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1、问: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团练副使”系何官职?苏轼在黄州处境如何?
答: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被逮入狱。

十二月释放,次年二月初抵贬地黄州。

苏轼的正式官衔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

水部员外郎为水部(工部第四司)副长官,检校有寄衔之意。

非实授之官,团练副使系地方军中助理,但也只是挂名而已。

朝廷规定: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苏轼是被地方官吏严管的犯官,迹近流放。

这时的苏轼处境艰难。

但苏轼在艰苦环境中完成了精神的自我救赎,元丰五年(1082)所作一词两赋堪称超脱放旷之千古绝唱。

2、问:苏轼在《书〈赤壁赋〉后》中自称“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

见之者盖一二人而已”。

苏轼对这篇名赋的面世。

缘何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
答:《宋史》本传称,由于御史李定、舒宜、何正臣等摭拾苏轼诗文表章中语。

弹劾苏轼攻击新法讪谤朝廷。

苏轼被逮入狱贬谪黄州。

对此文祸,苏轼内心不无怨恨。

《赤壁赋》咏古寄慨,有其深微隐曲之处。

杨慎《三苏文范》引文征明语云:“其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

尝见墨迹寄傅钦之云:‘多事畏人,幸毋轻出’,盖有所讳也。

”据此,可知此赋本身可能即有影射朝廷用事者成分,即令没有这种成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

也容易被人罗织罪状而认定为影射之作。

对此,苏轼深有忌讳。

忧谗畏讥应是《赤壁赋》“未尝轻以示人”的主要原因。

3、问:赤壁词赋提到了赤壁大战的历史人物周瑜和曹操。

众所周知,真正的赤壁战场并不在黄州,那么,苏轼创作词赋之时确切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吗?
答:赤壁词赋凡提及三国战场时,均不用肯定口吻。

《赤壁词》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赋》称“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的都是不确定语气。

苏轼《赤壁洞穴》:“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与范子丰书》:“黄州少西,山麓斗人江
中,石室如丹。

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日非也。

”词、赋、文相发明,可知苏轼从未确定黄州赤壁为三国古战场,不过是巧借曹、周以寓己意。

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诗云“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道出了苏轼本意。

4、问:“苏子与客泛舟”“客有吹洞箫者”之“客”系指何人?对此赋采用的“主客问答”手法应如何理解?
答: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苏轼的泛舟夜游具有纪实性,同游之“客”确有其人,就是道士杨世昌。

杨世昌。

字子京,蜀中绵竹武都山道士。

杨道士善画山水。

长于音乐,通晓天文历算,懂得医药酿酒。

是年五月自川人鄂。

这位多才多艺的方外之人留居黄州交游苏轼。

至次年五月始离去。

苏轼《与杨道士书帖》:“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也。

”此明确记载《后赤壁赋》中之同游者为杨道士,则七月十六日同游者亦应为此人。

杨道士善吹箫,“识音律,洞萧人手清且哀”(苏轼《次韵孔毅父》),“客有吹洞箫者”,与此记载亦相吻合。

但《赤壁赋》核心内容所记之“主客问答”。

却不宜将“客”之言
理解成杨道士言语。

“客”引曹孟德诗,议人生之失意,“托遗响于悲风”,苏子借水月消解人生之苦闷。

从清风明月中求解脱。

为赋体习用之“拟客发议”手法。

这里的“主客”,实际上都是苏轼自己。

“客”之疑问和“主”之超旷,是苏轼思想矛盾的表现。

故赋中抒情议论之文字,又不必将“客”坐实为杨道士。

5、问:《赤壁赋》的用典较多,具有“用事而不觉”之特点。

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答:用典有明用暗用之别,《赤壁赋》的用典,多为暗用。

“纵一苇之所如”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一苇航之。

”“望美人兮天一方”出自《楚辞
·九章·抽思》:“矫以遗夫美人。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出于《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横槊赋诗”出于《旧唐书·杜甫传》:“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道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出于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暗用典实,“用事而不觉”。

知其典者。

可体会文句之深厚内
蕴,不知其典者,亦可望文而知其义。

6、问:苏子扣舷而歌,歌云:“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
答:毫先疑问。

苏轼所“怀”所“望”者不是什么“美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美人”往往隐喻君王。

《楚辞
·九章·思美人》中之“美人”,王逸注:“言己忧思念怀王也。

”苏赋中之“美人”当喻指宋神宗。

在苏轼看来,自己的不幸,是小人进谗的结果。

而神宗于己是有知遇开释之恩的。

据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立朝为官,苏轼曾当面指斥皇帝“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神宗不以为忤,反望苏轼“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

台狱之中,政敌从苏轼咏物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中挖出“世间惟有蛰龙知”一句,诋毁苏轼“不臣”,欲置苏轼于死地,神宗为之辩白:“彼自咏桧,干予何事?”元丰七年(1084),神宗对苏轼有八字评语日“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诏令苏轼量移汝州。

苏轼虽遭贬谪,对神宗皇帝是十分忠诚的,“望美人兮天一方”正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7、问:《赤壁赋》怎样体现了儒、释、遒三家思想的融合和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
答:儒家人世,道家避世,释家超世,三者原有矛盾。

但苏轼却以外儒内佛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了起来: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道。

以儒家的兼济对待现实,以道家的超脱宽慰灵魂。

以释家的智慧调整心态。

这就形成了苏子“一蓑风雨任平生”式的旷达自适。

《赤壁赋》以水月之喻化解人生忧患,在困苦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质的自我完善,固然是儒家士丈夫追求精神完美的思想的一种反映,同时又带有庄子相对主义和释氏虚无主义的色彩。

事物的瞬息变异中寓含着永恒。

苏轼“变”与“不变”之论正是得之于佛道思想的启悟。

而佛道思想又须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

才能避免流于虚无空寂。

苏轼用这种思想方法。

把“人生须臾”与“长江无穷”统一了起来。

表现出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

8、问:《赤壁赋》的思想魅力和艺术张力何在?
答:作者认为,对宇宙、人生可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去看:从变的角度看,盈虚、消长、荣辱、得失,一切事物均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一切均无增无减没有变化,物我都是无尽的。

而物各有主不可强求。

这种齐生死、等荣辱、同忧乐、无是非的虚无主义思想和随缘而化的人生态度。

成为苏轼在险恶环境下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

《赤壁赋》的思想魅力主要表现于此。

文学史上不乏写景、言情、说理的名篇,但像《赤壁赋》这样将三者绾合得天衣无缝。

绝无一点人工斧凿痕迹的作品似不多见。

在似赋似论似诗又似散文的这篇作品中。

情感渗人美妙境界,哲理通过诗的意境表现。

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将作者忧患人生的巨大苦闷和自我解脱的惊人妙悟,和盘托于读者面前。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评《赤壁赋》:“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虚凭吊,虽文人悲秋常调,但从吹箫和歌声中引人,则文境奇。

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回流连,两迭而出,则文致奇。

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蜉蝣短景,对境易哀,则文势奇。

”这里所说的文境、文致、文势“三奇”,应当说是接触到了《赤壁赋》的艺术妙谛。

9、问:《赤壁赋》是一篇思想内容十分复杂的作品。

对其主旨,评论家有何不同看法?
答:愈是优秀的作品,愈存在巨大的解读空间。

前人对该赋主旨有着多种不同理解。

宋代晁补之《续离骚序》:“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

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明代杨慎《三苏文范》引文征明语:“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

讥当时用事者。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评语:“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

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清代乾隆编《唐宋文醇》评语:“盖与造物者游,而天机自畅。

并无意于吊古,更何预今世事?”上列怀古、讽今、遗世、畅游四说,是前人对该赋主旨的不同理解。

对此,今人亦聚讼纷纭。

一种看法认为,主旨是咏物寄慨,阐述人生哲理。

如“旷达”(王水照《苏轼》)、“空漠”(李泽厚《美的历程》)等。

另一种看法认为:主旨是托事寓情,抒写贬谪心情。

如“豁达”(牛宝彤《三苏文选》)、“苦闷”(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讽今”(朱靖华《苏轼新论》)等。

10、问: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何深远影响?请介绍与此赋相关之作。

答:《赤壁赋》为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

戏曲如元代无名氏《苏子瞻醉写赤壁赋》杂剧,明代许潮《赤壁游》、沈采《苏子瞻赤壁记》传奇等。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画过苏轼舟游赤壁图。

《核舟记》生动记载了明代民间雕刻家王毅“核舟”刻“大苏泛赤壁”的惊人技艺。

《红楼梦》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明显受《前赤壁赋》艺术境界的影响。

南宋林正大《酹江月》檗括苏轼《赤壁赋》,录此,供教学参考:“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樽属客。

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

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

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

谩寄蜉蝣天地尔。

瞬目盈虚消息。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

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