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 急 性 肝 功 能 衰 肝脏不能清除激活的凝
肝病 竭 、 梗 阻 性 黄 血因子,抗凝蛋白和凝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疸等
血因子合成减少,诱发
DIC。
.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血管 巨大海绵状血管 凝血因子在局部大量激活
疾病 瘤、主动脉瘤等 和消耗,但大多为慢性过 程。
其他 急性出血性坏死 胰蛋白酶直接激活凝血酶
胃 肠 道 和 肺 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结构异常可激活凝
的肿瘤)和急 血。
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
粘液腺癌的粘蛋白含唾液酸,可直接激 活因子X。
前列腺癌和M3还有纤溶的激活。
.
5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血管内 溶 血 性 输 液 和 红细胞释放的ADP和磷 溶血 输 血 反 应 、 脂等激活凝血。
PNH等
肝: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肾上腺:可致休克,尤其多见于暴发流脑;
脑:神志不清、昏迷。
.
14
微血管病性溶血 由于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红细胞
在通过时因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破碎, 最终在流经脾脏时被清除。严重溶血可导 致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15
DIC的一般表现 可出现发热、低血压、低氧血症、酸
.
21
消耗性低凝期特点 见于急性DIC,或慢性DIC病情
变化时; 出血为主要表现: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的消耗失代偿,血小板明显降低 及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
11
微血栓形成 主 要 见 于 急 性 DIC 的 早 期 和
慢性DIC; 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DIC
时持续时间短、易归咎于原发病, 故易被忽视;
常导致脏器功能不全。
.
12
出血 多为全身性、多部位出血,可为自发性; 常无法用原发病解释; 最常见部位:皮肤、粘膜。穿刺部位和
手术创口持续渗血常令人想到DIC; 深组织出血:呕血、便血、咯血、血尿、
.
9
病理生理
病理性凝血酶生成
血管内广泛凝血
脏器 微血栓形成
病因
病理性纤溶酶生成
消耗凝血因子 消耗血小板
微血管病性 溶血
降解纤维蛋白 (原) 产生FDP
出血
脏器功能不全
.
10
临床表现
从DIC的病理生理可以看出,由于病 理性凝血酶和纤溶酶的大量生成,DIC表 现为广泛微血栓的形成,因凝血因子、血 小板大量消耗及纤溶亢进引起出血,血栓 与出血等引起的脏器功能不全。
FDP
.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不是一个独立 的疾病,而是继发于不同病因的血栓-出血 综合征。
基本特征:病理性凝血酶和纤溶酶大量 生成,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出血、微血管 病性溶血及脏器功能不全。
重点:两个酶及相关的两个主要表现
.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真菌 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赵永强
.
1
内源性凝血
内皮损伤→胶原 XII→XIIa
凝血与纤溶
外源性凝血
IX
VII/TF TF
组织损伤
XI→XIa
VIIa/TF
IXa VIII→VIIIa
X
Xa
X
Va←V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tPA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XIII→XIIIa
交连的纤维蛋白
组织因子释放
内源性凝血激活
释放tPA
血管内 凝血
因子X活化
凝血酶生成 纤溶酶生成
.
外源性凝血激活
纤溶亢进
8
病理生理
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DIC,凝血酶和 纤溶酶的过度生成为其共同特征。
病理性凝血酶的生成导致血管内广泛凝 血,随之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和 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出血。
临床上血栓形成或出血的程度取决于凝 血酶和纤溶酶活性之间的平衡和机体的代偿 状况。
阴道出血等; 最严重出血:颅内出血,常在短时间内
危及生命。
.
13
脏器功能不全
微血栓形成(而非出血)是引起组织缺氧及脏 器功能不全更为常见的原因。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 率依次为:皮肤、肺、肾、垂体、肝、肾上腺、心 脏、脑。
皮肤和粘膜:表现为血栓性坏死;
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ARDS;
肾:蛋白尿、少尿,重则尿闭及肾衰;
内科 性胰腺炎
原等凝血因子。
疾病 各种原因致低氧 内皮细胞受损而启动凝血
血症、酸中毒 过程。
.
7
DIC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内毒素、低血压 血管炎、烧伤等
内皮细胞损伤
内毒素、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产科意外、外伤、 手术、肿瘤、溶血、 内皮细胞损伤
中性粒细胞 黏附、活化
单核细胞 释放IL-1、TNF
肿瘤、胰腺炎、蛇毒
溶血性输血反应和严重创伤或大手术; 病情凶险,常快速进展到消耗性低凝期
和纤溶亢进期,多有广泛和严重的出血,伴 短暂或持续血压下降,死亡率较高。
.
18
慢性DIC 起病较慢,可于数天甚至数周后发病; 多见于肿瘤、死胎滞留等; 临床上以血栓栓塞为多见,早期较少有
出血表现。
.
19
临床分期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 急性DIC一般分 为三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 进期。
内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单核/巨 噬细胞表达TF激活外源性凝血。
内毒素和粘多糖、病毒、抗原-抗体 复合物损伤内皮细胞,使内皮下胶 原等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
产科 羊水栓塞、 组织因子、酶类物质释入母体血循
意外 胎盘早剥、 环,激活外源性凝血。
死胎滞留、 羊水含直接激活因子X的物质,可诱
妊毒症
发纤溶。
中毒、休克等。
DIC原发病的表现
有时可与DIC的症状和体征相混淆。故 对易引起DIC的疾病应强调常规进行DIC的 监测。
.
16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的缓急和临床表现, 临床上一般将DIC分为两型:
急性DIC
慢性DIC
.
17
急性DIC 起病较急,可在数小时至1~2天内发病; 多见于严重感染、羊水栓塞、胎盘早剥、
.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外伤 严 重 外 伤 、 TF释入血,激活外凝血。 烧 伤 、 大 手 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等,启动内凝 术、蛇咬伤 血。
蛇毒中有直接激活因子X或凝血酶的蛋 白酶。
肿瘤 腺癌(如前列 肿瘤及其酶物质、早幼粒细胞颗粒成分
腺 、 胰 腺 、 含组织因子活性,激活外凝血。
主要取决于凝血酶和纤溶酶活性之间 的平衡以及机体的代偿情况。
临床上难以将此三期截然分开。
.
20
高凝期特点
慢性DIC(持续时间较久)或急性DIC 早期(持续时间短暂);
血栓为主要表现:凝血因子相继活化, 凝血酶大量形成,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 形成,受累脏器功能障碍;
一般无出血:机体尚能代偿,血小板 和凝血因子水平基本正常,甚至高于正常 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