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选读

编稿:李晓旭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恰当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

(2)鹜扬而奋鬐(鬐,通鳍)

(3)趣灌渎(趣,通趋)

(4)王说之(说,通悦)

(5)夫处穷闾阨巷(阨,通隘)

(6)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7)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8)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

(9)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0)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11)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12)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息,通熄)

(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

(14)是其言也,犹时女也(女,通汝)

(15)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通墟)

(1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卒,通萃)

(17)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通毫)

(18)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汒,通茫)

(19)公子牟隐机大息(机,通几)

(20)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竟,通境)

(21)无档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反,通返)

(22)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亡,通忘)(23)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旁十数(旁,通方)

(24)实熟而剥(剥,通扑)

(25)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齐,通脐)

(26)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27)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佚,通逸)

(28)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取,通娶)

(29)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兑,通悦;郤,通隙)(30)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时,通是)

一词多义

(1)为尝试为寡人为之(替;做)

北海之帝为忽(叫做)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制作)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表示反诘或感叹)

(2)说王说之,益车百乘(通悦,高兴)

客得之,以说吴王(游说,说服)

(3)活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使……活下来,救活)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活命,活下来)

(4)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跟随)

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使……跟随,率领)

(5)辩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通“辨”)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辩才)

(6)是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正确的)

是非坎井之蛙与(这)

(7)适适百里者,宿舂粮(到,去,往)

予适有幽忧之病(恰好)

(8)知之二虫又何知(知道,了解)

小知不及大知(通“智”)

古今异义词

(1)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常用作关联词,表转折

(2)适矢复沓

复沓古义:两个词语,“复”是“又”的意思,“沓”是“合”的意思

今义:一种修辞方法的称呼

(3)犹象人也

象人古义:木偶人

今义:两个词语

(4)五十犗以为饵

以为古义:用……作为……

今义:认为

(5)莫不厌若鱼者

厌古义:满足

今义:常表示厌烦

(6)饰小说以干县令

小说古义: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指一种文体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古义: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风

今义:羊的角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古义:努力

今义:劝说

(9)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古义:面向东

今义:方位词,东方

(10)乃逸而走

走古义:奔跑

今义:步行

(11)因杖策而去之

去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12)恐吾无其实

其实古义:它的实际

今义: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词类活用

(1)揖御寇而进之(进,动词使动用法,使……走向前)

(2)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腊,名词动用,做成肉干)

(3)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悟,动词使动用法,使……醒悟)(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名词动用,做宰相)

(6)不过数仞而下(下,名词动用,落下,飞下)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名词动用,往上飞)

(8)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动用,往南飞)

(9)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尸,名词动用,指在其位而无所为)

(10)裂地而封之(裂,动词使动用法,使……分裂,划分)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轻,形容词意动,轻视,看不起)(12)然不然,可不可(然、可,意动用法,以为……为然、为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