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旋转的性 质.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OBC 是矩形,点 O(0,0),点 A(5,0),点 B(0,
3).以点 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 AOBC,得到矩形 ADEF,点 O,B,C 的对应点分别 为 D,E,F. (1)如图①,当点 D 落在 BC 边上时,求点 D 的坐标; (2)如图②,当点 D 落在线段 BE 上时,AD 与 BC 交于点 H. ①求证△ ADB≌ △ AOB; ②求点 H 的坐标. (3)记 K 为矩形 AOBC 对角线的交点,S 为△ KDE 的面积,求 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 果即可).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 ABCD,点 P 为正方形 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 A、点 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 P 处,点 C 落在 G 处,PG 交 DC 于 H, 折痕为 EF,连接 BP、BH.
(1)求证:∠ APB=∠ BPH; (2)当点 P 在边 AD 上移动时,求证:△ PDH 的周长是定值; (3)当 BE+CF 的长取最小值时,求 AP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 PBC=∠ 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 APB=∠ PBC 即可得出答案; (2)首先证明△ ABP≌ △ QBP,进而得出△ BCH≌ △ BQH,即可得出 PD+DH+PH=AP+PD+DH+HC=AD+CD=8; (3)过 F 作 FM⊥AB,垂足为 M,则 FM=BC=AB,证明△ EFM≌ △ BPA,设 AP=x,利用折 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用 x 表示出 BE 和 CF,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试题解析:(1)解:如图 1,
又∵ EF 为折痕, ∴ EF⊥BP. ∴ ∠ EFM+∠ MEF=∠ ABP+∠ BEF=90°, ∴ ∠ EFM=∠ ABP.
又∵ ∠ A=∠ EMF=90°,
在△ EFM 和△ BPA 中,
EFM ABP
{EMF A ,
FM AB
∴ △ EFM≌ △ BPA(AAS).
∴ EM=AP. 设 AP=x 在 Rt△ APE 中,(4-BE)2+x2=BE2.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60°.(2)IH= 3 FH;(3)EG2=AG2+CE2.
【解析】 【分析】
(1)①由△ DOE≌ △ BOF,推出 EO=OF,∵ OB=OD,推出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 EB=ED 即可. ②先证明∠ ABD=2∠ ADB,推出∠ ADB=30°,延长即可解决问题.
BC BQ {C BQH 90 , BH BH
∴ △ BCH≌ △ BQH(SAS), ∴ CH=QH. ∴ △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 ∴ △ PDH 的周长是定值. (3)解:如图 3,过 F 作 FM⊥AB,垂足为 M,则 FM=BC=AB.
MN∥ AE,MN= 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 AE=AF,而 DM= AF,从而得到 DM,MN 数量相 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 系得到∠ DMN=∠ DGE=90°.从而得到 DM、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AD=BC=CD,∠ B=∠ ADF=90°,∵ △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E=CF,∴ BC﹣CE=CD﹣CF,即 BE=DF, ∴ △ ABE≌ △ ADF,∴ AE=AF,∴ △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MN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 DM、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在 Rt△ ADF 中 DM 是斜边 AF 的中线,∴ AF=2DM,∵ MN 是△ AEF 的中位线,∴ AE=2MN,∵ AE=AF,∴ DM=MN;∵ ∠ DMF=∠ DAF+∠ ADM, AM=MD,∵ ∠ FMN=∠ FAE,∠ DAF=∠ BAE,∴ ∠ ADM=∠ DAF=∠ BAE, ∴ ∠ DMN=∠ FMN+∠ DMF=∠ DAF+∠ BAE+∠ FAE=∠ BAD=90°,∴ DM⊥MN;(3)(2)中的 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 AE,交 MD 于点 G,∵ 点 M 为 AF 的中点,点 N 为 EF 的中点,
2
4
当点 D 在 BA 的延长线上时,△ D′E′K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 1 ×D′E′×KD′= 1 ×3×
2
2
(5+ 34 )= 30 3 34 .
2
4
综上所述, 30 3 34 ≤S≤ 30 3 34 .
4
4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
解得 BE=2+ x2 , 8
∴ CF=BE-EM=2+ x2 -x, 8
∴ BE+CF= x2 -x+4= 1 (x-2)2+3.
4
4
当 x=2 时,BE+CF 取最小值,
∴ AP=2.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2.操作与证明:如图 1,把一个含 45°角的直角三角板 ECF 和一个正方形 ABCD 摆放在一 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 C 重合,点 E、F 分别在正方形的边 CB、CD 上, 连接 AF.取 AF 中点 M,EF 的中点 N,连接 MD、MN. (1)连接 AE,求证:△ AEF 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 MD、MN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 1:DM、MN 的数量关系是 ; 结论 2:DM、MN 的位置关系是 ; 拓展与探究: (3)如图 2,将图 1 中的直角三角板 ECF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180°,其他条件不变,则 (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D(1,3);(2)①详见解析;②H( 17 ,3);(3) 5
30 3 34 ≤S≤ 30 3 34 .
4
4
【解析】
【分析】
(1)如图①,在 Rt△ ACD 中求出 CD 即可解决问题;
(2)①根据 HL 证明即可;
②,设 AH=BH=m,则 HC=BC-BH=5-m,在 Rt△ AHC 中,根据 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
∴ MN∥ AE,MN= AE,由已知得,AB=AD=BC=CD,∠ B=∠ ADF,CE=CF,又 ∵ BC+CE=CD+CF,即 BE=DF,∴ △ ABE≌ △ ADF,∴ AE=AF,在 Rt△ ADF 中,∵ 点 M 为 AF 的
中点,∴ DM= AF,∴ DM=MN,∵ △ ABE≌ △ ADF,∴ ∠ 1=∠ 2,∵ AB∥ DF,∴ ∠ 1=∠ 3,同 理可证:∠ 2=∠ 4,∴ ∠ 3=∠ 4,∵ DM=AM,∴ ∠ MAD=∠ 5, ∴ ∠ DGE=∠ 5+∠ 4=∠ MAD+∠ 3=90°,∵ MN∥ AE,∴ ∠ DMN=∠ DGE=90°,∴ DM⊥MN.所 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
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
问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1)如图①,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 EF⊥BD,交 AD 于点 E,交 BC 于点 F,连接 BE、DF,且 BE 平分∠ ABD. ①求证:四边形 BFDE 是菱形; ②直接写出∠ EBF 的度数; (2)把(1)中菱形 BFDE 进行分离研究,如图②,点 G、I 分别在 BF、BE 边上,且 BG=BI,连 接 GD,H 为 GD 的中点,连接 FH 并延长,交 ED 于点 J,连接 IJ、IH、IF、IG.试探究线段 IH 与 FH 之间满足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把(1)中矩形 ABCD 进行特殊化探究,如图③,当矩形 ABCD 满足 AB=AD 时,点 E 是对角 线 AC 上一点,连接 DE、EF、DF,使△ 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 交 AC 于点 G.请直接写 出线段 AG、GE、EC 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 矩形 ADEF 是由矩形 AOBC 旋转得到, ∴ AD=AO=5,
在 Rt△ ADC 中,CD= AD2 AC2 =4,
∴ BD=BC-CD=1, ∴ D(1,3). (2)①如图②中,
由四边形 ADEF 是矩形,得到∠ ADE=90°,
∵ 点 D 在线段 BE 上,
∴ ∠ ADB=90°,
∴ AD∥ BC,OB=OD, ∴ ∠ EDO=∠ FBO,
在△ DOE 和△ BOF 中,
EDO=FBO
OD=OB
,
EOD=BOF
∴ △ DOE≌ △ BOF, ∴ EO=OF,∵ OB=OD,
∴ 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 EF⊥BD,OB=OD,
∴ EB=ED, ∴ 四边形 EBFD 是菱形.
由(1)可知,AD=AO,又 AB=AB,∠ AOB=90°,
∴ Rt△ ADB≌ Rt△ AOB(HL).
②如图②中,由△ ADB≌ △ AOB,得到∠ BAD=∠ BAO,
又在矩形 AOBC 中,OA∥ BC,
∴ ∠ CBA=∠ OAB,
∴ ∠ BAD=∠ CBA,
∴ BH=AH,设 AH=BH=m,则 HC=BC-BH=5-m,
m 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③中,当点 D 在线段 BK 上时,△ DEK 的面积最小,当点 D 在 BA 的延长线上
时,△ D′E′K 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如图①中,
∵ A(5,0),B(0,3), ∴ OA=5,OB=3, ∵ 四边形 AOBC 是矩形, ∴ AC=OB=3,OA=BC=5,∠ OBC=∠ C=90°,
在 Rt△ AHC 中,∵ AH2=HC2+AC2,
∴ m2=32+(5-m)2,
∴ m= 17 , 5
∴ BH= 17 , 5
∴ H( 17 ,3). 5
(3)如图③中,当点 D 在线段 BK 上时,△ DEK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 1 •DE•DK= 1 ×3×
2
2
(5- 34 )= 30 3 34 ,
由(1)知∠ APB=∠ BPH, 又∵ ∠ A=∠ BQP=90°,BP=BP, 在△ ABP 和△ QBP 中,
APB BPH {A BQP 90 , BP BP
∴ △ ABP≌ △ QBP(AAS), ∴ AP=QP,AB=BQ, 又∵ AB=BC, ∴ BC=BQ. 又∠ C=∠ BQH=90°,BH=BH, 在△ BCH 和△ BQH 中,
(2)IH= 3 FH.只要证明△ IJF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3)结论:EG2=AG2+CE2.如图 3 中,将△ ADG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 DCM,先证 明△ DEG≌ △ DEM,再证明△ 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①证明:如图 1 中,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 CE=CF,继而证明出 △ ABE≌ △ ADF,得到 AE=AF,从而证明出△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MN 的数量关 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 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 AE,交 MD 于点 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 PE=BE, ∴ ∠ EBP=∠ EPB. 又∵ ∠ EPH=∠ EBC=90°, ∴ ∠ EPH-∠ EPB=∠ EBC-∠ EBP. 即∠ PBC=∠ BPH. 又∵ AD∥ BC, ∴ ∠ APB=∠ PBC. ∴ ∠ APB=∠ BPH.
(2)证明:如图 2,过 B 作 BQ⊥PH,垂足为 Q.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OBC 是矩形,点 O(0,0),点 A(5,0),点 B(0,
3).以点 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 AOBC,得到矩形 ADEF,点 O,B,C 的对应点分别 为 D,E,F. (1)如图①,当点 D 落在 BC 边上时,求点 D 的坐标; (2)如图②,当点 D 落在线段 BE 上时,AD 与 BC 交于点 H. ①求证△ ADB≌ △ AOB; ②求点 H 的坐标. (3)记 K 为矩形 AOBC 对角线的交点,S 为△ KDE 的面积,求 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 果即可).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 ABCD,点 P 为正方形 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 A、点 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 P 处,点 C 落在 G 处,PG 交 DC 于 H, 折痕为 EF,连接 BP、BH.
(1)求证:∠ APB=∠ BPH; (2)当点 P 在边 AD 上移动时,求证:△ PDH 的周长是定值; (3)当 BE+CF 的长取最小值时,求 AP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 PBC=∠ 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 APB=∠ PBC 即可得出答案; (2)首先证明△ ABP≌ △ QBP,进而得出△ BCH≌ △ BQH,即可得出 PD+DH+PH=AP+PD+DH+HC=AD+CD=8; (3)过 F 作 FM⊥AB,垂足为 M,则 FM=BC=AB,证明△ EFM≌ △ BPA,设 AP=x,利用折 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用 x 表示出 BE 和 CF,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试题解析:(1)解:如图 1,
又∵ EF 为折痕, ∴ EF⊥BP. ∴ ∠ EFM+∠ MEF=∠ ABP+∠ BEF=90°, ∴ ∠ EFM=∠ ABP.
又∵ ∠ A=∠ EMF=90°,
在△ EFM 和△ BPA 中,
EFM ABP
{EMF A ,
FM AB
∴ △ EFM≌ △ BPA(AAS).
∴ EM=AP. 设 AP=x 在 Rt△ APE 中,(4-BE)2+x2=BE2.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60°.(2)IH= 3 FH;(3)EG2=AG2+CE2.
【解析】 【分析】
(1)①由△ DOE≌ △ BOF,推出 EO=OF,∵ OB=OD,推出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 EB=ED 即可. ②先证明∠ ABD=2∠ ADB,推出∠ ADB=30°,延长即可解决问题.
BC BQ {C BQH 90 , BH BH
∴ △ BCH≌ △ BQH(SAS), ∴ CH=QH. ∴ △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 ∴ △ PDH 的周长是定值. (3)解:如图 3,过 F 作 FM⊥AB,垂足为 M,则 FM=BC=AB.
MN∥ AE,MN= 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 AE=AF,而 DM= AF,从而得到 DM,MN 数量相 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 系得到∠ DMN=∠ DGE=90°.从而得到 DM、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AD=BC=CD,∠ B=∠ ADF=90°,∵ △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E=CF,∴ BC﹣CE=CD﹣CF,即 BE=DF, ∴ △ ABE≌ △ ADF,∴ AE=AF,∴ △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MN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 DM、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在 Rt△ ADF 中 DM 是斜边 AF 的中线,∴ AF=2DM,∵ MN 是△ AEF 的中位线,∴ AE=2MN,∵ AE=AF,∴ DM=MN;∵ ∠ DMF=∠ DAF+∠ ADM, AM=MD,∵ ∠ FMN=∠ FAE,∠ DAF=∠ BAE,∴ ∠ ADM=∠ DAF=∠ BAE, ∴ ∠ DMN=∠ FMN+∠ DMF=∠ DAF+∠ BAE+∠ FAE=∠ BAD=90°,∴ DM⊥MN;(3)(2)中的 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 AE,交 MD 于点 G,∵ 点 M 为 AF 的中点,点 N 为 EF 的中点,
2
4
当点 D 在 BA 的延长线上时,△ D′E′K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 1 ×D′E′×KD′= 1 ×3×
2
2
(5+ 34 )= 30 3 34 .
2
4
综上所述, 30 3 34 ≤S≤ 30 3 34 .
4
4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
解得 BE=2+ x2 , 8
∴ CF=BE-EM=2+ x2 -x, 8
∴ BE+CF= x2 -x+4= 1 (x-2)2+3.
4
4
当 x=2 时,BE+CF 取最小值,
∴ AP=2.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2.操作与证明:如图 1,把一个含 45°角的直角三角板 ECF 和一个正方形 ABCD 摆放在一 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 C 重合,点 E、F 分别在正方形的边 CB、CD 上, 连接 AF.取 AF 中点 M,EF 的中点 N,连接 MD、MN. (1)连接 AE,求证:△ AEF 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 MD、MN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 1:DM、MN 的数量关系是 ; 结论 2:DM、MN 的位置关系是 ; 拓展与探究: (3)如图 2,将图 1 中的直角三角板 ECF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180°,其他条件不变,则 (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D(1,3);(2)①详见解析;②H( 17 ,3);(3) 5
30 3 34 ≤S≤ 30 3 34 .
4
4
【解析】
【分析】
(1)如图①,在 Rt△ ACD 中求出 CD 即可解决问题;
(2)①根据 HL 证明即可;
②,设 AH=BH=m,则 HC=BC-BH=5-m,在 Rt△ AHC 中,根据 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
∴ MN∥ AE,MN= AE,由已知得,AB=AD=BC=CD,∠ B=∠ ADF,CE=CF,又 ∵ BC+CE=CD+CF,即 BE=DF,∴ △ ABE≌ △ ADF,∴ AE=AF,在 Rt△ ADF 中,∵ 点 M 为 AF 的
中点,∴ DM= AF,∴ DM=MN,∵ △ ABE≌ △ ADF,∴ ∠ 1=∠ 2,∵ AB∥ DF,∴ ∠ 1=∠ 3,同 理可证:∠ 2=∠ 4,∴ ∠ 3=∠ 4,∵ DM=AM,∴ ∠ MAD=∠ 5, ∴ ∠ DGE=∠ 5+∠ 4=∠ MAD+∠ 3=90°,∵ MN∥ AE,∴ ∠ DMN=∠ DGE=90°,∴ DM⊥MN.所 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
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
问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1)如图①,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 EF⊥BD,交 AD 于点 E,交 BC 于点 F,连接 BE、DF,且 BE 平分∠ ABD. ①求证:四边形 BFDE 是菱形; ②直接写出∠ EBF 的度数; (2)把(1)中菱形 BFDE 进行分离研究,如图②,点 G、I 分别在 BF、BE 边上,且 BG=BI,连 接 GD,H 为 GD 的中点,连接 FH 并延长,交 ED 于点 J,连接 IJ、IH、IF、IG.试探究线段 IH 与 FH 之间满足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把(1)中矩形 ABCD 进行特殊化探究,如图③,当矩形 ABCD 满足 AB=AD 时,点 E 是对角 线 AC 上一点,连接 DE、EF、DF,使△ 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 交 AC 于点 G.请直接写 出线段 AG、GE、EC 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 矩形 ADEF 是由矩形 AOBC 旋转得到, ∴ AD=AO=5,
在 Rt△ ADC 中,CD= AD2 AC2 =4,
∴ BD=BC-CD=1, ∴ D(1,3). (2)①如图②中,
由四边形 ADEF 是矩形,得到∠ ADE=90°,
∵ 点 D 在线段 BE 上,
∴ ∠ ADB=90°,
∴ AD∥ BC,OB=OD, ∴ ∠ EDO=∠ FBO,
在△ DOE 和△ BOF 中,
EDO=FBO
OD=OB
,
EOD=BOF
∴ △ DOE≌ △ BOF, ∴ EO=OF,∵ OB=OD,
∴ 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 EF⊥BD,OB=OD,
∴ EB=ED, ∴ 四边形 EBFD 是菱形.
由(1)可知,AD=AO,又 AB=AB,∠ AOB=90°,
∴ Rt△ ADB≌ Rt△ AOB(HL).
②如图②中,由△ ADB≌ △ AOB,得到∠ BAD=∠ BAO,
又在矩形 AOBC 中,OA∥ BC,
∴ ∠ CBA=∠ OAB,
∴ ∠ BAD=∠ CBA,
∴ BH=AH,设 AH=BH=m,则 HC=BC-BH=5-m,
m 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③中,当点 D 在线段 BK 上时,△ DEK 的面积最小,当点 D 在 BA 的延长线上
时,△ D′E′K 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如图①中,
∵ A(5,0),B(0,3), ∴ OA=5,OB=3, ∵ 四边形 AOBC 是矩形, ∴ AC=OB=3,OA=BC=5,∠ OBC=∠ C=90°,
在 Rt△ AHC 中,∵ AH2=HC2+AC2,
∴ m2=32+(5-m)2,
∴ m= 17 , 5
∴ BH= 17 , 5
∴ H( 17 ,3). 5
(3)如图③中,当点 D 在线段 BK 上时,△ DEK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 1 •DE•DK= 1 ×3×
2
2
(5- 34 )= 30 3 34 ,
由(1)知∠ APB=∠ BPH, 又∵ ∠ A=∠ BQP=90°,BP=BP, 在△ ABP 和△ QBP 中,
APB BPH {A BQP 90 , BP BP
∴ △ ABP≌ △ QBP(AAS), ∴ AP=QP,AB=BQ, 又∵ AB=BC, ∴ BC=BQ. 又∠ C=∠ BQH=90°,BH=BH, 在△ BCH 和△ BQH 中,
(2)IH= 3 FH.只要证明△ IJF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3)结论:EG2=AG2+CE2.如图 3 中,将△ ADG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 DCM,先证 明△ DEG≌ △ DEM,再证明△ 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①证明:如图 1 中,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 CE=CF,继而证明出 △ ABE≌ △ ADF,得到 AE=AF,从而证明出△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MN 的数量关 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 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 AE,交 MD 于点 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 PE=BE, ∴ ∠ EBP=∠ EPB. 又∵ ∠ EPH=∠ EBC=90°, ∴ ∠ EPH-∠ EPB=∠ EBC-∠ EBP. 即∠ PBC=∠ BPH. 又∵ AD∥ BC, ∴ ∠ APB=∠ PBC. ∴ ∠ APB=∠ BPH.
(2)证明:如图 2,过 B 作 BQ⊥PH,垂足为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