉定位。
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
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
16、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17、自变量的类型。
18、因变量的类型19、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20、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1、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2、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3、减数法的原理。
24、加数法的原理。
25、序列反应时范式。
26、内隐联想测验。
27、Go/NO-Go联想测验。
28、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实验。
29、最小变化法。
30、感觉直接测量中的情境效应。
3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32、注意的早期选择理论。
33、注意的中期选择理论。
34、注意的的晚期选择理论。
35、资源限制理论和可证伪标准。
36、注意研究有哪些方法?37、视崖的原理和用途。
38、语图仪的原理。
39、空间知觉的物理线索有哪些?40、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联系。
41、内隐学习的特征。
42、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43、何谓前景理论。
44、人工智能的局限。
45、刺激—反应法的优点和不足46、情绪诱导法及其种类。
47、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缺点。
48、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
49、威尔逊的双重态度模型关。
50、实验性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51、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5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53、个人空间圈的测量方法有哪些?54、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
55、实验法在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
56、如何测量心理负荷?5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58、直接知觉和间接直觉的关系。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1. 针刺麻醉真的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3. 有一个问题儿童比尔特别能哭闹,父母亲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小比尔竟真地不再哭闹了。
有研究者猜测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心理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只是采取不理会比尔的哭声的做法,比尔就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采用怎样的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一假设?4. 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
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15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5. 假设有一个研究者想要比较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
他找来两个肥胖的人作被试,首先用一架最大量程为300磅的台秤称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
然后,这两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
几个月后,两个人又一次用同一架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250磅。
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减肥效果一样好。
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6. 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7. 为了测定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个体空间情况,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及20米×2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实施实验,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7.1 复习笔记一、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direct perception):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1)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2)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2.间接知觉(indirect perception):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3.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也称材料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也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二)直接知觉实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的研究是吉布森和沃尔克(Gibson和Walk,1960)的视崖实验。
1.实验背景视崖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深度知觉,这是知觉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研究领域。
2.实验方法(1)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2)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是一张高为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
(3)实验操作:将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并要求他们的母亲站在视崖深的一端和浅的一端召唤他们,观察他们是否会跟着母亲的召唤,向“视崖”或“浅滩”爬去。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与解析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统考2016年研]A.笛卡儿B.冯特C.铁钦纳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
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统考2016年研]A.历史因素B.成熟因素C.统计回归效应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答案】A~~~~【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
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
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
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统考2016年研]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答案】B~~~~【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附标准答案
8.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现在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
(一)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法,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他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①费希纳定律的提出1860年,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费希纳定律的意义a.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b.该定律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①种类: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和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一、填空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_________,测量这些_______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
这种在_________下的感受性_________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6. ________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______。
7. 语图仪是能将______或______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___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______就能适应,这是_______。
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_____,而是______,与_______正好相反。
10.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_______的指标,最早是用____________进行测定的。
1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
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3.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14.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16. _______(reaction time, 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____________的时间,而是指_____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___________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7.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__________、恒定刺激法和___________。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9.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_____________,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___________,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0.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___________。
21.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22. 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几何透视是指平面上的刺激物,根据_________,近处的对象面积____,占的视角____;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___。
24.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5.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_________、参考文献及___________。
26. 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28. 对偶比较法是把___________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__________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9.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深度线索间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发生互动。
31.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______________个组块(chunk)。
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_____________。
32.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_认知,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认知。
3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判断____________的空间方位。
3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3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实验,是指通过______、________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37.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
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38.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_____________,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_____________。
39.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__________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_________来实现。
4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1. 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____________。
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___________的位置。
42.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43.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________。
44. 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_________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5. 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称__________,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
又称_______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第二个时期称_________,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46. 面对__________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将之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可把______________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47. 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________又无___________ ,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__________。
48.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__________,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构成一个__________的单字。
49. 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__________上的差异。
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___________就产生双耳声强差。
50.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51.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毫秒)辨认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__________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它可以分离____________作用时和_____________作用时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
54. 相关研究法和观察法一样,是一种基于___________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它从理论上或也是无法确定____________的。
55.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 S. Pierce)指出,除科学方法外,还有另外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6. 认知心理学家___________(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___________,称之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