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当今社会计算机专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各学校设立的专业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却出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现象。

许多学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许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产学结合”等模式。

诸多新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才培养困境。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虽然设定了新目标,采用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备,在培养途径上却仍旧沿用原有模式,最终无法实现新培养目标,使得人才培养改革成为空谈。

我校自有计算机专业以来,一直着力于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学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专业发展,及时调研市场,更新思想观念,提出了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过硬、技能一流”的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了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养途径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的途径,它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块。

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

实践教学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高。

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我们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与设计,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模拟体验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组织他们开展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领头羊,布置相应的合作任务,指导学生积极讨论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借此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第三,我们也优化了课程考核手段,突出多元化评价,以日常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课外实践项目等,结合上机测试成绩和平常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德 国的 F H非常 注重 实践 教 学 ,企业 的主 导地
主力军。虽然许 多高等院校一直 认为 自己培养的
是 工程 型 高级 人 才 ,但 在 培 养 方 案 的 制 定 与 实 施
过程 中重 知识传 授、轻 能力 培 养 ,重课 堂教 学、 轻实践 教学,重学科 的系统性 、完整性 ,轻人 才 培养模式的复合性 和综 合性【 。人才培养与社 会 3 】
第2 6卷第 4期
高等教育研 究
20 09年 1 2月
计算机工程 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 究与实践 术
杨 爽 王 忠 民
( 安 邮电学院计 算机 系 陕 西西 安 7 02 ) 西 111
摘 要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 工程型人才必须具备 的三 大要素 。然而 ,我 国本科教 育普 遍存 在重知识传授 、
轻 能力及素质培养的 问题。本课题在对 国外工程型人才培养模 式进行研 究的基础上 ,分析 了我 国 目前 工程 型人 才培养现状 ,并在加拿大 “ 以能力为基 础”的工程型人才培养 模式 的启发 下,以提 高学生 工程 实践能 力为培养 目标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 多位一体 实践教学体 系,进行 各种校 企合作教 育模式的探 索 ,从 而形成 了计算 机 工程型人才培养体 系和组织 实施框架 。经 实践证 明该培养体 系效果较好 。
4 ・ 6

第2 6卷 第 4期
计 算 机 工 程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与 实践
20 0 9年 1 月 2
德国F H实践 教学模 式 的成 功 得 益 于 :学 校 能 够 高度 重 视 学 生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和 解 决 问题 能 力 , 并 以培 养 学 生 的这 种 能力 为 目标 ;企 业 能 够 将 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培养目标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决定了培养模式的方向和目标。

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良好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广泛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全面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学科,包含计算机理论、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

在培养模式中,我们应该注重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开发、实习和实训等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验课、项目开发、实习和竞赛等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都应强调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

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科技和热门领域的课程,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和趋势。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校 企合 作是 以市 场和 社会 需求 为导 向 ,学 校 和企 业双
收稿 日期 :2 o—O 一 l 08 9 0 作者简介 :顾可民 (9 6 ,女 ,辽宁沈 阳人 ,教授。 15 一) 基金项 目:辽 宁省 高等教 育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立项课题 ( 4 3项) 第 8 。
20 0 8年第 1 期 1
( 阳师 范大 学职 业技 术 学院 ,辽 宁 沈 阳 10 3) 沈 10 6

要 :职业教 育是 面向企业 的教 育 ,是 为企业 培养 实用型人 才的教 育 ,学校 与企 业建 立 良好 校 企合 作 关 系是 职 业教 育的可 靠保 障。校企 合作 办学模 式是 职业 院校 的必 由之路 ,校 企合作 为 “ 师型 ”教 师 队伍 的 双 培养 与提 高搭 建 了 良好 平 台 ,重视 和加 强 师资 队伍 建设 是技 能人 才培养 的关键 。
黎 h s c h o l C O
方共 同参 与人 才培 养 过程 的教学 模 式 。它 的基 本 内涵 是 : 开展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模 式 ,做 到 “ 学 做 ”结 合 与 “ 口 教 手 例 如 ,沈 阳师 范 大 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信 息 技 术 系 ,于
型”教 师队伍 的建设 实践 与体 会 。

20 0 0年创 建计算 机应 用技术 和计 算机 网络 技术 两个 专业 以 来 ,在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研究 与 实践 上取 得 了一定 成 绩 ,积 累 了一些 经 验 ,目前 已与 沈 阳 市 2 5家企 业 建立 校 企 合 作

走校 企合作 办 学模式 是职 业教育 的必 由之 路
高 职 院 校 的 “ 师 型 ”教 师 ,是 实 现人 才 培 养 的前 双

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型⼈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相关推荐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型⼈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其课程内容具有技术新、变化快的特点。

谈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型⼈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现代社会⽣活中的常⽤⼯具,计算机已在社会⽣活各个领域得到⼴泛应⽤,随之对计算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计算机应⽤型学科应运⽽⽣,并体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型⼈才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度。

为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提⾼⾼等教育质量的若⼲意见》,提出要创新⼈才培养模式,⾼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强化特⾊、注重创新,突出应⽤型⼈才的培养。

那么,作为⾼等院校招⽣⼈数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应⽤型⼈才,是摆在我们⾯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计算机学院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络⼯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程、软件⼯程等五个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那么就需要有⾃⾝特⾊的培养⽬标,进⽽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满⾜要求的课程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2002年最早设置的专业,根据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发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别修订了⼈才培养计划(⽅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套切实可⾏的⼈才培养模式,并能够适应我校应⽤型⼈才培养的⽬标要求。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培养⽬标 我国⾼等院校早期的计算机学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英化教育。

随着计算机应⽤的.普及,需要⼤量实践能⼒强且上⼿快的计算机专业⼈才,⾼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应该研究培养体现职业特征的应⽤型⼈才的培养模式,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基础适度、⼝径适中、强化应⽤、提升能⼒、注重特⾊”的⼈才培养规格为要求,以培养应⽤型⼈才为⽬标。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知识、能⼒、素质相互协调,系统地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从事计算机应⽤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分析和维护、计算机⽹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嵌⼊式系统以及接⼝设计、调试、安装与维修,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型⾼级专门⼈才。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马亮王海舜李文胜(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杭州 310053)(Email: maliang@)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就读学生多,但其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也阻碍了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本文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为例,介绍了该校在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模式以及相关成果,供同行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1. 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就读学生多,但其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也阻碍了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更多实际动手能力强,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有计划地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用学科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并使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的工具[1]。

刘丽娜[2]等人提出以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设想,重在培养自主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采用实例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

孙开岩[3]指出高校计算机实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应用能力高、紧贴市场的需求,提出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与考试方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措施。

刘欣[4]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项目实战能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技术过硬的人才,意义深远。

本文第二部分描述了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第四部分是结论。

2.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是响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2010年提出了面向工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收稿日期:定稿日期:*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资助(编号:13087),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ZY21)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5]。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c mpu e r f s in l. o trp o e so a s
Ke wo d : c t n l o lg sC mp t r a e t r i ig P a t e y r sVo ai a l e ; o u e ; ln an n ;r ci o c e T t c
计 算机 的 实践教 学在 高职 院校 计算 机类 专业 课程 中 占有重 要 地 位 ,是 培养 计算机 人才 的重 要环 节 。加 强实 践环节 的教 学 ,对 培 养学 生创 新 能力 、适应 社会 发展 需 要发挥 重要 作用 。因此 ,在 倡 导素 质 教育 的今 天 ,应加 强对 实践 教学 质量 的重视 ,不断完 善 实 践 能力 的培养 ,对 人才 建设 具有 重要 意义 。 高职 院校计 算机 专业 教学 现状 ( )课程 设置 陈 旧 一 经调 查发现 , 很多企业 及学生认 为高职 院校 的计 算机专业课 程 设置存在 不合理现 象 , 为学校教授 的知 识与社会发 展不符 ,没有 认 适时更新, 甚至所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都统一实行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学科 的体系 ,因此很 多毕业生 认为学校 学习的 内容,与社 会实 际 需要严 重脱 钩 。例 如 ,学校教 学主要 应用wn os 台 ,而 在实 际 idw平 工作 中则对w no s nx Lnx idw 和U i/ iu 都要求 能够 熟练掌 握,而 在学校 应用较 少 的JP JE及J v程序 ,在工作 中的应用 十分广泛 。 S/ 2E aa ( )教学方 法单 一 二 现有 的 高职 院校教 学方 式 已经不 利 于培养 学 生的创 新 能力 。 在 实际 教学过 程 中 ,高职 院校 仍延 续传统 的灌输式 教 学,过 于注 重 单方面 知 识 的传 输 ,教 师仍 处于 教学 的主 导地位 ,削弱 了学 生 的 主动 性 ,不利 于学 生独立 分 析 问题与解 决问题 能力 的提 高,难 以符合 创新 型人才 的知 识 结构 与能力 结构 。 ( )实 践环节 薄弱 三 教 学实 践 是现有 教学 体系 中做 薄弱 的环 节 。当前 很多 高职 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计 算 机 专 业应 用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与 实践
付 辉 邵 开 丽
( 黄 河科技 学院,河 南 郑州 4 5 0 0 6 3 )

要 :文章 分析 了计 算机 专业人 才培养 与社 会脱 节现 象,结合 黄河科技 学 院的办 学方针 ,树立 了计算机 专 业 “ 四 大能
( 2 ) 学校 有 针对 性 地 进行 调 查研
革起 到推 动的作用 。 “ 磨炼意志 、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 、
熔炼团队”是拓展训练 的 目的,也是新
究和参观访问。参加或参观社会培训 机 构组织 的拓展训练 ,只有亲身体 验 ,才
合校 企合 作 人 才 培养 的要 求。 团 队精 神 、忠诚度 、创新能力和沟通表 达能力 是 目前 国内大型企业 以及公 司在 选拔人
的人才 。
机专 业。近几 年来 ,学校提 出 “ 学历教 育与职业 技能教育相结合 ” 的人才培养 模式 ,尤其在学校成为首批 教育部应用
技 术 大学 改 革 试 点 战 略 研 究 单 位 以 后 ,
扩大 的同时 ,却 出现 了人才培养 质量和
规 格 无 法 适 应 职 业 界 需 要 的 被 动 局
力”培养 的理念 ,提 出并 实践 了 “ 大运动量”编程训 练的做 法 ,并 引入 第三 方质 量评价机制 。 关键词 :四大能力;应 用型人才培养 ;“ 大运动量” 编程训练 目前 ,我 国高等学校工科 门类 普遍 开设 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全国有 近8 0 0所 高校 开设计算 机专业 ,在校大 学生数 6 0余 万 人。然 而,在规 模不 断 面 。学生的知识结 构与社会 对人才需 求之间不对 接 ,导 致很 多人 求职无 门, 同时 ,众多企业 却招 不到满足 自己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从地方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根据学校专业布局及专业实践情况,讨论了课程体系建立,应用型师资培养,并探讨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尤其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几乎每个行业、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家庭都离不开计算机。

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系统管理以及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技术人才,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已从宽泛的、进行一般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过渡到需要具备有特殊的、某一专长的开发设计能力。

辽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以来,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同时为助推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园区建设,输送更多、更实用的专门人才,结合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类型定位为“职业取向型”。

同时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将本专业的职业定位“软件开发工程师”。

一、课程体系确定专业定位后,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以掌握计算机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先导,以软件设计与开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专业主要培养方向,以开设创新型实践课程为专业特色。

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架构是B/S模式和C/S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明确提出了创新技能教育要求,并开设了特色课程项目综合设计与开发,更好的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及相关领域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依照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调研、社会需求调研等,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IT项目应用、开发、组织实施、管理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了当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培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同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应用,并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目标应当是全面的,既要求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又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未来信息化时代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针对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应当是多方面的,既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又要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系统应用以及创新实践等应用型课程。

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应当覆盖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以建立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应用型课程方面,应当设置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在创新实践方面,可以设置软件工程实践、项目管理与实施等应用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可以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应用型课程,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对于创新实践课程,则可以采用实验研究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的办学特色,从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恒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大学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定位、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模式趋同造成的。

为此,我们要面向社会需求,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的区域性、实用性、复合性和动态性。

1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专业点数为860个,我省专业点数为29个,省内独立院校设置点数为9个。

全国有800多所高校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每年近11万。

随着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计算机专业的就业优势不断消失,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上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社会上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

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1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15万人),企业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1]。

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质量还不能完全认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碰到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同步。

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常用算法,了解常用和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但计算机实际应用的能力远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生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才能上岗[2]。

2) 学生看中经济利益,期望值较高。

学生在对职位的选择上偏向经济收入较高的岗位,主要是由于其教育投资较大,使得许多学生产生现在的支出要在将来就业中加倍回报的心理。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地 适应企 业 的需要 , 我们在授 课 时将 企 业 已经 完成 的案例 拿
到课 堂上来 , 作 为教 学 内容的~ 部分。 同时与多家网络 公司合
算 机基础课 程中加入L i n u x 基本操作 的内容; 网络操作系统课
程, 以V / i n d o w s S e r v e r 为主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 用,
效率 高, 但使 用它的费用也是高 的惊 人, 对于一 个中小型单位 来说 是一 个很大 的负担 , 从而 导致 盗版软件的泛滥 。 随着 国内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 视, 盗版软件也将逐渐退 出市场。
开源 操作系统和大部分开源 软件是 免费的, 遵循 开源协议 开发 的应 用软件成本低 , 非常适用于 中小 型单位 。 开源软件项
目己纳入到国家科技部 “ 十二五” 规 划中, 随着开源软件项 目不 断推 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 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 因此 , 我们
在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时, 将开源软件课程 引入其中, 比如, 在计
5 . 2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职 业教育的核心任 务是为企业服 务,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
此, 因此我们 在聘请企业 专家授 课时并不 要求专家整学 期的来 学 校授课 , 而是采 取多种形式来完成 企业专家的授课 , 在专家
有 时问时, 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整 、 合理的前提下’ 将课程 中的一
部 分内容交给 专家来 讲授; 还有一种形式 是请专家来学校 举办 专题讲座, 介 绍企 业一线所使用的新知识、 新技术。
加。 怎样才能培 养出符合社会 需要 、 高素质的计算机 网络 技术 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物 联网产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们 在进行课 程设 置中, 将物 联 网 人 才是我们每 一个从事网络技 术专业教学 的高职教师需要认真 对人 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 无线 通信技 术 思考和研 究的问题。 本文 以我 院计算机 网络技 术专业 人才培养 技 术引入培 养方案 中,比如开设 了物 联网概论、 新知识、 新技术的引入 , 一方面扩大了学生未来 就业的 方案制定为例, 探 讨高职计算 机网络技 术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的 等课程。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 键
要 :从计算机类专业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 与实践 出发 , 借鉴 C D I O的教学 理念 , 提 出具 体 的
词 :计算机 ;应用 型人才 ;培养模式
文 献 标 识 码 :A
教学改革方案 。
中图 分 类 号 :G 6 4 2 . 3
Re s e a r c h a n d Pr a c t i c e o n Tr a i ni ng M o d e o f Ap pl i e d Ta l e nt s o f Co m pu t e r S p e c i a l t y
Zh an g K un, Ta n g Li n
( Ci t y I n s t i t u t e ,Da l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Da l i a n 1 1 6 6 0 0,Ch i n a )
力_ 1 ] , 此 能力 不仅 包括 个人 的学 术知 识 , 而且包 括 学 生 的终生 学 习 能力 、 团 队交 流 能 力 和大 系统 掌 控 能力 。它 是“ 做 中学 ” 和“ 基 于项 目教育 和学 习”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 了认真 的研究 与实 践 。
教 育部 《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独立 学 院教 育 工 作 合

格 评估 指 标 体 系 》 中明确指 出: 独 立 学 院应 确 立 “ 培养 具有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力 的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目标定 位 ” 。 目前 我 国本 科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上 的积 弊 主要是 大 学本科 毕 业生 与社 会对 应 用 型人 才 的要求 之 间 的较 严 重 脱 节 , 因此 我 们 对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职高 专教 育 改革 的逐 步推进 , 多学校在 反 思 中积极 探 索 新 的技 术 应用 型人 才 的培养 模 式 问题 。 许 本文 对教 学 改革 实践进 行 了一 定 的归纳 总结 , 提供 了一个 计 算机 应用 专 业教 学 改革 的实 践案例 分 析 。
关 键词 : 高职高 专 ; 计算机 专 业 ; 养 模式 ; 力 培 能
p a t eo eo ,p o i n o ue e c n e om ft p lc t n o r fsin lp a t e c s t de . r ci fr fr c m rvdig ac mp trta hig rfr o hea p iai fp oe so a r ci ae su is o c K e r : r fs in ltan n olg Co ue r fsin; r i n de; pa iy y wo dsP oe so a ii gc l e; mp trp oe so T anig mo r e Ca ct
i p o e so a c le e n r f s i n l o lg
L in IQa
(o C mmeca C l g S ieiU iest,Wuiq 3 3 0 hn) ril ol e,hh z nvri e y jav 8 10 ,C ia
Absr c : e p caittanig i h smpl c mp e so wh c te u eg a ae o r e e u ae n hna t a tTh s e ils r i n s t e i e o r s in ih h nd r rdu t c u s d c ts i c i .Tr ii i h anng n te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与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进行计算机实验和项目实训,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这种培养模式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或分配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突出实践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会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需求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等工作流程,并通过这些项目实践,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另一种重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大量的案例分析、工程实训、软件开发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理解工程设计过程,并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

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高校应该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需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增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模 式
讨 与

的 探

a a te t n t e eo t d n s in v t ea it n U p y atni d v lp s e t’n o ai b lya d i rv ein v t n e u ain o o etr u ht e o o u v i mp o et n o ai d c t fh p o g h o o h h
蠢 算 业才新 的 与 , 机 的 培 模 探 研 专 人 养式讨 究职 业 专 机 算 计 同
D c s i n o t e N w o e o i h r V c t a o p t r P o e s o a a e t T a i 9 i u s n h e m d f H o e 0 a in lC m u e r f s i n lT l n r i n s o o n 的 人 养

黄雅琼
H a g qo g un i Ya n
培 才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江西 南 昌 30 0) 3 10 ( prmet fC mp t ,inx rvl gB s es rd rfsinlntueJ nx nhn 3 10 Deae n o ue Jag i aen ui sTae oes aIstt,i gi c ag3 0 ) o r T i n P o i a Na 1
临着 机遇 和挑 战 ,各 国均认 识 到为未 来所做 的最好 准 备 不 仅 仅 是 为某 一 项 具 体 职 业 而 进 行 的 狭 隘 训
第一, 在校生推崇科技, 喜欢创新, 但又不善于 利用和创造条件。 他们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 希望在 学 习中产生新的理论与思想,但又不善于充分利用

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关于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要实行模块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订单教育”;要校企互动,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职业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为核心。

同时,由于区域经济要求、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劳动者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必将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顺应这种改变。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弹性,也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已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依旧出现在教学内容中。

另外,职校生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难度,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看不懂、学不会、学了没用的现象。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普遍缺乏办学特色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类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所限,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和应用技能训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片空白。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方案(一)转变传统观念,确立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面向企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并围绕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旧的教学设置,加大实践环节,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完成实用型人才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确立人才培养的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分析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实习实习三个方面。

首先,理论学习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环节。

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次,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实习实践是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所学知识,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尽管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理论学习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新技术的引导。

其次,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践的机会有限,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另外,当前的模式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无法及时了解和适应行业需求。

2.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应加强实践训练的环节。

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同时,引入项目实践,让学生能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将学生的作品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其实践能力。

此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计算机技术更新迅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在集体中合理分工、协调合作的能力。

最后,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了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3.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5.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二、课程设置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该围绕着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算法设计和编程实践课程: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

3. 工程实践和项目实训课程:包括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通过实际项目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实验和科研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培养其科研能力。

5. 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伦理与法律、科技与社会、科技传播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项目实训、科研实习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展开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推动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理论研究1. 课程设置的优化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

首先,要注重基础课程的深入掌握,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如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还应该引入一些前沿领域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以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形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参加一些项目竞赛,如软件设计竞赛、黑客马拉松等,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应该注重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提供给学生实际应用的指导和经验。

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业界专家给学生讲课或进行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实践案例分析1. 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一些实践课程,如开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行业经验和实践案例。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职业发展。

2. 跨专业培养模式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考虑跨专业培养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本文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1BZX052)核心分课题《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实施研究》的子课题《教育信息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顾可民(1956-),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教改纵横 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①顾可民(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6)摘 要: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要实行模块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订单教育”;要校企互动,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 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10-0084-03 目前,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

如何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摆在职业技术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从事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更具有其现实性。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从2000年创建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与维护两个专业至今,一直把实用型人才培养视为办学的生命。

7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实践证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宗旨,不断完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办好职业化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根本保障。

一、转变传统观念,确立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短、平、快”人才备受企业青睐。

社会调研证明,职位的高低与人才需求成反比,也就是说职位层次高的岗位需求量远远低于层次较低的岗位。

那些需求量大的岗位需要的是技能型实用人才,这给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如果教学计划顾此失彼,不能突出专业特色,学生择业难度就会加大。

因此,计算机专业面向企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并围绕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旧的教学设置,加大实践环节,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完成实用型人才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立人才培养的模式。

・48・ 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实现“模块式”的教学改革方案 1.确立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方案围绕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主,删除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计划,突出实践。

以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以前的教学计划仍是采用“老三段”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线条不清晰,学生学的知识不系统,虽然教师认真教,教学学时排得较满,学生认真学习,可是效果仍然不佳。

于是按照培养目标划分课程体系,“模块式”的教学方案应运而生。

该模式分为三个方向着重培养:一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模块,二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三是硬件组装与维护模块。

其配套的实训为四条实训主线:一是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模块,二是组网建网网页设计训练模块,三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维护训练模块,四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开发模块,称之为“三块四线式”模块式教改方案。

教改方案的原则是理论课程为实践技能服务。

其优点是将同类的、相互关联的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既节省了课时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门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相互渗透。

我们分别在4个年级8个班次中应用这一改革成果,学生就业率连年提升,就业率高达95%。

实践证明,模块式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几年来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行之有效。

2.按照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材建设根据教改方案,相应的课程内容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来设定。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取缔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新、实,精”,即体现新技术、实用性和精细性,一句话就是要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知识结构。

没有全新的教学内容做支撑,将无法实施模块式的教改方案。

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然后认真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把最新的知识写入教学大纲中,溶入到教学内容中。

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的高效性,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模块式教学改革的保障。

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改革”即VB程序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全程教学中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围绕着项目展开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教学方法改革获校级教改成果二等奖,该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同时其他课程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引导与互动法”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教材建设是计算机专业永恒的话题,因为计算机类教材总是滞后于当今技术发展。

而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不断地进行教材建设,为教材充填新的内容。

鼓励教师参加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对口教材。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合格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此,在设计出以实践为主的模块式教学方案后,其实践环节的实施需精心安排,否则将会使良好的愿望成为泡影。

首先,学院需配备完善的实验室,机房应为学生无偿开放。

其次,理论内容以满足实训“够用”为度,实训成绩单列,学生在完成模块式教学方案中“四条实训主线”的实践环节时,每项实训的完成,必须拿出成果或作品,作为教师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

实训是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同时是带着任务完成实训,因此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加强,效果显著。

实训任务的设定尽可能是企业应用的真项目,越贴近生产实际的项目越好,让学生真正得到岗位实际技能的训练。

为了便于学生就业,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尽可能地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方便条件,而课程设置和实训环节的安排上,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要一致,以便为学生参加证书考试带来方便。

可采用“以证代考”模式,使课程内容与证书考试结为一体,并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写入教学大纲中,期末学生直接参加职业资格的证书考试并作为该课程的期末成绩。

又如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考取“计算机维修高级工”,计算机网络与维护专业考取“计算机网络高级管理员”的职业资格证等。

允许学生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高就业率创造方便条件。

四、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现“订单教育”,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 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的教育,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所以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校企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持续的可靠保障。

几年来,我们面向企业,立足于为企业服务这一宗旨进行人才培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58・首先,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为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研究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的规格,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参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第三,学生在实习其间被企业接收为该企业的员工。

第四,企业成为我们专业的实习基地。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各种关系的磨合,但岗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企业考虑的前提条件,作为办学单位这一点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有学校与企业的感情、文化等各方面的长期交流,双方认可才能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努力实现“订单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

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规格,学校设定实现这一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学生通过订单教育预订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无疑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如2003年我们与沈阳市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向培养”的协议书,企业提供用人规格,我们与企业一起设定教学方案,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按此教学计划实施定向培养,后经企业考核合格者被企业录用,先后有50%的学生到该企业工作。

实践证明,采用订单教育是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形式,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订单教育中应该重点强调的是“订质量”,而不单单是量、订人员”,可以考虑把“优胜劣态”的竞争机制引入订单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保证“订单”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学有所归”。

五、校企互动,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如何来建设这支队伍是任何职业教育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习与培训班,获得社会认可的“双师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政策上支持,学习费用学校承担。

定期培训教师,鼓励教师参加省、国家及各级各类的计算机培训班,学习新技术。

积极参加各学科的职业认定工程师证书考试,获得双师证书的教师职称晋升给予优先考虑,使计算机专业的所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100%获得双师证。

2.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专业的实践能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为了让教师具有新技术和实践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技术应用,使教师得到新技术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在为企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中,使教师获得实战技能的训练,从而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如2006年计算机网络与维护专业的若干教师,集体参加为企业服务的《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项目开发与检测》科研项目,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所有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网络专业的专业建设,使网络专业的专业方向赋予新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安全的专业特色。

3.企业为学校赠送网络安全设备在长期的校企合作,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教师也对职业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因此企业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十分认可,认为我们具有一定的网络专业特色和良好的办学理念,于是2005年无偿赠送价值人民币40万的网络安全设备,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设备。

由于搭建较先进的网络安全实验平台,使网络专业教师网络安全的实用技术得到了训练,为培养网络专业实用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