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觉 实验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_知觉实验
1.埃默特定律
(Emmert,1881)
是指知觉到的后象的大小与眼睛和后象所投射的平面之 间的距离成正比。
பைடு நூலகம்
假如把一个后象投射到比原先的剌激物远10倍 的平面上的话,那么它的后象看起来变成比原来的 刺激物大10倍,但网膜上的映象大小还是相同的。
演示实验:注视一个距眼睛1m远的黑色背景上 的 10×10cm2 的白色方纸块 , 观察约 1~2 分钟以后, 方块就会形成后象, 这时若把眼睛转向一个光亮的、 距离约为1m的平面,则可以看到一个与原来白色方 块大小相同的黑色方块 ;若把后象投射到一个距离 为2m远的平面,则看见的后象大小是原来白色方块 的两倍(边长),则后象的大小为20×20cm2;如果 投射面的距离是4m,则后象的大小为40×40cm2。
2004年3月播放《血荐轩辕》,恒生指数三日内下跌550点 2004年10月播放《楚汉骄雄》,恒生指数首播日下跌198点 2005年3月播放《御用闲人》,恒生指数亦出现明显的下跌 2007年2月回放《御用闲人》,在农历新年后开市恒生指数 两日内共下跌600点 2007年3月回放中的《御用闲人》,反复下跌超过2000点或 超过一成。 2007年5月播放《谜》(主持),指数反复下跌,累积跌幅约 700点。 2007年7月播放《香港传奇-荣归》当日恒生指数下跌115点, 收市报22,842点。27日恒生指数下跌641点,8月1日,恒生 指数一度跌近一千点,最后收市下跌729点,6日恒生指数再 下跌601点。 2007年8月,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潮爆大状》,全球股 市因美国次级房屋信贷风暴爆发持续下跌。
实验心理学
——知觉实验
知觉部分的考研大纲
1.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第七章知觉》PPT课件
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7
直接知觉实验
视崖实验:深度知觉是否先天存在
研究对象:6个月大的婴儿、小动物 仪器:视崖 p208 图7-1
颜色知觉研究
材料:彩色光束 vs 灰色光束 研究对象:3个月大的新生儿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8
间接知觉实验
基本方法: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矛 盾的情境,分离出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和 有经验信息参与的两种不同知觉。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透视错觉实验 知觉恒常性实验 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9
第二节 知觉的类型
时间知觉: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 持续性的反映。
时序知觉:时间的差别阈限(不同通道) 时距知觉:
3秒钟内,估计时长比标准时长稍长 3秒附件,时距知觉最精确 3秒钟外,估计时长比标准时长更短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0
第三节 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实验 p 229 表7-3
自变量:箭头长度 箭头张合角度
因变量:错觉量
操作定义:被试自动调节长度,使两条线看上去一 样长。
横竖错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1
第四节 无觉察知觉
盲视是韦斯克兰兹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 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scotoma)所产生的视觉 能力。
第六章 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Leabharlann 知觉(perception)
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2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3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7
直接知觉实验
视崖实验:深度知觉是否先天存在
研究对象:6个月大的婴儿、小动物 仪器:视崖 p208 图7-1
颜色知觉研究
材料:彩色光束 vs 灰色光束 研究对象:3个月大的新生儿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8
间接知觉实验
基本方法: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矛 盾的情境,分离出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和 有经验信息参与的两种不同知觉。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透视错觉实验 知觉恒常性实验 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9
第二节 知觉的类型
时间知觉: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 持续性的反映。
时序知觉:时间的差别阈限(不同通道) 时距知觉:
3秒钟内,估计时长比标准时长稍长 3秒附件,时距知觉最精确 3秒钟外,估计时长比标准时长更短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0
第三节 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实验 p 229 表7-3
自变量:箭头长度 箭头张合角度
因变量:错觉量
操作定义:被试自动调节长度,使两条线看上去一 样长。
横竖错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1
第四节 无觉察知觉
盲视是韦斯克兰兹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 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scotoma)所产生的视觉 能力。
第六章 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1Leabharlann 知觉(perception)
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2
实验心理学讲义
h
3
实验心理学讲义
知觉实验ppt课件
3. 陈霖研究的理论 陈霖在对多种典型视知觉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后认为,视知觉组织的心理现象是 视觉过程初期检测大范围拓扑性质的普 遍而基本的功能反应。 视觉系统不仅能检测拓扑性质,而且与 局部细节性质比较而言,视觉系统更敏 感于大范围的拓扑性质,并且其发生在 视觉过程的初级阶段。
3.实验证据
随后近30年的时间里,在与国际上持不 同学术观点的学者的争论与交流中,他 以令人信服的系列科学实验不断地完善 和论证着这一假说,进而成为有国际影 响力的理论。 他的成果也被《科学》(2003)、《美 国科学院院报》(2003,2007)等著名学 术刊物多次刊登。
2005年,国际知觉杂志《Visual Cognition 》以专辑的形式刊载了陈霖的成果并配 发了大量国际著名学者的肯定性评论的 文章。 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4年, 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1.目前,关于知觉过程的解释存在两种不 同的观点: Gibson的直接知觉观点 Gregory的间接知觉观点 请问两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争论的起源 两种知觉观点的争论开始已久,Hemholtz 提出的直觉的经验理论,他认为所有的 视知觉的知识都来自我们所拥有的过去 的视觉经验,他提出了无意识推理的概 念,用以说明知觉的快速和没有意识的 过程,而且他认为这种推理就如同一种 视觉习惯。
2. 什么是拓扑学? 拓扑学是由英文“Topology”音译而来 的,它是一种几何学,研究的是几何图 形的一类特殊性质,即“拓扑性质”。
这类特殊性质是图形在整体结构上的特 性,它们与图形的大小、形状无关,可 以任意将图形作变形(拉伸、挤压、扭 曲等),只要不发生粘连、断裂,即不 破坏图形整体结构。上述各种变形称为 拓扑变换,也称为图形的通胚变换,在 同胚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拓扑性 质。 人们形象地称拓扑学为橡皮几何学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七章——知觉
• 结果2/3的婴儿感觉到了视涯的深度,说明深度知 觉不受后天经验的影响
• 评价:
吉布森和沃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深度知觉的确具有先 天性。但是,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 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 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中完全剥离经 验的成分
• 4、间接知觉实验
黑夜光线
最敏感的波峰 颜色视觉
555nm 有
507nm 无
暗适应
快,约5分钟
慢,约30分钟
空间分辨
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
暗适应过程
• 2、视敏度 •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 视角(visual angle):离眼睛一定距 离的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 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 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 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 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 知觉。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 内部经验的匹配。
• 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人眼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明视觉(photopic vision)感受器 –杆体细胞:暗视觉(scotopic vision)感受器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
暗视觉
感受器
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
视网膜位置
集中在中央凹
网膜边缘
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白天日光
• 辐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 于双眼视轴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 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 够提供深度或距离知觉的线索。
• 评价:
吉布森和沃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深度知觉的确具有先 天性。但是,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 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 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中完全剥离经 验的成分
• 4、间接知觉实验
黑夜光线
最敏感的波峰 颜色视觉
555nm 有
507nm 无
暗适应
快,约5分钟
慢,约30分钟
空间分辨
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
暗适应过程
• 2、视敏度 •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 视角(visual angle):离眼睛一定距 离的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 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 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 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 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 知觉。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 内部经验的匹配。
• 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人眼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明视觉(photopic vision)感受器 –杆体细胞:暗视觉(scotopic vision)感受器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
暗视觉
感受器
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
视网膜位置
集中在中央凹
网膜边缘
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白天日光
• 辐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 于双眼视轴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 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 够提供深度或距离知觉的线索。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过去知识经验
言语指导:当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 不明显时,言语指导可唤起人们的知觉经验
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 客观事物的稳定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 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当复杂的图形由几个部分组成,必须单独调整每个部分 为什么左边两张看上去类似? 因为人们习惯正面看人脸,未能将面部所有部分都颠倒 过来!
实验一(Hudson, 1960)
测验材料:分别包含三 种深度知觉线索(熟悉 大小、重叠、透视)的 图片
知觉的定义及知觉研究中的变量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 视知觉与听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无觉察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 解释,使感觉富有意义 依赖于两种加工过程:
依赖于外界客体——自下而上的过程 也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自上而下的过程
言语报告的有效性和主观性
言语报告的长度
言语报告中知觉现象与感觉现象、记忆现象的混淆
客观测量:
反应时;能被主试直接核实的报告(如报告的准确 性、自信等级判断——会聚操作)
应注意:
可核查(verifiable)和保持一致(consistence) 因变量的控制:指导语的一致,恰当的反应指标 (有效性、客观性、量化)
自变量
刺激的定量变化——改变刺激的物理性质
刺激的持续时间、时间间隔、空间间隔 视觉刺激的大小、形状、背景、透视、视角等 听觉刺激的频率、强度、波形、波的复杂性等
刺激的定性变化:考察非正常环境中知觉的变 化状况
如:在黑暗中饲养动物,给人类戴特殊眼镜等 可以揭示知觉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学习获得
言语指导:当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 不明显时,言语指导可唤起人们的知觉经验
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 客观事物的稳定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 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当复杂的图形由几个部分组成,必须单独调整每个部分 为什么左边两张看上去类似? 因为人们习惯正面看人脸,未能将面部所有部分都颠倒 过来!
实验一(Hudson, 1960)
测验材料:分别包含三 种深度知觉线索(熟悉 大小、重叠、透视)的 图片
知觉的定义及知觉研究中的变量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 视知觉与听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无觉察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 解释,使感觉富有意义 依赖于两种加工过程:
依赖于外界客体——自下而上的过程 也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自上而下的过程
言语报告的有效性和主观性
言语报告的长度
言语报告中知觉现象与感觉现象、记忆现象的混淆
客观测量:
反应时;能被主试直接核实的报告(如报告的准确 性、自信等级判断——会聚操作)
应注意:
可核查(verifiable)和保持一致(consistence) 因变量的控制:指导语的一致,恰当的反应指标 (有效性、客观性、量化)
自变量
刺激的定量变化——改变刺激的物理性质
刺激的持续时间、时间间隔、空间间隔 视觉刺激的大小、形状、背景、透视、视角等 听觉刺激的频率、强度、波形、波的复杂性等
刺激的定性变化:考察非正常环境中知觉的变 化状况
如:在黑暗中饲养动物,给人类戴特殊眼镜等 可以揭示知觉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学习获得
实验心理学《知觉》课件
二 视知觉
三 听知觉
❖ 听觉量表
▪ a. 音高量表 ▪ 音高是听觉的属性,单位是美(mel)。纯音的音高依
赖于声音震动的频率。可用二分法在可听范围内把音 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等级,制成一种音高量表。 ▪ b. 等响曲线 ▪ 响度是声波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由声波的振幅引起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但是它也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等响曲线表示的是响度、音强和音频之间的关系, 即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 。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在知觉过程中并存。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直接知觉实验
▪ Gibson等(1960):视崖 实验
▪ 证明排除经验的条件下知觉 正常运作,知觉具有先天性
▪ 被试:6个月的婴儿,一天大 的鸡雏、山羊,小老鼠,小 猫
▪ 自变量:视崖、浅滩 ▪ 因变量:被试爬向视崖边缘
二 视知觉
❖ 视错觉
▪ 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 a. 运动错觉 ▪ 这里主要指似动现象,是指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
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 b. 线条错觉 ▪ 属于一种几何错觉。如缪勒-莱尔错觉。 ▪ c. 自然错觉 ▪ 是自然界里的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月亮在水平线
▪ 线索间的互动
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
五 时间知觉
❖ 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 ❖ 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
▪ 时序知觉 ▪ 时距知觉
五 时间知觉
❖ 时序知觉
▪ “同时”与不同时 ▪ 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
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促声融合。但是这个中央耳有些 偏左。 ▪ 听觉通道的“不同时”知觉阈限为2~5毫秒,人的年 龄越大,阈限值就越大,阈限值与声音的强弱有关系 ,但是它不会因为练习而缩短。 ▪ 改用短暂的刺激来刺激皮肤,“不同时”的知觉阈限 扩大到10毫秒;而视觉刺激为20毫秒。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第七章知觉第一节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论·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早期来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发展:吉布森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直接知觉经验。
2.间接知觉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刺激信息做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早期来源黑尔姆霍茨(19世纪)知觉经验论发展:布鲁纳等人(1957)发展了知觉经验论·自下而上加工—材料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二者与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关系?二、直接知觉实验·设计要点: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被试: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缺少某一经验的特殊人群·实验背景·实验方法·被试·自变量·实验仪器·因变量吉布森和沃克--视崖实验·几乎所有的婴儿在母亲的召唤下,都愿意爬向浅滩,但只有1/3的婴儿在极其犹豫的情况下,爬向视崖。
实验结果:--婴儿:几乎所有婴儿都愿意爬向“浅滩”;2/3的婴儿不愿意爬向视崖解释:--小动物:24小时大的鸡雏一天大的山羊作出防御姿态解释:三、间接知觉实验·设计要点:制造直接知觉与经验相矛盾的事件(一)不可能图形·是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它可以分离经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使得两种不同之决结果。
(二)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深度线索方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对图片的知觉·被试:非洲不同部落人群·结果:·解释:主观轮廓·一种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视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实验心理学讲义07第7讲 知觉
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佛莱奇尔(Fletcher,1953)的实验结果如下:(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
加,而且掩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3) 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2.听觉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 时间差和周相差。
140
120
100 强
度 80
60 分
40
20
0
20 40 100 200 400 1000 4000
20000
2000 10000
频
率
图 7-17 纯音等响曲线 (采自 Robinson 和 Dadson,1956)
3.等高线 音高与音频和音强有关,等高线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可通过调整法获得。 如图 7-13 所示。
完成。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
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V(视敏度)=
1 α(视角)
,医学界是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的,图
7-7 列出了视力表常用的几种刺激项目。
C
E
觉察
再认
解象
定位
图 7-8 四种类型的视敏度测试材料 (采自 Riggs,1965c)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 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 稳定的或连续的光的现象。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简称 CFF):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 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 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1.运动错觉 主要指似动现象,即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如帕拉 托(Plateau,1833)制造的动景盘,图 7-8 就是一个动景盘的图案.
加,而且掩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3) 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2.听觉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 时间差和周相差。
140
120
100 强
度 80
60 分
40
20
0
20 40 100 200 400 1000 4000
20000
2000 10000
频
率
图 7-17 纯音等响曲线 (采自 Robinson 和 Dadson,1956)
3.等高线 音高与音频和音强有关,等高线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可通过调整法获得。 如图 7-13 所示。
完成。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
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V(视敏度)=
1 α(视角)
,医学界是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的,图
7-7 列出了视力表常用的几种刺激项目。
C
E
觉察
再认
解象
定位
图 7-8 四种类型的视敏度测试材料 (采自 Riggs,1965c)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 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 稳定的或连续的光的现象。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简称 CFF):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 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 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1.运动错觉 主要指似动现象,即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如帕拉 托(Plateau,1833)制造的动景盘,图 7-8 就是一个动景盘的图案.
《知觉实验》课件
隐式联想测试
通过测量人们对词 语进行联想的速度 和准确性,揭示人 们的思维模式。
主观等距刻 度法
通过让被试者主观 评价不同刺激的强 度,了解感知的主 观体验。
பைடு நூலகம்
双刺激法
通过对比两种刺激 的差异,研究人们 对刺激的辨别和偏 好。
应用领域
心理学
知觉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们的感知过程,深入 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
知觉实验的基本原理
1
知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人们对不同刺激的知觉反应,以了解知觉的特性和规律。
2
关于阈值的基本概念
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知或觉察的最小刺激强度。
3
信噪比的影响
信噪比越高,知觉刺激越容易被辨别。
研究方法
牛顿环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圆环 的颜色差异,研究 人们的视觉知觉能 力。
人机交互
知觉实验可以改进人机界面设计,使交互体验 更加友好和高效。
医学
知觉实验可以优化医疗设备的设计,提高诊断 和治疗效果。
联想广告
知觉实验可以帮助广告商设计引人注目的广告, 提高品牌认知度和销售效果。
总结
知觉实验的重要性
知觉实验是研究和理解人类知觉过程的重要手段。
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觉实验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知觉实验》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知觉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知觉的定义、知觉实验的基本原 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
知觉的定义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个体基于感官输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分类
知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不同感觉模态。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件:普通心理学——知觉
垂直一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一)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错觉
同色线都一样长吗?
(二)垂直—水平错觉
(三)对比错觉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四)平行错觉
佐尔拉错觉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二)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
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 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
轮廓的作用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
主观轮廓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
(三)方位知觉
视觉 方向 定位
波根多夫错觉
弗雷泽(Fraser)错觉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五)弯曲错觉
黑灵错觉
冯特错觉
(六) 颜色错觉
你看 到了 幾種 顏色 ?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 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 一個顏色喔!
七、立体错觉
八、爱的错觉
评价:将错觉与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影响 较大。尽管仍有错觉现象难以解释。
请解释下面两幅图片?
错觉的理论
眼动理论
神经抑制 作用理论
深度加工 和常性
误用理论
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当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 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一)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错觉
同色线都一样长吗?
(二)垂直—水平错觉
(三)对比错觉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四)平行错觉
佐尔拉错觉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二)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
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 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
轮廓的作用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
主观轮廓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
(三)方位知觉
视觉 方向 定位
波根多夫错觉
弗雷泽(Fraser)错觉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五)弯曲错觉
黑灵错觉
冯特错觉
(六) 颜色错觉
你看 到了 幾種 顏色 ?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 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 一個顏色喔!
七、立体错觉
八、爱的错觉
评价:将错觉与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影响 较大。尽管仍有错觉现象难以解释。
请解释下面两幅图片?
错觉的理论
眼动理论
神经抑制 作用理论
深度加工 和常性
误用理论
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当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 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用公式表示:
a=A / D
其中,a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大小,D指 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第七章
29
大小知觉
物体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熟悉的环境或事物对大小知觉起参照作用。
第七章
30
大小知觉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第七章
31
大小知觉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的恒 常性就会受到影响。
❖模糊解释理论
第七章
63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
❖认知神经科学家通过对人和动物研究发现,存在一种 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的重叠机制。
第七章
64
第七章
65
第七章
61
神经抑制理论
神经抑制理论
❖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视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刺激的细胞活动,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 变化。
❖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位移,引起几何形状 和方向的各种错觉。
第七章
62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用认知的观点解释错觉。深度加工认为人们把知觉三维 世界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 产生了错觉。常性误用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人们错误地 利用了知觉恒常性,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知觉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知觉对象,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 觉。
❖(2)根据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征,分为空间 知觉、事件知觉、运动知觉。
第七章
12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七章
13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适应
22第七章知觉
• 马塞尔在正常被试身上发现的无觉察知觉证据可 谓是开创了无觉察知觉认知研究的先河。
2021/4/5
13
2.实验性分离
• 实验性分离,就是在实验上将两个对象或概念区 分开来。从实验操纵上来说,也就是如果通过操 纵一个自变量能使两个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那 么我们便认为这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奇斯曼(Cheesman)和梅里克尔(Merikle)( 1986)对Stroop启动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操纵 启动词和色块颜色一致的出现概率,获得了觉察 和无觉察水平的实验性分离。
• 奇斯曼和梅里克尔的实验
–采用迫选法,要求被试判断启动词什么颜色 –对启动词和掩蔽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操纵
,使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率分别为25%,55%, 90%
• 结果如下
2021/4/5
22
2.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假设
2021/4/5
23
2.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假设
• 一为主观阈限:被试“声称”不能觉察知 觉信息而能进行判别反应的水平(如55%和 90%)的觉察率
20153615stroop效应的研究表明随着实验中单词意义和颜色一致的实验出现频率的提高对一致实验的反应时会缩短对不一致实验的反应时会延长奇斯曼和梅里克尔认为启动实验中也会存在这种频率效应他们推论这种频率效应依赖于启动词是否被觉察20153616基本假设如果频率效应依赖于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当启动词的呈现低于觉察阈限时就不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频率效应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启动词的呈现在觉察阈限之上时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频率效应就会出现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就意味着在觉察和无觉察的条件下频率效应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就可以认为觉察和无觉察水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015361720153618一实验目的将无觉察知觉和有意识知觉进行区分为无觉察知觉的独立存在提供依据
2021/4/5
13
2.实验性分离
• 实验性分离,就是在实验上将两个对象或概念区 分开来。从实验操纵上来说,也就是如果通过操 纵一个自变量能使两个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那 么我们便认为这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奇斯曼(Cheesman)和梅里克尔(Merikle)( 1986)对Stroop启动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操纵 启动词和色块颜色一致的出现概率,获得了觉察 和无觉察水平的实验性分离。
• 奇斯曼和梅里克尔的实验
–采用迫选法,要求被试判断启动词什么颜色 –对启动词和掩蔽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操纵
,使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率分别为25%,55%, 90%
• 结果如下
2021/4/5
22
2.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假设
2021/4/5
23
2.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假设
• 一为主观阈限:被试“声称”不能觉察知 觉信息而能进行判别反应的水平(如55%和 90%)的觉察率
20153615stroop效应的研究表明随着实验中单词意义和颜色一致的实验出现频率的提高对一致实验的反应时会缩短对不一致实验的反应时会延长奇斯曼和梅里克尔认为启动实验中也会存在这种频率效应他们推论这种频率效应依赖于启动词是否被觉察20153616基本假设如果频率效应依赖于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当启动词的呈现低于觉察阈限时就不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频率效应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启动词的呈现在觉察阈限之上时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频率效应就会出现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就意味着在觉察和无觉察的条件下频率效应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就可以认为觉察和无觉察水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015361720153618一实验目的将无觉察知觉和有意识知觉进行区分为无觉察知觉的独立存在提供依据
《心理学知觉》课件
总结词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将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详细描述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而不是单独地感知各个部分。这 种整体性使得人在知觉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从而提高认知效率。
总结词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刺激物。
04
知觉与心理活动
知觉与记忆
总结词: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知觉和记忆是相互关联的心理过程。知觉对记忆有重要影响,我们通 过知觉获取的信息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帮助我们回忆和识别事物。同时,记忆 中的信息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觉,我们可能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解释和感知新的事 物。
知觉与想象
总结词:相互促进
详细描述:想象是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在知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概念。而知觉则可以 为想象提供基础和灵感,帮助我们将想象的事物具体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甚至无法区分知觉和想 象之间的界限,两者常常相互融合。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 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判 断。
时间知觉受到许多因 素的影响,如情绪、 注意力和生理节律等 。
时间知觉的分类包括 绝对时间知觉和相对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状 态的感知,如速度和方向等。
运动知觉的分类包括运动觉察、 运动判断和运动追踪等。
运动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 意义,如驾驶、体育运动和舞蹈
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和深浅 的感知。
深度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阅读、驾驶和识别物体等。
深度知觉的分类包括单眼深度线索和 双眼深度线索。
03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将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详细描述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而不是单独地感知各个部分。这 种整体性使得人在知觉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从而提高认知效率。
总结词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刺激物。
04
知觉与心理活动
知觉与记忆
总结词: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知觉和记忆是相互关联的心理过程。知觉对记忆有重要影响,我们通 过知觉获取的信息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帮助我们回忆和识别事物。同时,记忆 中的信息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觉,我们可能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解释和感知新的事 物。
知觉与想象
总结词:相互促进
详细描述:想象是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在知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概念。而知觉则可以 为想象提供基础和灵感,帮助我们将想象的事物具体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甚至无法区分知觉和想 象之间的界限,两者常常相互融合。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 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判 断。
时间知觉受到许多因 素的影响,如情绪、 注意力和生理节律等 。
时间知觉的分类包括 绝对时间知觉和相对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状 态的感知,如速度和方向等。
运动知觉的分类包括运动觉察、 运动判断和运动追踪等。
运动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 意义,如驾驶、体育运动和舞蹈
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和深浅 的感知。
深度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阅读、驾驶和识别物体等。
深度知觉的分类包括单眼深度线索和 双眼深度线索。
03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潘佐错觉(倒V)
• 对比错觉
• 爱因斯坦错觉
• 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 于闪烁与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 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
(二)视错觉
• 1、运动错觉
• 2、线条错觉
• 3、自然错觉
• 月亮错觉:是指月亮在刚刚在地平线升 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 亮在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即直径 保持不变),此时月亮大小(S)/距离(D)×57.3o
例如,某人的身高为1.8m,在6m远处形成的视角 α =1.8/6×57.3o = 17.19o
•
网膜映象: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置的。
•
如何计算网膜映像的大小?
•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
• (1)亮度:亮度增加,视敏度增加。
• (2)物体与背景间的对比度
1960)设计的,它表明深度线索的经验会直 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
• 从内容上来说,测验中这7幅图的每幅图画 都可以包括7个组成部分中的若干个:一只 羚羊、一只大象、一个人、一棵树、一条 路、几座小山和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见 图7-2。
• (3)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 (3)视网膜不同部位:锥体细胞对细节分辨起作用, 在锥体细胞集中处(中央凹)视敏度最大。
• (4)视觉适应:明、暗适应
• (5)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
• 在明适应的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 降低视敏度,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闪光盲也许 是视觉功能的保护性抑制,但是过强的闪光可能 造成永久性损伤。
• (6)练习可以提高对目标物的视敏度
黑夜光线
最敏感的波峰 颜色视觉
555nm 有
507nm 无
暗适应
快,约5分钟
慢,约30分钟
空间分辨
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
暗适应过程
• 2、视敏度 •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 视角(visual angle):离眼睛一定距 离的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距离、缩影比、照明改 变的时候,虽然网膜影像已在一定程度发生 改变,但人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知 觉仍相对稳定。由于在纯刺激作用下,我们 总是只对网膜影像反应,不可能产生知觉恒 常,所以我们将其解释成经验的作用。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 一、视知觉 •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 • 1、视觉的适应 • (1)明适应 • (2)暗适应
• 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人眼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明视觉(photopic vision)感受器 –杆体细胞:暗视觉(scotopic vision)感受器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
暗视觉
感受器
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
视网膜位置
集中在中央凹
网膜边缘
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白天日光
• 如果视标细节为0.9177mm,此时视角为 0.631分,视力则为1.5。正常视力一般为 1.0—1.5。
•
国内标准对数视力表(廖天荣)
• 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计算公式为:
•
V L= 5-lgα
• 标准观察距离为5000mm,观察视标的细
节为L(单位mm)。
• 3、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 在某种条件下,闪烁的灯光可能会被知 觉为连续的。
• 结果2/3的婴儿感觉到了视涯的深度,说明深度知 觉不受后天经验的影响
• 评价:
吉布森和沃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深度知觉的确具有先 天性。但是,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 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 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中完全剥离经 验的成分
• 4、间接知觉实验
• 吉布森与沃克
• 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为了排除后天经验的作用)
• 视涯仪
•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它有两个水平,一为”视 崖”,另一为”浅滩”;
• 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也有两个水平, 爬或者不爬(也记录每次“犹豫”的时间)。
• 对于小动物来说,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明显的防御行 为或是全身肌肉紧张等。
• 间接知觉论并不完全否认直接知觉的存在,只是 在肯定刺激信息基础上,更强调经验信息,即当经 验信息和刺激信息互相协调时,它们共同作用,形 成知觉;当互相矛盾时,经验信息往往会压倒刺激 信息,在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
• 由于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协调时,很难辨别 两种信息是否真的在共同起作用,所以间接知觉论 的基本验证方案往往是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 矛盾的情境,来分离只有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只 有经验信息参与时的两种不同知觉。为此,研究者 设计了不可能图形、特殊的三维图形和错觉图。
第七章 知觉
• 3、直接知觉实验——视崖实验
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 要点,就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如果在 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实验结果和未排 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须已往经验的支 持。这样,直接知觉论才能得到支持。
以此思路为指导,有些研究者曾试图使用婴儿、 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 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 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 (1)不可能图形
•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impossible figure)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 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它可以分离经 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 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
• (2)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是哈德森(Hudson,
视力
• 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力,视力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V=1/ α(视角)
• α为5米远处观看标准细节所成角度 •常用的视标有E字型(我国视力表通用型)和C型 (国际通用,蓝道环LandolcC)。
• 如果视力表上的视标细节为1.4544mm (整个视标的1/5)时,视角为1分,此时 的视力规定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