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总复习(五课时)
总复习(五课时)第81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完成第146页的第1~4题和练习二十六第1~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级以内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整数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的读写。
1、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看数位表,提问: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整数的数级是怎样划分的?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相应的写出数级,并要求学生熟记。
2、整数的读写法(1)整数的读法教师出示20034003602,提问:怎样读这个数?怎样读万级和亿级的数?每级有零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说出读法法则。
练习读数:40200390050 500670083001 20000040001 (2)整数的写法让学生说一说整数的写法法则以及写数时的注意点,然后做练习巩固。
五千零二亿七千四百零八万零九三千亿零六万八千亿3、做练习二十六第1、2题。
二、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1、整数加法的意义和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意义各是什么?以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运算定律。
2、整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归纳板书。
然后板书第150页第4题加以说明。
3、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十六第3、5题。
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
四、作业练习二十六第1、2、6题。
第8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土地面积和四则混合运算,完成总复习的第5~6题和练习二十六中第7~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记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巩固实际运用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土地面积单位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练习,教师小结出名数变换的方法和规律。
做总复习的第5题。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出示:468-137+486÷27(460+35)÷(213-168)64×(720+650÷130)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45课时
第45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7~2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灵活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具准备:第17题制成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00-82 9100÷70 25×4
41-(216+184) 213÷3 8×(125+50)
70×80 112-88 12×4+13×4
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出示第17题的卡片。
指名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运算?运算的顺序怎样?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指名说得数。
2、做练习十四第23题。
教师分别板书在黑板上,指名四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做完后,集体讲评。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8、19、20、21、22题。
其中第19题教师可让学生先讨论后,再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做完后教师做系统的小结。
其余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教师行间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做完后集体对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第18、20、21、12、13题。
(精品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讲课稿(精选5篇)《有余数的除法》讲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讲课稿,编写讲课稿助于积存教学经验,别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么优秀的讲课稿是啥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讲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翼大伙儿可以喜爱。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往常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
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
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关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明白上存在着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上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A层:(有一定的明白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明白力)C层:(基础差,明白能力差,学习适应差)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明白:日子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浮现两种别同的事情,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事情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
《有余数的除法》要紧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事情。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也是今后接着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举行除法的计算。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明白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照平均分有剩余的事情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经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看、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觉数学与日子的紧密联系,体味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1、重点:懂啥是“余数”。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77课时
第7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8~139页例1,和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先省去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再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2953 560890 20114536 697010
二、新授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1、教学例1。
出示: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教师: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怎样做?
教师板书:2.953≈2.95
教师小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千位上不满5,直接舍去。
同样的教法教学2.953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其中强调:2.953≈3.0要保留一位小数,所以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
掉。
教师:观察例子,同一个小数保留的未数不同,求出的近似值不同。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最后带领学生总结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的两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相应的“做一做”习题
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四第3题。
学生自己做,教师个别辅导,强调注意的两点,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6课时
第66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1页例5、例6,完成相应的“作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比较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画有例6图的小黑板。
教学重点:比较大小。
(不同位数的小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0.08○0.07 0.65○0.56 0.40○0.4……二、新授1、教学例5。
出示例5;比较2.35和2.41的大小。
教师;2.35元和2.41元,它们的整数部分是多少?表示多少?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哪一位?(十分位)3角和4角谁大?那么2.35和2.41元哪个大?教师板书;2.35元<2.41元最后指名学生复述一下思考的过程。
2、教学例6出示例6;比较0.07和0.059的大小。
(用小黑板出示例6的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数部分开始比,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那一位……最后得到;百分位上的“7”和“5”各表示什么?谁大?指名学生回答后,用小黑板上的图来验证两个数的大小。
3、教师根据例5、例6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让学生齐读。
4、练习6.35○6.29 0.458○0.54指名学生做,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十一的第9、10、11、12题。
其中第12题,教师先说明题意,再让填写,对个别进行辅导。
四、课堂小结(略)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第9、10题。
教后感:小数的大小比较,不同位数的小数大小比较,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该成小数位数相同的,就容易比较了。
另外比较时强调联系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
通过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能掌握,但还需要多练习。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 第九册数学
一百分之一
练习
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
(1)
(2)
(3)
1
1
1
—
—
—
4
2
(4)
8
1 —— 12
判断
⑴
(
)
1 — 4
⑵ 把一块蛋糕切成5块,每一块是它的 (
)。
⑶ 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思考题:涂色部分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1
—
1
8
—
4
1 — 16
方法3
2
1
1
3
3
1
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写作: 1 3
读作:三分之一
2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
指出涂上颜色的部分是多少?
1 3Βιβλιοθήκη 3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3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
写作:
做一做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1 ,在()里划√ . 4
全全日日制制聋聋校校实实验验教教材材 第第九九册册数数学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刘新奇
1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多少 ?怎么表示?
1
1
2
2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 1 2
读作: 二分之一
1
动手试试看,你能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
— 2
吗?
方法1
方法2
()
(√ )
()
( ) (√ )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2课时
第6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112~113页的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师分步出示各题,让学生逐题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小数可以分成两面三刀部分:小数的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提问: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提问: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上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和千分之几等的数要写在整数右边第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2、教学小数的读法。
(1)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出几个零。
(2)练习。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然后写出其余两个。
(2)练习。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6、7题。
2、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3、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
4、做练习二十的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6、7、10题教后感:小数的意义和写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小数,因此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由于已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小数我特注意和分数的联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着重讲清十分之几和百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两位小数表示,以及千分之几。
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小学数学聋教五年级上册说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说课稿第九册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
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对五年级的聋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聋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
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聋学生更难理解。
二、说学情本班共10名学生。
两名同学数学学习能力优秀(倪东黄慧丽)两名良好(吴春燕池汉燊)及格一名(周雪莲)。
其余五名同学均有不同程度智障,属低差学生。
根据我班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很大的这个情况,我给他们制定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纸(若干)彩色笔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于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引探教学法。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在操作中感受,在探索交流中辨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五年级聋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对新事物有探索的欲望。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8课时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以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出新课)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
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2捆。
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聋校数学第九册
1、复习读出下列各数。
50000 106000 4003050
2、教学例1。
500000000读作: 10600000000读作:
400300000000 读作:
指明学生试读,着重说说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亿级怎样读?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1、做书上“做一做”中的题目。
2、完成练习一的1~4题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在以后的运算中,我们还可以用加法交换律来验算加法。
2、练习
做相应的“做一做”习题
指名学生填写,并说出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4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做完后集体纠正。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练习三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出示例5(2)20897000000
3、引导学生总结出近似数的方法。
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看所省略的尾数的左起第一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满5,把尾数舍去后,要在它的前一位上加1,这就叫四舍五入法。
4、练习
做相应的“做一做”练习。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5~10题。
二次备课
课题
多位数的读法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三维
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70课时
第70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的第8~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小数点的位移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缩小10、100、1000倍,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点的位移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缩小10、100、1000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的数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 0.506 50.6 0.0506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例3:把43.7缩小10、100、1000倍,各是多少?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白: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就是用43.7分别除以10、100、1000。
教师板书:43.7÷10=
43.7÷100=
43.7÷1000=
那么小数点该怎么移动呢?
通过讨论得出:要把一个数缩小10、100、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把得数填完整。
2、练习
做相应的“做一做”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个别指导,做完后小结。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8~11题。
其中第11题的第(3)小题把一个数缩小100倍是6.13,求这个数,只要把6.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9、10、11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4课时
第64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第118~119页上的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画有教科书第118页上商品的挂图;例1和例2用的米尺知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米尺图。
提问:米尺的长度是多少?
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1/10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教学例2。
(1)出示例2挂图。
教师提问:左边的图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涂颜色的有多少份?
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这个正方形中要用多少份来表示30个1/100?
右边的图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用小数怎样表示?
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要用多少份来表示3个1/10?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练习。
4、课堂练习。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2、4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26课时
第26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多位数的读法、写法,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及其应用,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1、复习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回忆数位表,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数位表回答问题:万位在右起第几位?亿位在右起第几位?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分别让学生回忆一下多位数的读、写法法则。
做以下习题:60308700000读作: 3009500000读作: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写作: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五万写作:3、做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判断各题的正误,并说说理由。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1、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通过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应用加法意义说明为什么要用加法做,然后再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要用减法做。
乘、除法也可以照这样方法复习。
2、做练习九的第2、3题。
三、复习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要单独提出来强调一下。
同时让学生回忆一下整除的概念。
四、复习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的应用教师:我们利用上面的这些关系有哪些作用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结合练习九的第4题来总结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结合第五题复习应用各部分的关系求未知数X。
五、作业练习五的第5、6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1课时
第6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第109~111页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具准备:把复习题中的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边提问边把各数写在黑板上。
2、教师出示分数图。
导入新课。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产生。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师让学生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对学生提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把1米10等分,再在整分米处写上1分米、2分米、3分米……
教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表示成小数,这些小数都是小数点后只有一位的数,就是一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多少厘米是1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多少毫米是1米?
1毫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分数表示?
3、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师结合所学内容,讲解意义: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三、练习。
1、111~11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二十的第1、2、3题。
3、做练习二十的第4题。
4、做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3、4、5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8课时
第68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5~126页例1,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3○0.3 0.0009○0.9 0.2○0.002
教师:3到0.3,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变化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师利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目:
0.004米=()毫米
0.04米=()毫米
0.4米=()毫米
4米=()毫米
让一位学生到黑板前填写,其余的在自己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引导学
生进行比较。
第二个式子和第一个比较有什么变化?
第三个式子和第一个比较有什么变化?
第四个式子和第一个比较有什么变化?
经过讨论,教师带领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原来的数扩大的变化规律(用小黑板出示)并让学生齐读。
2、练习
做第125页“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问学生答。
3、教师再引导学生把第三、第二、第一的式子分别同第四个式子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齐读。
4、做第126页“做一做”习题
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完成。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2、3题。
四、作业。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67课时
第67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3~17题。
教学目的: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熟练应用小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的性质。
2、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作一下小结。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3~17题。
1、第13题。
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理由。
2、第14题。
把小数部分改写成两位的小数,单位名称不变。
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对个别差生给予帮助。
集体核对,对错题及时纠正。
3、第15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教师可举例画图帮助理解,做完后集体核对订正。
4、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5、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8、19题。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14、15、16、17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43课时
第43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例4,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数,求两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此类应用题的解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74页看例3,然后提问:把题中的“60”改成“54”,问题改成“黄瓜的筐数是茄子的多少倍?”该怎样解答?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题目:菜店运来54筐菜。
其中有45筐是黄瓜,其余的是茄子。
黄瓜的筐数是茄子的多少倍?
(1)师生共同读题分析;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3)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
(4)集体核对;
(5)小结: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做
题前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题。
三、巩固练习
做相应的“做一做”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最后把第(1)题和第(2)题进行比较。
四、小结
我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7、8、10题。
聋校数学第九册教案第41课时
第41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7~22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理解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7~22题。
1、第17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解答。
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2、第18、19、20题。
这三题是复习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教师行间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做完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做讲解、纠正。
3、第21题。
出示:湖边有12只白鹤,灰鹤的只数是白鹤的3倍。
………………?(口头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说明题意后,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多个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做一下小结。
对提出一步和用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最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4、第22题。
先指名学生分别说说每道式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计算。
5、第24题。
有余力的学生做第24题。
二、对练习的情况做一下总结。
三、作业
练习十三第18、19、20、2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
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
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
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
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
(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
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
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
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
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4题。
课外作业:练习一第2、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三十二数到四十六。
2、口答。
5个一是();10个一是()。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0里面有()个十。
二、新课。
1、教学例3。
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
2、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让学生摆出与书上的左图相同数目的小棒。
提问: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二十五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篇二: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
【篇三: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